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中華民國107年5月17日(星期四)9時1分至12時13分 @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席:鍾委員佳濱)
  • 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7年5月17日(星期四)9時1分至12時13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鍾委員佳濱
    繼續開會
  • 主席
    現在繼續開會。
    進行報告事項。
  • 報告事項

  • 中央研究院院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主席
    進行討論事項。
  • 討論事項

  • 處理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主管預算(公務預算)書面解凍案4案。
  • 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1億7,6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一、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1億7,6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二、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4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億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三、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4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億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5目「南部院區」預算十分之一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四、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5目「南部院區」預算十分之一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主席:現在請中研院廖院長報告,時間為12分鐘。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感謝大院給本院機會在此做業務報告,今天的報告內容主要會先介紹本院現況,以及我們拓展國際交流及學術研究的成果,最後再簡單介紹我們對於預算解凍案的處理情形。假如最後還有時間,或許還可以談到其他學術交流與貢獻或近期學術交流的成果,倘若時間不夠,就請各位參照我們提供的資料。
    在本院現況方面,我們最近在院內推動關鍵突破計畫,其中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比較有成熟概念的計畫,分1-3年期,另一個我們稱之為種子計畫,對象為概念尚在萌芽階段,但具有原創性及發展潛力的研究計畫。
    在國家生技園區方面,也陸續有好幾棟大樓已經開始進駐,像是經濟部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已經進駐,而食藥署也陸續進駐當中。在生技園區的管理機制方面,我們設了一個聯合會,由各部會代表組成聯合會,下面設一名召集人,聯合會下有兩個中心,一個是營運中心,底下設一名執行長;另一個是創服育成中心,特別負責創服育成的部分。至於園區聯外道路的辦理情形,我們已經與臺北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書,商請臺北市政府替我們建置聯外道路,臺北市政府已於107年4月13日辦理委託規劃案之公開招標,預計5月底前決標。園區啟用後,各單位採漸進方式進駐,不至於立即對周邊交通產生衝擊,我們將會同臺北市政府持續與附近居民溝通。
    在南部院區方面,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優先推動農業生技、循環永續,並兼顧臺灣文史等領域。行政院於106年7月已同意南部院區的綜合規劃案,我們也成立了「南部院區籌備委員會」,加速興建與開發。我們已於上禮拜(5月11日)舉行動土典禮,初期發展計畫總經費為55.45億元,預計要新建3棟研究大樓,全案已於107年2月通過環評,預計107年上半年完成院區總體規劃及第一棟大樓之設計,第一棟建築物預計在108年12月完工。
    在再生能源方面,本院積極建置再生能源,像過去我們已經在新溫室大樓建構28瓩的太陽能板,物理所也有55瓩的太陽能板,過去幾年來,我們也在活動中心建置74瓩的太陽能裝置,去年也在院內機車棚裝置太陽能板,各位可看到施工前後有相當大的反差,除了發展再生能源之外,太陽能板的建置對景觀美化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學術倫理方面,本院致力於維護學術倫理,除已設立學組、院級學術倫理委員會之二級審議機制外,同時也成立「研究誠信提升計畫」,有專人安排課程、演講,並提供諮詢等。近期本院不幸發生一些學倫事件,為因應此事件,我以院長身分發了一封致全院同仁的公開信,向全院同仁說明院方採取的措施與後續處理原則,同時也再度提醒同仁,學術誠信與倫理是學術研究的基石,絕對不可動搖,期盼所有同仁莫忘初衷,努力維護學術研究的基本價值。
    在智財技轉配套方面,我們也設立了「中央研究院利益衝突管理委員會」,負責利益衝突的事前管理與審議,去年共召開了4次會議,討論相關配套措施,並舉辦公聽會,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相關規定及作業要點修正案已提送本院107年第1次院務會議討論通過。
    在人力配置方面,本院在公務預算下的人力配置概況共有5,417位員額,其中包括研究人員857位、研究技術人員95位、行政技術人員264位、博士後研究人員689位、約聘僱助理2,200多位及獎助學生有1,200多位。從本院107年度總體科技預算結構圖來看,我們的用人費占了50.4%;研究費(包括研究耗材及設備等)占了36.9%,共36.17億元;其他像維運費(包括水電費及養護費等)占了10%左右,約10.61億元,這是我們歷年來的預算編列的情形。本院從過去幾年來,從102年開始,我們的預算一般都是維持平穩,甚至有些是往下走的狀況,並沒有提升。
    在科學研究基金方面,本院107年基金預算的結構分析如圖所示,我們有52.5%,約24.1億元是接受補助或委託計畫的收入;另有43%,約有20.15億元是由政府撥入的收入。在財產收入方面,有2.9%,約1.37億元,其他的收入大概0.63%左右。
    學術交流與貢獻方面,約兩個月前我們邀請布倫特蘭夫人參與107年4月2日舉辦的「永續社會的公共衛生與環境發展」論壇,這位布倫特蘭夫人曾經三次擔任挪威總理,並且曾任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長年致力於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同時我們在2月27日也邀請國際知名的朱棣文院士來台灣,到中央研究院做兩場演講,他也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另外,我們也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主辦講座及研習營,致力於能源方面的學術交流與推廣。
    在預算解凍方面,本院在107年被凍結的項目包括「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凍結100萬元,這方面我們是用來支應南部院區南瀛生技大樓之營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凍結1億元;「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凍結1.76億元;剛才提到的「南部院區」也被凍結0.36億元,這方面本院已經送交解凍報告予大院,請委員參考。
    在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凍結1.76億元部分,內容包括進行台灣原住民議題的相關研究,需要支付院士會議的費用、儀器設備及重要計畫。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凍結100萬元部分,剛才提過是支用南科中心實驗相關耗材。第4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凍結1億元、第5目「南部院區」凍結0.36億元等部分,我們都有提出詳盡的報告,請大院參酌。
    感謝大院這次提供我們機會來做解凍案的報告,本院將持續推動基礎及尖端的研究,強化國際交流,培育傑出人才,繼續為國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謝謝大家。
  • 主席
    謝謝廖院長的口頭報告。
    現在進行綜合詢答,每位委員質詢時間8分鐘,得延長2分鐘;列席委員質詢時間5分鐘;發言登記截止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委員如有臨時提案,請於質詢結束前提出,處理提案時若提案委員及連署委員均不在場,援例不予處理。
    首先請洪委員慈庸發言。
    洪委員慈庸: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在會期快要結束的尾聲,你們終於來做業務報告。院長,中研院是台灣學術研究最高的機關,大家對你們有很高的期待,今天你來,也預期會被詢問到有關學術倫理的議題。首先,請問院長,中研院對於學術倫理的要求有達到怎樣的程度?是以最高標準來看待嗎?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中研院對學術倫理一向是非常重視且非常強調,剛才也提到在院裡,我們除了設置二級倫理審議機制外,也有一個研究誠信的提升計畫,推動學術倫理的教育,推廣及諮詢的機會,比如研究員、學生、研究助理關於研究倫理方面有任何的疑義,可以找研究誠信計畫的相關老師當做諮詢的對象來諮商,所以我們努力朝這方向前進。
    洪委員慈庸:院長沒有回答我,是否以最高標準來看待?
  • 廖院長俊智
    我們希望是以最高標準來看待。
    洪委員慈庸:希望是,所以現在好像還不是?
    廖院長俊智:標準是很高,但有沒有達到我們不敢說。
  • 洪委員慈庸
    你覺得外界怎麼看?
    廖院長俊智:我想各界每一個人的看法不一,很不幸過去我們發生一些事情,正積極處理當中。
    洪委員慈庸:外界看法不一,但是的確發生一些事件。剛剛院長所做的簡報中也有提到最近發生重大而且你也覺得遺憾的一件事,就是過去你們特聘的研究員也是生化所的所長陳慶士的案例。在報告中第14頁至15頁,你們用了8行輕描淡寫地把本案做了一些陳述,我看了一下,總結就是這是他個人在國外大學期間的一些事情,所以你們目前在報告中也沒有什麼交代,剛才院長口頭有講,你也寫了一封信函給大家,要大家留意以及包括你後續的一些想法。我想要問的是,陳慶士這位特聘研究員及所長,是你們何時所聘任的?
  • 廖院長俊智
    103年8月到任。
  • 洪委員慈庸
    所以是2014年8月。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 洪委員慈庸
    他的職務是全職嗎?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洪委員慈庸:報導指出,陳慶士2017年9月在美國時被查出不當行為,所以他辭去在美國的教職,我要問的是,他2017年辭掉,而他在美國的任職是2011年到2017年,中間他也在台灣擔任全職工作,這件事中研院知道嗎?
    廖院長俊智:我們當初不知道,我們只能根據他的說法,我們也不太清楚他辭職的過程,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在美國辦理留職停薪最後才辭職或是怎其他的狀況,在美國方面的情形,我們比較不清楚。
  • 洪委員慈庸
    所以中研院不知道他在美國有這個教職?
  • 廖院長俊智
    我們當初不知道。
  • 洪委員慈庸
    那美國知道他在中研院有任職嗎?
  • 廖院長俊智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
    洪委員慈庸:院長,我覺得這件事情滿荒謬的,因為陳慶士是特聘研究員,不是一般研究員,要成為特聘研究員你們會有一個特別的規則,需要有一些學術成就,而且是一位頂尖的人才,你對他的背景都那麼不清楚就讓他當所長及特聘研究員,我覺得有點奇妙耶!院長都無法掌握他的狀況,就可以去聘任他?
    廖院長俊智:我們聘任所長有一個程序,由很多國內外專家組成一個遴選委員會,經過一段時間詳細的諮詢,向當時的院長推薦陳慶士所長,院長再徵詢全所同仁的意見後才做聘任。
    洪委員慈庸:我知道當時候的院長不是你,但是這件事情非常荒謬,你們雖然有經過這個會議的審查,結果卻對他的背景以及有沒有在美國或其他國家任職都不知道,他就擔任了行政職的所長,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 廖院長俊智
    我可否稍微解釋一下?
    洪委員慈庸:我時間有限,我先問一下,這件事情也有資料指出,在2017年3月美國就已經成立委員會進行調查,在2017年9月8日,這個委員會已經做出結論並且建議學校解聘他,他在當時也認錯了,並在2017年9月辭職了,但是他在台灣並未辭職,只是沒有在8月的時候續任所長,一直到2018年3月,才因媒體報導而辭職。
    我想要請問院長的是,您知不知道去年9月8日的時候,該委員會已經做出這樣的結論,而且他也認錯並在美國辭職?這件事情你們知不知道?
  • 廖院長俊智
    我不知道。
  • 洪委員慈庸
    不知道?
    廖院長俊智:對,我們只知道他被調查,而且這個調查進行了一段時間。詳細的調查結果,以及他跟OSU方面的說法是怎麼樣,我們並不知道。
  • 洪委員慈庸
    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知道?
    廖院長俊智:陳慶士本人那個時候有向院裡面報告他正在被調查,我們也告知他,我們會成立一個倫理調查小組。因為這個事情完全發生在他在美國的時候,他在美國的學校也已經查扣了所有人、事、時、地、物的證據,而且他們的調查也進行了一段時間,那個時候我們評估的結果是等OSU調查報告出爐之後,再根據他們的報告……
    洪委員慈庸:院長,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荒謬!去年9月他就已經在美國認錯而且辭職了,但是他在台灣卻隻字不提,完全不跟你們說他在美國做了什麼事情。也就是說,他已經認錯、辭職,這件事情不讓中研院知道!這很荒謬吧?中研院的地位和受重視的程度有低於這所州立大學嗎?這不是在藐視我們的中研院嗎?
    廖院長俊智:因為這件事情牽涉到對方的偵查權和偵查不公開的原則,所以我們事後知道當然覺得很遺憾,但是案發當時,所有的事情都是保密的,OSU也是經過2年的調查,才終於在今年3月底正式公布,在那之前外界都不知道他們的調查結果。
  • 洪委員慈庸
    我一開始問你們對學術倫理的要求和標準到底是怎麼樣……
  • 廖院長俊智
    我們的標準……
    洪委員慈庸:從我剛剛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中研院的標準之低!這件事情實在很荒謬,你們一開始不知道他的背景,再來是對於他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你們也一無所悉!真的是一無所悉,我剛剛問下來就是這樣的情況!
    之前本委員會有辦過學術倫理的公聽會,當時與會學者都普遍反映台灣學界對學術倫理的標準太低了。當然,這也跟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研院的消極態度有關,像你們就一直說自己是後來才知道,並沒有要積極去理解這些事情。
    去年院長在這邊備詢的時候,也有其他委員跟您就教過非常久以前的台史所研究員劉士永的案件,當時你的回答是,這個案子已經調查過了,不能因為這個檢舉人不滿意就一審再審。你講了這些話之後,又有其他人跳出來說,不是只有檢舉人不滿意、認為有瑕疵,而是還有其他人有這樣的意見。我要問院長的是,這個案子除了司法調查之外,你們中研院到底有沒有去調查?是誰去調查?沒有約談過檢舉人以及被檢舉人?
    廖院長俊智:我要再次強調,我們中研院對學術倫理的要求是絕不會有任何妥協。委員談的是我們對學術倫理事發案件的處理方式,這點我們必須遵照我們所有的規定來做,並不是院長或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方面跳過某些步驟,直接進行裁決;這部分我們還是要根據法規的狀況來一步、一步檢視。
    回答剛才委員所提的,我們對學術倫理有百分之百的尊重,而且我們絕對有決心要達到最高的標準。重視學術倫理跟學術倫理事件發生之後的處理速度,這兩件事情我想我們要分開討論。假如委員覺得我們處理得有點慢,那麼是不是我們要修改一些法規?同時也跟委員報告,在美國,這件事情他們也是花了2年時間,做了各式各樣的詳盡調查,過程中完全保密,然後才公布出來。我想這是學界的標準。
    洪委員慈庸:我剛剛問的問題是從事前到事後,過程當中你剛剛解釋了那麼多,我也可以理解,但我還是要提一件事情:不管是在態度上面或是處理方式上面,外界都是多有質疑的!中研院是我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大家對你們有所期待,對你們的標準也會相對嚴格,所以應該要怎麼做,我覺得你們需要再去檢討。不要人家檢舉了之後,你們還不積極處理,覺得慢慢來就好。我覺得真的是不要糊弄外界,而是要用更嚴謹、更快速的方式去處理這些案子。
  • 廖院長俊智
    謝謝。
  • 主席
    請蘇委員巧慧發言。
    蘇委員巧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沒有要跟院長談個案,而是要談中研院整體的方向。我對中研院最大的期待就是,身為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的中研院如何能夠更入世、更和我國社會發生實際的關聯性。我先請問院長一個輕鬆的問題,今年是中研院成立90週年,你知道你們今年徵選出來的優勝slogan、logo是什麼嗎?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廖院長俊智
    主席、各位委員。中研九十、求真求實。
    蘇委員巧慧:是求真究實,這樣才有押韻。中研九十、求真究實!這是你們的優勝標語嘛!顯見你們對中研院90週年也有期待。
    您在今天的業務報告中提到,中研院要「致力深耕『解決社會重大問題的基礎研究』……扮演『政府建言者』的角色」,這個說法其實和去年一模一樣。本席很高興看到你上任將近2年來,終於在去年9月提出《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這個不錯,本席要表示肯定,請問下一份政策建議會在什麼時候提出?你們有沒有任何規劃?
