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9年11月26日(星期四)9時1分至13時10分 @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席::出席委員13人,已足法定人數,現在開會。)
  • 第10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9年11月26日(星期四)9時1分至13時10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吳委員思瑤
    主席:出席委員13人,已足法定人數,現在開會。
    進行報告事項。
  • 報告事項

  • 項目
    一、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INCLUDEPICTURE "\\\\Dpc18\\掃瞄圖檔\\十月份\\1002\\100-\\100-001.jpg" \* MERGEFORMATINET
  • 議事錄: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時 間:中華民國109年11月16日(星期一)上午9時1分至下午4時28分
    中華民國109年11月19日(星期四)上午9時7分至11時26分
    地 點:本院群賢樓九樓大禮堂(11月16日)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11月19日)
    出席委員:萬美玲 高虹安 李德維 林奕華 黃國書 張廖萬堅 陳秀寳 林宜瑾
    吳思瑤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范 雲 賴品妤 鄭正鈐 高金素梅
    委員出席14人
    列席委員:莊瑞雄 吳玉琴 賴惠員 謝衣鳯 羅美玲 鍾佳濱 王婉諭 江永昌 林岱樺 賴香伶 鄭天財Sra Kacaw 陳亭妃 李貴敏 陳椒華 邱顯智 吳斯懷 孔文吉 洪孟楷 張其祿 林德福 莊競程 廖婉汝 邱志偉 楊瓊瓔 高嘉瑜 張育美 周春米 羅明才 邱泰源 林俊憲 蔡易餘 蘇巧慧 劉世芳 余 天
    委員列席34人
    主 席:萬召集委員美玲
    專門委員:黃素琴
    主任秘書:陳錫欽
    紀 錄:簡任秘書 許靜江 簡任編審 蔡月秋 科 長 蔡國治
    薦任科員 李宗一
    (11月16日)
    報 告 事 項
    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決定:議事錄確定。
  • 討論事項

  • 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教育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

  • 一、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教育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
  • 審查110年度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預算案。

  • 二、審查110年度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預算案。
  • 審查110年度教育部主管48所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教育部所屬機構作業基金、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務基金、學產基金、運動發展基金、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

  • 三、審查110年度教育部主管48所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教育部所屬機構作業基金、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務基金、學產基金、運動發展基金、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
    (僅進行詢答,相關提案請於11月23日下午2時前提出)
    (本日議程有委員高虹安、萬美玲、李德維、黃國書、張廖萬堅、陳秀寳、林奕華、林岱樺、林宜瑾、吳思瑤、范 雲、賴品妤、鄭正鈐、高金素梅、張育美、鍾佳濱、王婉諭、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陳亭妃、吳玉琴、賴惠員、賴香伶、羅美玲、廖婉汝、洪孟楷、陳椒華、邱顯智、張其祿等28人提出質詢,均經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及相關人員即席答復說明。另有委員魯明哲、邱泰源、周春米、江永昌提出書面質詢。)
  • 決議

    (一)報告及詢答完畢。
    (二)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四)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教育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預算案、教育部主管48所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教育部所屬機構作業基金、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務基金、學產基金、運動發展基金、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預算案,相關提案請於11月23日下午2時前提出,另定期繼續審查。
  • 通過臨時提案4項

    一、鑑於目前學習歷程檔案平台系統遭學生抱怨上傳容量不足且系統不夠穩定等問題,而教育部亦未架設中央客服專線協助學生解決學習歷程檔案上傳之相關問題,已嚴重影響學生升學權益,教育部實須立即改善,爰要求教育部應儘速改善系統不穩定之問題,並於110年1月1日前,將學習歷程檔案容量放寬,並於109年11月30日前架設中央客服專線。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李德維  高虹安  林奕華
    二、鑑於教團日前調查國內1,500名高中教師,結果有9成4之教師表示自己每週超出基本16節鐘點數,當中又有4成5教師每週嚴重超出5到9節,再加上無法列入授課時數之課後輔導、彈性學習等,等於1名教師每週要負擔32到30節課,為當前表定授課時數之1.5倍至2倍,顯示因108課綱造成教師過勞情形相當嚴重,實須立即改善,爰要求教育部應立即將解凍之1,400人員額儘速補予提出申請之學校,逐年回歸教師員額編制標準規定,並視各校實際需求,必要時向行政院爭取。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李德維  高虹安  林奕華
    三、近日在台大接連發生了3起學生在學校裡疑似自殺的憾事,反映出了大專校院心輔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依教育部統計,大專校院學生自殺、自傷事件從2014年每10萬人發生14件,增長到了2018年每10萬人發生64件,5年變4倍的發生數呈現出青年心理健康堪憂的嚴重性。
    爰要求教育部就以下兩點通盤檢討,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一)檢討《學生輔導法》第11條所定之專科以上專業輔導師生比(1:1200)是否充分,至少須納入以下評估:學生心輔服務需求量、專業輔導人員薪資及業務量、專業輔導人員流動率等。
    (二)通盤檢討大專校院學生支持系統,從學校行政單位、心輔中心到系所等,如何確保學生得到充分心理支持。
  • 提案人
    范 雲  陳秀寳  林宜瑾
  • 連署人
    張廖萬堅
  • 電影《無聲》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台南啟聰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以下簡稱本起事件)的高度重視,當年這起重大的校園安全及性別事件的爆出,不僅揭露該校性平意識不足、未曾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等問題,更帶出當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明知學校未依法處理卻放任不管、致使校內性侵害與性騷擾案件持續發生,以及教育部官官相護、不願處理國賠代位求償等問題。以上種種問題,直到現在教育部仍未對諸多受害學生、受害學生的家人、以及廣大民眾說明清楚。為讓傷痛不再無聲,故請教育部針對以下事項進行說明與檢討,並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四、電影《無聲》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台南啟聰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以下簡稱本起事件)的高度重視,當年這起重大的校園安全及性別事件的爆出,不僅揭露該校性平意識不足、未曾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等問題,更帶出當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明知學校未依法處理卻放任不管、致使校內性侵害與性騷擾案件持續發生,以及教育部官官相護、不願處理國賠代位求償等問題。以上種種問題,直到現在教育部仍未對諸多受害學生、受害學生的家人、以及廣大民眾說明清楚。為讓傷痛不再無聲,故請教育部針對以下事項進行說明與檢討,並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一)本起事件中,受教育部懲處、被監察院彈劾之人員後續至今的狀況,包含其工作職位、考績(獎金)、是否「功過相抵」等皆應說明。
    (二)2013年8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對本案的評斷依據,及相關懲戒結果之檢討。
    (三)說明為何在性平調查過程中擔任調查的老師會成為全校考績唯一乙等的老師?其過程是否遭到校方霸凌及羅織罪名?相關問題爆出後教育部處置與檢討為何?
    (四)台灣現在各間有聾人學生就讀的學校內,能充分使用自然手語的師資人數及比例。
    (五)本起事件後,該校各種未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檢討與懲處,包含:調查告一段落後,涉案70多名學生居然只有2名接受輔導,教育部對此的監督不足;以及這所學校在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仍繼續發生30多件校內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包括數件校外性侵害事件。但對此,教育部居然堅持,通報到教育部的32件性平事件中,沒有一件是性侵害,顯見該校的性平狀況已比過去改善甚多。
    (六)針對2003年後教育部中部辦公室連續9年不曾進行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務評鑑,以及拒絕對該校進行評鑑之檢討與懲處。
    (七)本起事件第1次國賠,教育部居然同意校方不代位求償(https://bit.ly/2GL5zSk )、以致全民買單的詳細決策過程、評估緣由及檢討。
    (八)本起事件第2次國賠協議過程中,各種官員及校長的離譜行徑之全面檢討與懲處。
    (九)本起事件第2次國賠的最終結果,若仍為全民買單,請敘明詳細決策過程、評估緣由及檢討。
  • 提案人
    范 雲  林宜瑾
  • 連署人
    張廖萬堅 陳秀寳  
    (11月19日)
  • 討論事項

  • 繼續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

  • 一、繼續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
  • 繼續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 二、繼續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 決議

    一、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審查完竣。審查結果如下:
    歲入部分
    第2款 罰款及賠償收入
    第4項 中央研究院500萬元,照列。
    第4款 財產收入
    第5項 中央研究院433萬3千元,照列。
    第7款 其他收入
    第5項 中央研究院1億4,091萬6千元,照列。
    歲出部分
    第1款 總統府主管
    第5項 中央研究院原列128億2,241萬8千元,除第5目「非營業特種基金」第1節「科學研究基金」10億5,386萬5千元,暫照列,俟所屬非營業特種基金審議確定,再行調整外,減列「業務費」項下「國內旅費」500萬元及「大陸地區旅費」150萬元(科目均自行調整),共計減列650萬元,其餘均照列,改列為128億1,591萬8千元。
  • 本項通過決議31項

    (一)凍結「業務費」項下「國外旅費」原列1億1,365萬6千元之十分之一,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提案人:陳秀寳  吳思瑤  黃國書  萬美玲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林宜瑾 張廖萬堅
  • 連署人
    賴品妤  鄭正鈐  林奕華
    (二)凍結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原列61億5,066萬4千元之1,0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 提案人
    高虹安  賴品妤  黃國書  陳秀寳  張廖萬堅 吳思瑤  鄭正鈐  范 雲  林宜瑾  賴品妤  林奕華  李德維  萬美玲
    (三)凍結第4目「南部院區」原列8億7,498萬元之5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 提案人
    賴品妤  林奕華  李德維  高虹安  林宜瑾  陳秀寳  鄭正鈐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 連署人
    萬美玲  黃國書  張廖萬堅
    (四)有鑑於中央研究院之建築群,多為台灣重要建築師代表作品,如生化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李先聞紀念館)、人社中心(前三民主義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分生研究所、學人宿舍兩棟等現存建築,為王大閎先生所設計之公有建物,王大閎先生被譽為我國「第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師」,師承西方第一代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W. Gropius),其建築作品對台灣建築界的發展具有極大且深遠的影響;其歐美所圖書館為國家文藝獎的首位女性建築師王秋華所設計,更獲選德國建築博物館列「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之台灣代表作品;亦有漢寶德、李祖原、高而潘、陳勝彥、趙建中等建築界翹楚之代表作品,足顯見中研院在台灣建築史之重要性。為梳理中央研究院之建築與時代脈絡,建請中央研究院進行下列事項:
    1.啟動院區建築發展之全面性、系統性學術研究。
    2.持續進行文資保存作為,包含單點保存或系統性保存。
    3.與民間單位合作,舉辦中研院建築展。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五)近年我國發生數起學術倫理案件,均引起國人高度注目,然中央研究院作為我國最高之學術研究單位,每年度接受政府預算挹注與補助,實有維繫學術倫理之責,而中央研究院卻於107年發生研究人員涉及學術倫理案件,該案雖已經院內二級倫理委員會審議確定違反《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倫理規約》第5點,並對其懲處且追討獎金,但依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中央研究院107至109年7月底,共計有4件違反學術研究倫理案件。
    為維繫高品質之研究,建請中央研究院應致力於增進院內研究人員之誠信涵養,以避免學術倫理案件再度發生,進而損及學術形象,負面影響我國學術競爭力。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六)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中央研究院110年度國內旅費編列4,535萬8千元,其104至108年度「國內旅費」科目決算數分別為1,914萬2千元、1,986萬1千元、1,909萬2千元、1,970萬2千元及2,081萬元,各年度執行率僅分別為48.86%、36.19%、46.5%、34.07%及45.62%,均未及50%,足顯見執行情況未盡理想,歷年度國內旅費皆有寬列之虞。
    110年度國內旅費預算案數4,535萬8千元雖較109年度5,110萬6千元減少574萬8千元(減幅11.25%),但104至108年度決算數均僅為2,000萬元左右,中央研究院允宜依實需情況編列,並於1個月內提出書面改善報告,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依中華民國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製辦法》第15條規定,各主管機關歲出概算所列各項費用,應力求詳實;《中央各主管機關編製110年度概算應行注意辦理事項》第4點規定,各機關應切實於110年度歲出概算額度範圍內,嚴格控管國內旅費。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七)有鑑於以基礎研究為重心的中央研究院,致力從事人文社會、數理與生命科學的頂尖研究,亦同樣具社會責任的科普知識推廣,因此每年10月舉辦的「院區開放參觀活動」(Open House)已連續舉辦23年,激發無數學子的探索熱情,參觀人次屢創新高,近年更成為國內單日參觀人次最多的科普盛會;而根據中央研究院110年度施政計畫報告,各所、中心共計參與或舉辦706場科普活動,足顯見中央研究院推動科普之積極。
    然科技部每年舉辦「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國立成功大學、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共同執行,用4天時間環島一周,每一停靠站則由各縣市「全民科學週」科普活動計畫執行團隊在車站舉辦各種科學實驗和表演,以創新多元的方式推廣科普教育的策略,帶動全臺科學深耕之功效,推動偏鄉科學普及,縮短城鄉差距,帶領學童從接觸科學實驗及科學遊戲中學習科學知識,讓科學實證與探究的種子從小扎根,卻不見中央研究院之參與,甚為可惜。
    建請中央研究院允宜就加入科技部「臺灣科普環島列車」進行研議,共同籌畫每年之科普大活動,以展現我國科研能量。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八)有鑑於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自1998年執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之「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1998至1999年),至主導執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8至2012年)以來,身負以開放共享、跨域共創的精神,致力於文化內容創新應用與轉譯之重任。
    根據「109年度數位文化中心總計畫」所述,該計畫主要使命在於:1.以數位方式保存、傳播、創造文化;2.運用數位科技豐富研究材料、改善研究環境、促進人文研究;3.探索數位科技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係。核心工作包括拓展數位典藏內容、研發數位技術、推動數位人文學研究、維運數位文化成果、連結國際相關社群。
    綜觀世界各國GLAM(美術館Gallery、圖書館Library、檔案館Archive、博物館Museum)典藏單位,均推動開放數位藏品多年,為順應開放資料之國際潮流,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亦推出「開放博物館」,提供我國數位藏品之自由近用與群眾參與的數位服務,以促進文化資產「數位平權」。
    經查國際藝術文化線上平台Google Arts& Culture全球已逾2,000座文化館所加入,我國相關館所卻僅7座,相較「開放博物館」之32個合作單位、12萬8,045個數位展件,明顯動能偏低;建請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允宜就「國際連結專案」與文化部進行長期合作,針對我國公、私立文化館所推動數位典藏及國際行銷共擬方案,俾提昇我國數位典藏之國際能見度,並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賴品妤
    (九)中央研究院在台灣復院重建之脈絡,為代理院長朱家驊為重建一事多方奔走,至1953年初始獲行政院長陳誠同意撥款180萬元,作為重建經費,復經多次探勘,終定以南港地區為重建新址。
    當時預定之院區皆為農地,惟限於經費,僅能購置其中一小部分、約3甲多的土地,並於1954年首批建築落成,當時大門設於現經濟研究所與民族學研究所之間的出入口;1956年陸續收購院區附近346畝地,政府另撥給45畝山地。1970年代,由於其後各系所陸續增建,中央研究院將大門往前移至數理大道前方出入口。1990年代大門3度調整,改設於生命大道前端之位置。
    觀其3次大門之變遷,足顯見南港院區在發展上為循序漸進,在重建初期未獲整體性與系統性之規劃;然相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南部院區之新建工程,其南港院區之設施亟待活化更新,各單位空間設施不足與老舊之情況,恐影響學術研究品質,建請中央研究院應盤點各單位空間使用現況,針對環境與功能重新檢討調整,組成專家小組,並啟動院區再生評估規劃。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十)面對武漢肺炎之嚴峻疫情,中央研究院科研團隊亦以2週時間,成功合成純度達97%之瑞德西韋,瑞德西韋為武漢肺炎重症患者有效治療藥物之一,我國各單位均積極研究如何有效合成高品質之瑞德西韋,適時提供延續生命與治療契機。
    因此,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已召集以衛生福利部、科技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各大專院校等產官學界組成的「COVID-19合作平台」,並決議組成13項協作子平台;然依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業務報告所載,核能研究所下核醫藥物合成研發團隊,以多年藥物合成經驗,已於109年6月運用目前最新AI人工智慧,採取化學逆合成方式成功製成瑞德西韋,相較原文獻所載方法,更為精簡,能有效提升製程總產率,若國內有擴大需求時,能適時協助國內藥廠參與製造生產,確保國人健康。
    檢視「COVID-19合作平台」之成員,卻獨缺核能研究所之核醫藥物合成研發團隊,核研所在藥物合成技術及運用AI人工智慧的創新能力,同樣擁有研究能量與優勢,中央研究院允宜以長期觀點與其展開合作,俾利成為國家的堅強防疫後盾。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十一)有鑑於107年9月第3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於中央研究院舉辦,首次與教育部合作,邀集3大洲13國共計118位學者出席,均為國內外台灣研究領域上的傑出專家,議題涵蓋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經濟、社會、政治與法律,乃至於考古、環境變遷、語言和原住民研究,已成台灣學國際化里程碑,其第4屆之舉辦更即將到來,各界相當重視並寄予厚望。
    然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世界各國之疫情仍較我國嚴峻,未知何時趨緩,諸多國際合作業務因而停擺;第4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依照既有規劃,應於國外舉辦,建請中央研究院允宜超前部署,未雨綢繆規劃防疫方案,俾利在兼顧防疫外,持續促進全球「台灣研究」的風氣,強化未來「台灣研究」的國際網絡與能見度,並強化合作夥伴關係以活絡學術外交。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十二)有鑑於行政院於96年12月4日核定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研究計畫,其開發經費為225億9,600萬元(第2次修正計畫),於107年10月15日正式啟用,其執行情況,依據審計部《108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指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興建工程承攬廠商涉有逾期違約,竣工逾1年中央研究院仍未釐清逾期天數,亦未追償因逾期須增加給付專案管理及監造廠商費用;又依《中央政府各機關單位預算財務收支處理注意事項》第17點規定,各機關帳列應收款項或收入待納庫等款項,除有特殊原因者外,應即清理催收及繳庫。建請中央研究院應儘速依契約妥適處理,追償承攬廠商之賠償責任,俾維權益。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十三)關於量子科技全球競賽,中央研究院為我國學術最高殿堂,具前瞻視野,目前已於南部院區籌設量子科技研究中心,進駐研究人員並逐步建置研發共同平台。
    惟全球量子科技人才稀少,各國經費、資源及國家計畫規模比我國投入更多,容易磁吸我國專才,故中央研究院應加強人才培育及留才攬才。
    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中央研究院如何強化量子科技人才培育與留才攬才」書面報告。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十四)查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第1棟研究大樓興建工程,原預計109年4月4日竣工、109年下半年取得使用執照,惟截至108年底工程進度仍落後7.07%,係因中研院考量天候因素影響,同意承包商展延工期34.5天;第2、3棟研究大樓興建工程,原定108年8月完成招標,惟實際作業歷經2次流標,迄109年2月始完成決標,辦理進度落後原定計畫。
    中研院南部院區計畫,因流標、缺工及缺料因素,致執行延宕一事,應積極管控施工進度,以如期如質完工。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6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南部院區工程執行進度書面報告,俾利立法院掌握預算執行,以利監督。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十五)量子電腦因演算模式之不同,有別於「馮紐曼架構型」之傳統電腦,如相關單位研發成功,其運算能力將大幅度提高,並且衝擊國安、資安等等面向,而面對各國相繼投入量子科技及量子材料之研究,我國投注能量尚未齊全,故中央研究院已於南港院區設置量子光電專題中心,並規劃將於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學與技術」領域之相關專題中心,惟世局變動之快,若無有效積極提升研究單位之層級,僅設置此一專題中心因應未來問世之量子科技,恐有研究量能不足之虞。是故,為整合國內頂尖學術研究,促使台灣於量子科技領域能掌握話語權,爰請中央研究院定期檢討相關方案以及訂定出短中長期之計畫,並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與提案委員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林宜瑾  陳秀寳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十六)中央研究院110年度總預算案於南部院區相關工作計畫項下共編列8億7,498萬元,賡續辦理「基礎研究為主的任務導向型研究」,其中主要為優先推動「農業生技、循環永續、並兼顧人文社科等領域基礎研究」,以期結合在地之人才與資源,「協助南部發展特色領域研究」。據查,中研院近5年於南部院區之工作計畫中,均將「人文社科」(如臺灣文史與各項「富含人文素養的研究」)並列為重點發展項目,然分支計畫及科目內卻從未列入人文社科相關研究說明。110年度南部院區經費除近9成用於行政營運及興建工程外,餘下經費分別匡列辦理農業生技基礎研究(109年度南部生物科技研究計畫之項目調整)及新增「循環永續/量子科技」,人文社科領域基礎研究仍付之闕如。為兼顧在地人文特色領域發展,培養南部院區人文社科基礎研究量能,以符合該院區工作計畫之預期內容,爰要求中央研究院針對南部院區發展之人文社科領域研究計畫及預計之經費編列規模與執行方式,提出書面報告,並於1個月內提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高虹安
  • 連署人
    萬美玲  李德維
    (十七)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110年度國內旅費預算雖較109年度減少,然國內旅費預算執行率逐年度均未及50%,分別為(104年度)48.86%、(105年度)36.19%、(106年度)46.5%、(107年度)34.07%及(108年度)45.62%。中央研究院應依實際需要詳實編列國內旅費預算,並嚴格控管。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就國內旅費執行率偏低之情況,提出書面改善計畫,並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林奕華  李德維
  • 連署人
    萬美玲  鄭正鈐
    (十八)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包括關鍵突破種子計畫等10項子計畫,其中關鍵突破種子計畫辦理期程,於110年度續編列9,000萬元,較109年度增加2,383萬5千元,而經費增加主要係因110年度新增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然此計畫未具體說明計畫目的、預期成果、執行方式等無法研判本新增計畫之重要性,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具體執行計畫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林奕華
  • 連署人
    李德維  萬美玲
    (十九)有關中央研究院院區道路取消減速帶之設置,雖定有速限管制,但性質接近規勸,未能強制貫徹。問題在人車分流措施不明顯之處,如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至人文社會科學館路段,時有車輛飛速長驅直入,嚴重威脅行人安全,上下班尖峰時段尤其如此,迭經院內員工及院外民眾反映。有鑑於此,除加強宣導,尚應儘速謀求具體解決方案,例如刨除老舊地磚,鋪設柏油路面,並就人車分流、減速帶及速限之執行為全盤規劃,以維用路安全,爰請中央研究院提出方案,於2個月內將書面報告,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鄭正鈐
  • 連署人
    李德維  萬美玲
    (二十)在疫情衝擊下,109年前3季機械業出口值較108年同期衰退8%,工具機出口更減少32.4%,因此經濟部鼓勵其他業者在新增產線採購設備、擴廠時,儘量優先採購國產設備,即以訂單代替紓困的方式,協助國內工具機業者度過疫情寒冬。爰請中央研究院仿效經濟部之方式,要求中央研究院院本部及所屬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單位,在汰換、新增相關研究設備或儀器時,優先採購國產設備,並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張廖萬堅
  • 連署人
    黃國書  賴品妤
    (二十一)中央研究院學者終其一生為國家、學術奉獻,卻在退休後因年事已高且獨居遭院內職員鎖定,發生圖謀奪財產之憾事。而中研院既有之《中央研究院退休人員照護辦法》,卻仍無針對「獨居者」照護的相關規定,且該辦法自民國64年通過至今皆無修改,相關保障措施顯已無法與時俱進。
    爰請中央研究院審慎檢討,積極改善針對獨居退休學者的照護,及研議加重相關懲處之規定。同時,本於超前部署之思維,防範獨居退休學者之學術成果或智慧財產,被以類似手法謀奪,並於2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張廖萬堅
  • 連署人
    黃國書  賴品妤
    (二十二)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中「06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之「1.子計畫: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編列5,302萬1千元,查該筆預算之約聘助理薪資及勞健保費,編列501萬3千元,預計聘用23位助理,如以聘用12個月計算,人均月薪僅為1萬8千元,雖中研院說明並非每項計畫之研究助理皆須聘用12個月,然其預算編列方式容易令人誤解,實須檢討。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林奕華  高虹安  鄭正鈐
    (二十三)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中「06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之「9.子計畫9:關鍵突破研究計畫」編列4億0,700萬元,查該筆預算109年度僅編列6,616萬5千元,110年度預算卻暴增3億4,083萬5千元,恐有浮編之嫌。爰此,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林奕華  高虹安  鄭正鈐
    (二十四)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數理科學研究」中「02物理研究」之「27.雜項設備費」編列918萬3千元,查該筆預算於109年度僅編列828萬1千元,110年度不僅增加90萬餘元外,且又重複編列兩筆「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預算,恐有浮編之嫌,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具體執行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林奕華  高虹安  鄭正鈐
    (二十五)中央研究院於110年度預算說明報告提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費較上年度減列1.08億元,係因生醫轉譯中心成立進駐園區,其基本行政維運編列於公務預算所致。」,惟109年度公務預算中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預算編列2億2,535萬8千元,比110年度多1億餘元。又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自108年9月17日成立以來,已超過1年營運,相關人員費用、業務費用、旅運費等中心花費,至110年度始於預算書揭露,109年度之經費使用狀況不明,難以查核比對及監督該筆預算,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吳思瑤  林宜瑾  賴品妤
    (二十六)古典位元訊息狀態為0或1,而量子位元則有無限多,因此量子電腦將超越現今電腦的預算方式,開創IT產業的下一波革命,並為通訊、資安、國防、半導體、新藥研發、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帶來全面性的影響,且預計10年內即有突破性應用。
    上述提及橫跨各領域之影響,勢必也將衝擊社會、經濟、政治與法律等人文社會層面,惟經查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書「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項下的計畫內容皆無相關之研究。
    綜上,中研院是為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硬體面已規劃在南部院區設立「國家量子科技研究基地」,亦應本於超前部署之思維,在軟體面針對量子科技發展對人文社會層面之衝擊,投入相關研究。爰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張廖萬堅
  • 連署人
    黃國書  吳思瑤  賴品妤
    (二十七)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第5項第3目「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項下計畫02「民族學研究」辦理民族所研究群等研究之需,出版專刊、學刊、集刊及論文發表,博物館展示典藏,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編列預算之應用,圖書館藏書籍購置,以及獎勵原住民研究學者、碩博士生及部落服務人才培育,原住民族共作展示及知識實踐等教育推廣,編列業務費5,455萬8千元,較109年度增列154萬7千元;惟分支計畫概況表中無從獲知上述各項工作所需之支出規劃,預算執行恐有過具彈性之虞,為確保相關工作有效執行,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范 雲
  • 連署人
    黃國書  賴品妤
    (二十八)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02民族學研究」之「26.雜項設備費」編列911萬8千元,查該筆預算重複編列兩筆「研究用電子資料庫設備費」,恐有浮編之嫌,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林奕華  高虹安  鄭正鈐
    (二十九)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12法律學研究」之「24.雜項設備費」編列「(1)空調冷氣機、辦公傢俱、消防及緊急逃生相關設備、變頻室內外機等」預算874萬6千元,查該筆預算於107年度編列21萬元、108年度編列20萬1千元、109年度亦僅編列21萬元,然110年度卻編列高達874萬6千元,其增幅顯否合理,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並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萬美玲
  • 連署人
    林奕華  高虹安  鄭正鈐
    (三十)中央研究院110年度預算編列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園區營運管理維護費、創服育成中心營運費、園區核心設施經費、技術開發及產品化研發經費等合計2億3,528萬3千元,洽詢中研院進一步說明園區核心設施經費之具體執行項目(或計畫)及金額,中研院表示110年度經費分配情形尚在該院審議中,預計待11至12月審議完成後,才能確認各細部計畫經費。
    但依照預算法第37條規定,各機關單位預算,歲出應按政事別、計畫或業務別與用途別科目編製之;另110年度中央及地方政府預算籌編原則第4點第17款規定,中央各機關應積極檢討增撥(補)特種基金之合理性及必要性。中研院應切實評估各項經費需求,依實際經費需求之期程及數額核實編列預算。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賴品妤
  • 連署人
    黃國書  吳思瑤  張廖萬堅
    (三十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駐單位之上級機關分屬總統府與行政院,爰此,園區營運及管理由中央研究院邀集產官學專家,以及科技部、衛生福利部、經濟部等部會討論,並由各進駐單位之遴選委員組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合會」,並置設置要點。
    聯合會於107年8月8日通過「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中心設置要點」,營運中心執掌內容略以,園區內公共空間及事務管理、園區內資源整合,並促進各進駐單位協同合作及尋求園區與外界之交流機會,綜理其他園區相關事務。
    惟聯合會又於108年9月17日成立「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營運中心與創服育成中心轉為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下轄單位運作,另園區公共空間管理維護改委由中研院執行。
    當前園區運作架構已背離當初共同發展願景,如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僅管理園區內ABCD棟,其餘經濟部、衛生福利部、科技部各所屬空間則各自獨立運作,公共空間管理由中研院協調各進駐單位執行。
    綜上,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管理架構及規範不清,爰建請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並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管理決定之聯合會會議紀錄及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之設立規劃書於網頁公告。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吳思瑤  林宜瑾  賴品妤
    二、110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審查完竣。審查結果如下:
    (一)業務計畫:應依據基金來源與用途審查結果,隨同調整。
  • (二)基金來源、用途及餘絀

    1.基金來源:原列37億2,115萬5千元,增列「財產收入」500萬元,其餘均照列,改列為37億2,615萬5千元。
    2.基金用途:原列37億6,072萬9千元,減列「服務費用」項下「印刷裝訂與廣告費」100萬元及「培育科技菁英計畫」100萬元,其餘均照列,改列為37億5,872萬9千元。
    3.本期短絀:原列3,957萬4千元,減列700萬元,改列為3,257萬4千元。
  • (三)解繳公庫
    無列數。
    (四)補辦預算: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456萬4千元,照列。
  • (五)通過決議10項

    1.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110年度預算案非理財目的之長期投資,期初餘額3億1,224萬6千元、長期投資評價1億6,860萬元、期末餘額4億8,084萬6千元。
    然而,106至108年度非理財目的之長期投資期末餘額分別為335萬4千元、3億6,629萬4千元及3億1,224萬6千元,其中107及108年度之期末評價分別為2億4,192萬元及─7,332萬元(詳下表),該2年度之期末評價主要係醣基生醫股份有限公司107年底每股市價30.16元、108年底每股市價24.05元,按每股市價金額調整長期投資帳面金額所致。
    中研院為辦理研發成果有價證券之處分,訂定中央研究院研究發展成果股權處分作業要點,但中研院對相關有價證券管理,尚未定期檢討被投資公司之營運狀況、亦未定期或不定期檢討股權處分方案及管理規範迄未完備等缺失,且部分具市場價格之有價證券,其價格已大幅滑落,允宜加強管理,請中央研究院於6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相關書面報告,以維基金權益。
  • 提案人
    賴品妤
  • 連署人
    黃國書  張廖萬堅
    2.行政院主計總處修正110年度特別收入基金之書表格式,其基金用途說明宜加強記載各業務計畫之成果指標或工作衡量單位,俾利計算成本編列。
    而科學研究基金109年度以前之預算書,均載明各業務計畫之關鍵績效指標、衡量標準及年度目標值等資訊,而110年度預算書因規範變更致未列前揭關鍵績效資訊,且各業務計畫之實施內容部分,仍僅循以往編列方式概述計畫內容,未參酌前揭範例載明各業務計畫之成果指標及工作衡量單位,致缺乏相關資訊,影響立法院評估預算案之合理性並據以審議預算。
    科學研究基金110年度預算案基金用途編列37億6,072萬9千元,金額甚鉅,中研院應根據基金用途之實施內容說明宜詳列計畫之預計計畫成果及工作衡量單位,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相關書面報告,以維基金權益。
  • 提案人
    賴品妤
  • 連署人
    黃國書  張廖萬堅
    3.依據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成果」報告,其中特斯拉供應鏈投資超過15廠商,投資金額也超過1,000億元,涵蓋車電、馬達、電池、車身、充電5大系統,其75%供應商為台灣企業,又依日本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之調查報告指出,為特斯拉供應電池之電池廠商,分別為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佔35%、日本(松下)佔20%、韓國(LG)佔15%、其餘國家共30%,足顯見在特斯拉供應鏈中,我國電池產業仍不足與各國競爭,特別是突破高端電池芯為日本、韓國壟斷、低端電池芯由中國獨占之現況。
    根據經濟部技術處所公布之2020產業技術白皮書,2017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值為約258億美元,僅歷經1年至2018年即增值達368億美元,目前鋰離子電池主要由中、日、韓廠商所主導,我國僅占產值不到2成,均凸顯我國電池相關自主技術開發之重要性。有鑑於我國推動2025非核家園,蔡英文總統多次宣示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推動我國成為亞太綠能中心。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穩定供電的關鍵,爰建請中央研究院允宜提高院內有關綠能與儲能之基礎研究的研發能量,並確實管理,俾利提升我國產業對國際市場之競爭力。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4.依據審計部108年度決算書,行政院於105年推動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中央研究院為配合我國施政,辦理「中研院南部院區鋰電池儲能系統開發與新世代全固態電池材料研發計畫」,進行開發電池自有技術與建置儲能系統實驗室等4年期計畫,有關儲能系統之預計產出為:(1)開發40Ah cell電池規格與產品製作;(2)完成家庭用13.5kWh儲能系統設計並驗證電池芯安全測試;(3)完成1MWh系統設計製造並驗證電池芯安全測試;(4)於該院南部院區建置1MWh系統儲能系統;(5)達成大型儲能系統實際應用示範及推廣。
    經查「中研院南部院區鋰電池儲能系統開發與新世代全固態電池材料研發計畫」110年將以「建置分散式區域規模之大型儲能系統,推動綠能產業發展計畫」持續進行研究,有關電池儲能系統發展之最終目標為:建立國內領先全球市場之自有技術,使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都能有自主技術;協助配合國內相關產業,建立MW規模與家庭儲能系統實際應用示範及推廣。
    推動綠能科技是蔡英文總統過去4年「5+2」產業創新政策,亦是未來4年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一環,除可帶動新的就業與投資機會外,開發綠色能源攸關臺灣能源轉型目標的成敗,目前經濟部、交通部、科技部等相關部會均努力與合作進行相關計畫。爰建請中央研究院亦應持續投入資源,推廣相關領域之研究,俾利實現帶動國內綠色能源產業競爭力。
  • 提案人
    吳思瑤
  • 連署人
    林宜瑾  張廖萬堅
    5.中央研究院對研發成果所獲有價證券之管理亟待改善,其主要有以下缺失:
    (1)未定期檢討被投資公司之營運狀況。
    (2)未定期或不定期檢討股權處分方案。
    (3)有價證券管理規範迄未完備。
    綜上,爰要求中央研究院儘速完善相關實務作業管理機制,於6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改善書面報告。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6.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計畫101至109年分別設定健康個案、疾病個案及基因型鑑定等3種收案目標,惟110年起僅以健康個案及基因型鑑定為收案目標,主要係原疾病個案生物資料庫將改由各醫學中心辦理,並由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建置之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進行整合;另110年健康個案之參與及追蹤個案數將提高為2萬5,000件。鑑於該計畫106至108年間每年健康個案參與及追蹤個案之實際收案件數均未達2萬4,000件,110年將提高至2萬5,000件之收案目標,應加強辦理,俾達計畫目標。另基因型鑑定資料庫收案數自108年起大幅提升,應檢討設置中長程目標,俾增效益。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涉及蒐集民眾個資並加以衍伸應用,中央研究院除須加強個資保護外,亦須符合歐盟GDPR精神,尊重個人對於個人資料的控制,保障病患的基本權利並提升資料延伸利用的正當性。
    綜上,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7.110年度新增新興傳染病防治及重大疾病研發計畫暨生技創新學苑計畫,惟部分績效指標之時程多長達4年,應加強設置各年度績效指標,以利管考計畫績效。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績效管考改進之書面報告。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8.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按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編製辦法第18條規定,附屬單位預算之書表格式由行政院主計總處定之。又主計總處規範基金用途之表達方式須載明各項業務計畫之計畫績效及工作衡量單位。
    惟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除於業務計畫及預算說明中「上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成果概述」明確載明績效量化指標外,於預算書其他處,包含基金用途明細表以及單位(或計畫)成本分析表等,皆無載明預期績效之評估方式。
    然計畫績效並非無任何評量方式,舉凡空間進駐率、權利金收入數、技轉數、專利數、培育人數、活動場次、人次及研究成果發表數等項目,皆可做為明確之績效指標。
    綜上,中央研究院應確實揭露預算使用之預期目標,以利立法院監督審查,符合國民對預算審查之期待。爰要求中央研究院自111年度起,針對部分計畫有明確量化指標者,於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書揭露相關資訊,以利立法院評估預算案之合理性。
  • 提案人
    黃國書  陳秀寳  
  • 連署人
    賴品妤
    9.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自107年起規劃辦理「頂尖人才延攬計畫」,然至109年合計僅聘兩位學者。惟查該計畫連續3年執行情況未盡理想,又於110年度預算再次編列1,000萬元,且金額皆與前3年度相同,亦未見中研院有具體執行方案說明,是否會造成該預算執行率偏低狀況再度發生?爰要求中央研究院1個月內提出該計畫執行改善報告,並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林奕華
  • 連署人
    李德維  萬美玲
    10.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國內第1個跨部會及學研單位共同進駐之「研究園區」,以跨部會資源及產官學研整合的單一企業概念,提供尖端人才與合作互動環境,促使國內創新生醫產業與國際藥廠接軌。
    本園區雖由中央研究院負責對外營運管理,現由中研院邀集所有進駐單位主管機關代表,以任務編組方式共同組成「聯合會」,負責園區營運研發及相關行政事宜。除中研院外,另涉及行政院所屬之科技部、衛生福利部及經濟部等眾多機關單位,僅以法規命令層級設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合會」之任務編組經營管理模式,恐不易發揮園區預期功能。本案亦已於109年5月由監察委員仉桂美、章仁香及趙永清提出調查報告,促請中研院檢討,以及與行政院共同研議,以利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永續。
    爰要求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作成現有之組織運作與是否修正之書面評估報告,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提案人
    高虹安
  • 連署人
    賴品妤  吳思瑤  黃國書  萬美玲  李德維
  • 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及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全部審查完竣。