    廖院長俊智:我們目前有3個政策建議白皮書正在規劃當中,其中包括農業政策白皮書的第2版……
  • 蘇委員巧慧
    還有其他面向?
  • 廖院長俊智
    還有永續能源的規劃……
  • 蘇委員巧慧
    能源是現在最熱門的。
    廖院長俊智:還有一個標題我不太記得,有點像……
  • 蘇委員巧慧
    方向呢?
    廖院長俊智:是城鄉發展的部分,應該是地方創生。
  • 蘇委員巧慧
    果然3個都是現在最熱門的題目。
    我們也很期待看到中研院的報告……
  • 廖院長俊智
    這要一段時間……
    蘇委員巧慧:不要是2年以後啦!因為這些題目2年以後恐怕就不見得是最熱門、最需要的題目了!本席要再次強調,我是希望你們能夠定時、定量、定期地有產出,這是我們對中研院的期待,我相信這也是「中研九十、求真究實」背後的意涵。
    接下來要請問的是,你們對政府提供的建言是中研院27個研究所、7個研究中心的責任,還是300位院士的責任?提供建言到底是誰的責任?依據你們的組織法,看起來中研院整個機關並沒有提供建言的責任,因為你們是研究機構;同法第八條有關院士的部分,也是認為他們只是籌議國家學術研究方針,這其實也不是政策建言。因此這只是一個大家現在的共識。所以我想請教的是,如果您帶領的整個中研院已經往這個和社會有更大連結、提供建言的方向在前進,那麼我們有機會請這300位院士也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更強大的連結嗎?
    廖院長俊智:委員提的問題非常好,目前我們政策建議白皮書的形成機制也是有一個審議小組,主要是由比較資深的院士擔任委員,經過這個審議小組的審議之後,假如成案,我們會請一、兩位院士擔任召集人,然後廣邀全國各學研單位的學者,包括院內、院外的學者來參與政策建議白皮書的研擬,而委員方才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不是屬於我們基礎研究範圍裡面的,所以無論在定位、在經費支應上,我們都需要做比較大的彈性處理。
    蘇委員巧慧:我今天在這裡提出這個問題,是肯定院長就任之後,其實有帶領整個中研院往一個更入世的方向前進,即你讓各研究所動起來,讓所有的單位動起來,甚至以提出白皮書、建言書這樣的成果為具體例證,顯示你已經在前進了,而研究機構動起來以後,我們還有300位院士,他們是德高望重、學術研究卓越的院士們,他們有沒有機會有更多的參與感呢?畢竟台灣現在需要很多的建議,很多事情其實可以從小看大,在此我來提出一個建議,除了每兩年一次的院士會議之外,其實中研院在每季都會有國內院士季會,一年大概舉辦3次,請問參加的人數是多少呢?坦白說,出席率是不高的,這跟很多院士不在國內也有關係,另外,舉辦院士季會的形式大概是以座談的方式進行,像這樣的會議活動,其實其中很多場會議都會邀請政府官員,等於還是有做一些政策的宣示讓大家了解,頂多就是院士在台下提問,這樣就結束了,我覺得可惜了這樣一個機會,如果我們可以讓它變成平台,讓300位院士有機會利用這個平台來看到他們卓越學術成就貢獻,事實上,有很多次都是由院士自己來發表的,所以我想這會是一個好的方法,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議。也就是如之前所提,中研院如果能更為入世的話,院士能在您的領導之下也動起來,這會是一個好的方向。以上是我今天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更入世的中研院。
    第二,如果是入世的中研院,我們來看看它和其他各大學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們收到了很多的意見反映,包括中研院在國內的學術研究單位中,相對來講反而有為人所戲稱搶食資源的狀況,因為中研院本身除了每年編列的預算大概有120億元之外,其實也會向科技部來申請經費,而每年申請的經費雖然不及台大的23億多元、成大14億多元,但第三名就是中研院,若再往下看,其實清大和交大略可以媲美之外,其他學校的經費都遜於中研院。
    如果再用向科技部申請專題研究的申請件數和通過比率來講的話,中研院的通過率大概是7成左右,而其他大學相對來講通過率是比較低的,所以就會有一種聲音,覺得中研院已經獨占台灣最好的學術資源了,平常也不用負擔繁重的行政工作等,可是這些學校在其他地方好不容易有一點資源了,中研院卻還要來搶食,這其實有點不公平,院長,你怎麼看這件事情呢?
    廖院長俊智:假如我們要去要求國際競爭的話,就不應該排除國內最優秀的研究人員,我們通過率高是因為我們通過很嚴格的審查,我們的研究人員有幸被這些審查委員審查通過,所以我們不好把某一所學校或是機構通過率高當作是資源競爭的一個方式。
  • 蘇委員巧慧
    你覺得大家應該向你們效法、學習?還是你也不敢這麼說?
    廖院長俊智:應該是有良性的競爭,就像是運動、球類比賽,總不能特別把最好的球隊排除在外,然後跟他們說因為每次都是他們拿冠軍,這樣好像對整個運動水準的提升,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希望由我們來帶動全國的科技發展,大家公平、良性的競爭,不要以經費的爭取當作一個標準,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把台灣的研究做得更好,台灣的競爭做得更扎實、更國際化,我想大家在這方面應該會有共識的,當然本院在很多制度的設計上是有一些特殊之處,這也是當初政府希望保有一個基礎研究的單位,而且在這個制度之下,本院也發揮了相當的貢獻,一方面我們要保持這方面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持續責成本院所有同仁繼續在這個基礎、優勢下來加把勁,才不會辜負整個社會對我們的期待。
    蘇委員巧慧:院長,我給你這麼長的時間來做回應,可見得我對中研院是很支持的。
  • 廖院長俊智
    謝謝蘇委員。
    蘇委員巧慧:我是把問題提出來,即社會上有這樣的質問,但是如同院長說的,如果計畫夠好、對社會有足夠的貢獻,這個計畫本來就應該值得支持,所以回到我一開始所說的主題,中研院匯聚了國內最多的優秀人才,我們非常期待它可以跟社會做更多的連結,尤其當所有大學都已經在談社會責任的時候,我認為中研院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既然是最優秀的,也擁有最好的研究資源,坦白說,現在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進一步的資源,本席很期待在院長的領導之下,中研院能夠展現更快的腳步,同時也能和社會是結合的。以上是我今天提出來的幾個問題,請院長回答也對社會做一個宣示。
  • 廖院長俊智
    謝謝。
  • 主席
    請柯委員志恩發言。
    柯委員志恩: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方才多位委員提到,中研院匯聚了全國最優秀、頂尖的人才,在院長接任之後,也的確帶動了一些所謂應用科學,除了過去的基礎科學之外,也就是俗話說的,變得比較入世一點,但是在這個入世當中,我們還是要審視一下中研院的績效。目前前瞻基礎建設當中,因為你們的公務預算跟科技部差不多,大概是在98、100億元左右,而目前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在投入所謂的AI,科技部也投了5年160億元的經費,所以中研院目前對於AI研究所規劃時程到底是如何?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這部分就像蘇委員所說的,有些領域中研院已經有一些領先,有些領域則是大學做得比較好,而人工智慧的部分,我們參與很多大學的合作計畫,在我們院裡除了資創中心、資訊所有很多人員在做AI的研究之外,我們也協助推動設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進行相關人才的培育。
    柯委員志恩:關於你們跟科技部不一樣的地方,舉例來說,科技部像是一個外包單位,他們有很多的錢,然後把這些錢發包給不同的研究機構來進行研究,但中研院本身就可以自產、製造非常多的部分,可是面對很多先進的科技,你們目前就只有設立人工智慧學校。
    廖院長俊智:不完全如此,那個不是中研院的經費,而是中研院額外做的。
    柯委員志恩:沒錯,是沒有用到中研院的經費,我要跟你談的是中研院在先進科技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才我提到你們是自產、自製的,除了這個部分之外,量子電腦也是一個重點,像之前我有提到歐盟、日本、中國大陸等,他們都有進行所謂量子電腦的研發,而中研院有這麼多的研發、研究人才,但目前有類似這樣的經費或是人事在處理這個部分嗎?
    廖院長俊智:量子電腦的研發需要非常、非常大量的經費,我覺得在目前的財政狀況下,很難分散我們的經費來做這樣的研究。
    柯委員志恩:沒錯,問題是目前的科技……
  • 廖院長俊智
    但我們有一些人在做這樣的研究。
    柯委員志恩:院長,我只是要提醒一點,科技部每年也有7,000萬元、時程3年到5年的相關計畫,大家忍不住會把你們跟科技部做一個研究領域上或執行上的比對,你們和科技部的部分是教文委員會負責的,最聰明的腦袋瓜都在這兩個單位裡面,所以當你提到除了基礎科學以外,你會用很多應用科學,而且你有這麼多人才,當科技部已經在發包做很多不同事情的時候,中研院又拿了非常多科技部的計畫,我們希望你這個機構能夠產出更多可以具體看到的成效。
    廖院長俊智:所以我們更需要跟科技部分工合作,科技部在推的東西我們協力促成,但是如果跟科技部duplicate、做完全一樣事情的話,這是不好的。
  • 柯委員志恩
    當然是啊!
    廖院長俊智:所以科技部推任何計畫,我們會儘量協助。
    柯委員志恩:所以你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在後面backup的一種研究、提供脈絡上的參考,而不是實質去執行……
    廖院長俊智:不一定,要看是哪個議題,比如說AI的議題或是方才委員所提量子電腦的議題,這方面科技部有很強的動能,這部分我們會協助,至於其他方面,比如說基礎材料科學、生醫領域,我們做了很多……
    柯委員志恩:我只是要提醒院長,大家把這兩個單位做一個區隔的時候,中研院在研究的角色上,特別是有一個科技部所謂前瞻的執行在前面,你勢必要做彼此腳步上的搭配。另外,方才有人提及關於學倫的問題,即有關陳慶士所長,剛剛已經有委員質詢過了,這也曝露出一點,在過去3年當中,他申請的這些論文其實都跟科技部有八大論文的體現。去年8月24日你把你們原有的學倫變成兩個層次,也就是說,你用更高的標準來做這樣的事情,可是很不幸的,此時發生百年來唯一的所長涉及論文造假事件,這件事凸顯出什麼?如果不是Ohio State University主動發現這些事情的話,中研院到目前為止其實也不知道,以你們目前的機制,顯然很難主動發現造假的狀況,院長,是這樣嗎?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件事情不能以這種方式來看,因為這件事情完全是發生在陳所長到任本院之前,所以完完全全是在美國的時候、用美國的經費、美國的學校、美國的人員在那邊進行的事情……
    柯委員志恩:據了解,科技部有論文審查系統,你可以上中研院的網站看看,你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網站,如果你要把你的研究技術公開的話,科技部是有一個審查系統,中研院只是被動的等著別人來做一個揭發或是什麼動作,你們沒辦法在這部分採取主動的態度?
    廖院長俊智:關於這部分,其實學術界的規範並不是要有一個論文……
  • 柯委員志恩
    我同意……
    廖院長俊智:除了論文審查之外,剩下的就是整個學術社群的自我要求,在論文發表以後,大家公開、公平的討論,目前有這樣的機制,在那個時候並不適合任何單位介入審查。
    柯委員志恩:我完全同意,我只是說目前有發生這個狀況,未來如果要防堵這些狀況,我們不能只訴諸於每個人所謂學術倫理的良知、每個研究員自己該有的一個底線,其實還是有一些法的規範。
  • 廖院長俊智
    還有學術社群的一個機制。
    柯委員志恩:當然!今天我有上網去看,我在你們的系統裡查不到陳所長的任何訊息,所以本席建議你們可以加入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讓你們的研究計畫可以更公開,到目前為止,顯然你們還沒有做到這個層面,這是給院長的建議。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柯委員志恩:接下來本席要詢問有關台大校長的問題,其實台大校長遴選一事,中研院絕對不是一個外人,因為被選上的是中研院的院士,遴選委員會也有中研院院長,而否定這樣選擇的也是中研院的院士,我突然發現台灣還滿多中研院院士,請問院長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廖院長俊智:關於這件事情,因為學界及整個社會有非常多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我希望不同意見的人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好好根據事實、法理做詳盡的討論。
    柯委員志恩:現在我們都是根據事實和法理在做討論,本席只是要提醒一點,「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當所謂遴選裡面的這些人,包括你們的副院長等等,大家都在大談台大未來百年競爭力該如何、如何的時候,台灣卻是卡在到底你有沒有獨董的身分、這個時間的先後、你有沒有呈現所謂的契約,對於這整個過程,你今天身為一個台灣學術龍頭的地位、角色的時候,我真的希望院長不是一個喜鵲而是一個烏鴉。我要提醒一點,過去在很多狀況之下,中研院歷屆院士包括胡適、蔡元培等等,他們在面對所謂威權的蔣介石時代的時候,都可以大膽的提出他們的建言,當整個學術界包括歷屆的台大校長、許多大學或大專院校的校長都站出來,認為這樣的遴選情況讓我們的高教變成一個萬劫不復的狀況。院長,難道你不應該多說一些話嗎?特別是你差一點被選為遴選委員會的召集人。
    廖院長俊智:這件事情完全不是事實,我從來沒有到……
    柯委員志恩:好了,不要講召集人一事。我只針對這件事情,學術界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廖院長俊智:我想學術界應該要學會如何解決紛爭,我們有不同的意見……
    柯委員志恩:解決紛爭只有在沒有政治力的時候才有可能,當政治力放進來的時候,對於那些紛爭、事實,我們來看所謂的事實,我記得1月31日院長去參加這次6個半小時會議的時候,有很多記者圍堵你,你說要讓事實來說話,當教育部告訴你說這個遴委會未正式、沒有遵守自訂所謂的基準、準則,院長,你同意教育部的這種說法嗎?