  • 三、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及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全部審查完竣。
    散會
    主席:請問各位,上次會議議事錄有無錯誤?(無)無錯誤,確定。
    繼續報告。
    二、邀請文化部列席就「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主席:有委員要求程序發言,請李委員德維發言。
    李委員德維:主席、各位同仁。本席要先請教一下,今天這麼重要的專題報告,按照過去應該是部長來報告,今天這麼多場館負責人列席,因為疫情和緩的時間還沒看到曙光,數位發展的確非常重要,請文化部說明部長沒有出席的主要原因及其早上的行程,這部分請主席處理一下。
    主席:本席向與會委員說明,今天是進行各文化館舍因應疫情之後推動數位轉型的專題報告,茲就程序上及實質上分別說明,本委員會今天排定的是專題報告,程序上依往例,如果部長時間得允當然是由部長出席,我們也非常歡迎。但原則上依過去慣例,由政務次長率領所屬官員列席也是常態、常規,在程序上沒有問題。再來,李部長已向主席請假,我也予以准假,所以依過往程序,本來就可以由次長代理,所以主席予以准假,是沒有問題的。
    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林委員奕華:主席、各位同仁。今天這個專案報告,之前鄭麗君部長幾乎都是自己來報告,如果沒有出席,也會提出我們比較可以接受的原因。文化部李部長才接任沒多久,見到他的機會不多,這次難得安排專題報告,尤其我們在講文化立國,今天列席的是來自臺灣各地所有館所負責人,我自己也待過行政體系,之前在教育局時,校長在場,我認為我一定也要在場,代表跟大家同心。今天部長對於這麼多場館負責人從各地到這裡備詢,尤其召委用心良苦訂了一個好題目,這議題真的會影響未來整個發展,所以還是想知道部長是什麼因素無法親自報告?而且召委將議程安排的很早,讓我覺得是不是因為預算審完了,當然昨天委員會行程是考察,依慣例由次長出席,所以我們都沒有說話。但是以我來到立法院這段時間,專案報告幾乎都是部長親自報告,因此想瞭解部長今天為什麼不能親自向大家做這個重要的報告?不知能否讓我們瞭解部長今日的行程是什麼?竟重要到今天沒辦法來陪伴這麼多位場所負責人一起討論如此重要的議題,當疫情發展下去,到底要如何提升和轉型,所以是不是能讓我們了解一下?謝謝。
  • 主席
    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萬委員美玲:主席、各位同仁。今天部長向主席請假,主席依據她所知道的請假原因准假,這是沒有問題的。比較大的爭議點應該在於,以前鄭麗君部長在任時,許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各館舍或文化部相關事情,鄭麗君部長也非常熟悉,我相信李永得部長上任後,一定也有心趕快進入狀況,以瞭解各館舍及文化部相關的事情。今天博物館、美術館、展演中心等對文化部業務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不是有讓人非常信服的理由而缺席,所有委員的提問畢竟準備了很久,部長應該親自聆聽、回答,並做足功課,相信不但對文化推展有所幫助,對他要進入狀況也能夠加分,更何況今天所屬的館長都到了,我們認為部長自己身為文化部最高長官,今天缺席的理由不夠充分的話,大家會打上比較大的問號,所以希望待會能瞭解部長缺席的理由夠不夠充分?或者部長是否需要整個早上都請假?還是他能趕過來嗎?請主席再作裁示。
    主席:謝謝幾位委員的意見。主席再補充說明,專題報告由政務次長率領本來就是可以的事情,剛才有委員說依以往的經驗幾乎都是首長出席,但依本席的經驗,我可能比林委員奕華多待過幾個會期,其實各部會在專題報告的部分由主責的次長列席也是常態,沒有特別。再來,謝謝各位委員這麼關切今天的專題報告,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因為時間是大家的,過去次長曾擔任美術館館長,本身對於這個業務是最為熟悉,除了次長代表文化部進行報告外,也安排國表藝、國影中心、臺博館等代表所有美術館、博物館來報告,表示他們非常審慎的就執行面來報告。如果委員有任何寶貴的意見要質詢,應該要把握時間。部長的請假單,本席已經准假,上週已做這樣的安排,任何部會首長如有其他公務行程,依議程的需求,只要符合規範,也符合慣例,准假是主席的權限,謝謝委員都這麼關心這個專題,非常感謝。
  • 林委員奕華
    可以讓我們知道今天是公務行程嗎?
  • 主席
    絕對是推廣藝文相關的公務行程或是會議。
  • 林委員奕華
    請文化部說明部長現在的行程。
  • 黃委員國書
    你可以在質詢的時候問嗎?
    主席:可以,你可以在質詢時間這是沒有問題的。我是覺得……
  • 林委員奕華
    請文化部現在就說明部長為什麼……
    主席:沒關係,我來處理。這絕對是公務行程,大家請放心。只是本席認為如果各位委員有任何意見,在質詢台上都可以就今天的主題討論。
  • 林委員奕華
    部長在做什麼委員都不能知道嗎?
  • 主席
    我來確認部長的行程好嗎?
    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黃委員國書:主席、各位同仁。我覺得國民黨委員的意見非常寶貴,值得參考。專題報告如果部長可以出席,當然要儘量出席,其實李部長在這個會期到教文會已經列席非常多次了,通常慣例是這樣,業務報告及預算審查時,部長一定要出席。因為各個委員會會安排很多場專題報告,如果每次專題報告都限定部長親自列席的話,可能各部會首長會因公務行程而有所限制,我認為在慣例之外,我們都尊重主席的安排。如果李部長今天沒有請假,我們要予以譴責,但現在李部長已請假且經召委同意,至於要不要進一步瞭解部長今天是什麼行程而無法列席,待會質詢時再請今天出席的蕭次長說明,因為時間非常寶貴,建議主席儘快進行議程,有問題的話再進一步質詢。
    主席:謝謝委員。跟各位委員報告,本席剛才確認部長當初請假是因為其他的公務行程,今天早上部長是陪同總統有其他的行程正進行中,這是公務範疇,我想這應該在程序上是沒有問題的。
    繼續今天的報告,首先請文化部蕭次長報告。委員都非常關心內容,我決定讓你們充分地報告,所以蕭次長可以進行10分鐘完整的報告,接下來國表藝的朱董事長也有10分鐘的時間,讓委員能就關心的部分清楚瞭解大家的準備。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應大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就文化部「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提出報告並備詢,深感榮幸。
    因為今天報告的單位滿多,有關書面報告中的二、衝擊與影響,包括(一)觀眾人次下降、(二)活動面臨取消、延期、(三)防疫措施以致管理成本增加、(四)國際交流取消,及三、世界各國疫情時期的文化活動等部分,即第3頁到第8頁的內容,請委員參閱。茲就第12頁臺灣藝文場館的因應策略開始說明。
  • 臺灣藝文場館的因應策略

  • 四、臺灣藝文場館的因應策略
  • 有關文化部所屬的場館在此波疫情衝擊下所採取的策略如下

    (一)典藏公共化
    本部自101年開始建置「文物典藏管理共構系統」,將原各個博物館的數位典藏管理資料建構一個平臺,於典藏品權利盤點無虞後,將典藏品數位資訊公開於單一入口整合瀏覽檢索的網站─文化部典藏網,提供民眾更便利及時了解各館之典藏內涵,增益藏品近用性。
    (二)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
    本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於本年10月17日上線,其中收存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史館、中央研究院等18個國內典藏機構數位典藏內容,並盤點來自全國各縣市政府與民間單位的在地知識,透過主題式的架構與策展,展現文化記憶連結數位科技、解決地方問題的各種可能性,亦挖掘能引發共鳴和驕傲感的原生文化DNA,以提供民眾依授權程度做進一步運用。
    (三)數位策展及線上藝文
    除了典藏品單獨的數位呈現,本部附屬博物館也推出線上展覽資源,如國立歷史博物館「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長期發展的線上展覽720環景、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等,以上線上展覽不論為原生數位或者為實體展覽的數位轉化,都能滿足觀眾在疫情期間想參觀展覽的需求;在表演藝術方面,國家兩廳院直播該院主、合辦節目並透過徵件與委製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展演型態,擴增延伸劇場體驗及創作、臺中國家歌劇院建置數位平臺「NTT Online」,提供表演節目、示範演出、講座、劇場紀錄等線上資源,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則以提供多樣性的直播節目,尤其於本年8月28日到30日演出的普契尼歌劇《杜蘭朵》,演出陣容達260人,為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劇院規模最大之公開展演節目,2場演出全程開放線上直播,並透過我國駐外館處協助,將直播資訊翻譯成7國語言,線上收看人次達5萬人。
    (四)數位行銷
    國內博物館的行銷策略,除了將館所的數位資源推送給觀眾,適當提供訊息。本部藝文館所除了官網外,經常運用社交媒體平臺與觀眾互動以FaceboOK與Youtube為主,另外,臺博館、臺中歌劇院開通LINE官方帳號,臺博館、兩廳院開通Instagram及兩廳院、臺中歌劇院、國立臺灣美術館製作現正當紅的Podcast節目等,都能向不同的網路社群行銷藝文館所,讓服務內容更為即時、多元、精準,亦為藝文場館試行虛實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的實際案例;此外尚有史博館自行開發文創商品電子商城、臺文館與外部電商合作,都能讓觀眾不論親自到館或從線上欣賞完展覽後,即能選購博物館文創商品。
    (五)數位服務
    各館依性質提供數位服務措施,如國美館推出Openathens(電子資源登入認證系統)提供讀者會員遠端存取電子資源、工藝中心輔導中心內的工坊導入「台灣Pay」電子支付,減少現金實體交易,以助於防疫。史前館則將教育推廣及展示帶入社區及學校,辦理到校環境教育等合作套裝行程。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各個展館的各種不同努力試圖將藝文服務送到民眾眼前。
    (六)經營調整
    內部經營方面,史前館配合疫情期間增加戶外活動之規劃,擴大卑南遺址公園服務量能。史博館雖正值修館整建中,但仍秉持「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精神,持續加強線上展覽、數位行銷,及行動博物館車等無牆博物館服務模式,臺文館讓線下的實體展覽結束後,能轉化至線上平臺,保存研究成果可以繼續推廣。
  • 臺灣藝文場館的未來規劃

  • 五、臺灣藝文場館的未來規劃
    臺灣在疫情的衝擊下,上半場的防疫交出令世人肯定的成績單,但當世界各國亦利用此波疫情做為數位轉型機會的同時,本部亦積極推動科技計畫,鼓勵我們的藝文場館因應國際趨勢發展新常態的對策,說明如下:
    (一)持續豐富線上藝文等數位內容
    運用5G技術及原有的數位化成果,結合動畫與影音等網路資源,將原本只在場館現場發生的展覽、演奏會、劇團表演等內容,轉化為以電腦、手機、平版等數位平台可以使用的工具,使民眾不必親自到展館即可欣賞。
    (二)持續發展數位策展模式
    本部於典藏開放之目標下,業開發文物典藏管理共構系統,透過本部「典藏網」提供民眾單一窗口跨機關之查詢瀏覽服務,亦依權利狀況介接至「國家文化記憶庫」,未來會持續優化,讓後續典藏品資料可以充分運用。
    自109年518博物館日開始,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OPEN MUSEUM)合作,未來也會持續合作;另外將爭取館舍納入Google Art& Culture平台,讓展覽及表演資源能充分運用。
    (三)推動數位行銷
    本部設置「博物之島」網站,讓每個博物館資訊可以上網登錄,部分展館透過3D導覽欣賞,讓博物館資源普及到各個階層,另外,將持續拓展網絡社群媒體經營(如臉書、IG、Twitter等),以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四)啟動博物館智慧升級示範計畫及5G文化科技人才培育暨跨域應用計畫
    行政院核定自110年起辦理「博物館智慧升級示範計畫」及「5G文化科技人才培育暨跨域應用計畫」,這個計畫我們原則在這個月底會向科技部爭取科技預算。
  • 結語