  • 廖院長俊智
    我想這件事不宜由個人來做任何解釋。
    柯委員志恩:為什麼剛才我會show出這麼多中研院院長的照片?中研院院長本來就有一個非常大的部分,特別是中研院沒有辦法自外於這個部分,你要用你的高度來看這件事,對於學術界面臨這樣的程序,你不能只用一個很中性的方法來看待,你是中研院的院長!
    廖院長俊智:我覺得這件事情各方面都有進步檢討的空間,我們很難說每一件事情一定要朝某個方向走,我們非常重視學術自由,同時我們也要尊重現今的法規制度,這兩者之中如何取得平衡,需要整個社會發揮智慧……
    柯委員志恩:院長,我只問一個比例問題,你身為學術界的一員,也曾經在美國待過,當全世界大學的經費都需要有非常多外力來協助的時候,你也從來沒有否定過,有財團來捐助大學,就會把這個大學給綁架了,你曾經在國外待過,我也相信你不會這麼認為,當大家在大談未來該怎麼往前走的時候,一個大學的校長卻被一個所謂的法規、一個條例影響,而這些條例,如果你仔細往下看的話,包括遴選人和被遴選人,如何來做推論定罪的方法,這個有沒有什麼經濟、法律上的這些問題?我們都是照法規來講,最後我還是要提醒你,當初你被問到有沒有迴避原則的時候,你還說應該根據法律而非根據心證,這些都是有關於細節,我是用法來做調整,所以你今天的回應也必須用法,還有根據中研院的高度來看,最後我只問你一句話:你挺台大還是挺教育部?
    廖院長俊智:這件事情不是挺不挺的問題,這件事情非常複雜,需要由法律專家來解決。
    柯委員志恩:院長,你錯了……
  • 廖院長俊智
    這件事情……
    柯委員志恩:我現在只問你比例原則,對於一個大學的校長,到最後沒有考慮到他的願景,而是卡在大家認為的那些枝微末節上,或是有人把它放大認為這是一個法律的問題,你身在其中,應該對總統有一些建議,不要告訴我什麼法律……
    廖院長俊智:我覺得這正是社會的關鍵,大家只有喊話、沒有對話,只有對立、沒有對話。
  • 柯委員志恩
    所以該怎麼解決?
    廖院長俊智:所以大家應該心平氣和的就不同點做一個事實上、法理上的討論,甚至辯論……
    柯委員志恩:1月31日那次的遴選你也在其中,你認為沒有討論清楚?6個半小時沒有辦法討論清楚嗎?
    廖院長俊智:事後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也出來,討論了6個半小時,也有人說可能討論60個小時也討論不完,所以很難講已經討論到一個完整的地步。事到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希望大家冷靜根據事實……
  • 柯委員志恩
    所以你會繼續留在遴選委員會繼續討論、繼續對話嗎?
    廖院長俊智:這要看臺大及教育部的決定,遴選委員會是不是還要進行……
  • 柯委員志恩
    所以你不會主動退出遴選委員會?
    廖院長俊智:身為遴選委員會的一員,我不好對這件事情發表個人意見。
    柯委員志恩:我覺得你比較像21世紀中研院院長的角色,完全就是一個……
  • 廖院長俊智
    所以是跟進時代?
    柯委員志恩:NO,你完全是一個不沾邊的中研院院長。
    廖院長俊智:我覺得這件事情是要帶領社會解決問題,而不是要選邊站的問題。
  • 柯委員志恩
    是。
  • 廖院長俊智
    現在是要思考怎麼樣……
    柯委員志恩:問題是以中研院院長的高度,你沒有提出一個可以帶領社會往前走的對話空間,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到。
    廖院長俊智:我已經講過了,我希望各方意見心平氣和的就事論事,就法理進行討論,甚至辯論,若實在沒辦法達到共識,我們只好根據現行法律,走法律程序,這是所有法治社會應該走的路徑,而不是大家根據自己現有的觀念喊話。
    柯委員志恩:院長,你還是回去看看歷屆院長如何對待獨裁政權、如何發出直接建言,我覺得這對你而言才是中研院院長的高度,不要每次都告訴我「法律」、「法律」,現在就是因為法律問題,大家見解不一樣。我還是強調,面對高等教育以及你參與臺大校長遴選時,我覺得你有更大的空間發出正義之聲,如果那叫做正義的話。
  • 主席
    請陳委員亭妃發言。
    陳委員亭妃: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相信在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動土的那一天,我們看到南部研究能量的光,我們真的看到光。從101年中研院送籌設計畫,到103年正式核定,第一期預算編列8,800萬元土地款,那個土地款也爭取得非常辛苦,當時我們和翁院長、陳副院長以及所有中研院同仁想的是起碼讓它走一步、算一步,有走有開始,後面要推進就簡單,若停滯不前,想走都有困難度,等於要從頭再來。所以從101年一路來到今天,我們終於看到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的動土典禮,但這只是動土,還沒有正式進入工程,6月才要進入工程發包,現在就只有拿到建照,所以我們的路還很遠。
    我要請教院長,蔡總統在5月11日動土時提到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關鍵點,也是當時訂定這個計畫很重要的目標,這是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不是分院,兩者位階完全不同。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廖院長俊智
    主席、各位委員。是。
    陳委員亭妃:院長,我們是南部院區,絕對不是分院,這是有獨立性的,南部院區代表的是南臺灣科學研究的發動機,也就是南臺灣新世紀科學產業研發新的里程碑,我們對這個研究能量有很多期待。所以第一期第一棟研究大樓工程預計在107年6月要辦理工程招標,108年12月要完工,然後第二棟、第三棟預計在110年3月陸續完工,目前規劃的中期發展,初步是簡易綠化,因為還沒有規劃到那裡,但起碼先把土地預留起來。我現在要問院長,預算有沒有問題?
  • 廖院長俊智
    這部分請施主委回答。
  • 主席
    請中研院南部院區規劃委員會施主任委員說明。
    施主任委員明哲:主席、各位委員。首先要謝謝陳委員過去幾年來的幫忙,尤其在土地取得及規劃費上,陳委員幫忙非常多,我們非常感謝。
    關於預算的問題,在研究方面,農業部分目前有政策額度,早期應該沒問題,但是現在院裡已經開始規劃院區的維運,我們可能要先提出後年的預算。
  • 陳委員亭妃
    建設呢?
  • 施主任委員明哲
    建設的已經有了。
    陳委員亭妃:第一棟當然沒有問題,因為6月已經要發包了,並且預計在108年12月完工,第二棟和第三棟研究大樓預計在110年3月要完工。
  • 施主任委員明哲
    第二棟、第三棟也沒有問題。
  • 陳委員亭妃
    預算也沒有問題?
  • 施主任委員明哲
    一、二、三棟都是。
  • 陳委員亭妃
    現在是維運經費?
    施主任委員明哲:對,現在就是要申請維運經費。
  • 陳委員亭妃
    維運才是重要的。
  • 施主任委員明哲
    對。
    陳委員亭妃:大樓蓋好,人員進駐之後,若沒有後續維運經費,等於是一個空殼子在那裡。
    施主任委員明哲:我們同意,所以我們在後年的預算……
    陳委員亭妃:108年12月完工、進駐,你的意思是109年才要編列維運預算?
  • 施主任委員明哲
    還有一部分研究預算。
  • 陳委員亭妃
    這樣來得及嗎?
    施主任委員明哲:來得及,明年就要編。
    陳委員亭妃:108年12月要完工,但你說後年才要編列預算。
  • 施主任委員明哲
    我常常把西元和民國搞錯。
    陳委員亭妃:時間點搞錯,所以我才提醒你,要不然我們就用「年」來說好了。
  • 施主任委員明哲
    好。
  • 陳委員亭妃
    維運預算預計什麼時候要編列?是108年嗎?
    施主任委員明哲:應該是今年年底就開始要編,然後明年送審。
    陳委員亭妃:所以是108年12月完工,不會延遲吧?
    施主任委員明哲:時程很緊,但我現在唯一的責任是……
    陳委員亭妃:我知道大家很辛苦,都在趕這個進度。
    施主任委員明哲:目前為止我們照綜合規劃書的進度提前了二個禮拜,我希望可以保持這個速度,如果這樣的話,應該在……
    陳委員亭妃:所以在108年12月完工之後馬上進駐,維運預算就沒有問題,因為今(107)年底編列,108年正式核定。
  • 施主任委員明哲
    對。
    陳委員亭妃:核定之後進駐,就會有維運預算,然後維運預算接續編列。
    施主任委員明哲:好,謝謝委員。
  • 陳委員亭妃
    因為正式進駐之後就是繼續編列。
  • 施主任委員明哲
    好。
    陳委員亭妃:我在這樣的質詢中慎重要求,這個預算不能等,而且不能變成空殼子,我們好不容易從101年一路走來,其中有很多艱辛的過程,但總是都走過來了,總統講的這兩點很重要,我們要把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變成南臺灣科學研究的發動機,也是南臺灣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再來是有關南部院區重點研究項目,我們一直在談要協助國家平衡南北科技與人文及產業發展,說到產業發展,請問南部的產業重點是什麼?
    廖院長俊智:南臺灣有很多製造業,而且是各方面的製造業,這方面也涉及中研院的定位問題,我們一方面是基礎研究的單位,另一方面若要我們協助產業發展,我們勢必要跟南臺灣的大學及其他科研單位合作,就我們目前的規畫是跟南臺灣所有科研單位合作,然後加緊跟產業做連結,我們負責的仍然是基礎研究的部分,我們從基礎研究來帶動尖端科技的發展,我們是這樣的規畫。
  • 陳委員亭妃
    重點產業是什麼?剛剛院長有講了製造業……
  • 廖院長俊智
    製造業有加能源的……
  • 陳委員亭妃
    傳統產業。
    廖院長俊智:很多能源方面的,希望新興的產業會在能源、環保方面有所提升……
    陳委員亭妃:你們的能源會在第二個階段,我這個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帶動臺灣南部高等教育文化研究及產業提升,也是有產業喔!還有長期發展光電資訊、精密儀器、能源、考古、文化、農業暨生物科技,以及生醫等領域,剛好這3個環節。我要強調的是,產業非常的籠統,為什麼我一直強化說,總統所講的南部院區是南臺灣科技研究的發動機,它要發動兩個過去在我們研究能量所欠缺的,一個是很重要的農業,一個是很重要的傳統產業,這才是我們的指標。我們要改變過去以往,為什麼我們那麼重視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當時一開始核定打著非常響亮的兩個目標,一個就是農業,一個就是傳產;科技沒有問題,我相信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能量不論是中央研究院本身,或是各個大學的研究能量、科技部的能量,重視在科技,這個沒有問題;最新的科技AI等等,全部我們投注很多的精力。
    第二,能源、綠能、產業科技園區也在我們的沙崙,所以能源也是重點,這些都有我們的重點指標,這些計畫都沒有問題。可是當時南部院區的兩大重點,我還沒有看到中央研究院所擬定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規畫與計畫,這是我所擔心的,會不會最後我們所希望的一個重點發展,結果又被偏廢掉了,就是農業跟傳產。所以我要拜託、我要提醒中研院,這兩塊是協助南部不論是產業或農業非常重要的指標,如何讓他們轉型?這不就是我們在研究的一個責任嗎?所以為什麼我們那麼重視,它要成為里程碑,要有特色、要有重點,我非常期盼中央研究院,能夠在這一段開始做一些硬體、軟體規劃的時候,一樣可以把這兩項重點擬定出來。這個重點研究是非常籠統的,但是我知道我們有心,可是我們希望把心看到實質的一個計畫,所以拜託院長,這兩大重點──農業、傳統產業,如何協助研究能量能夠投注,把它做一個轉型規劃,我們現在都在期待、很多的產業都在期待,農業也在期待,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農業的生物科技,其實都在看我們到底怎麼來結合,所以拜託!我們有很多希望在110年這三棟大樓真正完成之後,從108年開始我們慢慢看到這幾項重點,拜託院長!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一定的。
  • 主席
    待會兒黃委員、張廖萬堅委員發言之後我們休息10分鐘。
    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黃委員國書: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席要請教廖院長,中研院不管是研究員、所長或院士在學術界的地位都非常崇高,而且國人也一直都認為,中研院是臺灣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它的地位非常崇高,說實在的,我們委員會每次質詢中研院,其實我們也都戰戰兢兢啊!
    最近這幾年來學術倫理的問題層出不窮,然後造成臺灣學界很大的影響,中研院也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想特別提到陳慶士,他是特聘研究員、生化所所長,也是國際非常知名的學者,而且他也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獲得超過8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這麼崇高地位一個學術界的專業研究員,他在學界已經地位這麼崇高了,為什麼還會出現論文造假?到底是什麼原因?這是我今天要來探究的,個案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去瞭解,中研院哪裡有疏失了?哪個地方沒有瞭解清楚?哪個地方沒有做好防範?重點是,我們可能要去思考整個制度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連學術地位這麼崇高的陳慶士、所長還要去做論文造假、違反學術倫理的事情?為什麼?院長,你可不可以跟我們說個答案?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委員提的制度應該不是單指臺灣的制度,因為陳所長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完全是在美國的制度之下,美國的學校、美國的經費、美國的學生等等全部都在國際上的制度之下。幾個禮拜前大院文教委員會也辦了一個公聽會,本院也有代表根據美國的制度跟臺灣的制度做一個比較,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我想這方面可以從那個來思考,這些都是事後防範的一些措施啊!委員也提到說這是一個個案,沒有錯,制度再怎麼定,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杜絕個案,但是我們仍然要從制度上……
    黃委員國書:他為什麼要去造假?一定有一個誘因,不然他為什麼要造假?造假對他有什麼好處?他必須要鋌而走險去造假,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到,全世界都面臨這樣的問題,生醫界太重視量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轉化成為可以交易的價值,這個過程太重視量化;我們在高教的領域也一樣,大家拚命要去拚論文的數量,這是整個問題很重要的核心。當然我們希望,中研院是不是未來有一些制度上的思考,不然的話,這樣的問題會層出不窮,今天有陳慶士,明天不曉得哪一所又出現這樣的問題。
    廖院長俊智:這部分我們已經在院裡面大力提倡,我們在評審考核的時候要重視實質的貢獻,而不是重視論文的篇數或是一些量化的指標,除了這些量化指標之外,更重要就是看每一個人在每一篇論文裡面他做了哪些貢獻,從而能夠檢視他對論文的嚴謹度。
    黃委員國書:好,瞭解。這個事情中研院你們要去思考,可能要去檢討整個制度哪裡出了問題,量化絕對不是唯一的指標,因為量化的結果造成大家必須去衝論文的數量,所以大家會鬥來鬥去……
    廖院長俊智:是,這個我們非常同意……
    黃委員國書:鋌而走險,我覺得這個中研院要從制度面去檢討。另外,我覺得中研院做了很多不錯的事情,在科普這個事情上,你們有「研之有物」這一個專欄,這「研之有物」提供了非常多科普的知識,我覺得做得非常好。我們有數位研究中心,該中心最近出版了兩本書我覺得非常好,一本是台北歷史地圖散步,另一本是台中歷史地圖散步,這兩本書最重要的是:運用現代最重要的行動app科技集結了非常多百年前的老照片,所以它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它乃是透過現代的科技,讓閱讀者重返100年前的歷史現場,實在是非常有趣,這樣的成就在幾十年前根本做不到,我們現在結合現代app的科技居然做到了,這樣的成就本席認為非常好,這個計畫未來有無可能再繼續做下去?因為之前只做了台北,然後我去拜託繼續推動,現在又做了台中,成果都非常好,請問接下來有沒有可能再做台南和高雄的部分?
    廖院長俊智: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屏東,現在正著手規劃中;當然,還有其他城市可能也會繼續推動下去。
    黃委員國書:接下來要做屏東的部分,是嗎?
  • 主席
    請中研院秘書處吳處長說明。
  • 吳處長重禮
    主席、各位委員。目前我們已經規劃跟屏東縣政府進行合作。
    黃委員國書: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也都給予高度期待;尤其是運用app科技有辦法做到這樣,的確是非常好。據本席所知,中研院每年都會辦理開放院區的導覽活動,這幾年來參觀的人數非常多,你們在辦理這個導覽的事情上也做了app,我反而覺得這是多餘的,前年我就曾質詢過,你們花了幾十萬做了app,但僅限當天使用,而台北與台中歷史地圖則是永久可以使用,但是中研院院區開放日的導覽活動卻只做了一天,實在太可惜了!至於內容的部分,你們當日導覽的app,大概就是介紹中研院的院區,在你們中研院的網站上都有這方面的介紹,所以這部分明顯是多餘的。
    接下來你們有辦理各種不同的科普講座,這也非常好,可是你們在自己的網頁上就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資訊,為什麼還要再弄一個app出來?另外,你們還提供很多資訊,包括中研院附近有哪些地方好玩、好吃,甚至連哪個地方有便利超商都有說明,其實Google已經有這方面的資訊,你們所使用的系統也都是用Google的,所以你們花了那麼多錢來做這套app,卻僅建構當天一天的活動內容,其他就都沒有了,委實可惜!前年我質詢過這個問題,結果去年你們還是這樣做,今年又編了62萬元的預算,你們預計是不是10月份要辦?
    廖院長俊智:是的,對這部分容我請秘書處跟委員作解釋。
  • 黃委員國書
    今年為什麼要花到62萬元?
  • 吳秘書長重禮
    我們今年不會再使用app。
  • 黃委員國書
    那你們準備用什麼方式辦理?
    吳秘書長重禮:因為app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所以我們現在採用新的科技的方式,就是用QR Code,到時候我們會用結合網頁的方式來做。
    黃委員國書:將來你們做出來的內容是否只具有一天性?換言之,只能做一次性使用,是嗎?
    吳秘書長重禮:絕對不會。事實上,前年的app我們已經在去年做了一些更新,所以它並非是一次性使用的方式。
  • 黃委員國書
    去年你們怎麼做?
    吳秘書長重禮:去年的做法是修改前年使用的app,大概花了6萬元,讓前年花29萬所做的app還能繼續使用。今年我們從善如流,就是結合……
    黃委員國書:請問你現在有辦法看到去年的app嗎?我相信你根本進不去!因為當時你們所做出來的內容也僅限於當天使用。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下載的人次2016年是三千多人,去年多了一點,共計五千多人,可是你們要知道,每年參觀中研院的人超過十幾萬人次,換言之,下載的人次顯然沒有辦法反映實際的需求,如果有民眾想到中研院參觀或是參與相關的活動,你們所做出來的app似乎不太有協助大家的功能,大家也不會使用這個app,前年我就跟你們提起這件事情,請問你們去年有沒有進行改善?
    吳秘書長重禮:我們去年就是將前年的app做了一些改善,而且結合QR Code跟網頁,也就是說,我們是用雙管齊下的方式,希望能夠……
  • 黃委員國書
    今年你們打算怎麼做?
    吳秘書長重禮:我們今年是使用QR Code,不再使用app。
    黃委員國書:好,今年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改善;另外,有一件事情我不太了解,就是中研院有辦非常多的講座,這其中為什麼會有一些沒有辦法開放直播?
  • 吳秘書長重禮
    目前只有兩種情形沒有辦法開放直播。
    黃委員國書:我們知道,中研院現有非常多的講場都已經開放直播,有一些卻是沒有開放直播,為什麼?
    吳秘書長重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部分圖檔涉及著作權,在還沒有完全取得著作權之前,我們沒有辦法公開直播;第二個原因是,部分計畫正在申請專利的過程中,我們考量到主講人申請專利的權益,所以這部分的講座也沒有開放直播,原則上我們都希望並鼓勵主講人能夠進行直播,大概只有基於上述兩項考量,主講人才沒有辦法開放直播。
    黃委員國書:站在科普的立場,我們希望中研院對開放直播能提供協助,甚至希望每一個講場都可以做到直播,畢竟你們都已經開放讓外界參加,而且現場也有很多人會錄音與錄影,所以,沒有必要考量不開放直播,站在科普的立場,對中研院舉辦科普相關的演講,若沒有進行直播,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希望未來中研院能對這部分進行改善。
    吳秘書長重禮:好,謝謝委員的指教。
  • 主席
    現在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張廖委員萬堅: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其實本院委員都非常尊重中研院,所以在審查預算上不論是預算凍結的方式或是對於中研院業務的關心,都是希望中研院能站在全國最高學術單位的立場,引領台灣學術界或是對社會重大議題提供建言與對策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記得兩年前聽到院長回國時所講的一句話:家裡有事,回來幫忙。讓我們聽起來覺得非常窩心,今天你回來台灣已將近有兩年的時間,我相信你對台灣學術研究的環境、一些學術人才的表現,以及對台灣各種重大社會問題應該都會有一些感受,畢竟在你回來的這兩年也發生不少事情,首先是前院長的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很多關於利益衝突制度的設計,最近又發生一樁陳慶士所長的學倫案件,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這件事情,剛才包括黃委員在內的多位委員都提到,他已經可以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機構拿到800萬美元研究計畫的經費,當他回到台灣的那一刻,我不知道他當時是不是也懷抱著跟你在2014年回台一樣的心情,就是要回來協助台灣發展;剛才黃委員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幾年台灣學術界包括中研院在內,對於生化醫學及生技方面的研究都做了特別多的投入,不管是各大學或是中研院相關的研究單位,政府好像期待生技產業能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所以不論是相關的研究經費或是人才的培育真的投入很多,相對的,最近所發生的幾個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也都跟這個領域有關,請問院長,你認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不完全認同,我覺得學術倫理的問題不能說是某個領域特有的,而是應該說某個領域最近發生得比較多,或是某個領域比較常受到重視,所以比較容易被發現等等,我想不能說是某個領域特別有問題。
    張廖委員萬堅:廖院長剛才在回答委員這方面詢問時所講的一句話,我倒是很認同,就是:生醫學術成就太重視量化的現象……
  • 廖院長俊智
    我想不只是生醫學術研究重視量化……
    張廖委員萬堅:各項都是,包括各種評鑑、經費補助或是學術研究補助等,我們好像都拿這個當作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 廖院長俊智
    所以需要全盤考量。
    張廖委員萬堅:院長,所以政府應整體檢視。當然現在提到生醫界,剛好這件事就發生在生醫界,是不是也因為過度重視量化而產生很多扭曲的問題?我看過院長的報告,其中我特別注意到貴院106年專利項目的附錄資料,這裡面登載了85項,我不是那麼懂,我是外行人,但就名詞來看,大概這85項幾乎都跟生醫界有關,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人員、環境及學術貢獻度應該有滿不錯的展現,這也是事實。院長已經回國2年了,針對因為這樣的競爭或其中諸多的學術補助或研究資源而產生是類制度上的問題,你有沒有比較好的貢獻或建言?
    廖院長俊智:首先說明的是,當事情發生時,我們首要對事情本身進行完整的檢討……
    張廖委員萬堅:對,這件事情……
    廖院長俊智:特別是對某人所犯的錯,我們不好說都不是這個人的錯,而是制度的問題,我們先從這件事情的本身去一一檢視,看看這個人是不是犯了哪種錯誤,不能將所有的事都歸咎於制度,當然制度也有很大的空間需要重新檢討、檢視及加強,不好的制度要持續改善,但不能說都是制度使然,所以大家都這樣造假,這是不對的,不應該造假就是不應該造假。
    張廖委員萬堅:這我同意,只是大家都不能理解,曾經是那樣的人,還回來中研院擔任所長及特聘研究員,他怎麼會犯下這樣的錯?
    廖院長俊智:可見這件事情是全世界都會有的事情,陳所長當初做這件事的時候,他人在美國,當時他完全身處在美國的文化、制度……
  • 張廖委員萬堅
    他仍舊犯下這樣的錯誤。
    廖院長俊智:是,所以我們不好說這是哪一個特殊的制度之下所造成的產物,當然我還是要強調,我們的制度還是要持續不斷地更新及改善。
    張廖委員萬堅:我為什麼要問這件事?院長回國之後,我陸續看到學界對你都還滿肯定的,他們認為非常勇於任事,除了本身的科學研究非常有成就之外,你對台灣重大的社會問題也相當關心,甚至對很多重大議題也都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夠利用中研院的研究能量及資源來協助台灣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我沒有看錯,我記得某則報導裡,披露你在去年暑假帶領中研院的相關主管到美國進行延攬人才的工作。思考到延聘陳慶士這樣一位在台灣出生、受到國際學術上肯定之人回國,如今卻發生如此重大的案件,剛才你在介紹時也提到兩位或三位人員,我想請教院長,最近我們都提到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包括我們到國際去延攬人才,教育部有很多像玉山計畫這樣的計畫,科技部現在也有很多針對年輕學者的養成計畫、哥倫布計畫、愛因斯坦計畫等等,你回國這兩年內,你對於人才延攬有何感想?我看到你找了兩位讓你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人,他們跟你一樣都要回到台灣來幫忙,你可不可以說一下你在這方面的想法?
    廖院長俊智:中研院在人才延攬這個部分確實花了很多精力,我們有一些成果,比如說在座的李奇鴻細生所所長,他回國之前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過多年的研究,另外一位是生醫所所長郭沛恩教授,他之前在美國UCSF擔任了……
  • 張廖委員萬堅
    他們兩位都是享譽國際的學術界人才。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 張廖委員萬堅
    他們願意到台灣來。
  • 廖院長俊智
    對。
  • 張廖委員萬堅
    他們為何願意回到台灣來?台灣的人才不是正在流失當中嗎?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環境還不錯嗎?
    廖院長俊智:當然是有不錯的那一面,所以他們大概是看到台灣也有一些強項是其他地方無法跟上的,所以我們也要把握我們自身的強項,加強這方面與國際競爭。除了這兩位很頂尖的人才以外,我們也積極延攬年輕的學者,這部分也有一些成效,包括博士後研究人員、助研究員,我們都陸續在……
  • 張廖委員萬堅
    都是哪一方面的?都是生醫界方面的嗎?
    廖院長俊智:都有,比如數學所目前也延攬了一位非華人學者,他來自Michigan State,且是副教授級,另外一位是Purdue University的教授,縱使這些學者都跟台灣沒有血緣關係,他們都願意來台進行研究。
  • 張廖委員萬堅
    他們願意來台投入高等學術研究。
    廖院長俊智:是,我們也有這樣的狀況……
    張廖委員萬堅:院長,就你的觀察,台灣還有延攬國際人才的競爭力強項存在嗎?
    廖院長俊智:我們當然要持續加強,不能以此自滿,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張廖委員萬堅:你在延攬的過程中,有沒有遭遇到制度或資源上的挫折?難道都沒有遇到這些問題嗎?
  • 廖院長俊智
    當然會有。
    張廖委員萬堅:當然你這兩年在延攬人才上有成果,但是有沒有什麼困境是需要協助的?
    廖院長俊智: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我們的薪資結構與國外的很不一樣,若攤開來比較,我們的薪資相較於鄰近國家甚至歐美絕對是差一大截,所以我們必須從其他方面來與人競爭,比如研究環境很好,人才升遷管道極佳,有很好的輔助機制,在院內工作的同仁都能感受到其他同仁的相互幫助,這種大家能夠互相提攜的環境,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
    張廖委員萬堅:當然。院長,我show這張圖是想請教,教育部現在針對人才流失或延攬人才提出玉山計畫,而科技部提供的研究經費中,也特別對年輕學者的養成計畫提出哥倫布及愛因斯坦兩個子計畫,中研院對於提出這些高等研究人才的延攬或培育有何看法?
  • 廖院長俊智
    我覺得教育部……
  • 張廖委員萬堅
    中研院沒有這樣的計畫嘛!
    廖院長俊智:是。其實我覺得教育部及科技部的這些計畫是非常好的,可惜的是中研院沒有參與這些計畫,這些計畫都將中研院排除在外,這是很可惜的。
    張廖委員萬堅:這就是我要談的,我看了你的報告及多則報導,對台灣是位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因為你長期居美,你得到很多院士的榮譽,相關的研究也獲得肯定,事實上,你在海外也有一些學術上的人脈,教育部及科技部到這裡來備詢時,時常提出多項計畫,中研院身為最高的學研機構,在延攬人才一事上,我們看到你們延攬了兩位國際級的學術人才,可是你們卻跟上述這些計畫完全沒有關係。
  • 廖院長俊智
    這是比較可惜的事。
  • 張廖委員萬堅
    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廖院長俊智:對,我們希望……
    張廖委員萬堅:換句話說,雖然中研院的研究成果及人力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我相信你們的人才對台灣社會問題的解決及對於生技產業的人才培育,都深具重要的引導作用,我認為你們要思考以何種方式將相關的資源進行連結,這對台灣學術研究及人才招攬才會有更積極的作用。謝謝。
  • 廖院長俊智
    謝謝。
  • 主席
    現在休息10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 主席(吳委員思瑤代)
    現在繼續開會。
    請鍾委員佳濱發言。
    鍾委員佳濱: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以及會場的工作伙伴、媒體記者女士先生,大家午安,我的問候語比較長。廖院長,你知不知道哪些機關隸屬總統府?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廖院長俊智
    主席、各位委員。中研院……
    鍾委員佳濱:我給你看3個圖示,包括中研院嘛!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 鍾委員佳濱
    還有呢?