  • 六、結語
    有關各場館面臨全球疫情之後,已進入反思時代,我們會趁此機會在本部跟所屬各場館共同合作之下,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報告完畢,謝謝大家。
    主席:謝謝次長,全面性的針對各館舍的布建做說明。
    我們今天特別邀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朱宗慶董事長,國表藝最近完成了一整個新的系列的上線,我覺得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現在請國表藝中心朱董事長報告。
    朱董事長宗慶:主席、各位委員。非常開心今天有這個機會來跟委員做報告,從今年初疫情發生到現在,對表演藝術的影響真的是非常大,如何讓表演藝術界降低衝擊、保有動能,這是國表藝中心三館一團首要的工作目標,我在這裡要特別謝謝監督單位文化部以及國表藝董事會所有董監事對三館一團的信任跟支持,讓我們可以因應疫情、快速應變及調整,並且推動各項方案來降低衝擊、穩住當前、蓄積能量、儲備未來。
    從疫情發生以後,國表藝就很快速地推出一個特別方案,一個多月以後,我們覺得必須再做調整,我們又提出了第二個特別方案,因為我國的疫情控制得很好,所以在指揮中心宣布藝文館所不做人數控制的時候,我們在6月7日馬上對外公布三館開放全席次的演出。這三個特別方案,第一個是降低衝擊、穩住當下,如果是取消節目,我們會把租金全退,而這個場地可以作為研發、技術測試、排練之用。如果要維持演出,因為是採間隔坐,所以原場地可以改成直撥,當然租金部分我們會打折,而這個場地沒有觀眾不能演出,也可以藉這個機會申請做直播、錄影、研發、技術測試、排練,租金同樣是打折。至於兩廳院的售票系統,我們用各種方式給予優惠,很重要的,我們也決定了今年下半年跟明年上半年的檔期是以國內團隊優先,來振興國內的表演團體。
    在振興之外,我們認為要趕緊積蓄能量、儲備未來,所以訂定了六個驅動方針:第一是投入經費,重新製作;第二是擴大孵育計畫,支持研發創作;第三是提前啟動委製,厚實創作內容;第四是善用技術專業,培養未來人才;第五不是因為疫情不得不做,而是我們必須做的,就是發展展演新形式,推動線上觀演機制;第六是規劃戶外演出,籌備未來全面振興。因為疫情在全球造成影響,使得藝文產業受到影響,不過這反而是大轉型的契機,開啟表演藝術各種發展的可能性,歐美各大劇場近來也在線上開闢新戰場,全力發展線上觀演機制,雖然線上觀演無法取代現場演出,但是它可以並進、可以並存。過往臺灣的線上觀賞機制比較不成熟,我們想藉這個機會讓疫情催生這樣的契機,三館一團因應這樣的疫情,推動線上藝文活動,做了很多活動,包括國家兩廳院、臺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交響樂團做了一系列的線上藝文活動。
    縱使疫情穩定,我們的步伐也不能停,所以藉著5G的技術跟應用,醞釀創新的演出型態,激發藝術科技的跨域合作,開發全新體驗模式,所以國家兩廳院跟文化部、經濟部合力投入資源,打造兩廳院成為5G的示範場域,創新觀感模式,擴大場域的成效,從今年開始,從硬體的環境,國內新興創造及技術發展,以及將來跨產業串聯、跨國鏈結,都是重要的課題。
    再提及我們對購票機制做了很大的變革,在民國93年(2004年),那時候我是國家兩廳院的藝術總監,當時臺灣的售票系統是從中午12點賣票賣到晚上8點,全臺灣只有26個地方賣票,當時我做了一個很大的變革,我改成24小時賣票,賣票地點從26個變成一千多個,接下來再變成四千多個,接下來在家裡可以用電腦、用手機買票,現在大概每年有20萬個會員可以購買全臺的藝文表演票券,平均服務六千多場,賣票大概179萬張票券。不過,因為科技的進步太快了,我們的作業系統已經不敷使用,要改變也改不了,所以只好打掉重練,應用先進的科技打造一個不斷智能優化的平臺,帶動文化藝術數位轉型,我們決定在明年4月1日全面上線,非常開心的是在11月20日已經先行試營運了。
    有關兩廳院的文化生活,它主要是對文化藝術的轉型,邁向全民文化的生活,國家文化的大數據,打造文化藝術的共榮圈。這個系統上線以後,讓觀眾買票方便,團隊可以快速得到票房的動態智能分析數據,讓國人透過文化消費,深入瞭解藝文消費的樣貌,簡單講就是買票方便、賣票方便、安全機制。當然這個系統的確非常困難,必須要有勇氣、有決心、有承擔,我要特別謝謝國家兩廳院所有團隊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售票系統轉換需要時間來適應與熟悉;系統的優化、與外界溝通、宣傳說明等等,團隊將持續加強,調整到使用者最能理解與接受的狀態!
    接下來我請兩廳院的劉藝術總監向各位介紹這個系統,謝謝。
  • 主席
    請國家兩廳院劉藝術總監報告。
    劉藝術總監怡汝:主席、各位委員。16年前,我們用最新的科技打造當時兩廳院的售票系統,16年後,有很多的技術現在看起來已經有點落伍了,所以我們找到了合作單位─廣達電腦,跟我們一起合作開發新一代兩廳院的售票平臺,它叫做OPENTIX,我們希望用現在最新的科技來面對當下,也面對未來。
    我們在打造的同時所想的是幾件事情:第一,它應該是跨領域,而且是以內容為重要的行銷工具,它是一個跨領域的文化商務平臺。第二,我們認為它應該提供非常多元且多樣化的行銷工具跟資訊,為的是我們產業能夠更加活絡,產業一旦活絡了,我們的文化生態就有可能達到一個正循環的積極面向,當然所有透過這樣一套系統跟平臺所蒐集到的數據,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成為文化數據的重要參考,所有在這上面蒐集到的資訊跟分析出來的國家文化樣貌,日後會開放給所有有興趣的人作為參考,我們在網站的設計上絕對會做到無障礙,讓大家全面都可以使用,這是我們的目標。
    有關我們這次所使用的技術跟思維,第一當然就是AI機器的學習、雲端的運算,以及BI數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重點,待會我會跟大家再進一步介紹。當然這是一個行動優先的系統,為什麼?過去我們已經調查出來,在兩廳院售票系統上購票的觀眾有80%是來自於網路購票,在80%的網路購票裡面,又大概有七、八成的人是用手機購票,所以隨時隨地買得到票券已經是現在跟未來的重要趨勢,這就是我們設計新的系統的一個重要考量。當然它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我們強調的是智慧互動跟搜尋,當然最終我們用到了各式各樣的行動支付工具。
    我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給團隊什麼樣的資訊以協助他們經營跟管理未來的發展,我以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講,就是一個在全國各地開賣的演出,可以立即24小時即時取得它在每一個不同的場館跟地區賣票的數據、速度跟樣貌,同時總銷售數字立馬可以看到。而我們提供給他們的是去個資化的消費者樣貌,包括是男是女、是什麼樣的年紀、從哪一個銷售管道進來,這都是24小時提供給團隊做判斷和參考。至於給用戶的是什麼呢?16年來的經驗讓我們非常瞭解,到底在這個平臺上銷售的人的需求是什麼?第一,必須是很容易找到資訊的功能,它必須是全文檢索、智慧推薦,當然在選位上必須非常便捷,所以我們對於三場館的座位圖幾乎開始全面重新繪製,因為它跟app網站即時同步,所以不會有手機購買完了而網站上看不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現在已經上架的網站,大家可以看到,左邊這是過往傳統的票圖,是用矩陣式畫的,右邊是新的票圖,畫得更精確的票圖有助於觀眾理解他們買到的位置、看到的舞臺是什麼樣子,以及所得到的效果是什麼。
    最終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個新的票務平臺,它就是為眾人創造最豐富的文化生活,同時為文化內容找到最忠實的用戶。以上本人簡單報告,謝謝。
    主席:謝謝朱老師、謝謝總監,我已經立即下載,真的還不錯。今天很特別,請朱老師來跟大家分享,讓大家能夠接近文化館舍。接下來我還要給兩個館舍各5分鐘的時間,我覺得機會難得。
    請臺博館洪館長就博物館數位化發展進行報告。
    洪館長世佑:主席、各位委員。國立臺灣博物館很榮幸受大院邀請來進行報告。臺博館在疫情期間,除了加強防疫措施之外,我們是正常開館,也推出了數位策展,以虛實整合的方式來促進博物館的推廣,讓民眾在疫情之下仍能夠持續親近珍貴的文化資產,分述如下。
    第一,推出線上博物館─臺博館環景VR720線上展覽。臺博館是由三棟國定古蹟跟一棟市定古蹟組成臺博系統,之前我們已經做了古蹟3D建模掃描,我們這次在疫情間運用原有的成果,建立了臺博系統720度環景導覽線上展覽,這個系統可以局部放大、縮小,讓觀看展示者可以看到圖文說明跟影片之外,也可以參觀建築物本身,可以無距離地讓民眾享受虛擬博物館的實體參觀經驗,增進文化參與跟可及性。
    第二,我們跟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在他們「開放博物館」平臺上,把我們實際有策展的特展放到平臺上,包括「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唯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等展,除了展品說明文字和影片以外,我們也配合推出720度環景導覽,讓參觀者可以看到展覽現場,如果他有更進一步的興趣,可以到我們實際博物館來參觀。
    第三,我們推出「臺博青年之眼」線上攝影展,主要是運用青少年喜歡新科技的特質,邀請高中生用影像紀錄臺博館,可以實際的參與,在我們的社群平臺上共同來策展,也可以讓高中生參與博物館事務,發展他的藝術跟創意的興趣,提供他們舞臺。
    有關推動數位行銷的部分,我們運用多元社群媒體的平臺,包括IG、Twitter、Youtube、LINE等,透過媒介的普及化跟容易近用,把我們的典藏跟展示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在FaceboOK上,我們透過線上直播的方式來推廣,包括推出了「Mur Mur Museum─誰來臺博?」主要是邀請國小、國中、高中和外籍學生來當線上的直播主,一起來探討公眾參與跟臺博現代性與思辨的可能性。另外配合閱讀日,我們推出了「走讀臺灣─日安!臺北之城(晨)系列數位活動」,也是運用直播走讀方式來讓民眾瞭解博物館週遭的狀況跟生物多樣性的探討。我們也配合地球日50周年,辦理「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一起來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也運用不同領域的專業者來實際帶領民眾瞭解自然和人文。
    另外,我們也推出了系統上的聊天機器人─你是哪種公民科學家?應用小遊戲拉近大眾的距離,也讓民眾瞭解地球日的相關主題。我們也推出線上故事的連載,也推出使用者的創作內容,包括「臺博大劇本家」臉書故事接龍活動。我們也在IG上推出「你是哪型人?」行銷推廣活動,運用使用者創作內容的方式引起觀眾的互動。我們也推出「虎寶hen會」連載故事,讓民眾瞭解博物館典藏的相關的故事。同時也在YouTube上推出「探索世界的第一門課!博物館的科學繪畫入門」線上教學課程,邀請業界跟學術圈知名的講師,讓民眾瞭解臺灣的生態環境、動植物、鳥類、科學繪圖工具的運用等等。我們也推出LINE貼圖,在兩週內就有84萬人下載、92萬人次加入好友的成效。我們也運用國外使用最多的Twitter平臺,運用它來跟國外相關的參觀民眾做溝通。此外,我們也開發了AR室內定位導覽系統,透過趣味性和知識性,運用3D動畫互動和360度環景復原,引起觀眾的興趣,也在疫情期間避免真人導覽服務。另外,我們跟金漫獎得主漢寶包合作,推出今年出版發行的首本漫畫《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描寫已經滅絕的動物臺灣雲豹跟原住民的故事,他也把原稿捐給臺博館,目前我們在「原漫基地」網路平臺上連載。
    臺博館後續也會繼續推動跨領域的結合,推出更多的線上展覽跟行銷方案,讓虛實整合一起來推廣博物館的業務。以上報告,謝謝。
  • 主席
    接下來請國家影視中心王執行長報告。
    王執行長君琦: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大院邀請,本人代表國家影視中心在此向各位報告。疫情的衝擊當然對電影業界造成很大的影響,當然本中心的電影國際交流推廣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在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的確非常嚴重,我們轄下的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影展是採取停辦的措施,因為這個影展主要是在於紀錄片工作者彼此之間的影人交流,所以我們轉型成透過線上放映的方式,另外我們跟各個國際資料館的交流也改以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推動項目「臺灣電影工具箱」也改採線上的方式,在各個主辦單位的平臺上也跟他們合作,推出映後座談和主題論壇。
    實際上,我們在實際電影活動的推動上並沒有全數取消,因為當時4月在部裡決定要補助電影院業者之前,業者希望我們作為國家的電影單位,我們所辦的活動還可以在那個時間點能夠支持電影院,讓觀眾願意在電影院還沒有被補助的情況下,還能夠以梅花座的有限控制的方式進到戲院,所以當時二、三月我們在做這個思考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全數取消我們的放映活動。
    針對我們在後疫情的數位活動行銷和服務,主要就是針對一些相關的主要推動內容來做主題網站的設定,也能夠讓我們的內容物都可以透過每個人自己手機的device,而不需要透過公用的device來做資料的尋找。線上影展是我們在後半年的變化當中非常積極推動的,包括我們跟其他海內外館舍的合作,以及我們自己也辦了兩檔線上影展的放映,這個對於中心業務推動的最大改變是,我們過去在電影推動的時候,並不會將公開傳輸視為一個必要的授權談判,但是在未來的後疫情時代,公開傳輸會是我們在談授權時一定要做的第一個部分,因為不管有沒有疫情,它都已經改變了我們的觀看方式。我們也開始把我們的內容物與民間業者的OTT平臺合作,我們的中心也有自建一個VOD系統,把我們原本平面的內容透過跟既有的線上平臺合作,例如娛樂重擊,讓這些原本紙本刊物的內容可以透過線上的方式被閱讀。
    接著,我很快地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幾個重要的主題網站。其中一個是從2018年就已經跟中研院的數位文化中心合作的臺灣電影數位博物館,這個其實也在疫情期間成為能夠向臺灣民眾介紹我們電影典藏及藏品的一個很好的媒介。在線上影展的放映活動上,這裡列舉了幾個比較重要、大型的影展,我們都改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例如在柏林的臺灣影展,也有駐德的謝大使跟我們做了一場線上講座,也以線上的方式做了開幕音樂會。還包括倫敦東亞酷兒影展,我們在4月的時候做了線上放映,然後他們在10月的時候,還是決定採取一個小規模的實體放映。在愛丁堡臺灣影展的部分,我們除了線上放映之外,也用網路平臺和影人對談,並邀請英國很重要的臺灣電影研究學者Chris Berry來跟全球觀眾對話。
    所以某種程度上,線上影展給予我們的幫助是,讓我們的活動可以更遠的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們自己在做推廣的時候,也包括下面3個Taiwan Docs Selection,也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我們透過線上平臺的方式,讓這些臺灣紀錄片可以接觸到全世界的觀眾。我們也跟Youtube、中影、牽猴子、GagaOOlala、金馬影展共同合辦了Youtube電影月的活動,從11月5日到11月29日每天晚上8點都有一部電影放映。我們也有用自己很重要的兩個時間點做了一個線上快閃放映活動,時間不能長,當然也跟我們的授權是有關係的。
    另外,關於剛剛提到的線上平台的資料庫,包括TIDF、我們自己的VOD以及我們的藏品檢索系統等等,我們也建立了自媒體的網站,剛剛提到我們跟娛樂重擊合作去刊載原本是紙本的文字,我們的各個主要業務包括了我們的認識電影教育推廣及扎根等等。所以在未來我們會以線上取代實體,如果還是需要實體放映的話,會採梅花座適當的保持距離,以這樣的方式去強化在後疫情時代能夠繼續的推動跟影視聽相關的業務,謝謝。
    主席:現在開始進行詢答,本會委員發言時間為8分鐘,得延長2分鐘;列席委員發言時間為5分鐘;上午10時30分截止登記發言。委員如有臨時提案,也請於10時30分前提出。臨時提案將在本委員會委員質詢結束之後開始處理,處理提案時,若提案委員或連署委員不在場,就不予處理。
    首先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黃委員國書:(9時54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先來談文化部所屬的博物館好了。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非常少,因為現在歷史博物館閉館,所以它的人數會特別少,不過不管怎麼樣,各個館的參觀人數現在都是在減少當中。不過這個時候剛好可以讓你們認真來思考博物館數位展,這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要推動數位轉型,也要推動內部組織改造,當然也要擴充文化內容,這些都是我們要處理的。針對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線上展覽,我們有做了統計,在思考博物館要辦數位展之前,你們必須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辦數位展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要保存、推廣、展示,還是為了行銷?我想都是。但是數位的展示不會只是線上策展而已,它當然還有非常多的樣貌、型態,包括多媒體數位的創作、數位典藏的公共化、影音錄像、即時網路及影音串流,但是不可能所有博物館的每一個展都適合做數位展。
    在今年(109年)的線上展覽數,我統計了各個場館,總共有48個數位展,但是為什麼明年展覽個案核報數只有20件?次長,為什麼?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時機了,為什麼明年的核報數竟然比今年的還少?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關於前面109年的線上展覽,一般在實體展覽之後,幾乎都會同步把展覽內容放到線上,所以109年基本上算是某種程度的累計,而110年就是一個新的展覽提報,因為有些展覽策展的比較完整,它可能及時提上,有些展覽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黃委員國書:那我要特別提醒,表示文化部對於數位展還沒有非常清楚的規劃,針對各個展目前適不適合做數位展,你們也沒有很清楚地掌握,可能你們要進一步來瞭解。舉例來說,今年有48個數位展,其中8個的線上展覽人數不到1,000個,這個人數其實都不符合預期,這個告訴我們什麼?表示有六分之一的數位展不到1,000個瀏覽人數,所以你們可能要開始去盤點,你們可能要考量幾個問題,第一個,不是所有的藝術展都適合做線上策展。第二個,有些是適合做的,但是可能需要更多的配套來協助,才會引人注意,大家才有興趣去瀏覽、去觀看。以我來看,目前臺灣線上展做得非常成功的有兩個館,一個是中研院,一個是故宮,這兩個都不是文化部,所以文化部可能要去參考別人的,你們還有非常多進步的空間。
    像中研院的開放博物館,它是提供一個數位平臺,讓所有策展人只要經過一定的審查程序,就可以到這個數位平臺來呈現他們的策展內容,所以它是開放的,它不一定要去展中研院的館藏,其實中研院也沒什麼特別的館藏。所以像國立臺灣美術館,甚至是國立臺灣博物館,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可以去做這樣的開放博物館,讓策展人可以到這個平臺去呈現他們的策展內容。
    另一個是故宮,故宮當然做得非常成功,在防疫期間他們做線上故宮,我們透過網路,就可以在線上逛故宮。他們還有720度VR可以走進故宮,甚至結合了遊戲軟體「動物森友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故宮有這些藏品。所以我們要去廣泛運用數位資源,甚至是軟體資源一起來做,但目前我看到文化部明年度那樣的數量,我覺得文化部在這個部分,事實上是不若中研院,也不若故宮,你們還有非常多必須要再精進的作為。我要特別提醒,線上展覽不是只放圖片在上面就好了,其實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些線上展,都是這樣做,只是把一些圖片放上去,卻沒有吸引人家的興趣,因為你沒有策展主題,沒有思維,也沒有詮釋,只是把圖片放上去而已。文化部有非常多的資源,沒有理由輸給中研院,也沒有理由輸給故宮,我們有影視音資源,我經常在很多場館,比如國父紀念館、國立臺灣美術館,他們除了展出外,還有相關的展覽紀錄片,包括作家的介紹等,這些都非常適合放在線上,我們有這些資源,可是並沒有認真去盤點文化部可以做到什麼樣的數位展內容,真的非常可惜!今年度大概就這樣子了,明年我看到那個數字,我就覺得文化部非常消極,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不是每一個展都適合作線上展覽,你要非常清楚,我想看到的是,文化部應該非常有策略的運用數位資訊、技術,甚至軟體,呈現每一個展覽,這就是文化部要去思考的地方。希望我剛剛提到的部分,文化部可以就博物館的數位策展,一個月內提出相關規劃報告,可不可以?
  • 蕭次長宗煌
    好。
    黃委員國書:可以吧!再來我要談組織改造的問題。鄭麗君部長時就曾提到要新設博物館司,這一次行政院的組改,我不曉得有沒有納進去文化部組織改造的考量,包括博物館設在文化產業署,這我不曉得,但是文化部底下有非常多的場館,有臺灣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常常很多人分辨不出來到底是哪一個館;一個是有臺灣、沒有歷史,一個有歷史、沒有臺灣,一個是有臺灣、又有歷史,到底這些館的主題是什麼?像國立臺灣博物館就是一個自然史的博物館,未來你們的組織改造涉及名稱時,是不是可以讓名稱更符合這個博物館的經營內容?這點提供你們參考。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故宮,最近行政院正在推組織改造,在討論的時候,也傳出故宮可不可能改隸文化部的議題,目前李部長的說法是政院改組時的確有討論,但並沒有定案,請問蕭次長,文化部的立場是什麼?你們有沒有進一步的想法?支不支持故宮改隸文化部?
    蕭次長宗煌:行政院組織改造是一個重大工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個人沒有參加任何會議,部裡面也沒有任何討論,也沒有看到任何的資料。
  • 黃委員國書
    所以部裡面還沒有任何的討論?
    蕭次長宗煌:對!但是在媒體報導上,故宮是有正式發出聲明,表示這個事情的確是在進行中。