  • 廖院長俊智
    國史館。
  • 鍾委員佳濱
    還有一個啊!不曉得?
  • 廖院長俊智
    隸屬總統府……
  • 鍾委員佳濱
    有3個。
  • 廖院長俊智
    國安會嗎……
    鍾委員佳濱:沒關係,告訴你答案,就是中央研究院、國史館,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叫做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1948年制定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七條規定:「中央研究院、國史館、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隸屬於總統府」。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二條規定:「中央研究院為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任務有三項,對不對?
  • 廖院長俊智
    是。
    鍾委員佳濱:請教院長,你多久要去跟總統見一次面、提供一些建言?
  • 廖院長俊智
    一至兩個月不等。
    鍾委員佳濱:總統府很重要的政策方針之建言單位就屬中研院了,不只如此,行政院也設有科技部和行政院科技會報,你們這幾個部門可以說是總統府和行政院非常重要的智囊幕僚,對不對?
  • 廖院長俊智
    是。
    鍾委員佳濱:你說大概每一、兩個月會跟總統見面,那總統有沒有交代你什麼任務,或請你安排他跟其他的專家學者見面?
    廖院長俊智:通常我們會帶一些院裡面的同仁及院士跟總統分享研究成果,也談不上是諮詢或幕僚性質,主要是跟總統介紹我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在學術上有哪些新的發展,通常是以這樣的形式來進行……
  • 鍾委員佳濱
    總統有沒有交代什麼任務給你們?
  • 廖院長俊智
    沒有。
  • 鍾委員佳濱
    目前沒有嘛?
  • 廖院長俊智
    對。
    鍾委員佳濱:但你們會很主動地對政府提出建言白皮書,對不對?這是根據你們的組織法第八條第三款之規定「籌議國家學術研究方針」,所以過去這幾年來你們也做了不少事。我大概看了一下,對政府建言白皮書,你們不定期對科技學術、相關的社會重要議題會遴聘院士及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建議報告,對不對?
  • 廖院長俊智
    是。
    鍾委員佳濱:我盤點了一下你們的成果,自2008年3月出版第一本對政府建言白皮書,至去年為止「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已經出了14本。我幫你看了一下,因為您去年才回來接任嘛!你們在建言白皮書裡面,從2008年的地球暖化對應政策、學術競爭力分析,以至提出醫療保健政策、人口政策建議書、新興感染性疾病、研教及公務分軌體制改革、因應氣候變遷之國土空間規劃,以及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農業政策、食品安全維護及環境毒物防治、賦稅改革、地震災害防治、臺灣經濟競爭等等,內容琳瑯滿目,看到這些之後,院長是不是覺得中研院真的很務實地在幫臺灣社會找出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 廖院長俊智
    我們希望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鍾委員佳濱:好。接下來本席要向你請教,本週一開始行政院賴院長接連舉辦了3場記者會,第1場是在談針對低薪的對策;第2場是談經濟移民法規;昨天則是談少子化的對策。剛好你們的人口政策建言當中就提到,少子化的現象會影響到未來的中小學,建議要均衡高教資源、改變重北輕南現象,以及提升區域產業結構,而今年行政院的版本當中即包括設置「大專院校轉型及退場基金」,因此你們的建言對於行政部門造成了影響。另外,在你們的人口政策建言當中,你們提出來要鼓勵外籍專業人才移入,而昨天行政院也公布了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對不對?我想這都是有連帶關係的。
    接下來,在你們的高教政策建言當中,你們提出要增加研發經費占GDP比率,1998年制定的科學技術基本法第三條規定「……政府應致力推動全國研究展經費穩定成長,使其占國內生產毛額至適當之比例。」,結果到2011年該條文中之「穩定成長」就改成了「逐年成長」,由此都看得出來你們的建言是有效果的。再者,你們對於高等教育也提出要參考美國、德國制度,實施為期半年或一年實習,避免受寒、暑假影響而中斷,今年行政院版本就將校外實習分為一般型與工作型兩個類別。此外你們還要求檢討單一化學術評鑑制度,我引述一下這個人的話,那個人在101年你們前院長主持的一個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會議當中提到,臺北市電腦公會跟他反映,在101年(2012年)的時候,預估該年筆電的產值會跌13%,由於Android軟體未來的需要,Windows 8會變得很重要。結果他們學校最熟Windows 8的老師因為通不過6年升等的斷頭條款,可能會被學校fire,他說很遺憾技職科大對於這些專業人才居然是用學術型大學的標準來做單一評量,這些老師只忙著弄paper,跟產業之間形成斷層,那我們要怎麼樣去幫助臺灣的產業!請問院長同不同意他的意見?
    廖院長俊智:我想技職方面的教育我們確實需要多予重視,對於教師的評審考核也需要訂一些不同的標準。
    鍾委員佳濱:對,我是要告訴你,他的意見都非常好,這個人叫做姚立德,現在是教育部次長,101年你們邀請過他。你們不簡單哪!你們提出的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其中不乏多位前任部長,我看了一下,有一位叫做吳茂昆先生、有一位叫陳建仁先生,有一位則叫做黃煌煇先生,現在任職於海洋委員會,當然李遠哲院士就不用講了,還有一位是小英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叫做蔡英文女士,這是在102年的時候,你們的眼光滿準的啊!你們找了這麼多社會菁英俊秀幫忙做這些事情之後,我要問一下,對於這些政策白皮書,你們有沒有去追蹤政府對你們的建議所採取的後續作為?
    廖院長俊智:大概每隔一次的院士會議,都會邀請政府相關部門針對我們提出白皮書建議的執行狀況做個說明。
  • 鍾委員佳濱
    所以你們是有在做嘍?
  • 廖院長俊智
    我們曾經做過……
    鍾委員佳濱:曾經做過,那有沒有定期做?接下來我要問的是,你們要定期檢視建言被採納與否的原因,如果你們講得很好,但是人家不採納,你們要自問是否由於建言太過空泛、未精準提出問題、缺乏具體研究數據,還是對方根本不領情,純粹是行政怠惰?如果人家不採納的話,你們有沒有去做這樣的一個了解?
    廖院長俊智:這個建議非常好,我們是可以朝這個方向來思考。
    鍾委員佳濱:我也會定期追蹤你對我的建議有沒有採納啦!如果是行政怠惰的話,你要交給我,我們立法委員就會幫你們監督;如果純粹是因為行政怠惰,不願意採用中研院這麼好的政策意見百皮書,那就太可惜了。再者,就檢視結果加以改進,持續增加未來建言之績效,這樣是可以採行的吧?
  • 廖院長俊智
    可以。
    鍾委員佳濱:最後,再援用之前我對科技部的質詢跟您提一下,根據資料顯示,臺灣很多的科技或學術研究有所謂集中度高的情形,就這些集中度高、國際影響力高的領域,可以看到在我們支援之下集中度高的領域,包括物理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電腦科學,然而農業科學的資源集中度低,但影響度高,投影片上的Y軸就是它的影響度。
    我再舉以色列的例子與台灣比較。以色列的面積比台灣小,人口則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左右,其GDP成長率高於台灣,重要的是他們企業的研發經費也高於台灣,整個國家的年度科研經費差不多和台灣一樣,該國自主創新的排名是世界第一,我們來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投影片上呈現的是國研院給我的統計分析,上圖是全國影響力的強度,下圖是發表paper占全球的比例。可以看到,台灣在其中影響力最高的是太空科學和農業學,影響力分別是1.9與1.27,發表電腦科學文獻的比例雖然高達全球的4.5%,但影響力卻只有0.81,比以色列還低,這表示台灣在科研方面的研究屬於創新研發的太少,較多的反而是生產技術。
    如果以全球影響強度為分子,以論文發表的比例為分母來換算的話,台灣哪兩項最強?農業的比值最高,太空科學也不錯,其他的像電腦科學就只有0.18,慘不忍睹,而以色列在每個項目上都比台灣好,包括物理學和農業學。
    接下來我要請教院長,看完了得到的研究的成果,中研院未來在解決問題的研究傾向上,您覺得可以再多加著墨於哪些領域?
    廖院長俊智:我們需要把以色列的成功作為借鏡,至於是哪個領域,我們希望鼓勵所有同仁在各自的領域上往前推進,不好以行政干預主推哪個領域而不推哪個領域,等於是由我們選擇特殊的項目。當然,我們是可以鼓勵朝某個方向發展,但基本上,我們仍然希望大家可以在各自的領域上做最基礎、最尖端、最先進的研究,重視實質的貢獻。
    鍾委員佳濱:院長,我最後的質詢就是給您一些回應與分享,雖然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一向是你們對行政部門的建議,但我要以你們的建議,作為給中研院的建議。建議書上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發展的思維導向已經從技術導向,轉型成需求導向,研究的產出焦點也應從效率導向轉為創新導向。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要建立幾件事,包括建立國家層級的績效評估指導原則,亦即對學術或科技研究的績效評估,要建立多元性的事前評估機制,要對長期重要的計畫進行建立適中的評估機制,注重審查委員的延續性,以及賦予特定權責單位進行重大計畫的長期追蹤。另外,就是剛才張廖萬堅委員和黃國書委員所提到的,要建立以年輕學者為對象的獎勵制度。以上是你們給行政部門的建議,我也希望中研院未來能具體落實自己所提出的建議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鍾委員佳濱
    謝謝。
  • 主席(鍾委員佳濱)
    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吳委員思瑤: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時間有限,我要非常清楚地破題:更開放的中研院,美中仍有不足。我們必須open mind,藉由open data打造open government,這是舉世的趨勢。接著就來檢視中研院夠不夠開放?其實是夠開放的,我非常感謝,本席曾經質詢過「中研九十、求真究實」,這是今年90年度的徵選標語和logo。在吳思瑤的建議之下,廖院長確實open mind,提高了徵選的獎金,promote設計領域的參與,這張投影片是選出來的logo和slogan「求真究實」。同時,我也看了你們的系列活動「打造更開放的中研院」,包括科普的活動愈來愈多,更加推廣言之有物的網站,還持續推展開放院區,很好,有open mind。此外,成立人工智慧學校也是中研院走入社會、化研為用,所以我要大大地鼓勵。同時,我也參與人工智慧學校的部分活動,因此非常開心,AI產業化,產業AI化,藉由中研院出面鏈結產業與社會。請問第一期結業了嗎?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廖院長俊智
    主席、各位委員。是的。
  • 吳委員思瑤
    是前幾天結業典禮嗎?
  • 廖院長俊智
    是在4月中結業的。
  • 吳委員思瑤
    現在是進行第二期嗎?
  • 廖院長俊智
    第二期在上個禮拜開學。
    吳委員思瑤:是5月12日開學的,3所分校中,台北是設在中研院,我覺得這也是開放院區的重點指標,能讓更多企業領袖、技術人士都進入中研院,藉由AI打造AI人才資料庫。這個雄心壯志,台北要設在中研院院區,我支持,請問新竹和台中也都推展了嗎?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 吳委員思瑤
    新竹是不是在竹科?
    廖院長俊智:詳細的地點我不太記得,但在中研院的部分是人工智慧學校向中研院租借場地,租約是到今年底為止,但今年底之後,可能就會另尋他處了。
  • 吳委員思瑤
    如果可以繼續使用中研院也不錯啊!
  • 廖院長俊智
    那就要看雙方的意向了。
    吳委員思瑤:我是大大地鼓勵,也要大大地感謝台灣邁向AI的發展,謝謝中研院站出來。新竹是在竹科,台中有兩個校區,一個在中港大樓,另一個則是在東海大學,我覺得連選擇的位置都非常好,我們也進入學校裡,所以我要讓你們宣傳一下open to the society。請問新竹現在正在招生嗎?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 吳委員思瑤
    台中也在招生嗎?
  • 廖院長俊智
    是的。
    吳委員思瑤:新竹是7月7日開學,台中是8月18日開學,各有其截止日,請問你要不要藉由這個寶貴的時間來招生一下?
    廖院長俊智:學校雖然不是由中研院主辦,但是……
  • 吳委員思瑤
    但是你大力協助。
    廖院長俊智:是的,因為剛才陳亭妃委員也提到,連結南部的傳統產業是我們……
  • 吳委員思瑤
    下個階段。
    廖院長俊智:是我們強力發展的目標,希望藉由這種短期、密集、高強度的訓練,能將現在已在業界的人才重新訓練,幫助這些人……
  • 吳委員思瑤
    強化AI的應用在各個領域與產業上。
    廖院長俊智:此外,我們也藉由中研院的參與,瞭解在實際的問題中有哪些基礎研究是可以幫助的項目,並把它帶回中研院進行基礎的研究。
    吳委員思瑤:我有無限的期待,也非常開心看到除了台北設在中研院外,之後新竹、台中甚至南部分校也都在積極研議中,這就是更開放的中研院,我要大力地給你支持。
  • 廖院長俊智
    謝謝。
    吳委員思瑤:另外我也要感謝你open mind,接受吳思瑤在預算審查時主決議的要求。中研院從97年開始陸續藉由研究能量為政府端出14本政策建議書,剛才聽您答復前面委員的質詢時也提到,未來有三大政策建議正在研擬中,包括農業、深度減碳,以及我在預算審查過程中作成的主決議,也就是針對現在翻轉地域復興的地方創生,你們借重了日本學術會議的經驗,由中研院擔任領頭羊,全面投入地方創生的相關學術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書。請問現在是作業到哪裡?
    廖院長俊智:這要請秘書處來回答。基本上,我們有一個機制,通過這三項作為下一階段政策建議白皮書的主題,也找了召集人……
  • 吳委員思瑤
    我覺得這個議題的選擇非常好!
  • 廖院長俊智
    下一階段請秘書處吳處長回復。
  • 吳委員思瑤
    處長可以回答我目前地方創生的召集人是誰嗎?
  • 主席
    請中研院秘書處吳處長說明。
    吳處長重禮:主席、各位委員。目前這由黃進興副院長與黃樹民院士召集,現在他們兩位正在徵選執行秘書和執行團隊。
    吳委員思瑤:好,我非常重視這一塊,也謝謝你們採用我的主決議要求,請中研院提供書面資料和本席進行更多分享與交流,讓未來的政策建議書能夠更正向,尤其我的背後還有一群相關地方創生各個領域的產業界人士及學術界人士,我覺得我們可以和中研院有更多合作,好嗎?
  • 吳處長重禮
    是。
    吳委員思瑤:謝謝。剛剛我都在誇獎你們,現在我要作一些挑戰及提醒,不過詢答時間有限,我僅重點提示。
    2013年中研院發行「藏智於民」手冊,希望開放資料,把權利還給人民,其中清楚提到,使資料的使用不因法律或智慧財產權限制,要把知的權利還給人民;由此可見,中研院已經有這樣的意識和體會;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也提到資料有如新世代的石油。
    但是我要請教中研院,開放知識基金會自2013年起進行全球各國開放資料的評比,據他們的開放資料指標評比結果,台灣的排名從2014年第11名至2015年攀升為第1名,我們這個方面由國發會全面控管,政策目標是希望開放資料數可以達到3萬筆。關於這個方面,院長可知道中研院夠open嗎?您可知道中研院在國發會列管的open data中排名如何?
  • 廖院長俊智
    我不清楚。
    吳委員思瑤:好,我告訴你,我僅提示重點,統計至2018年,國發會彙整的政府開放資料總量是2萬多筆,包括五院都有納入評比,其中中研院的資料只有21筆,這是中研院的成績,所以我要問中研院open嗎?前五名分別是經濟部開放2,450筆、財政部開放2,148筆、法務部開放2,085筆、金管會開放1,436筆及衛福部開放1,354筆,而中研院開放21筆,中研院是倒數第五名,中研院敬陪末座!
    我很不甘心,要替你們找理由,但是我愈找理由是愈難過!其實中研院開放的資料是21加2筆,另2筆是科技部幫你們代傳的中研院魚類標本資料及中研院植物標本館標本資料,你們自己上傳的則是21筆;這21筆多數都是按照規定要上傳的資料,包括法定預算、決算、會計報告等等,21筆其中的19筆是本來依法就要公開的預決算資料等等;而其中一筆我認為有意義的開放資料是中研院免費開放之學術資料庫清單,這才是學界要用的資料,這項資料內有115個子項的學術資料庫,多是人文學門,而且都有開放資料的局限;另有一些細項,今天我來不及說,下次我再和您討論。
    然而相較與我們這個方面相對應的中國國家知識基礎建設,我們看到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要擴大對全球學術的影響力,包括對台灣學生的影響力;舉例說明,為撰寫論文或進行研究,我鍵入某個領域的keyword搜尋時,電腦視窗跳出的往往是中國的國家知識基礎建設,這影響到台灣學生的學術研究都會引述中國的學術成果及他們的見解;中國更進一步想要的是搶奪全世界學術研究的話語權,而我們不能因為中研院open data的局限輸在這裡,我們的學術自由、自由、自由絕對大於中國,但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進行open data的基礎建設,結果非常可惜!經過我逐一檢視各所的開放資料,發現開放的資料都非常有限,甚至收費昂貴,一旦要收費,就不是全面開放,就是有門檻。
    今天我點到這裡,請問更開放的中研院、90年的中研院是不是可以在open data的部分急起直追?對於以上事項,您統一回復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我們會檢討這個方面,再回復委員。
    吳委員思瑤:您去看看國發會那個系統,中研院的資料是21筆,我無論如何都難以相信你們是這個成績,請好好檢視,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吳委員思瑤:我覺得你們有努力做事,應當得到合理報償,不要因為門檻或局部開放資訊讓你們在這個排行榜敬陪末座,同時不利我們的學術研究為社會與學術界使用,好不好?這是我真的非常憂心的地方,請院長加強,謝謝。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主席
    請蔣委員乃辛發言。
    蔣委員乃辛: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請教院長,中研院和一般學校或企業研發合作與專利授權之事要到何種層級才能決定?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這個部分要請智財處解釋,一般是從智財處開始……
  • 蔣委員乃辛
    決定的最高層次到哪裡?
  • 主席
    請中研院智財處吳處長說明。
    吳處長漢忠:主席、各位委員。我們通常會簽署合作計畫書,開始研發……
    蔣委員乃辛:對,請問決定的最高層次到哪裡?譬如到院長核定或是到何種層級核定?
  • 吳處長漢忠
    核定的最高層級是到副院長。
  • 蔣委員乃辛
    副院長?
    吳處長漢忠:是,副院長核定。
    蔣委員乃辛:現在請院長看看這張照片,2011年2月21日中研院與鋰科科技舉行簽約記者會,當時你們雙方要研發合作,時任所長的吳茂昆親自參加,照片中可見這一幕;接著8月25日在中國申請專利,專利申請人是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請問中研院,既然這是由中研院與鋰科科技合作研發,為何專利申請人僅有鋰科科技,未見中研院列名,這是怎麼一回事?
    吳處長漢忠:報告委員,這項合作企劃書總共衍生四國專利,包括中華民國、美國,專利由中研院與鋰科共同申請;另外二項,一項是中國大陸,我們的協議書很清楚載明專利由鋰科申請,一項是日本,專利由中研院……
  • 蔣委員乃辛
    你們的協議書載明由鋰科申請?
    吳處長漢忠:是,但是權益是雙方共有,只是申請者是鋰科,日本的專利申請者則是中研院,但是權益也是雙方共有。
    蔣委員乃辛:但是6月20日在中國申請專利時,申請人是鋰科與中研院並列啊!為何到8月的申請人卻未見中研院,只有鋰科,其中原因何在?又為何在大陸的專利要給鋰科?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個專利不是給它,只是由它代表申請……
    蔣委員乃辛:申請人就是所有人,就是專利的所有人。
    廖院長俊智:假如照剛才智財處長的解釋,我們另外有契約,而在這方面的所有權也是雙方共享的。
    吳處長漢忠:我們在申請時,契約上已經明文規定雙方各有權利……
    蔣委員乃辛:然而依照專利的相關規定,誰是申請人就是這項專利的所有人,對不對?
  • 吳處長漢忠
    對。
    蔣委員乃辛:因此你們是將中國大陸的專利所有權給鋰科,然後私下再簽個密約。
    吳處長漢忠:不,我們是簽共有協議書,是雙方共有……
    蔣委員乃辛:我請問你,為什麼要簽個密約?然後又說雙方有共同使用權,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比如房屋是以登記為主,在地政單位登記誰的名字就是誰的,如果私下講兩個人可以一起住或一起共有,這是私下的,可是在法律上並沒有任何的權利。同樣在中國大陸申請的這一張裡面,並沒有中研院也只有鋰科而已,就是說權利全部給了鋰科,那中研院呢?
  • 主席
    請中研院彭秘書長說明。
    彭秘書長信坤:主席、各位委員。報告蔣委員,這是因為兩岸的關係非常特殊,就我看資料的瞭解,假設是掛中研院的名字,大陸那邊是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當時我們才會有這種協議,而且在今年2月會將所有權利移轉給中研院。
    蔣委員乃辛:如果是掛中研院的名字,大陸無法接受的話,這一張是2007年4月的資料,上面只有一個中研院的名字,為什麼可以核發下來呢?
  • 廖院長俊智
    這要問大陸了……
    蔣委員乃辛:為什麼2001年7月的可以有?我要問你啊!大陸明明可以核發給中研院,你卻說發不下來!
    廖院長俊智:這是雙方在簽契約時,可能有一些商業上的考量,他們不想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枝節及風險,基於此才有……
    蔣委員乃辛:我們很懷疑啊!為什麼之前中國大陸就可以單獨讓中研院申請,而且也發下來呢?其次,為什麼中研院針對此件就怕大陸有問題,你們就拱手讓給鋰科,然後私下簽個協議說也有權利,請問你們有什麼權利呢?
    吳處長漢忠:謝謝委員,我們申請大陸的專利,有部分專利遇到國立的什麼大學或中央等字眼是無法獲取的,所以在日本……
    蔣委員乃辛:為什麼前面這兩張都是中央研究院,也一樣都通過呢?
    吳處長漢忠:是,有部分專利……
  • 蔣委員乃辛
    還不是一樣都通過了。
    吳處長漢忠:在107年初鋰科同意將專利所有權全部還給中央研究院,然後2月……
  • 蔣委員乃辛
    鋰科為什麼同意在107年2月還給中央研究院?
  • 吳處長漢忠
    這是他們公司的決定。
  • 蔣委員乃辛
    如果他們公司不同意給中央研究院呢?
  • 吳處長漢忠
    那是雙方共有共享。
    蔣委員乃辛:剛才我已經講過,房屋登記是誰的就是誰的,而專利的申請人是誰就是誰的,不因私下協議而有所改變。
    吳處長漢忠:由於中央研究院有70%的權利,而鋰科只有30%……
    蔣委員乃辛:這是聽你們講的,我怎麼知道呢?
  • 吳處長漢忠
    契約書可以……
  • 蔣委員乃辛
    契約書為什麼不給我?
    吳處長漢忠:很抱歉,這是密件。
    蔣委員乃辛:所以任何人都看不到,只有你說有就有,或是沒有就沒有,可以這樣子嗎?鋰科產品的市場在哪裡?2%在台灣……
    廖院長俊智:抱歉,我不瞭解。
    蔣委員乃辛:歐美國家有2%,亞洲地區則是96%,這部分幾乎都是在中國大陸,所以鋰科的市場是在中國大陸,而你們將專利權全部都給鋰科,在日本有多少市場呢?
    廖院長俊智:關於商業協定的考量,會後我們將完整的報告提供給委員。
    蔣委員乃辛:我不相信,我們要看原件,你們又不讓我們看原件。
    廖院長俊智:針對這些保密的狀況,我們會儘量提供委員最詳盡的資訊。
    蔣委員乃辛:你們在2月17日舉行與他們簽協議的記者會,4月份在台灣申請專利,一般而言,申請專利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而2月21日至4月7日也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光整理資料就去掉一個多月,也只有一個禮拜中研院及鋰科就研發出新的專利嗎?
  • 廖院長俊智
    應該不是這樣。
    蔣委員乃辛:你給我的資料就是這樣,我要進一步的資料,你們也不給啊!
    廖院長俊智:委員有哪些疑問,我們會繼續提供……
  • 蔣委員乃辛
    中研院及鋰科合作一個禮拜就產生專利出來嗎?
  • 廖院長俊智
    不是這樣子。
    蔣委員乃辛:我也覺得很奇怪,不可能這樣嘛!你們是研究單位,鋰科是產業,如果他們有專利的話,根本就不需要找中研院。當然大部分的專利及研發能力都在你們這邊,因此他們會與你們合作,但是怎麼可能一個禮拜就產生專利呢?除非中研院已經有了專利或快完成了,然後再協議給鋰科。其次,在大陸的專利權也屬於他們,不管後面的什麼協議書都沒有用,因為協議書只是使用權的概念,而專利申請人是所有權的概念,這是兩種不一樣的東西。我很懷疑鋰科在107年2月要還給中研院,至少到現在都還沒有還,他們是有條件或無條件還呢?
  • 廖院長俊智
    這部分我們要瞭解一下。
    吳處長漢忠:報告委員,鋰科年初時要將全數專利歸還給中研院,但是我們必須開會,107年2月已經通過研管會的會議……
  • 蔣委員乃辛
    他們是有條件或沒條件呢?
    吳處長漢忠:我們還是會照合約,中研院是7成,他們是3成。
  • 蔣委員乃辛
    他們是有條件或無條件還給你們呢?
  • 吳處長漢忠
    無條件。
    蔣委員乃辛:我也不知道,這是你講的,我向你們要資料,你們也不給。你們的協議書是到105年,為什麼到107年才還給你們?中間的2年在做什麼呢?
    吳處長漢忠:我們不清楚這個,回去會將詳細資料提供給委員。
    蔣委員乃辛:整個過程疑點重重,有沒有圖利,我們都很懷疑。你們不給我們資料,我們只能從現有資料去推測。你說你有你的權利,可是資料卻不給我們看,為什麼碰到吳茂昆的事情統統都變成機密呢?
    廖院長俊智:不是,我覺得這完全跟個人沒有關係。
  • 蔣委員乃辛
    是不是吳茂昆的關係?
  • 廖院長俊智
    絕對不是這樣。
  • 蔣委員乃辛
    有關吳茂昆的統統都是不能說的秘密。
    廖院長俊智:這絕對不是事實,委員有需要的話,我們絕對會提供。
    蔣委員乃辛:我們要遴選委員會及教育部之間往來的公文,還有開會的相關紀錄等,全部都寫上「密」字。今天有關吳茂昆的專利問題,這麼大的問題也不給資料,而且還說是密件。
  • 廖院長俊智
    我們會給。
    蔣委員乃辛:這給我們的感受,就是只要涉及吳茂昆都是不能說的秘密。
    廖院長俊智:不是這樣子,我們是依照程序及法規來做。
    蔣委員乃辛:很高興聽到院長講不是這樣,請院長將秘密打開,包括契約書、協議書及同意書統統打開來給大家看,如果中研院真的是清清白白,就還給中研院一個清白,不要讓外面東猜西猜,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對,這個很好,我同意。
    主席:關於蔣委員的質詢,會後請中研院依照質詢提供書面資料。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主席
    請李委員麗芬發言。
    李委員麗芬: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之前立法院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委員行使同意權,其實促轉會的委員和中研院的關係很密切,因為其中彭仁郁教授和許雪姬教授就是來自中研院,對此本席肯定中研院為國家培育人才。許雪姬教授長期研究白色恐怖的相關歷史,蒐集了很多第一手的史料,目前仍持續出版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這是情治單位進行相關活動的一個內部檔案,內容包括威權政府如何利用情治人員的相關線索。我知道這份資料原先是一位商人提供拍賣的,後來由許教授透過中研院的協助買下來保存並進行研究,我覺得這是非常可貴的一點。促轉條例第四條規定,威權統治時期所製作或建立的政治檔案相關資料應該徵集、彙整和保存,在當事人的隱私或資訊自由的考量下,開放地應用。這一類的政治檔案有可能在檔案局,也有可能在國史館或中研院,現在促轉會已經成立了,中研院有沒有考慮未來要如何合作?我知道中研院已有白色恐怖的數位資料,要如何和促轉會連結?促轉會未來會開放很多政治檔案,可作很多研究,中研院有沒有想過這部分要如何和促轉會合作?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中研院是個學術研究的單位,所以我們只會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儘量不要涉及現今的政治議題。只要是學術,我們就可以做,假如不是學術方面,就要以個人名義來參加。
    李委員麗芬:我也認同我們一定是學術研究,因為轉型正義很重要的一點是釐清歷史真相,要釐清歷史真相需要透過學術的研究,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來釐清。現在條例通過了,國家人權博物館在明天也要掛牌,所以本席期待中研院未來能多加努力進行這部分的研究。
    廖院長俊智:是,我請許所長說明。
  • 主席
    請中研院台史所許所長說明。
    許所長雪姬:主席、各位委員。謝謝李委員對檔案的關切,事實上我們和國家人權館在幾年前就有密切的合作,目前我們在幫他們處理3個案件,一個是白色恐怖事典的編纂,一個是專題計畫的研究,從去年11月開始,可能會繼續進行5年到6年;另外一個,我們幫他們解讀葉盛吉日記,葉盛吉是27歲,台大醫科畢業,後來在白恐中犧牲了,留下不少的日記,都是用日文書寫的。此外,當時白色恐怖基金會存下1萬0,067卷的資料,由台史所檔案館協助分類,在明天正式掛牌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選擇比較沒有隱私性的資料陸續開放,規劃大概1,000卷左右先開放。所以在這方面,我們和檔案局、國家人權館都有密切合作的關係。
    李委員麗芬:謝謝許所長在這部分所做的努力。今天的報告提到中研院的任務之一是培育人才,這裡所指當然是高階研究人才,其中博士後研究有689人,中研院有開設博士學位學程,目前有186位在學學生,32位畢業生。這些博士生的出路有的是擔任醫生,有的在政府部門或私人企業就業,還有很多擔任博士後的工作。我同意取得博士學位後不一定要到學界,也可以到業界或政府相關研究機構,整體看起來,畢業生選擇在學界的仍然不少,可是好像只有一位有正式的教職,大部分仍在進行博士後的工作。我不知道中研院對這些畢業生或是院內的博士後有沒有加以了解?他們對未來的出路有沒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一些焦慮?你們有沒有去聽聽他們的心聲和意見?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的提問,這方面我們非常重視,希望能跟博士生和博士後多所接觸,協助他們作職涯的規劃。除了一般學術界之外,如何協助他們在私人企業和政府單位尋求職位或是如何在學術單位發展自己的學術生涯,這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詳細部分請國際處來說明。
  • 主席
    請中研院國際處林科長說明。
    林科長昇德:主席、各位委員。我們詢問了國內學位學程,他們畢業之後大部分是做博士後研究,由於國內學位學程屬於跨領域,很多是跟產業界結合,所以也有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後直接投入生技等產業界,委員剛才提到有一位是擔任助理教授。其實在進行博士後之後,應該也會投入學術研究。
    李委員麗芬:我覺得他們不一定要進入學界,可是現在少子化,高教面臨轉型、退場,所以要增加教職其實是有困難度。我們先看一下QS大學排名評分表,排名第76名的是臺灣大學,它有一項分數特別低,院長能不能猜一下是哪個指標特別低?