    黃委員國書:好,OK,這件事情正在進行中嘛!故宮也沒有排斥改隸文化部這樣的構想,所以請文化部開始積極地來思考這個事情,因為全世界的國家級博物館,大都隸屬於他們的文化部門,只有我們臺灣的故宮是隸屬於行政院,在臺灣是二級機關,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博物館獨立於我們文化部門的掌管之外,整個國家資源在博物館的配置上,就會呈現出一些問題,而且沒有納入整體國家資源,這非常可惜。我想請教次長,有人認為二級機關改變為三級機關會矮化故宮,你認為呢?
    蕭次長宗煌:博物館基本上來講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文化機構,文化機構用行政層級來論定,基本上是很難論定所謂的……
  • 黃委員國書
    很難論定是不是矮化?
  • 蕭次長宗煌
    對!不見得國立的一定會比市立博物館經營得比較好……
  • 黃委員國書
    未必。
    蕭次長宗煌:這完全要看它們自己的典藏,跟整個發展的定位跟方向。
    黃委員國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去中國化的問題,有人認為故宮改隸文化部以後,也許名稱也會改,比如南院可能改成亞洲博物館,北院改成華夏博物館,文化部在這個事情的思維是什麼?故宮如果改隸文化部,名稱會改嗎?會不會?
    蕭次長宗煌:報告委員,這個事情還沒有發生,我們也沒有討論,所以沒有辦法在此做回應。
    黃委員國書:所以目前都還在討論階段,還沒有定案,但其實故宮也不排斥,未來如果行政院組織改造有提到這個議題,而且通過了,接下來就是文化部的事情,我希望文化部可以就這個問題更審慎的討論,如果有必要的話,你們應該舉辦公聽會,至少正面的意義是故宮改隸文化部時,文化部就可以成立博物館的國家隊,那故宮當然就是領頭羊,我們有更多博物館資源可以一起來推更多的博物館相關政策,而且把博物館的資源做更合理的分配,同時也提升國家級博物館的能量,當然有很多正面的意義,在這個事情上,希望文化部可以更審慎、更積極的做一些更細膩的規劃跟評估,好不好?
  • 蕭次長宗煌
    是。
    黃委員國書:好,謝謝!
  • 主席
    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林委員奕華:(10時6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還是要表達一下遺憾,對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在立法院應該沒有什麼慣不慣例的問題,就只有議題重不重要的問題。我來到中央之後,覺得中央跟地方的差別真的很大,我們自己在地方若碰到像立法院這麼重要的委員會會議,相關的備詢,絕對都是首長自己來列席,就像首長來立法院一樣,如果長官有事,那就讓副局長去陪同,也就是由次長去陪同,我覺得這是面對民主時代應該要有的思維。現在中央的官僚氣息、官場文化還是非常強烈,凡事看上,就是先看總統做什麼,部長陪總統,然後讓次長來備詢,這個真的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也覺得這是應該改革的地方。關鍵不在於在野黨或執政黨,我自己本身當執政黨議員時,我也一樣要求臺北市府官員,我沒有因為身分不同立場而有所不同,所以像今天這麼重要的議題,攸關統整性的議題,部長自己不來,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尤其不習慣的是,以前鄭部長大概都會自己來,我覺得李部長在這點上還有待加油,因為他終究原來不是這個背景的。剛才我就有預估到大概會談這個議題,所以想要先問,但因為今天是政次來備詢,我覺得你可能也很難回答,而剛剛黃國書委員提到故宮的問題,我乾脆就調整一下,也來談談這個部分。
    我覺得剛才你們是有點吃故宮的豆腐,因為故宮今天不在現場。昨天我剛好有問過故宮吳院長這件事情,吳院長表示並沒有正式接觸到這個議題,他是有接到一通行政院的電話,詢問各國國際級博物館的組織狀況,他昨天還特別跟我提到法國是有一個博物館的組織等等,所以他說被諮詢的問題是各國面對這種國際型的博物館,大概在政府組織裡是怎樣的位階,並不是剛剛所說的故宮已經說OK,沒有問題,我覺得這個落差有點大,而且也很不尊重故宮,因為他們並不在現場,尤其故宮現在正在進行所謂的新故宮中期計畫,而且據我所知,當時文化部剛成立,也就是文建會轉型的時候,的確曾經有立法委員拋出過這個議題,但後來也評估過覺得不適合,就維持了現在的制度,所以我尊重各個委員的意見,但我本身認為,其實國際型博物館有它的超越性跟獨立性,所以我並不贊成它納到文化部裡面,如果納到文化部裡面,則今天列席的人員之一可能有故宮博物院院長,但我認為它是國際型的博物館,自然有它的地位,所以在組改的部分,我就是利用這個機會表示一下,可能我們立委之間有不同的意見,而我是不贊成做這樣的納入,因為就它在整個國家扮演一個國際型博物館的角度,它的超越性及獨立性,還有相關的預算都有它的一個必要性,若將其納進來,可能整個影響、衝擊會非常大,所以今天利用這個機會表達我的看法,還是政次也來表達你的意見呢?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報告委員,我剛剛已經講了,起碼就我個人來講,沒有參與過任何與此相關的會議,然後也沒有看過任何資料是有關這樣一個議題,而我所瞭解的,也就是媒體上所披露的……
    林委員奕華:我覺得那比較像是試水溫,要透過媒體放話然後來試試水溫,我必須說其實這都很不尊重文化部或是故宮。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報告,這個訊息並不是文化部放出來的,因為上面也有寫到,故宮發表一個聲明,表示說這個事情是有在進行中……
    林委員奕華:就是他有接到一通電話,並不是真的面對面正式去討論。
    蕭次長宗煌:對!對!對!誠如委員講的,故宮院長只接到一個電話,所以針對這個訊息,文化部這邊可能所知的就更少了,就是說我們真的沒有接觸,並不是藉這個機會來吃故宮的豆腐。
    林委員奕華:剛才的感覺是這樣,所以我就準備了這個題目,大概也花了我不少發言時間,所以我就繼續說下去,這個部分因為故宮也都還沒有正式被通知,所以我覺得這個議題還不是一個很明確的議題,我是建議就先暫緩,我個人是不贊成的,我覺得茲事體大。
    再來,你們在報告有提到,國際有近十分之一的藝文場館是關閉的,但我想公有的部分是不會有這個問題,可是你們有沒有掌握臺灣現在整個私人博物館或美術館等等的狀況,甚至有無面臨閉館的狀況,我不知道政次你們有沒有掌握這個部分的資訊?
    蕭次長宗煌:從疫情開始到目前來講,我們各個展館都有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範,去制定不同層級的防範,確實到目前為止,除了部分的場館,譬如說臺北、臺南的展館有短暫的閉館之外,其他所有的展館……
    林委員奕華:你現在說的是關於公有的部分?我是覺得前一陣子還好,因為我們有紓困方案,其實你現在答不出來我覺得也OK,就是因為之前有紓困方案,所以基本上來講,很多場館都還能夠維持,之所以我要問這個議題,是因為我覺得臺灣的藝文是民間生命力,而且接下來疫情狀況會如何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只拜託一下,關於這個部分,除了公有之外,還是要持續關注民間的部分,未來疫情若再起來,雖然我們希望不要發生,可是如果到了冬天,全球狀況不一定會如何,屆時這個部分就請你們要予以關注,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報告,民間的部分,基本上,我們也沒有接收到閉館的訊息,倒是電影院的部分,雲林跟彰化就是有兩家電影院,他們因為租金或是租期的關係所以就關閉了。
    林委員奕華:電影院那時候我們有討論過,衝擊是很大的。
    再來,我要提一下,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各個報告,也很謝謝召委,後來果然還是有讓三個單位,包括臺博等等來做報告,因為每個單位的狀況一定都不一樣,所以不能靠文化部的一紙報告來盤括,因為你那個報告就寫得很像流水帳一樣,可是我們都知道其實18個場館的狀況絕對是不一樣的,包括我看到臺灣館還在評估頻寬夠不夠、要怎麼樣讓頻寬增加,所以就知道我們的18個場館,單就能夠到線上去的能量也差得非常多,今天召委安排的都是表現比較強的,像國寶藝等等,它本身能量強,可是終究我們場館、場所、館所非常多,所以我覺得不是讓各場所都分別按照文化部所說的,現在已經是後疫情階段了,接下來要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我反而覺得今天針對虛擬這一塊,除了我們能量強的,可以各自去做之外,對於我們所有公有的文化場館所,有沒有可能反而是由文化部來主導虛擬這一塊,也許像剛剛所提開放博物館空間的部分,我們開放的是什麼場館的空間,否則讓他們各自去弄,第一個,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些場館本身人力就很不足,經費也不夠,我覺得這事情根本就應該由文化部來主導,像昨天我們就有問到,請問109年關於今天來列席的18個場館,今年因為疫情關係投入到數位轉型的經費各是多少,抱歉,這個數字文化部拿不出來,因為你就是要他們各自發展,並沒有予以統整,所以我覺得今天安排這個專案報告,其實我知道大家不一定可以得到答案,但是我們希望能夠聽到文化部的策略,而不是打流水帳,我不是要看你們有多少的展覽,我覺得那都是叫打流水帳,我反而希望從今天這個報告裡面,能夠得知文化部在後疫情階段,在數位轉型上,除了能量強的單位之外,你要怎麼樣統整他們的能量,而不是讓他們各自去發展,然後由文化部策略性的來做一些主導。
    蕭次長宗煌:報告委員,其實部裡面有整合兩個計畫,一個是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這個計畫是包含在科技預算當中,另外一個是5G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及應用計畫,這兩個計畫基本上是由部裡來做一個統整,由李連權次長來做關於博物館整體的督導跟執行。
  • 林委員奕華
    這是關於博物館的部分?是全部的嗎?
  • 蕭次長宗煌
    就是文化部所屬。
  • 林委員奕華
    所以包括像臺美館?
  • 蕭次長宗煌
    對。
  • 林委員奕華
    史前文化博物館?
  • 蕭次長宗煌
    對。
  • 林委員奕華
    歷史博物館?文學館?人權博物館還有生活美學館全部都有嗎?
    蕭次長宗煌:生活美學館並沒有提報計畫,有提報計畫的……
    林委員奕華:那請你告訴我們,目前哪些館場所會被納入到這整體計畫裡面,可否讓我們知道一下?
    蕭次長宗煌:臺博館、歷史博物館台史博、史前館、文學館、國美館、工藝中心,總共的計畫是……
    林委員奕華:這麼重要的內容,你們的報告為何沒有寫?
    蕭次長宗煌:有,就是用案例介紹的方式,但是沒有用……
    林委員奕華:所以我就說你們今天提出的報告,根本沒有扣合召委今天擬定的主題,所以我建議你們要檢討一下寫法,像我們若知道你們有在做這個,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就你所做的部分,然後再深入去問,就不用再多花現在這個時間了,所以這個部分後續再補資料給我。
  • 蕭次長宗煌
    是。後續再補充資料給委員。謝謝。
    主席:林委員同時也是在野黨黨鞭,非常期待也能夠讓我們的部會首長,每週都來立法院列席總質詢並能夠順利上台,才能夠讓大家所關切的議題,都能夠在首長們在場的場域中獲得一些政策上的辯論,謝謝。
    接下來萬委員美玲發言。
    萬委員美玲:(10時20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按照文化部給我們的資料,跟同期相比,疫情讓國內博物館、美術館或表演藝術館等等到館的參訪人數至少衰退了50%,對不對?因此,今天召委特別排訂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等等如何推動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等等的專題報告。所有關於數位的、線上的,文化部的計畫應該怎麼做、怎麼執行,相對地,就在這個時期點顯得更為重要。次長,我想請教您一下,今天既然是在做專題報告,在過去幾個月當中,文化部也做了很多的執行,面對這次疫情的影響,您認為在文化部所屬的9個博物館裡面,目前網頁瀏覽人次的狀況是怎麼樣?是增加,還是減少?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我手上沒有統計資料,但是根據調查研究的話,網頁的瀏覽人數是增加的。
  • 萬委員美玲
    網頁的瀏覽人次是增加的?好。
  • 蕭次長宗煌
    尤其是在疫情的初期……
    萬委員美玲:次長,我請教您一下,您既然說網頁瀏覽人次是增加的,與去年同期相比,國立臺灣博物館增加了多少?
  • 蕭次長宗煌
    我手上沒有資料。
  • 萬委員美玲
    那您怎麼知道是增加的呢?
    蕭次長宗煌:因為我同時身兼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的理事長,博物館學會有做一個調查,它有一個曲線圖,但是我手上沒有資料。
    萬委員美玲:您沒有資料,是不是?我給您看一下資料。這是您剛才所說的增加的部分,對於次長今天的答復,我是滿匪夷所思的,所以我也一直在想,如果今天是部長來答復,其實答案可能會更精準一點。根據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的網頁瀏覽人數的統計表,我們來看看108年、也就是去年跟今年同期的比較,我不曉得是增加在什麼地方。
    按照我現在看到的標示,就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來看好了,去年整個瀏覽人次還有267萬多人,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52萬8,000人,也就是說,衰退了214萬人,國立歷史博物館衰退了這麼多。我再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好了,我不要每次都舉落差這麼懸殊的例子。國立臺灣美術館即便是落差不這麼大,也是從118萬8,000人次,衰退到現在的106萬人次。我們再來看國立中正紀念堂,去年有168萬的瀏覽人次,但是今年目前也只有87萬3,000人次。去年國父紀念館的網頁瀏覽人數有78萬6,000人次,今年同期到現在為止,只有44萬2,000人次。
    我現在給您看的統計數字表,是文化部也應該要有的,也就是說,次長今天來備詢,其實您的功課做的是不足的,不曉得我這樣說,您同不同意?
    蕭次長宗煌:謝謝委員指教,從同仁給我這個統計表來看的話,跟我講的好像有點落差,可是根據博物館學會的統計,因為現在疫情之後……
    萬委員美玲:次長,我想這個資料也是本席從文化部調來的。
    蕭次長宗煌:是的,我跟委員說明……
    萬委員美玲:也就是說,我真的不知道您自己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您並沒有告訴我您表示瀏覽人次是增加的、網頁經營得很成功,這項數據從何而來?我必須要讓您看一下,現在文化部資料的來源清清楚楚地記載,您所管轄的博物館,其網頁瀏覽人次其實是下降的。
    蕭次長宗煌:委員,沒有錯,我承認,這個資料在這裡,我承認。
    萬委員美玲:如果您承認的話,剛才您回答……
  • 蕭次長宗煌
    我跟委員報告……
    萬委員美玲:次長,不好意思,請您聽完。如果您在一開始備詢的時候,連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您都沒有辦法掌握,我真的很懷疑,今天召委這麼用心排訂這個議題,要你們來報告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都是為了因應後疫情時代、我們未來要做的,但是您連這個數字都不能掌握,還敢大剌剌地在這個委員會裡面說,這是增加的!
    蕭次長宗煌:我跟委員報告,這個統計是針對官網,可是因為現在瀏覽的使用工具很多,譬如手機滿普遍的,也有FaceboOK,所以在博物館學會的統計裡面,它是指用線上瀏覽,所以整體來講的話……
    萬委員美玲:次長,我想您本來就應該要掌握每一種統計的方式,何況文化部給我們委員調的資料應該是最正確的,所以對於您今天以上任何辯解,本席不能接受。身為次長,您應該把這樣的數據弄得更清楚,何況這還是一個專題報告,您提出的數字都是如此的輕忽,我實在不太能接受。以上是屬於網頁瀏覽大幅的倒退,而且次長不能掌握就算了,還說瀏覽人次是成長的。
    我們再來看,你們現在有很多線上策展,對不對?你們現在線上策展的執行……
    蕭次長宗煌:我跟委員報告,剛剛我講錯了,就是除了官網之外的話,用手機……
    萬委員美玲:對不起,主席,請你制止他一下,好不好?這樣子我沒有辦法去詢問他,因為他根本沒有辦法知道我們要問什麼!我覺得他要尊重一點!
    我想未來博物館在線上策展及執行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疫情之後,我們都會做很多這種線上的策展。我們來看一下文化部現在策展上的成績是什麼。我們看到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部分,與生活美學館合作的「鏡像.境象─史博館館藏名家攝影展」,瀏覽人次只有400多個人;國立歷史博物館辦了「盛世萬象─史博館典藏浮世繪展」,瀏覽人數只有513人;國立歷史博物館辦了畢卡索版畫的線上展,瀏覽人次多一點點,也不過841人。我們看到國父紀念館辦了張伸熙水墨線上展,瀏覽人次僅有167人,至於其他陸陸續續的線上展,我們看到瀏覽人次真的是慘不忍睹啊!您今天來做專案報告,未來要做數位策展、線上藝文,就是繳出這樣的成績嗎?是不是能夠請次長說明一下,您是遇到什麼難處?需要有什麼樣的協助或資源,才能讓這個成績是漂亮好看的?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報告,因為剛剛講到臺灣防疫得宜,實際上有少數的幾個館短暫的閉館大概一、兩個禮拜之外,其他的館所都正常開放。因為大部分館所都正常開放,所以民眾可以回流,就不會再去看線上的資訊。線上的資訊的話,基本上來講,並不是把展覽資料往線上丟……
    萬委員美玲:次長,對不起,本席要打斷您,如果按照您這樣講,您今天來備詢是完全沒有做功課。您先是說到館參訪人數已經衰退了50%,現在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疫情都還是一直在燃燒,有重啟升溫的狀況,我們也看到現在臺灣境外移入的數據也是在增加當中,我們對疫情是不能輕忽的,所以今天召委才要去排這個議程,就是將來如果萬一疫情還有影響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如何推動數位策展、線上藝文及數位行銷,可見今天召委排定這樣的議題,您根本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嘛!您先是說到館人數減少了50%,然後再來您又謊稱所有的網頁瀏覽的人數是成長的……
    蕭次長宗煌:報告委員,不是謊稱……
    萬委員美玲:再來,第一個,您對於數字沒有辦法掌握……
  • 蕭次長宗煌
    就是疫情嚴重的階段當然是……統計的基礎不一樣……
    萬委員美玲:接下來您現在又說策展有那麼少人來看,是因為他們有到館去看,當然就不會再來線上看,也許這個是原因之一,可是本席要說的是,如果這是原因之一,我接受,我覺得這也合理,但是只有100多個人來看,這像話嗎?你們如果現在只有這樣的成績,未來怎麼因應?我也沒有看到。您到底遇到什麼實際的困難?您要把這個點詳細地講出來,而不是在數字上打轉,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如果我們的藝術家、所有的展覽、這麼多的博物館都很努力,可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有好的成績,我覺得那就可惜了,所以我希望次長能再加油一點,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報告委員,線上的東西有的比較熱門,有的比較不熱門,就跟演出一樣……
    萬委員美玲:請教一下,次長,您覺得剛才有一些線上展的瀏覽人次只有100多人、300多人,您的意思是因為那個相當不熱門,所以你們辦了起來也無力讓它可以做得更好,是這樣的意思嗎?
  • 蕭次長宗煌
    上網時間的前後也有差……
    萬委員美玲:這樣的話,今天因為質詢的時間不夠,要不然我可能要請所有館長上來一下,到底為什麼你們辦的這些東西是不熱門的,造成次長說因此瀏覽人次不好?
    蕭次長宗煌:另外,人數衰退的話,統計的期程不一樣,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人次衰退得比較多,但是6月7日開放之後,包括各個表演場館,賣票的數據都比過去……
    萬委員美玲:次長,我想請您把陳時中部長的經典名言放在心上,那就是超前部署,萬一世界各國的疫情真的升溫,萬一我們要面對嚴重的疫情時,這些藝文活動該怎麼辦?這件事情今年其實談了一整年了。
  • 蕭次長宗煌
    所以大家非常感謝召委、大會安排這個議程督促我們。
    萬委員美玲:所有的數據不好看的時候,次長都有可以辯解的理由,今天來備詢的館長聽起來情何以堪?如果你們沒有做很好的行銷跟推廣,只是說這個展很冷門,甚至於你可能要怪大家不喜歡這個展,這樣的說法傷害了這些藝術家、活動跟展覽。
  • 蕭次長宗煌
    播網的時間前後也有差別。
  • 萬委員美玲
    推廣線上這件事情有它需要的一定的時程。
    蕭次長宗煌:播網的時間比較長的話,當然瀏覽的人比較多。
    萬委員美玲:它有一定的難度。你們回去要去想,不是在數字上替自己辯解。你們要確實想一想,到底遇到什麼困難,以及需要什麼資源、人力?
  • 蕭次長宗煌
    委員的指教我們會積極改進。
    萬委員美玲:你們要循序漸進做出更縝密的計畫,這樣才能在疫情時代,真正在數位跟線上做得更好,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好,謝謝委員,我們來改進。
  • 主席
    請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發言。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10時31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上個禮拜六,2020總統府音樂會在衛武營那一場,請問次長有去參加嗎?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 蕭次長宗煌
    主席、各位委員。我有出席。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請問一下,照片中今年受邀表演的團隊是哪個學校?
  • 蕭次長宗煌
    側面看起來不曉得是六龜還是寶來。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是,就是布農族的孩子,對不對?
  • 蕭次長宗煌