  • 廖院長俊智
    請委員明示。
    李委員麗芬:是生師比。在學術聲望、論文引用等等指標,我們的大學和老師都很優秀,分數也很高,可是生師比只得到33.3分,其他項目都有73、75、76分。我們的大學要不要拚世界排名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校要有特色,生師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這影響到學生的受教權,以及老師到底有多少時間能夠用在學生身上,對這個部分,我想請院長表示一下意見,你也在國外待過,對於臺灣目前的生師比你有什麼樣的看法?以及國外對此部分的看法是什麼?
    廖院長俊智:我很支持、贊成,而且認為需要極力推動減少我們的生師比,就是要增加大學教授的名額,讓每個教授負責的學生逐年減少,所以希望國家的教育預算、科技預算能夠逐年提升。同時,除了少子化之外,在未來5年、10年之內會有大量的教授退休,在各個學門都會有教授的職缺,反而會有強烈的需求,因此我們也很鼓勵年輕學者不要只看到現在一教職難求,未來5年、10年之內可能會正好相反,會有很多的教授退休。
    李委員麗芬:謝謝院長給年輕學者的鼓勵。最後,教育部規定現在大學生師比的標準為1比27,所以很多團體都在倡議,老師的人數真的太少了,這個部分我希望中研院也可以發揮一些影響力,能否讓這些大學老師的人數增加,也讓學生的權益能夠受到保障?謝謝。
    廖院長俊智:是,謝謝。
  • 主席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陳委員學聖、高金委員素梅、呂委員玉玲、黃委員昭順、江委員啟臣、孔委員文吉、邱委員志偉、何委員欣純及鍾委員孔炤均不在場。
    請蔡委員培慧發言。
    蔡委員培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知道院長是做生農,然後有一些綠能的基礎,今天我想跟您討論4個問題,我覺得中研院是匯集臺灣所有智慧,能夠面對臺灣長期發展問題的一個重要基地。我認為我們討論綠能時往往太習於現狀,像現在能源局推動的就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卻忽略了綠能裡的生質能例如藻類,或是微型水力發電,我們有很好的水利設施,這些水利設施的節點都有蓄水的功能,穩定度很高,且臺灣的電網普及率很高,那麼我們如何將其搭配電網來發電?再加上臺灣環海,也可以利用潮汐發電。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被忽略,就把精力、經費都放在太陽能跟風力,我相信做再生能源時太陽能和風力是無可迴避的,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把臺灣未來的能源導向,只集中在這相對而言是高成本且恐怕會有一些廢棄物處理的環節上,這是第一個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環境科學,我們習慣的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之外,我們會想到的是遊憩或其他,但我們忽略了臺灣有83%的土地都是鄉村地區、高山地區,人口相對比較少,在面對極端氣候的時候,我們往往只看到水災、太熱會耗費能源等等,可是我們怎麼運用環境科學去思考、面對這種極端氣候,而且環境科學的運用可能也跟農耕區域的調整有關。還有我們也忽略了這一點,雖然有很多人在研究各式的能量,但是我們忽略了整體思維的韌性,也就是面對極端氣候的調適功能,我們的環境科學是不是有趕上,我覺得也是要討論的。
    第三個是循環農業,我來自農村,當然特別要強調農村,以循環農業來說,我們通常把廢棄物就當作廢棄物,可是現在廢棄物可能在生醫或生農裡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發展,即使是回到農業去做堆肥也好。這讓我聯想到小時候如果撞到頭,阿嬤會拿蛋來敷,你一定知道這樣的效率在哪裡,可是這樣子的民間智慧跟現在生物醫學的運作應該要有更緊密的連結。
    第四個是鄉村發展,也是我最在意的部分,不管是農學院、社會學系或是中研院,往往都把鄉村的面向放在各個區塊,缺少整合性,可是臺灣的鄉村其實是我們的社會安全瓣,很多人可能年輕時在臺北打拚,可是中壯年失業後他不一定會選擇在臺北生活,他可能會回到農村,所以怎麼樣去維持農村的穩定度,以及農村生計合理的循環,還有農村的醫療、教育、交通的平穩也是很重要的,可是這不能只是來自農村的人以一種訴求來抒發,應該要有整體性的思考,不只是社會功能的滿足、基礎設施的建立,我們應該要去探究延續幾千年的互惠體系、社群關係以及地方智慧,這些事情當然不可能只是空口白話,它牽涉到的是空間、人文、糧安及世界科技的運用。我提了4個問題,請問院長的看法為何?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謝謝蔡委員的意見,這些意見都非常精闢。首先關於能源方面,我非常認同蔡委員的意見,再生能源有很多的面向,然而剛才委員提到的生質能、潮汐發電等等,目前在臺灣短期要推動恐怕會有困難,但是我覺得我們仍然需要以長期投資、長期研究的方式去推動,所以中研院確實是滿適合來做這樣的角色。在環境方面委員也特別提到對整體環境長期的規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常常看到環境議題的討論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對環境做長期、整體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就此委員又帶到循環農業,這也是目前我個人非常有興趣的一個議題,所謂的廢棄物,現在一般人也不願意說它是廢棄物,因為理論上所有的by-product(次級產物)都應該可以再循環利用,只是有中間的技術跟成本的問題,這些都可以透過先進的科技、尖端的研究來改善,雖然短期不見得能夠馬上應用,但是長期的規劃確實是我們應該走的方向,這樣才能夠達到永續循環的社會,同時照顧到整體環境的發展。最後,委員提到鄉村發展的議題,除此之外,我們的施主委也可以補充一下臺灣農村社會的文化調查。
  • 主席
    請中研院南部院區規劃委員會施主任委員說明。
    施主任委員明哲:主席、各位委員。現在中研院的幾個所跟農委會要共同進行一項研究計畫,即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對臺灣整個農村環境、社會文化現況及歷史變遷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觀察、分析與研究,其中包括四個子計畫,第一個是社會所和經濟所,做的是農村人口與社會經濟的調查;第二個是民族所,包括農村環境、人類生態及變遷的調查;第三個是臺史所和民族所,主要做的是農村生活和文化歷史的調查;第四個是數位文化中心,包括資料的整合。而我們長期的目標是希望建立一個南臺灣社會調查中心,配合我們的永續中心,再加上我們的農業生技,這樣就可以對於委員剛剛的提問做一個整體的規劃,謝謝。
    蔡委員培慧:我建議你們應該做一個調查,其實我知道這個計畫的進展,也覺得這就很像我年輕時所看的濁水溪調查,大概三、四十年前也有做過那樣全面性的調查,但是在這個計畫中與農委會有一個鏈結──就是農法,特別是剛剛講的循環農業或生物農業,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慣行的農法是用化肥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可是有非常多的前輩早期是採取沒有運用化肥的農法,然後他們保留了非常多的種,這些種很可能是抗旱、抗寒的種,如果我們能夠再建置亞熱帶地區台灣耕耘的農法,其所牽涉的可不只是把東西種出來而已,而是整個循環農業從育種、堆肥、農耕到生產的面向,我覺得這部分恐怕也是你們要去整合的。
    我覺得中研院的生農在農耕方面比較少涉及,而農試所在這一方面所涉及的層面就比較廣,至於將來要怎麼合作,這是需要你們去安排的,可是我必須再次強調,台灣農法長期被忽略,這一點要拜託你們,而且要把它列為一個未來執行的重點。
    另外,我也花了一點時間去了解國際情形,因為我覺得未來農業的傾向,其所要面對的不只是農耕的穩定,因為農產、民生物資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可是面對未來的極端氣候以及人口酌升,恐怕農產會有不同的問題,再加上在農耕過程當中,對水資源的運用通常會形成很多的壓力,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循環農業、農法或鄉村發展時去擘劃出一些方向。請問院長的想法為何?
    廖院長俊智:下一世代的農業確實有可能產生相當大的變化,這是第二次綠色革命,將來會導入先進的生物科技以及機器人、AI在農業上的應用,我相信在未來十年內會對全世界農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針對這方面,我們確實要及早來思考、因應及研究,所以委員在這張投影片上提到的所有項目,我覺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蔡委員培慧:好,我們就為二十一世紀的農業來好好努力,中研院是我們的領頭羊。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委員。
    主席:的確,本席剛剛也提到,農業是很值得推動的。
    繼續請吳委員焜裕發言。
    吳委員焜裕: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早上有很多人問到一些問題,譬如說,如果中研院要做分院,要如何帶動南部的科技,不管是能源或農業方面,誠如剛剛蔡委員提到的農業發展,請教院長,中研院要如何來定位這件事情?
  • 主席
    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中研院仍然是以基礎學術研究的機制為主,在這個角色之下,我們要如何幫助政府制定好的政策?我想就是讓政府在做決定時能夠有正確的科學根據。
    吳委員焜裕:對,但是科學根據很多,各種科學根據都需要,包括產業的發展等等,你們著重的是基礎研究,但是當要落實政策時,該怎麼落實?你們總不能變成工研院啊!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是,在這方面的角色上,我們確實需要好好跟其他單位一起合作,我們已經在跟其他學研單位做不同的連結,我們是從基礎研究的角度出發,不會只從產業另外一端進來,但也不會只侷限於基礎研究而與社會劃下一個很深的鴻溝,我們希望是從基礎研究的角度找出與社會的連結,甚至是某些社會產業上的問題,看是否能找出基礎面向的解決辦法。或許我的回答有點抽象,但這確實是我們想推動的方向,每一個議題、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同的做法和挑戰。
    吳委員焜裕:我來詮釋一下廖院長的意思,該怎麼去落實?第一,應該整合國內人才,且不侷限於中研院的人才。譬如說,我知道中研院在農業相關的基礎科學做得非常好,在國際上也受到相當的肯定,但要如何把中研院的基礎農業研究成果轉變到中南部去落實使用?像剛才提到的農試所或是國內其他相關的農業科技大學是否能夠幫助你們?當然,我知道中研院可能有自己的農業試驗場所,也可以自己來落實,但是這可能需要整合。在政策方面,其實國際上也都一樣,包括美國,當他們碰到一個議題時,可能是由院士出來coordinate,但同時也整合了美國當時最優秀的人才一起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我想政府也不能期待中研院一個單位就能解決能源、農業相關的問題,而是應該期待中研院來做領頭羊,帶領學界甚至產業界一起來合作,來整合並解決問題,這樣可能是比較可行的。
    廖院長俊智:這個意見非常好,事實上我們與農試所有相當緊密的合作,與亞蔬中心也有很好的合作,同時與國內各大學,包括中興大學、成功大學及台灣大學等有農業生技研究方面的學校都有相當緊密的合作,至於更進一步的部分,施主委可以做更詳細的解說。
    吳委員焜裕:沒關係,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在上會期有請教過院長有關PM2.5的事情,也建議院長應該執行比較基礎PM2.5形成機制的相關研究,請問目前的情況及進展如何?
    廖院長俊智:我們有兩、三個團隊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包括環變中心及原分所,原分所是做基礎PM2.5形成的機制,而環變中心主要是進行PM2.5的偵測與分布的調查,這部分請環變中心的主任來做更詳細的說明。
    吳委員焜裕:好,沒關係。聽說環保署有出經費委託中研院來做研究,比如說用無人機來監測一些相關的變化,據我所知,目前已經執行完畢,請問現在的進度如何?結果什麼時候可以出來?
  • 主席
    請中研院環變中心王主任說明。
    王主任寶貫:主席、各位委員。除了剛才委員提到的用無人機監測之外,我們還跟德國布萊梅大學合作,我們的事前議定是:這個計畫完成後,六個月之內要把data釋放出來。目前已經看到一些基礎data……
    吳委員焜裕:我從環保署的相關報告中也發現,其實中研院有做了中部PM2.5來源的相關研究,這張圖是從環保署來的,環變中心主任能否給我一個解釋,到底PM2.5的來源為何?
  • 王主任寶貫
    目前這要做全面的……
    吳委員焜裕:不是,現在已經做了,你看一下電腦螢幕的圖。
    王主任寶貫:現在已經做了還不能穩定,現在要從三度空間的……
    吳委員焜裕:不是、不是,麻煩主任看一下電腦螢幕的圖,結果已經在這裡了,雖然這是用FC、MC不是中文,但您應該可以瞭解吧!這要怎麼解釋?有關中部PM2.5的來源,但是我知道你們做了報告交給環保署,但是都沒有對外說明其意義,讓社會各界有很大的爭論,這樣不是很理想,您是王主任嗎?
  • 王主任寶貫
    是。
  • 吳委員焜裕
    這是你們單位負責執行的。
  • 王主任寶貫
    據我瞭解這計畫是因為環保署有解釋權……
    吳委員焜裕:我知道。因為時間有限,麻煩王主任可以告訴我們這要怎麼解釋嗎?
  • 王主任寶貫
    我們只能說目前PM2.5真正的來源還不一定。
    吳委員焜裕:在這裡寫fossil carbon化石來源占9.5%,其來源包含哪一些?
  • 王主任寶貫
    包含我們燒的炭……
    吳委員焜裕:就是燒煤、燒汽油占了9.5%,但是外界爭論得好厲害,modern carbon就是露天燃燒,燒木柴等等占9.6%,但是你看外界都在爭論PM2.5是來自發電廠,但是占的比例這麼低,怎麼會跟中研院做的研究成果差這麼多?有關PM2.5根據你們的研究,從碳的解析裡發現9.5%是來自燒煤、燒汽油,但是社會上都覺得是燒煤引起的,中研院要怎麼解釋?
  • 王主任寶貫
    社會的觀感還未能跟真正的科學結果……
    吳委員焜裕:對呀!這是應用研究,這不是基礎研究,相關結果就可以轉譯讓社會大眾瞭解呀!你這樣子會浪費好多社會成本,是不對的。
  • 王主任寶貫
    這就是我們為何主張要做全面的研究才能真正解釋PM2.5的來源跟分布。
  • 吳委員焜裕
    這個來源清不清楚?
    廖院長俊智:我想大家要比較謹慎一點,因為不管怎麼取樣及研究都很難有很快的定論,學界也一直都在討論,所以我們要很謹慎小心蒐集各方向不同的數據,根據取樣的方式來做詳細的解說。
  • 吳委員焜裕
    因為我的碩士論文在美國環保署做的是PM的研究。
  • 主席
    請中研院後續提供更完整的書面答復吳委員。
    請李委員昆澤發言。(不在場)李委員不在場。
    登記發言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有委員陳學聖提出書面質詢。
    現在處理討論事項,處理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主管預算(公務預算)書面解凍案4案。宣讀第一案。
    一、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1億7,6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主席:請問各位,對第一案有無意見?若無意見就准予動支……
    柯委員志恩:第一案我有意見,可以全部宣讀完再決定嗎?
    主席:好,4案都宣讀完我們再處理。請宣讀。
    二、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請宣讀。
    三、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4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億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四、中央研究院函,為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凍結第5目「南部院區」預算十分之一書面報告,請查照案。
  • 委員陳學聖書面意見

    本院陳委員學聖,為因應中央研究院報告業務概況,並提出預算解凍案,為此特提出書面質詢送交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說明
    一、中央研究院為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肩負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之任務,對於學術自由的維護責無旁貸。
    二、關於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遴選委員會依法辦理校長遴選,順利選出管中閔院士為校長當選人,一切合乎規定,教育部卻做出不予聘任的決定,已嚴重斲傷學術自由之精神,廖院長作為遴選委員之一,對此不知作何感想?
    三、教育部長吳茂昆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並為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從事學術研究多年,對於學術自由的價值理應瞭若指掌,可惜自甘政府鷹犬,介入大學自治、破壞學術自由。
    四、綜上所述,在本次校長遴選風波中,當事人皆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請廖院長秉持中央研究院良好的學術傳統與研究基礎,堅守學術自由之價值,拒絕不當政治干預。
  • 上述質詢,敬請回覆。

  • 五、上述質詢,敬請回覆。
    主席:請各位委員針對這4案綜合表示意見,先從第一案開始。
    柯委員志恩:我剛剛以為只有4案,但中研院給我們的書面資料裡延伸更多,主席有沒有發現?而且寫得非常清楚。
    主席:有,正在看,請表示意見。
    柯委員志恩:我們從總體來討論,先來看第一案第1665頁,當初被凍結的理由非常多,不同的角度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當時我主要提出兩個主要的部分,首先是106年8月底有關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計畫,收件是210件,跟目標兩萬件差距很多,大家比較關切的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部分的收件案為零,那時我們只是希望中研院針對執行率做出一些解釋,可是我看到中研院所給的報告中只是回應你們要做哪一些事,所以跟我當初所需要的答案完全是有落差的,我只是希望你們能提出一個關於執行率為什麼這麼差及未來怎麼改進的答復,以提供未來醫學研究的基礎參考,顯然這部分沒有回應到我當初提出的質疑。
    第二,有關健康雲跨領域研究的計畫,我也特別提到104年和105年的執行率大概是58%跟69%,兩年都因為國外的參訪機構組成的參訪團沒有如預期以致無法執行,執行率也是非常低,只有4.25%和8.8%,我還是強調要解凍的話,你給的回應應該是針對如何提高計畫的執行率來做一個有效的說明,但是很抱歉,我都沒有看到。請針對這樣的解凍提出說明。
    主席:針對第一案,請說明。
    陳所長君厚:我們在今年做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在執行率方面,今年又多加了很多家醫學中心,最明顯地就是我們加入了台中榮總醫學中心,所以在執行率方面,因為台中榮總非常配合,所以我相信對於執行率會有很大的改善。第二方面,柯委員提到執行率主要的關鍵因素就是醫師是否能夠有效引介病人到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上面。過去這一年當中有機會的話,我們就會分別拜訪各科醫師,個別跟他們解釋參與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對於國家未來國民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相信未來這一年,執行率會有很大的改善。
    柯委員志恩:你剛才所講的都沒有反映在你的報告當中,特別是台中榮總的部分,我也都不知道。
  • 陳所長君厚
    那是最近好不容易才……
    柯委員志恩:所以當初我提出來的問題,在你的報告中上並沒有呼應並表達出如何執行的層次,還有我必須要指出來,請主席真的仔細看一下,我本來以為只有四大項,但給我們的報告簡直像天書一樣,又扯出一堆款目……
  • 主席
    我們現在是處理第二目。
    柯委員志恩:我瞭解,當初我們談綜合性的部分,你們的說明反而讓我感覺當初是應該凍結的,但竟然沒有凍到,這些書面資料反而讓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所以關於健康雲的部分,請誰回應?
    陳所長君厚:有關健康雲出國經費的部分,在去年度我們已經執行了兩個工作項目,一個是由劉扶東副院長帶領團到Vanderbilt university參訪,另外一個團隊則是到英國、瑞典進行參訪,所以去年旅費的執行部分已經大幅提高其使用率,今年也還在規劃參訪計畫。
    柯委員志恩:不好意思,過去的執行率大概是4.25%和8.88%,請問你現在做這些事的執行率是多少?因為執行率實在是太低了……
  • 陳所長君厚
    去年度到86%。
  • 柯委員志恩
    從8.88%到86%?
    陳所長君厚:因為之前沒有真正執行,但是去年兩個參訪活動都已經提高……
    柯委員志恩:所以我才講到1665頁所給的部分,並沒有看到執行率有百分八十幾嘛!我再次強調給我這麼多的資料及報告,可是並沒有針對我所提出的問題來答復。
    彭秘書長信坤:抱歉,會後會補充,因為剛開始執行計畫的第一年及第二年要聯繫單位,當時的執行不是那麼好,不過去年已經大幅提高到百分八十六點多,這是我印象中的數字,會後將提供詳細的資料給委員。
    柯委員志恩:有關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執行數據,目前還只是停留在陳述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可是我們要看的是如何提高執行率,因此我希望能有這方面的一份報告。
  • 主席
    請中研院會後依據柯委員的質詢提供相關資訊。
    請問各位,第一案是否准予動支?
    柯委員志恩:對不起,目前總共是凍1,000萬元,我可以凍500萬元嗎?
    主席:第一案請看中研院所提供資料的142頁,第二目總共是1億7,600萬元,並分為9個案由,你講的是第9案,而關係文書是在1665頁,在藍皮書是在第157頁……
  • 柯委員志恩
    不是。
    主席:凍結1億7,600萬元,當時是整目凍,他們對9個案由都有分別說明,我們問1項,他們答了9項,可說是買一送八!
  • 柯委員志恩
    重點是回答的還不是我可以看到的。
  • 主席
    請蔡委員培慧發言。
    蔡委員培慧:請負責的人來與柯委員志恩溝通,坦白講,因為凍1,000萬元或凍500萬元的差別不大,關鍵在要將話講清楚。
    李委員麗芬:剛才柯委員垂詢的問題,現場都已經回答了,可是書面資料並沒有那麼充分,請他們再提供資料給柯委員,至於凍結案就予以解凍。
    柯委員志恩:我不知道提供的資料會是什麼,我建議凍500萬元,書面資料送來後就自動解凍,如此才是合理的。
    主席:你是說凍500萬,就是會後請中研院就本項1億7,600萬元的500萬元先暫不予動支,書面資料提供本委會後就自動解凍。
    請問各位,第二案是否准予動支?
    柯委員志恩:請看1672頁有關南科所編列的生技大樓等土地租金100萬元,中研院曾經表示,你們非常擔心台南市議會,一旦不同意台南市政府來支應的話,你們就可以來動用。由於歷年來都沒有發生這種狀況,上次我們還特別提到,我要指出這筆預算中研院是年年轉為支用在實驗耗材物品的科目上,雖然100萬元不算太多,但是這並非預算編列的常態。我提出此一質疑,請你們說明一下。
    施主任委員明哲:跟委員報告,最主要是因為科學園區每年的租金都在漲價,其實不止是100萬元而已,如果加上管理費應該是好幾百萬元。台南市政府有一年編列預算,結果議會說比去年多了100萬元,因而砍掉100萬元,就是不肯給。後來台南市政府就要求我們每年在這裡編100萬元準備著,市議會到今年為止都還沒有反對。我們與台南市政府的合約是到109年才到期,如果我們還要經營那棟大樓,由於市議會有可能還會砍,所以請委員……
  • 柯委員志恩
    不會啦!台南市政府又不是藍色執政的苗栗縣或新竹縣。
    施主任委員明哲:這很難講,如果……
    柯委員志恩:為什麼一定要放在物品的科目上呢?土地租金放在實驗耗材物品的科目上,這是很奇怪、非常不適當及非常態的預算編列方式。
    主席:你們去想一下,我來向委員會說明你們的解釋。原本在物品費用上有這100萬元可以用,你們先挪過去,如果台南市議會有刪的話,物品費用就少用100萬元拿來當租金;如果沒有拿去當租金,就會回復到原來的用途。你們是寫流用,到底是應該用在物品的錢拿來當成土地租金,還是租金沒有花掉就拿去當物品使用呢?
    徐主任岱源:我們編列的科目是土地租用100萬元,如果年底結束前沒有用的話,由於主計總處沒有規範到二級用途別的可以流用,所以我們就流用到物品上,這樣做也比較不會浪費。
    主席:由於怕台南市議會有意見,你們就先節衣縮食100萬元;假使他們沒有刪,你們就回到原來的用途。
  • 柯委員志恩
    我可以接受這個解釋。
  • 主席
    第二案准予動支。
    請看第三案第4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億元,有沒有意見?
    柯委員志恩:當然有意見,今天對中研院都非常有意見。整個儀器設備的說明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我代替一些關心的委員提出意見,就是交通方面的問題,中研院及臺北市政府重啟聯外道路的規劃案,不過有很多居民反彈,請對此統一說明,因為必須給周遭居民一個交代。
  • 主席
    請說明規劃案的部分。
    范處長毅軍:針對園區的部分,首先就是大家最關心的聯外隧道問題,市政府正在進行設計規劃的部分,現在也已經上網招標。針對柯委員及地方居民所關心的整體交通問題,現在我們已經有全面配套的工作。首先,園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00人進駐,由於生技中心本身有準備交通車,我們最多只提供100人開車,將來還會縮減到50人,目前實際上只有100人開車,其他人則搭乘生技中心的交通車。如果快的話,原來在院區規劃的接駁車,在這個月底就會開始啟動,接駁車是循環式從捷運站直接到園區,包括交通動線也已規劃好了,所以這方面的影響會非常低。
  • 柯委員志恩
    以交通流量的管控來降低對居民的干擾嗎?
    范處長毅軍:我們就是整體的配合,一方面交通流量本身的管制,這個地方不鼓勵開車,我們提供的停車位有限,但是有大眾捷運交通等等配合的措施,將員工本身的不便性降到最低,對於整個社區的影響也降到最低。
    柯委員志恩:好,了解。
    主席:好,第三案准予動支。
    處理第四案。第四案原列3億5,772萬7,000元,我們凍十分之一。如果沒有意見,我們就准予動支。
    今天會議作如下決議:「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中央研究院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四案業已處理完畢,請依處理結果提報院會。
    現在處理臨時提案。今天有委員提出臨時提案計一案。請宣讀。
  • 臨時提案

    中研院102年1月出版的「農業政策及科技研究建議書」結論提及,台灣農業正面臨自由貿易、兩岸農業經貿競合、全球氣候異常、環境與生態保育課題及國內外對農產品衛生安全要求日益提高等趨勢,台灣應以先進的農業技術、豐富的農村文化,結合技術與人力,營造優良的農業環境、維護優良農地資源,並加強跨部會溝通,協助地方政府加強農地管理業務之執行。
    農業發展不僅是產業,尚跨及數理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為解決國內農產業之結構問題:從農人口斷層、勞動力不足、城鄉差距等,中研院應有以農鄉為主體的跨領域研究,並能連結地方實作的知識經驗。請中研院於六個月提出發展國內鄉村發展主題研究之可行性評估。
  • 提案人
    蔡培慧
  • 連署人
    李麗芬  鍾佳濱  柯志恩  張廖萬堅
  • 主席
    請問原提案委員有沒有補充說明?
  • 蔡委員培慧
    沒有。
  • 主席
    請中研院說明一下。
    黃副院長進興:我們有好幾個計畫在同時進行,包括政策白皮書,所有計畫和政策白皮書一起完成的話,需要多一點時間,希望能讓我們延長到一年,整個會比較完備。
    主席:我們就修改為一年,配合剛剛的政策白皮書完整提報本委員會,修正後通過。
    各提案如有委員補簽,請議事人員詳細登載在議事錄。
    報告委員會,今日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
    散會(12時13分)
User Info
鍾佳濱
性別
黨籍
民主進步黨
選區
屏東縣第2選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