    是。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在當天表演的團體中,您覺得這個團體受歡迎的程度如何?
    蕭次長宗煌:整場活動分三個梯次,第一個階段是屬於西洋的曲風,事實上是國內高雄的作曲家蕭泰然,雖然用西洋的曲風,但是他敘述的是整個臺灣土地的情懷,這個令人感動;當然最後是鈴聲響,用客家來敘述非常優婉的情節,也非常讓人動容。但是整個高潮其實是原住民族的……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
    這是最高潮的演出嘛!
  • 蕭次長宗煌
    對。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
    贏得的掌聲最熱烈。有沒有顛覆大家對原住民音樂、布農族音樂的想像?
  • 蕭次長宗煌
    總統也讚賞有加。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是。這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原住民族的音樂表現翻轉了我們過去對原住民音樂的印象,也許在幾十年前,你問什麼叫原住民歌曲?他可能以為就是高山青,但是這幾年我們發現不是這樣,像這個是魯凱族的團隊,另外也有布農族的團隊,像這個是泰雅族的團隊,還有太魯閣族、阿美族等等。這些年其實在國外的演出都頗受好評,而且越是在國際,掌聲越大,受到的矚目越多。
    我想跟次長分享,這個是泰武的古謠隊,這是我過去服務過的學校,有泰武古謠隊,也有希望合唱團。泰武古謠隊從十幾年前開始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想要翻轉大家對原住民音樂的想像,因此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參加合唱比賽,因為我們覺得國內的合唱比賽標榜要用假聲、美聲,那是西方音樂的表現方式,不是我們自己族群的聲音,因此我們非常堅持用自己的聲音來表現。
    我們也做了一件事,就是必須找回自己的歌,當我們找回自己的歌的時候,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文化這麼精彩。當我們演唱一首歡迎歌的時候,歌詞裡面說我用琉璃珠架一座與天齊高的橋,歡迎您的到來,這樣的美學其實都藏在我們的古謠裡面。
    另外,我們又做了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跨界合作才能夠吸引大家的目光,因此我們引進了風潮唱片來跟我們合作。當我們用這樣的形式演出的時候,我們得到了2012年的傳藝金曲獎、2014年的金曲獎。為什麼要這樣子做?不是為了得獎,而是要讓大家知道每一個族群都應該用自己的聲音發聲。我們非常高興這些年,國內的合唱比賽開始這樣翻轉,開始接受不一樣的聲音。為什麼我要特別提這一段?我們自己做了很多的努力,想要去改變這件事,當然我們也認為這件事情也必須靠我們自己努力。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張畫面,這個是在臺東舉辦的PASIWALI音樂節,什麼叫「PASIWALI」?就是往東方走。這個是原民會辦理的音樂節,每一年都吸引越來越多人去朝聖。我這邊也介紹自己努力的音樂節,這個是屏東這三、四年辦理的「斜坡上的藝術節」。我們看到他們借用平地的森林公園,有十幾公頃。他們想要讓它成為一個會長大的藝術節,因此讓公益的、音樂的、創作的在這個地方呈現,這個都是我們藝術家的作品。可是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麼大的一個場地有很多不同的舞臺,也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坊,有木雕的、皮雕的、教你怎麼唱歌的、教你怎麼認識音樂的、染布的等等。我們三天的活動,為的就是吸引非原住民朋友進來認識跟他想像中不一樣的原住民。這樣的活動只花了600萬元,為什麼600萬元可以完成這樣的活動?理由很簡單,得標廠商是原住民,因為原住民做自己的事情,願意在有限的經費之內達到最大的效果,這個也是原住民自己在做的努力。
    我們再看一下這一些年整個社會的改變,我們看到2013年的金曲獎最佳團體是MATZKA,2015年也有一個最佳團體是我們的BOXING樂團,2016年我們的舒米恩得到當年度的年度歌曲獎,2017年我們的Sangpuy也得到年度專輯獎,一直到今年2020年,我們知道阿爆也奪得了年度歌曲獎、年度專輯獎。我們非常非常的高興,為什麼?因為不論是Sangpuy或阿爆,他們的整張專輯都是用原住民語表現,卻能夠得到主流音樂界的肯定。這個地方我要分享為什麼他們能夠脫穎而出。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十六族有不同的、非常豐富的唱腔,有非常豐富的聲音表現方法,有非常多元的素材。也就是說,它是我們臺灣音樂最大的素材,也是我們能夠跟國外音樂做最明顯區分最重要的養分。
    我特別看到我們在臺北有北流,在南部高雄也有高雄南流音樂中心。在這個地方我想停下來問一下次長,不曉得我們的北流、南流針對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表演,有沒有特別去做這樣的小組規劃?
    蕭次長宗煌:的確從屏東的泰武、來義,然後嘉義,譬如高雄的寶來、六龜,然後南投的話是信義、仁愛,甚至是新北,然後花東,基本上都有非常優秀的兒童青少年合唱團,在全世界都受到很大的重視。泰武古謠非常獨特,原住民也擁有非常好的音樂天賦。我們也看到花東有很多音樂家,諸如阿妹、陳建年……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
    阿爆。
    蕭次長宗煌:舒米恩、桑布伊、阿爆都有得獎。不過基本上來講,他們從學校脫離之後就要孤軍奮戰,這的確是……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
    請問我們的北流、南流針對原住民音樂有沒有想像或規劃?有沒有我們參與的空間?
    蕭次長宗煌:在整個文化部的架構裡,我們有傳藝中心在處理傳統音樂,舒米恩也在那裡演唱過。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不是演唱,我們不能只當表演人,所以是不是代表並沒有這樣一個……
    蕭次長宗煌:目前北流是今年開幕,海音是明年開幕,但卻會以法人的形式……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次長,因為時間的關係……
  • 蕭次長宗煌
    這部分並沒有明確的計畫……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次長,我還是要重申,數位化、表演化以及流行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不否定也不抵抗,但我們非常希望傳統歌謠一定要重視本質,本質非常重要,不然原住民音樂或臺灣音樂的創造力會消失,所以希望文化部與原民會能儘速在北流、南流這些音樂中心設立原住民音樂小組,雖然我還是希望文化部能做這件事,畢竟你們才是專業的單位。這個原住民音樂小組的名稱要叫什麼我不知道,但要針對原住民音樂提供未來所有創作人能從臺灣產生在地音樂的能量,因為這才是我們國家未來音樂的前途,也是能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重要養分。次長,我是不是可以請文化部在一個月內提出專案報告?
    蕭次長宗煌:委員提醒的是,我們不能讓北流和海音變成單純只是表演的場館,應該要是未來流行音樂人才或是其他跨領域人才培育的基地。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是的,不要放棄這一座寶山、寶庫。
  • 蕭次長宗煌
    這個部分我們會跟兩個單位研議。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這是臺灣非常重要的根基,謝謝次長和主席。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在陳秀寳委員發言後休息5分鐘。
    張廖委員萬堅:(10時4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大家都在講線上的數位展覽,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次的疫情讓大家瞭解,當我們無法前往實體場館參觀的時候,有沒有辦法從線上獲得參與、瞭解或是欣賞藝文活動的機會。從我的觀點來看,我認為現在已進入了數位時代,不管是哪一個行業,包括藝文、藝術、文化,相信將來的數位發展以及線上策展都會成為常態,並不是因為疫情才特別如何。
    在上一屆的時候,前瞻計畫就規劃了國家文化記憶庫,已上傳了280萬筆素材,自10月17日正式上線至今,其題材從史前到當代,從經典到庶民,所有的文史資料都在裡面,就我所知,現在就有24萬次已經上網了。
    當我們在講疫情的時候,就會想到該如何利用數位線上策展或是數位行銷,在我的觀點,這些將來一定是常態。剛才有委員問到,數位展覽究竟是替代性的還是行銷性的,我個人認為數位展與實體展當然是具有互補與行銷性的重要活動,因為這樣可以很多元。有的人就是喜歡到現場去看,有的年輕人要在線上看,如果他們對於文化、文史和藝術有興趣而想到現場看的就會跑到現場去。
    臺灣因為防疫有成,上半年場館的參觀人數大幅下降,但下半年不管是因為國旅爆發還是因為防疫做得比較好,加上不能出國,所以大家就願意去看本國的文化藝術展覽或是珍藏的文物,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
    以文化部主管的電影來說,國片過去從來沒有那麼被重視,今年好萊塢的大片因為疫情之故不想來放映,所以國片反而有機會了。到今年11月22日為止,我們有45部到50部的國片能在戲院上映,累積的票房近7億元,前五名的國片都有獲利,大家也都覺得這些真好看。也就是說,因為這個機會我們看到了國片。
    如果因為疫情,到明年底都還出不了國,博物館的線上策展或在線上行銷就會成為常態,又因為我們防疫得宜,所以我們的博物館也有售票的實體參觀,兩者可以互相拉抬,因為本來就是這樣。上半年大家覺得疫情嚴重,所以我們閉館,大家甚至還不願意去,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後來大家覺得臺灣沒有那麼嚴重,本土案例其實已經很久都沒有了,自然就樂於去參觀,但是線上也還是要繼續,我認為這是一個常態,只是你們才剛上路。
    從前瞻計畫的文化記憶庫到現在每個場館都應該要有經常性的預算從事經常性的線上策展和行銷計畫,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如此才能帶動實體場館的策展活動,我認為這些一定都是互相的。因此我就要問問國美館,去年順天美術館回臺灣,許博士就捐了652件,如今都回來一年多了,我們很想看,但也知道也許沒那麼快,但因得力於數位典藏和數位保存,所以我要先請問梁館長這些是不是都已經做了數位化的處理?
  • 主席
    請臺美館梁館長說明。
    梁館長永斐:主席、各位委員。其實件數是671件,在今年年底整個數位化就會完成,將於明年3月20日到6月20日辦理「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 張廖委員萬堅
    明年3月20日就要做實體的策展嗎?
    梁館長永斐:對,而且我們也把策展規劃好了。
  • 張廖委員萬堅
    有沒有線上的行銷或策展?
  • 梁館長永斐
    也有。
    張廖委員萬堅:我講的就是這個,我覺得這將來一定會成為常態,不能在疫情的時候就去計算線上第一年多少人、第二年多少人,我認為這些都是互相累積、互相加乘的效果,也希望文化部將來編預算的時候,雖然我們已審過預算了,但各場館也應該要有這樣的觀念。
    接下來要請教文資局施局長,上個月彩虹眷村的執行長來找我,他說6月臺中市政府委託朝陽科技大學針對現存的18處做建物結構的調查,偵測後得到了一個數據,昨天地方議會也有議員質詢。建物傾斜度的標準是二百分之一,超過的大概就要做結構補強,如果超過了四十分之一,大概就沒救了,要拆除重建,結果這18處做出來大概有11處有問題,有7處超過二百分之一,有2處接近二百分之一,有4處接近四十分之一,就說他現在必須做一個補強,但是補強的結果,因為那是40年以上的老建物,我也問過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邊地層有滑動,因為在大肚山上,像彩虹眷村這樣一年超過200萬元,就去年超過230萬元,大概80%都是來自國外的旅客,甚至還超過臺北101,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坦白講,但它沒有文資身分。那現在面臨這樣的問題,中央怎樣去協助這樣一個每年超過200萬元,八成以上都是國外的旅客來,那很顯然98歲的老爺爺黃永阜,我也常去找他,坦白講他已經98歲了,我們怎麼樣把這個文化資產留著?
  • 主席
    請文化部文資局施局長說明。
    施局長國隆:主席、各位委員。因為它具有文化資產的價值,所以我們建議臺中市政府趕快啟動登錄的程序,依照它登錄成為歷史建築,我們會依文資法予以協助。
    張廖委員萬堅:登錄為歷史建築,依文資法趕快來協助,我真的不曉得什麼時候發生一場四級或五級地震,造成……
  • 施局長國隆
    我們希望可以趕快啟動登錄的程序……
    張廖委員萬堅:這是一個緊急的狀況,因為它現在屬於國防部。所以我想就這部分,我也提了一個臨時提案,我當然希望你們趕快緊急啟動跟地方政府協商,看你們要用什麼方式來保留。這是一個緊急,6月份才做,他來跟我講時我嚇一跳,我們究竟對彩虹眷村,會不會因為一場地震或者因為一場意外,它變成滅村,彩虹眷村就沒了,這是非常可惜的,這已經在國際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景點,我想這就不用我在這邊再講了,任何Google一下彩虹眷村,這樣一個意外在10年前,因為了搶救保存,那現在10年後它面臨到老舊建物的問題,我們怎麼樣協助它保存?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如果有必要緊急搶救的部分,我們會跟臺中市政府聯繫,看我們在譬如說其他的相關計畫,老建築或者地方文化館的經費來給予協助。
    張廖委員萬堅:基本上它是屬於私人的,但它有公益性,所以你們應該跟市政府協調可行的保存方法,文化部畢竟有資源,這種私有的老舊建築它怎麼樣繼續它保持再生的計畫,甚至有民間人士如果願意用文創的經營方式,遷村再建或者其他方式,我覺得你們應該好好去討論,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好,謝謝委員。
    張廖委員萬堅:再過來因為時間關係也跟大家探討一下,也是跟數位有關的,我們有一個文化體驗教育,過去我們也鼓勵過,就是希望能夠協助文化體驗課程,我們已經發包了,能夠讓一些設計、補助一些藝文團體將展演內容轉化成教案,這就是所謂的文化體驗教育,審查通過後把教案上傳「藝拍即合」的網路平台,讓有興趣的老師來申請融入學校的課程,像現在疫情來了,這種藝術課程也是滿適合做的。可是審計部曾經在預算相關的審查上跟你們講過,你們107年度一共獲得教育部補助計81件,後來真正傳到平台只有47件,媒合成功上的課堂去的只有30件,那補助了81件,落實到學校端的只有30件,媒合率不到四成,文化部你們有沒有檢討,為什麼補助的效益這麼低?
    蕭次長宗煌:基本上來講我們也在這一部分加強跟教育部協商,因為我們跟教育部有一個平台,有一部分就是學校的話當然就是……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107年、108年分別編列3,000萬元及3,500萬元,然後也讓學齡學童去參觀,其實參觀的人數中83%是小學生,11%是國中生,到了高中生只剩下5%。這些文化體驗教育,不管是你們鼓勵製作的影片,補助藝文團體而製作的教案,或者鼓勵學生去做文化體驗,它都有一些問題,它應該做,甚至資源應該擴大,可是你們現在不是礙於資源不足,所以都集中在小學,只辦了215校,比全國國教以下大概是3千所。
    蕭次長宗煌:因為體驗教育基本上來講,也是融合在學校正式教育裡面,當然申請上線的部分簡化流程我們還會來做,那高中甚至國中……
    張廖委員萬堅:其實我要再問這一題的原因是要告訴次長,即使數位化之後,鼓勵孩子上網去查的是什麼資料,他不是藝術文化的資料,不是博物館的策展資料,他是查別的資料。假如我們今天花那麼多資源在發展,包括國家記憶庫、很多數位典藏準備要做線上的策展,你如果針對這樣的教案,進了學校的藝術課程,它就是鼓勵孩子能夠上網去看,這也是一個通道,因為小孩子比較會上網,上網也可以查到文化藝術相關的資訊,甚至線上的展覽,他會比較有興趣。所以我會覺得你們的文化體驗教育,到目前為止有在做,但聊備一格,感覺起來我不是說這樣就不要做,而是應該檢討一下怎麼樣讓它的效用發揮比較大!讓這些藝文團體把它轉化成數位教材上傳後,那為什麼學校端採用的這麼少?
    蕭次長宗煌:文化體驗教育並不是說我們把教案放到網路上後讓小朋友去看,而是怎麼樣透過那個教案,讓小朋友到展演場館去體會……
    張廖委員萬堅:走進去看,都是啦!互相連結了嘛,我是希望你們這方面要強化,要加強!這個將來跟文化藝術走向數位的策展也好,或者典藏之後產生很多的文化素材,透過資料的開放,很多創作者可以去欣賞、激發靈感,這都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回應到我開始質詢的認為今天這個題目,不是因為疫情才做這個東西,而是未來它是一個常態,每個部門都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它是一個行銷的通路,也是未來很重要的推廣文化藝術體驗的重要渠道。
  • 主席
    請高委員虹安發言。
    高委員虹安:(10時57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主席安排了這樣的主題我覺得滿有趣的,裡面其實有看到數位策展及數位行銷,本席剛也聽了其他委員的質詢,對於數位策展及數位行銷本席先大概提出,我昨天也做滿多的研究,對於這兩個議題我想要表達一下我的想法。我覺得數位行銷的重點是如何在線上,透過數位的方式引發民眾對於這樣展覽的興趣,進而將線上轉化為線下,讓大家願意去參加實體的藝文活動或藝文展覽。那如果是數位策展的話,可能在數位內容的深度上面可能就需要特別的琢磨,也就是說讓我們民眾,在沒辦法去到現場的情況之下,透過數位的策展也可以享受到相關的一些深度的內容,得到藝文教育相關一些反饋。我覺得這兩件事情,不是說一定要走哪一個方面,也許兩個都可以做,但是今天就因為召委排了這個質詢,我自己把一些文化部相關部會的這些線上數位的展覽,我都看過了一次,有發現每一個部會在做這個數位策展跟數位行銷上面,其實是有點模糊的,其實有些展覽我看不出來到底你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今天就舉幾個例子來跟次長分享一下。
    首先,我希望先鼓勵一下我覺得做的很不錯的,就是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可能今天也有來,我看到這個線上展覽的內容做的是滿精實的,包含它整個展區的3D,其實是用照相方式,但可以感受到實境在整個展場進行遊覽,同時它裡面的每個展品包含大型工藝的裝置藝術,你都可以走進去,去做一個3D的瀏覽,我覺得在整個全景不需要用到VR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我覺得在內容上是真的做得滿精緻、滿好的,同時對於我來講,看到這樣的內容我也會想要實際到現場體驗一下,我覺得同時有達到數位行銷及數位策展這兩個好的面向。
    當然,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接下來我要講的可能是比較差的部分。首先是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線上展覽,我是從文化部的網站連結過去的,次長也記得昨天跟李永得部長有聊到他的夢想,他希望從美食文化去打造這些胃譜,做這些數位內容,我當下覺得李部長有這些內容滿好的,可是,當你看到這些內容,點進去看其實它的文本內容介紹得相當少,譬如像這個「水中游套餐」裡面就列了3本書,每一本書就只有幾句話,講這本書裡面在做什麼樣的介紹,我還特別看一下去研究「舌尖上的人生廚房」這本書,結果發現連博客來書店的線上導覽,都做得比文化部臺灣文學館的展覽要做得好,我覺得不太能夠讓人家接受,一個書店介紹這本書的內容都還比你們要做策展的內容要來得豐富,你可以看到這邊包含網路內容、文本,整個書有做大綱介紹,甚至還可以點進去,看一些預覽跟所有43道料理的故事,連一個博客來書店,都做得比文學博物館好,我覺得這是滿令人需要去檢討的部分。在這邊跟次長分享一下,不知道次長在來之前,是不是有看過這些線上策展的內容呢?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事實上我有看過,可是因為網站的每一個階層滿多的,沒辦法把網站統統看完,跟委員報告這的確是一個問題。過去我們的慣例都是把實體的展覽,展覽的資訊,線上有一個展覽的簡介,所以這個展覽簡介未必等同於整個實體展覽的內容,並不是線上就叫做策展。
    高委員虹安:是,所以我一開始才跟次長講到數位策展跟數位行銷這兩個面向,我們可能要把比重或者目的性要分清楚,如果是這樣的話,「臺灣珍味文學展」放在線上的內容,你覺得是哪一種目的呢?
    蕭次長宗煌:它基本上來講,是一個展覽的簡介吧!達不到一個線上……
    高委員虹安:簡介而已,那其實我覺得就不應該叫線上展覽,只能稱作為目錄而已,所以這個我想內容的深度上或者你要達到數位行銷,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趣,想要去購買這本書或者是到臺灣珍味文學展去實體參觀,這兩點都好像沒有做的太好!
    蕭次長宗煌:線上展覽的特性就是在實體展覽裡面的說明文字跟物件內容沒有辦法陳述的部分,可以在線上透過點擊去做延伸閱讀。
    高委員虹安:這就是所有點擊內容完全在這裡了,我覺得它只是做到目錄,可能還沒有真的做到行銷或者展覽的內容。同時也跟次長抱怨一下,我早上要來質詢之前特地打開來看,居然打不開了!臺灣文學館的網站整個當掉了!Domain Name TLVM完全點不進去,順便陳請一下。
    往下臺灣歷史博物館,這個臺灣歷史博物館裡面,我覺得它看起來比較像數位典藏,但是在數位典藏的下面,我們看到的是,所有內容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時,其實都是沒有辦法看的,這不是在使用,因為我們知道其實copyright的東西,需要授權才能使用,它是連點開來看都沒有辦法,我就嘗試一下加入授權申請,結果發現授權申請的過程也相當繁瑣。因為這是放在文化部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線上展覽,如果是線上展覽,結果只讓人家看到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縮圖,然後裡面什麼都看不到!我覺得它就失去展覽的意義,這也是跟次長說明一下。就是有好的,我們也有一些,可能需要再改進或者是再把意義把它釐清一下的部分。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說明一下,這個部分上面標題很清楚,這是一個數位典藏網。
    高委員虹安:但是它是出現在博物館,請次長看文化部官網,文化部官網裡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線上展覽點進去,它會連到這邊來。我覺得這是定義的問題,如果它是以數位典藏為目的,那當然就讓它數位典藏的目的能夠發揮,如果它是屬於線上展覽,剛剛那個連結也許就不太適合,所以在這邊先提醒一下!
    蕭次長宗煌:如果叫做展覽的話,不管是實體或是數位的話,基本上來講一個展覽形式跟架構基本上是要存在的,並不是說把那個圖片放上去就叫展覽。
    高委員虹安:認同。所以我想可能連結上面有點不太適合出現在這邊,因為如果我們名稱叫做「線上展覽」的話,讓民眾點進去發現它真的沒辦法看到太多的資訊。
    再來,文化部的網頁上「博物館線上展覽」現在只有看到5個連結,我相信文化部以今天列席的單位來講就有包含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美術館、國家人權博物館等有非常多,不知道為什麼就只有這五個。未來是不是文化部可以考慮線上展覽部分,其實是可以再把其他的不同博物館的這些連結,可以把它串連在一起。
    這邊也跟次長分享一個我們比較常用的GoogleArts&Culture,這個網站基本上由google維運,我自己搜尋「臺灣」之後,是只有國立臺灣美術館在裡面,其他7個甚至還有1個是中國大陸,1個是美國的。臺灣美術館這裡面,我看到的是至少它在google這樣一個好的平台上,可以順便介紹臺灣美術館的一些好的作品跟這些線上展覽的部分,它等於相當於另一個展演的平台。透過google這樣一個平台,其實也可以讓更多其他人可以看到,認識我們臺灣有這麼多好的博物館及藝文活動,我覺得這是一個也還滿值得去做的行銷的管道。當然也要跟你分享GoogleArts&Culture,它的每一個圖片可以放大去做觀賞的,跟我們剛剛對比一下數位典藏,其實它的差別就在於到底民眾進來可以看到什麼東西,它也可以做搜尋,其實我們有很多嘛!包含像是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今天有列席,還有文策院丁董事長也在做很多數位內容相關的,包含數位典藏部分其實有很多學界的老師,我覺得如果我們有好的藝文展覽的內容,其實是可以透過好的目錄或搜尋的方式,能夠讓大家更好地access到想要的內容,可以透過主題、藝術家,文化部比起剛剛很簡單用五個連結,我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不知道次長你覺得是不是可以研議的方向?
    蕭次長宗煌:GoogleArts&Culture的國美館是我任內時候接觸的,事實上我在臺博館館長任內的時候,也跟他們接觸過,可是他們並不是什麼都要,故宮他們要,國美館他就說:「你先給我20張圖片,以後再說!」本來是希望從Google Map然後整個3D虛擬的博物館,基本上他們會評估,我們未來會再努力。
    高委員虹安:第一個是這個平台是全球,甚至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平台,我當然覺得努力爭取是我們可以去做的事情。第二個主要是想要跟你講,其實它們搜尋或者是數位典藏的分類、展覽的作品分類,這是一個好的資料庫管理的方式,所以對比的話,就是希望未來可以不要看到文化部只是用這麼簡單用hyperlink的方式,就想要去連結這些展覽。我覺得應該會有更好的方式,讓民眾可以,因為我看到OPENTIX其實也是想做到整合票券,所以整合線上展覽的部分,應該會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現,讓民眾可以搜尋到相關的內容,我在這邊只是就我自己也做了滿多的測試跟瀏覽……
  • 蕭次長宗煌
    委員是非常專業的。
  • 高委員虹安
    希望次長加油把這一塊做得更好!
    主席:請陳委員秀寳發言。陳委員秀寳發言結束後,我們休息5分鐘。
    陳委員秀寳:(11時9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其實從年初到現在整個疫情的擴散,大家生活都造成很多的改變,不管是從工作的方式、上學的方式、社交的維繫、整個的娛樂型態,因為疫情我們做了非常大的改變。本席想要就教關於表演藝術的內容跟形式的問題,我們八大藝術其中包括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電影,前4種比較屬於空間性的藝術,是靜態的;那後面4種是比較屬於時間性的藝術,它是動態的藝術。靜態的部分它本來轉換成線上的典藏就比較沒有問題,因為差別只在於,一個是透過自己的眼睛來看,另一個則是透過攝影的鏡頭來決定你看的範圍和角度,所以這部分要轉換從線上來看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性,但如果是音樂、舞蹈、戲劇和電影,因為螢幕的呈現與劇場的呈現是有很大不同的,螢幕NG的話可以重來,它也可以剪接及加上後製的特效,,但劇場就沒有辦法,劇場都是即時的、當下的,人家說「一瞬間就是永恆」,所以你演出的那個當下同時也進入了所有觀眾的眼簾,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這個議題:「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我們要討論的應該不是原來就透過螢幕來表演的,而是原本是以劇場形式來表演的,但現在我們要將這些動態都轉換由螢幕來呈現,次長覺得呢?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基本上,現代藝術的表演形態都會變成是複合式的,就以繪畫來講,那當然……
    陳委員秀寳:沒關係,次長,請先讓本席講完。就以表演藝術的即時共感和臨場感特性來講,螢幕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取代劇場的,這個本席同意,但螢幕也可以給觀眾帶來滿足和感動,像霹靂布袋戲和楊麗花歌仔戲也是有很多的粉絲,所以透過螢幕也是可以達到感動的效果。你們報告書的第17頁中也有寫道:「運用社群媒體跟觀眾互動」,本席昨天也有搜尋臺中國家歌劇院、兩廳院和衛武營的YouTube頻道,其實他們的訂閱人數都有待加強,這個業務並不是現在才開辦的,最早開辦的是西元2009年2月就開辦了,所以並不是疫情開始後你們才有這個業務的,但這十幾年累積下來,成效似乎不是很好,你們有沒有檢討過,為什麼YouTube頻道的點閱率和訂閱的人數這麼的低?包含兩廳院的部分,兩廳院的YouTube頻道從西元2009年開辦到現在訂閱的人數也只有六千多人,所以這部分的推廣是不是沒有做得很好?
    再來本席要提醒的是,走螢幕的形式,那事後的剪輯和後製就是重點了,但若是走劇場的形式,那事前的排演和跟觀眾互動的那個臨場感就是重點了,如果我們只用拍攝短片的方式來將它上傳到網路,這對觀眾來講劇情可能會缺少劇場精緻度,如果觀眾看了之後評價都是負面的,本席希望這點你們在辦理短片徵件上傳時都要特別的注意。次長,也許你無法理解本席要講的是什麼,但如果你有空的話,本席希望你可以上網去看一下這些影片。這樣子好了,本席就指定次長一份作業,請次長到兩廳院的藝術生活影音頻道、臺中國家歌劇院NTT數位學苑的「表演,chill什麼」這個頻道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一分鐘虛擬應照你的表演」,請你到這3個頻道去點閱各10場的表演,如果時間不允許,你點閱5個影片也可以,然後再請你跟本席的辦公室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因為本席相信,只要你看過這些影片後,你就能夠瞭解為什麼本席要在這裡指定次長這份作業,因為如果觀眾所選擇的影片帶給他的感受度評價都很差,那這將會影響到民眾後續再點閱的意願,這也會變成不好的循環。
    蕭次長宗煌:委員指定的作業我一定會做,但是我要大概的講一下YouTube的特性,因為一般來講,那個時間都很短,所以它只能夠做行銷之用。
    陳委員秀寳:沒關係,次長,因為本席的時間有限,所以請先讓本席把要講的都講完。如果我們現在都是採用直播的方式,那這些表演團體事前的排演成本與缺少的售票收益,我們這邊除了可以提供經費補助之外,我們還有什麼機制可以實質的協助這些藝文表演團體?請讓本席把剩下的都講完。
    下一段,雖然這些是不同的項目,但遇到的問題都一樣,本席在你們的報告中也有看到,有關藝術表演這方面,國表藝底下有3個場館,其實他們都很用心,像兩廳院不管是合辦或是主辦的節目,他們都有用直播的方式來延伸整個劇場的體驗和創作;臺中歌劇院也有建立數位平臺來提供線上表演這個資源;衛武營也有提供多樣性的直播節目,像8月分他們有一齣歌劇、就是「杜蘭朵公主」,這齣歌劇不管是演出的陣容或內容都深獲好評,據你們自己所做的調查,當天觀看線上直播的人數高達5萬人,這個人數是全球性的,而且也深獲好評,像這樣子讓觀眾可以透過資源平臺沒有距離、直接的來欣賞歌劇的表演,雖然數位的直播與資源的建置可以讓距離不是問題,但是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跟本席剛才提到的問題一樣,那就是這些數位直播的演出需不需要付費?因為很多人都認為,現在是疫情期間,所以我們可以把演出統統都放到網路上來讓大家觀看,但根據審計部的調查,民國108年度全臺灣有9個縣市的表演場館,它每一個席位的平均售出次數都未達3次,而且根據兩廳院的調查,因為兩廳院有自己的會員系統,他們65%以上的會員一年只買1次票、1張票,這也凸顯出臺灣的觀眾並不習慣買票看表演,那我們現在什麼都放上網路,如果之後都不用收費、不必付費的話,那臺灣的觀眾是不是會被我們養成只願意看免費的?如果之後大家購票看表演的意願不高,那我們要如何持續的來推廣劇場的實體表演?而這些表演的成本、這些藝術表演者的成本又該如何自償?我們又要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我們常說「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這些表演者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他們除了要有掌聲來肯定之外,其實收入也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就以劇場演出來說,因為劇場演出重視的是當下性、立即性和與臺下的互動,所以當疫情控制住之後,除了線上這個模式之外,表演者還是希望可以直接面對觀眾,因為這樣才是最直接的互動和肯定,但我們有哪些實質的規劃可以來協助這些表演者?除了補助與提供數位平臺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實質的規劃可以讓他們有正常的收入,以協助他們持續的創作和表演?
    蕭次長宗煌:的確,委員講的都是重點,現在除了部分的影視串流平臺有收費機制之外,目前劇場在表演藝術圈子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辦法可以找到商業模式和收費機制,所以YouTube上的這些短片,基本上都是行銷的手段,為的是在吸引民眾進來實體劇場看表演。
    陳委員秀寳:所以這些影片在篩選與徵片的時候,它的內容就很重要了,本席剛才也有提到,如果民眾的上面的影片評價都不高,那就會造成不好的循環,如果點進去的影片都是沒有內涵或意涵的影片的話,那他們以後就不會想要再點進去看了。
  • 蕭次長宗煌
    因為如果我們把最精采的部分都PO上去……
    陳委員秀寳:次長,請先讓本席把下一個問題講完。本席有一個建議,我們是不是可以協助這些團體將他們過去的表演都製作出版並外銷,像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就將他們過去的演出都製作成影片在世界各國放映,他們有NT Live這個系統,所以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有這樣的系統來協助國內優秀的團體錄製他們的表演節目?我們可以從鄰近國家來幫他們推銷與協助他們做這樣的外銷,這樣也可以讓國外的人認識我們臺灣的表演藝術團體與欣賞他們精湛的演出,這樣也可以拓展我們的國際市場。
    蕭次長宗煌:其實這部分文化部已經有「文化工具箱」這個計畫,「文化工具箱」會把國內好的文學、影劇、音樂和各種的電影、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都做成影帶或是放在線上,然後再透過外館來行銷,這部分我們也有和國外的主流機構或大學合作。
    陳委員秀寳:次長,因為本席的時間到了,本席最後要表達的是,雖然臺灣的表演藝術水準已經比之前幾十年更加成熟,但它還不能算是一個產業,所以我們要如何讓它可以在新的形態中也能夠保有特質的來推廣?本席希望這部分文化部要做縝密的規劃,以上。
    蕭次長宗煌:是,文化部會繼續的來努力。
  • 陳委員秀寳
    謝謝主席。
  • 主席
    現在休息5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 主席
    現在繼續開會。
    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林委員宜瑾:(11時26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要請教次長,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後疫情時代各場館的數位策展、線上藝文和數位行銷服務,其實臺灣相對來講是非常幸運的國家,像英美等國的博物館很多都是私人的,在疫情這段時間,如果國家沒有挹助他們資金的話,那他們恐怕早就都歇業了。當然,臺灣比較像法國和德國,藝文博物館都是由國家在支撐,所以相對也比較穩定一點,當然,這個有好、有壞,學界也時常在討論,但既然國家有挹助資金在這些美術館或博物館,那我們就一定要好好的把這一塊給支撐住。當然,很開心我們臺灣的硬體設施越來越有現代感,像臺南新的美術館就是大家來臺南遊玩時的一個好去處,也是打卡的新熱點,但很可惜的是,最近不論是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高階管理團隊都不停的在換人,美術館界也風風雨雨的,所以我們在人才使用與經營管理上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最近的事件就是國美館的風波,它對藝術社群所造成的衝擊,文化部是不是應該要積極的來善後?本席覺得,文化治理應該要有高度的自治與專業,當然,自治的相對就是自律,所以對於來自學界或是業界的結構性窠臼,我們能不能夠透過制度面或是立法的層面來防堵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例如: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有文化藝術獎勵補助任用採購投標的競爭性選拔,評審是不是應該要迴避他所指導的學生?或許我們可以用制度理性這個機制來制衡所謂的人治,本席認為,這或許也是一個辦法,不曉得蕭次長覺得如何?
    另外,本席要先提一下,因為我們現在到處的在蓋美麗的硬體設備,但我們的軟體是否有跟上?特別是本席剛才講到的人才晉用,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另訂一部法律、類似像文化人員聘用條例?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訂定出可以讓專業人士充分發揮他的專業,且可以保障他的資格與晉用的法規?我們要讓真正的人才可以進來,也要讓厲害的人可以留下來。目前文化機構的法人化、這些場館的人員與財務是否完全都鬆綁了?他們的績效有沒有因為改制成行政法人而有所提升?這些文化部都應該要做檢討或盤整,本席希望這個問題會後蕭次長能夠給本席一些書面資料。
    還是請蕭次長回答一下本席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些問題,就是有關文化治理這部分,評審是否應該要迴避其所指導的學生?再來,我們是否可以用制度的理性來制衡人治的部分?最後,我們是否需要在文獎條例裡面再制定一些方法?不曉得這些蕭次長覺得如何?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有關人事迴避原則,基本上這個人事法規都有規定,當然,在文化藝術實務上,我就用評審來舉例,因為經常會發生那樣的問題,但如果老師都不能當評審的話,譬如:某一個美術競賽,因為參賽的學生師大的老師可能都教過,因為大學4年的時間,這些學生他一定都教過,北藝大、臺藝大的學生他可能也都教過,如果這些老師都不能當評審的話,那將會出現另外一個矛盾,那就是我們可能只能找不相關或是沒有那麼專業的老師來當評審。
    林委員宜瑾:次長,我懂你的意思,但是我們要釐清的是,我們指的是有直接指導的教授或老師。
    蕭次長宗煌:如果是直接指導的老師,有些評審辦法是有規定,但有些沒有,如果是直接指導的老師,這部分的確比較容易……
    林委員宜瑾: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制度的理性來控制人治的部分?因為這樣才可以避免一些狀況發生,這是本席給你的建議,請你們再研議。
    再來本席要跟你探討這次的電商折扣戰,就是有關書籍降價的產業問題,這個問題本席可能要先請教司長。司長,這次1111購物節,很多電商都有很大的折扣促銷,當然,這個會影響到獨立書店,所以前一陣子就有獨立書店跳出來抗議,當然,這個問題也凸顯出電商的興起,因為這一定會為整個商業模式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特別是對實體通路的傷害。在武漢肺炎疫情的期間,實體通路受創最嚴重,因為大家都上網購物,所以電商的銷售量自然而然的也就逆勢往上成長,這個情有可原,但問題是,現在臺灣疫情漸漸趨緩,人潮也慢慢回流,長期來看,出版界、書店業和文化部都必須一起來面對數位轉型的問題,本席的意思是,如果通路長期大量低價競爭的話,那這將會對整個文化出版產業鏈帶來衝擊,那我們該如何面對?而實體通路所代表的社會價值是什麼?他們消失後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問題?這對人文出版司來說,這只是產業形態改變而已嗎?因為特別是這些實體店面某個程度也代表地區藝術的交流中心,所以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
    不管是音樂、影視、出版,作為一個文化主管機關應該內容為王、通路為後,如果用這樣子的方式來看,希望不管是在地文化或任何文化,都可以藉由文字來豐富國人,最終當然是希望國人的素質因為這些文字而提升,同時臺灣創作人嘔心瀝血的作品能被國人看見,甚至可以帶動影視產業,像哈利波特一樣。
    另外我好奇的是創作者的文字、作品是不是可以跟穩定的銷售市場有關聯?換句話說,如果書價的市場不停降價優惠而造成實體通路的整體萎縮,會不會影響到內容的產製端,也就是影響創作者投入產製活動的意願。簡單來講,這凸顯整個出版業跟書店業要面臨轉型通路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本質核心在整個產業鏈從出版、發行到書店的消費者,在臺灣目前真的是呈現非常低迷的狀態,我們很清楚知道重慶南路的書店一間一間的關,連誠品也一間一間在收。
    面對出版業的蕭條,國內購書的人越來越少,而圖書出版業某個程度來講又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在既要保護本土文化又要促進多元文化發展的重要政策目標下,我們到底要怎麼看?怎麼重振這樣的產業來提升國民素質,讓國民素質有競爭力?所以本席提出幾個政策工具,第一套是所謂的圖書統一定價,第二套是免徵營業稅,第三套是公共出借權,因為時間關係無法一一闡述,可是這三套政策工具我期待出版司要認真檢討一下。特別是免徵營業稅明年3月就要上路了,有沒有跟出版業者做一些溝通、配套?讓他們清楚了解上路後該如何因應,因為我有接到一些出版業者的反應。另外公共出借權也應該跟教育部好好合作,讓這三套政策工具作為出版業界非常大的助益,也讓這個產業不會因為通路形式的改變而萎靡或消失,所以還是期待出版司跟教育部要繼續合作,請文化部跟出版司再做一些努力。
    蕭次長宗煌:有關出版減免營業稅的部分,就像委員講的已經要準備上路了;跟教育部合作的公共借閱權現在正在試辦中;統一定價部分要尋求業界更多共識,這部分我們會來研議。
  • 主席
    請范委員雲發言。
    范委員雲:(11時39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恭喜跟感謝文化部,這一屆金馬獎非常多國人都很感動,我們看到了文化部長期的努力,也讓國人感受到我們在電影方面的一個成果,特別是在疫情之下。
    今天的主題是數位策展,我想針對博物館的部分請教次長。就像前面很多委員講的,疫情是危機,但也是各國博物館升級的轉機,我們臺灣當然還是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可是跟其它國家比起來影響比較小,但是在今天的主題「數位」這個部分,大家都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更多?
    我想提的概念中,第一個是線上博物館不應該只是把博物館放到線上,應該努力做一些線下做不到的事。我知道今年有很多博物館館長來,每一個博物館做的情況不一樣,以故宮為例,理論上是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可是故宮的720度VR功能比較像是Google Maps,甚至用我的手機來看,手機功能很不錯卻還是容易當掉,效率不高因此無法吸引人。我覺得應該要讓各博物館至少像臺史博等級的器物3D展示,才能讓觀眾覺得有一部分的功能比實體上看得更仔細或是能夠先做好工作。所以這部分要請文化部整體協助,因為每個博物館的資源不足,故宮已經算是資源最多的,但還是不夠好,臺史博可以做到的部分,希望至少可以協助其它博物館都可以做到。
    追求更好的話,就剛剛所講的不應該只是看得更細,是不是能夠運用VR的想像力?這邊讓大家用30秒看一下芬蘭國家博物館如何用VR帶你神遊畫作的立體時空,看它怎麼帶大家進到畫裡。經由結合動畫,讓畫變成一個立體的故事且可以看到芬蘭的歷史,由一幅畫到可以神遊這個故事。我想這部分應該是文化部要協助所有的博物館一起努力,芬蘭國家博物館可以做到,我想臺灣博物館的科技實力加上文化實力,應該要往這個方向做,達到至實體博物館看畫也無法達到的境界,這才是數位的力量。目前似乎都還停留在Google Maps,能夠做到剛剛講的臺史博等級的能量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我希望能夠往這個方向走,也就是要做線下做不到的事。
    第二個建議為是不是能夠有一個新思維,數位展覽先行再線上轉線下。舉例來講去年8月美國順天美術館捐贈652件重要臺灣藝術品給國美館,裡面有收藏臺灣日治時期到當代重要藝術家,包含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春、郭雪湖、李石樵、顏水龍等前輩藝術家的作品;明年3月20日到6月20日有一個很重要的國美館原定計畫「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我覺得其實比較好的方式是在疫情期間用數位先行、活用數位策展,讓民眾先去親近藝術品,像是電影preview的功能,當大家被吸引了再從線上銜接到線下,這當然是一個建議,可不可行文化部跟國美館可以討論。我覺得這其實也是第一個方式,做線下做不到的事,才值得我們做線上,而不是一個不如線下的功能,第二個是能不能數位先行,讓線上的吸引者回到線下的博物館,這是一個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第三個是展覽數位化後,如何保障藝術家的權益。民眾可以線上看展,但是博物館整體收入下降時,藝術家權益如何保障?這個問題還沒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預見可能會發生。展覽數位化作品放在網路上,等於直接向全世界公開,這其實潛在的可能會損及藝術家的權益。這部分希望文化部可以找相關的學者專家還有藝術工作者一起討論,一方面鼓勵線上化,因為實體看展交通跋涉及疫情影響,觀眾流量也受場館空間限制,因此希望能夠虛擬看展,這等於是向全世界曝光,流量做得好其實是無上限;一方面文化部可以考量結合相關的學者專家、藝術家一起先超前部署,先給額外的報酬保障藝術家的權益,或是相關的權益該怎麼處理。
    所以我這個三個問題想要請教蕭政次,第一個,各場館如何運用數位與科技的想像力策展,我覺得應該要由文化部統籌,讓它們的力量一起增加;第二個,能否讓數位展覽先行,成為新模式;第三個,超前部署,展覽數位化下如何保障藝術家的權益。能不能3個月內給我書面報告?當然今天若能先回應的話也很好。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我先跟委員老實承認,我們並沒有預期疫情的發生,公部門的預算都是前一年編定送大會審議,所以常態性的預算裡面沒有特別考慮到疫情發生後要發展數位。
    范委員雲:所以我們反而落後其它國家,沒辦法化危機為轉機。
    蕭次長宗煌:疫情發生後我們把一部分的資源投入到紓困,所以沒有餘裕的經費處理這塊。各館基本上來講過去在整個數位或是線上、網路資源上面都有一定的努力,雖然跟故宮或是中研院比起來線上這部分的確比較慢。未來如何利用數位科技的工具或是想像力做更多好的線上展覽,是努力的目標。
    范委員雲:這邊補充一下,我剛剛是以故宮720度VR來講,雖然有做但是只有Google Maps的功能,其實是比不上臺史博的器物3D展示。
    蕭次長宗煌:臺博館也有做故宮同樣的viewer功能,這樣的功能如果沒有跟Google結合的話,成本非常高。每一個獨立的館像剛剛委員展示的國外案例,短短一個片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至於是否可以數位展覽先行,現在已經於實體展覽策畫時,整個展覽架構及作品選出來進入到展場後,同步會有數位版在網路上。未來如果可以數位先行的話的確是一個模式,因為Open Museum中研院先做了,故宮也是今年才開臺,未來這是一個趨勢,我們會來嘗試。
    范委員雲:在臺灣疫情期間我們都可以看到芬蘭國家博物館精采的部分,而且是用YouTube,所以完全沒有技術上的限制就讓你進到畫裡。這部分當然會花很多經費,但是是值得投資的,因為是向全球開放。
    蕭次長宗煌:除了芬蘭外,荷蘭國家博物館也都做了小短片。
  • 范委員雲
    這部分文化部是不是可以統籌?
    蕭次長宗煌:至於保障藝術家權益事實上也是最難的部分。各個博物館擁有很多典藏資料也進入數位化,可是要達到創用CC可以開放授權的話,包括美術館都要回去重新跟藝術家或藝術家的家屬取得授權,在國內這部分有點障礙,我們也一直努力在處理。
    范委員雲:但我們可以超前部署跟其它做得比較快的國家學習,好嗎?因為今天黃國書委員也有一個臨時提案是相關的,希望3個月內給我今天這3個問題的書面答復。
    蕭次長宗煌:OK,好。
  • 主席
    請賴委員品妤發言。
    賴委員品妤:(11時51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的題目是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被迫面對數位轉型及服務的藝文館舍的專案報告,剛好也適逢政府要推動組織改造,行政院其實也有討論故宮博物院是否擬改隸文化部,但這目前尚未定案,我相信如果現在在這裡問,文化部也不一定有答案,不過既然都提到了故宮及文化部,有一些東西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
    故宮因為疫情影響,入館人數大受影響,尤其過去故宮北院特別是吃國際遊客,也因此故宮比起其它藝文場館更有展出行銷的急迫性,後來也看到故宮有推出很多例如典藏品和數位科技的結合,圖像數位化或是透過科技讓民眾可以和典藏互動。我想請問的是,目前看起來武漢肺炎疫苗或藥劑問世普及還要一段時間,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專注如何讓藝文透過網路這種沒有距離限制但又能遠離病毒的方式,讓藝文展演更加被民眾接觸到?這個部分不只是要強迫用網路協助藝文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否趁這個機會,吸引民眾的好奇心。目標是除了讓大家於疫情期間接觸到展品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趁這個機會轉型,去引起民眾的好奇心,期待可能是在疫情緩解後進一步接受爆炸性的國際觀光旅遊客群的第一步,在這前言下就會引申幾個問題。
    我剛剛有講到故宮在數位化部分做得還不錯,文化部這邊要如何從故宮借鏡參考,或是兩者會有更進一步的合作?請次長說明。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故宮在數位資源的應用上發展得非常早,從林曼麗當時在國家數位典藏計畫裡做數位典藏時就開始做加值應用,當時可能用影片的方式,後來慢慢轉到數位上。所以故宮的案例,過去不管是在美國的AAM、休士頓影展、UNESCO的ICOM專業委員會裡面都得到很多的大獎,所以故宮值得各個博物館來借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我推崇故宮整個數位資源的運用。
  • 賴委員品妤
    目前故宮跟文化部可能會有進一步的合作或溝通嗎?
    蕭次長宗煌:故宮跟文化部都是行政院的部會,所以在資源整合上可能未來要有更進一步的平臺。博物館彼此在觀摩上透過譬如博物館協會,故宮也是會員,所以在博物館協會的專業委員會基本上每個博物館都可以得到交流。
    賴委員品妤:我也很期待,你從我講的內容也聽得出來我非常期待大家在數位化的部分能夠有進一步的提升,尤其疫情還在全世界蔓延,也感謝次長說明,但是根據這些說明我有引申幾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是我想在實際參觀到數位展覽轉型之間其實還有很長一段的測試道路,包含次長剛才的回應也聽得出來這部分,其實在真的走數位展覽轉型之前,有一些問題是必須面對的。例如民眾參與售票型藝文活動比例偏低這件事,目前還是滿棘手的問題。我們翻了審計部的報告,2019年度臺灣有9個縣市的表演場館每一席平均售出的次數是未達3次,目前最高的不意外是臺北市,一席是36次,整個臺灣的平均是11次,從這個數據可以得到什麼結論?目前臺北市還是最高的。再來還有另一個調查,兩廳院的售票系統有65%的會員一年僅買1張票,整體來看整個購票付費欣賞表演藝術的比例是有待提升的。還有一個問卷資料,每100人中有30人回答會看藝文表演,但是這30人中又只有15%願意掏出錢來買票,也就是說在問卷問到的100人中只有不到5人是願意購票觀看藝文展演的,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滿大的問題。
    針對這個狀況我有幾個問題要提問,第一個要如何提升文化部底下藝文館舍的參訪人數?第二,針對售票的藝文展演活動,要如何提升民眾購票入場的意願?很多時候公家政府為了要衝參訪人數,可能會用免費的形式,可是長久來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再來,到底有沒有辦法一邊是以付費的形式但是一邊又提升民眾購票入場的意願?我覺得這是一個滿重要的問題。另外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售票展演最好賣的就是電影院跟演唱會,這兩項也都是藝文展演,消費族群年齡跨度也大,目前看起來這兩項收費的藝文展演都培養出一群願意購票進場支持的客群。文化部是不是應該要思考如何培養每個藝文場館的客群?事實上文化部底下藝文場館的主題都很明確,臺灣文學、史前文化、歷史博物館、臺灣博物館、生活美學館、傳藝中心等等,場館的受眾取向是誰都已經在場館的名稱上,但目前的問題是好像入場人數沒有這麼多。請問次長,到底要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 蕭次長宗煌
    改善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
    賴委員品妤:是,當然。
    蕭次長宗煌:在疫情衝擊期間所有參訪人數不到5成,可是在6月7日開封後其實有慢慢回流,現在兩廳院的售票系統來講都有9成,所以有好的節目觀眾還是會回流。表演的型態跟展覽型態不一樣,展覽期限比較長,沒有看到很明顯的回流,但表演很多是一上場票就快賣光了。
    至於培養觀眾,可以透過各個館的行銷,尤其今天談到的數位行銷當然是疫情期間比較有效的一個方式;另外像藝文體驗券當然也是促進觀眾回流的一個方式;文化體驗剛剛委員也有提到,從小朋友基礎開始,讓他們進到劇場、展覽空間也是一種培養方式。所以對於各種方式,我們都會儘量努力和嘗試。
    賴委員品妤:對於次長的回應,我還是要進一步問幾個問題,譬如說,你剛剛說到兩廳院售票的狀況。我想次長也很清楚,目前這個狀況其實不是平常的狀況。事實上,年初我們因為疫情,有很多表演都塞車,然後都往後挪等等;可能因為年初大家沒有辦法有這麼多遊憩活動,導致現在有大爆炸、塞車的狀況。可是我要提醒的是,這並不是平常的狀況。我現在問的是通則、平常的狀況,這部分文化部可能還是要去思考如何提升大家願意買票入場的意願。
    再來第二個還是針對藝文場館的部分,我提出的問題是,每一個場館的目標其實都非常明確,內容、主題都很明確,看起來我們鎖定的目標客群已經存在了,可是事實上以來客量來說,其實沒有這麼盡如人意。
    蕭次長宗煌:對,各個……
    賴委員品妤:這部分文化部其實也要去想,到底要怎麼吸引大家進來。
    蕭次長宗煌:當然,各館可以看到差距,譬如說人權館因為趣味或是主題的關係,參觀人數通常比較少一點,當然有這樣的一些主客觀因素存在,可是每個單位都會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場館經營好,除了對自己的客群之外,甚至可以擴張更多客群來欣賞展覽或表演,這是每個從業人員必要的認知。
    賴委員品妤:今天時間有一點短,時間已經到了,後面有東西沒有辦法問到,可是有一些東西我想私下跟文化部再溝通,包含臺灣文學館的部分,其實我們有蠻多建議,我們就會後再來講。謝謝。
  • 主席(賴委員品妤代)
    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吳委員思瑤:(12時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今天準備了三十頁的Power Point,我實在很難講得完。我非常慎重地安排這個專案報告,其實我要說的是,藝文場館的數位轉型不是只for疫情期間,它是forever。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我知道,謝謝委員。
    吳委員思瑤:它是運用一個新的工具,進行新型態的文化生產,也就是文化創作,所以不是把實體展覽搬到線上就叫做藝文的數位轉型,我一定要講清楚這件事。今天我三箭齊發,希望你們接招,say yes就好。第一個,提升專責的組織刻不容緩;第二個,要充實各館舍的產製內容,確實現在水準高低不一;第三個,很高興看到國表藝做表率,強化OMO虛實融合的運用,這是我的三支箭。
    UNESCO今年發起了「ResiliArt堅韌藝術」的運動,因為一場疫情,UNESCO轄下的文化資產80%都關閉了。臺灣目前整年看起來,如你們剛剛的報告裡頭提到的,大概五成受到影響,現在又逐步恢復。世界各國看待的是,為什麼在這個關鍵、困難、疫情蔓延的時刻,藝術會讓人堅韌?我們也要堅韌的支持藝術。這個全球性的運動探討的一個主題就是我剛剛說的,新的數位工具重新定義了新的文化生產跟新的文化創作模式,所以大家真的不要想得那麼簡單,認為把現在或過去已經有的展覽從實體改成線上就叫做數位轉型,絕對不是,甚至我們更要鼓勵使用政策工具,譬如說獎補助。你們有沒有運用獎補助鼓勵新型態的藝文創作在線上進行?這是重點。不好意思,我看了大家很多資料,目前只看到空總。
    昨天我們去考察空總,空總在今年啟動了「#COVID19DAILY藝術行動計畫」,還有一個「# Stream C-LAB線上平台」,他們把每年補助藝術團體創作的經費專案補助七組跨領域、跨世代的團隊,針對直播內容、線上內容進行製作跟表演。這是重點喔!各場館在這裡,我們不是只要大家在線上做好行銷、典藏,新的策展跟創作的思維要被導入,我在這裡要先破題。
    組織定位需要有專責組織、人力、預算、法規。內容產製就如我剛剛不斷提醒的,它不只是線上展覽,它是線上全新的創作模式,當然可以運用在教育、研究等等。還有行銷運用,我不知道等一下有沒有時間談。國表藝這一套OMO的虛實融合,我非常期待各館所都可以學習,運用Big Data做消費者的行為分析。
    三箭齊發的第一箭,數位文化中心大家講了一個早上,中研院為什麼可以成功?他們有一百零五個員額,近三年每年有近1億元的預算,當中跟博物館相關的叫open數位博物館專案,一年也有大概600萬元的預算,然後有常編的八人,它有國家的專案支持。從國科會1998年開始,然後到2008年,國家專案投入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跟數位學習型國家的科技計畫,它是科技預算,所以才能夠有這個中心。因此我強烈建議文化部也去爭取這樣的專案計畫,要不你就要在自己的預算裡頭編列。這是中研院的經驗,專責組織是成敗的關鍵。故宮也在做,本席一直push他們,他們終於要在明年開始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資訊室,而不是過去從教育資產處裡頭拉出幾個人,相對沒有辦法完成這些工作。故宮輸人不輸陣,開始做了。
    其次,我為文化部統整了,你們數位化的程度真的不一,各種平臺的運用落差很大。我這邊列出來的官網、FB、You Tube、IG、app、LINE、Twitter、Podcast,是把你們所有館舍各有多少建置列出來。我要給臺中國家歌劇院拍拍手,因為他全部都到位,每一種都做。表演藝術普遍表現得比視覺藝術文化館舍強,這是要給肯定的。在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當中,這些平臺都做得比較完備的是臺博,難怪今天由洪館長來代表報告,這是要給肯定的。但是其他的部分,官網跟FB是建置最多的,都有,然後You Tube也是多的,IG就少一半,有app的館舍只有七個,有使用LINE平臺的只有四個館,有用Twitter向國際發聲的只有三個館,最新的Podcast,有加入的有兩廳院、臺中歌劇院還有國美館,落差很大。我每一個都整理,大家都可以看,我會後可以提供給你們,我就不贅述了。
    另外,面對組改的啟動機會,故宮是不是納入?還有過去講的,要成立博物館司。我都希望文化部利用這個契機,成立一個數位文化的專責單位,不管是不是在博物館司,如果成立的話,有個專責機構、單位來處理所有館舍之間的整合。如果故宮未來是移入,本席是支持的,我認為可以研議,應當有設專責機構的機會,它是成敗的關鍵。我希望你們三個月內提出是不是需要專責單位,並在人力、預算跟法規配套的報告,這個應該可以吧?好,謝謝。
    第二個,內容產製的部分我很快的帶過。官網是要做廣度的,提供完整的、便捷的服務吸引新客。有關線上展覽跟線上消費,我跟次長報告,目前有線上展覽的館很多,但是還有四個館沒有線上展覽,就是中正紀念堂,還有國臺交,滿可惜的,其實國臺交的表演藝術非常適合線上;還有臺灣文學館跟臺灣歷史博物館。這是線上展覽,但是我們要OMO。我們要擴大藝文消費,線上消費的建置也很重要。現在有六個館沒有線上消費機制,就是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國立歷史博物館,然後工藝中心、史前博物館跟臺灣歷史博物館,請大家去思考如何補強。現有的平臺欠缺整合,還有六個館沒有app,但是有很多館反而是一大堆app,當app夯的時候,大家都做app,然後一個館有好幾個,譬如說故宮,我常常講故宮有四個app,國美館有兩個app,連文資局都有三個app,兩廳院有六個app,這是不是可以整合呢?這就是專責機關的重要性。
    總體檢第三,我看到你們有數位文化內容流通機制推動計畫的專案,其實在你們自己的報告也看到了,數位文化內容的格式統一跟通用性是不足的,不管是國家文化記憶庫,還有能不能連到open museum在中研院的部分,甚至跟國際的Google Arts& Culture,我們的規格、互相流通跟格式統一都有欠整合,這是第三個問題。Google Arts& Culture我不斷地倡議,我給次長一個基本資料,全球有兩千館加入,大英博物館有五十一個主題、七千三百個展件,荷蘭國家博物館有十一個主題、十六萬個展件加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二十六個主題、二十萬個展件加入。臺灣的部分謝謝蕭次長當館長的時候,國立臺灣美術館有七個主題、兩百一十四個展件加入,是臺灣文化館舍加入Google Arts& Culture最好的,但是文化部也只有這一個。其次,故宮有了,我們民間的富邦藝術基金會的主題跟展件比國美館還多,教育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主題跟展件也都不輸我們,所以這部分各館舍還可以再加強,畢竟這是國際的連結。
    我最後要肯定國表藝,我要跟次長還有所有館長分享,我覺得今天不叫質詢,因為不太有機會讓次長說什麼,今天是分享我的觀察。O2O的時代要進入OMO的虛實融合,我們從過去過路客的生意,現在要去進行號召鐵粉的經濟,所以它的整個思維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國表藝願意打掉一萬多個殭屍粉,重新定位做鐵粉的生意?從過去導流,看見博物館、看見國表藝,進入轉單,走進博物館、走進國表藝,到最後我們經營鐵粉,是愛上博物館、愛上國表藝,這是OMO最重要的精神,我們現在跟民間的電商學習。其次,OPEMTIX上線了,他最勇敢的就是將殭屍粉絲、泡沫粉絲全部打掉,我們願意重新圈住真實的、活躍的會員,這是重要的思維跟突破。國表藝這一套真的要請你們參考,可以讓國表藝術跟所有的館舍好好辦工作坊,這個做得到吧?次長,請國表藝跟所有的館舍做工作坊,這個沒有問題嘛!一定可以。
  • 蕭次長宗煌
    董事長點頭了。
    吳委員思瑤:好。他們是思維的轉換,不是只有介面的改版,我看到國表藝的四個雄心壯志─文化藝術的轉型、國家文化Big Data的建立、邁向全民文化生活新的時代、打造文化藝術的共榮圈,所以他們從過去的不定時釋出優惠方案到現在購票固定回饋折價,這是OMO電商的精神。過去以消費金額分級,消費3,600元,一年才可以續約等,現在是用黏著度分級,也就是你每年只要消費三次,不是以單次金額,而是以你的次數分級。最後一個,過去是售票跟推廣分設平臺,現在是售票跟藝文推廣並行,這都是國表藝的好經驗。我上次也跟部長說了,透過藝文鐵粉生態圈的打造,我們能夠分析藝文消費的樣態,藝Fun券就是一個好的機會,藝Fun券的資訊流到哪一個館舍、哪一個線上消費,都可以透過去識別的追蹤,建立不管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消費行為的分析、再利用。還有,我們可以全面強化數位的策展,除了普及化還可以雙語化,然後導入線上消費。剛剛說六個館舍的線上文創消費是沒有建置的。最後,訂定一個全新的數位行銷。
    我今天花了一些時間,也超出了一些時間。次長,有關專責組織,請你們在三個月內提出研究方案。第二個,OMO這一塊,請國表藝儘速分享經驗。我也期待,如果有這樣子的工作坊,我願意去參加跟學習。第三個,我剛剛說的內容產製的落差,我也希望能夠逐一改善。我剛剛提出的幾個項目,我都希望你們三個月內可以給我檢討報告,好嗎?
    蕭次長宗煌:是,文化部來努力。
    吳委員思瑤:好,我們一起加油,辛苦大家。謝謝。
  • 主席(吳委員思瑤)
    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鄭委員正鈐:(12時16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來首先要問故宮是不是降級的事情,不過因為今天有好幾個委員問到,所以我就不特別跟次長提這個事情。其實之前我有跟故宮的院長談過這件事,對於整個故宮的位置,他覺得在他任內的時候,有些東西會很堅持,結果後來馬上聽到故宮是不是有可能降級的事情。今天是您幫部長代打,所以我就不問這件事情。
    今天我們主要是在講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還有各文化館舍的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這個東西的針對性很強。剛剛召委對所有部分都做了很好的體檢,我只想請教一下次長,所謂的線上展覽、線上策展就是把一般在平面上的展覽放在網路上嗎?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線上策展嗎?可不可以請次長回答一下?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 蕭次長宗煌
    主席、各位委員。當然不是。
  • 鄭委員正鈐
    那你覺得應該做到怎麼樣才是你們要做的數位策展、線上藝文跟數位行銷?
    蕭次長宗煌:一個展覽的展覽架構、展覽物件、整個邏輯脈絡、資料詮釋,基本上要完備的放在網路上才是線上策展。實體展覽跟線上策展當然不一樣,因為線上策展會用固定的工具,視覺停留在那邊,可是實體展覽的話,你可以在展場穿梭,你也可以轉個身看那邊,然後回頭再看這邊,整個移動的形式……
    鄭委員正鈐:您覺得線上策展跟實體展覽相比,更大的優勢是什麼?
    蕭次長宗煌:以現在來講的話,幾乎剛剛所有的委員都提到,線上展覽或是線上的資料庫未來會成為常態。你在展場一樣可以拿著手機,從手機裡面去找出相對應的內容。譬如說,我在國美館的時候,重要的展覽會有個QR Code,手機掃QR Code就可以延伸閱讀,甚至相關的資訊都可以……
    鄭委員正鈐:謝謝次長。我想講一個狀態,比方說我現在看很多線上的展覽時,我發現有個很糟糕的部分,就是把我們的體驗斷裂了,因為我們要不斷地進去又出來。今天連兩廳院大概總共有19個相關的展館單位都來到現場,在我整個看完之後,我發現有很多都是維持在平面的狀態,包括新竹的新竹生活美學館,感覺也都是平面的,進去看了之後,我覺得線上看展體驗的感受沒有那麼好,因為會不斷地被斷裂,當然也有幾個做得好的,我覺得像國立臺灣博物館其實就做得不錯,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也都做得不錯,還有幾個像國表藝,他們其實也都有些還不錯的地方,不過,我覺得有部分體驗的感受沒那麼好,所以我只是在想,我們現在做線上策展是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能夠讓臺灣相關的展館、一些文化的產業有脫胎換骨的機會,而我們要怎麼去投入、要怎麼去做?本席剛才有聽到其他委員也提到國外的經驗,像芬蘭等等,他們都用了很多VR的技術或者有些AR的技術進去,一起來讓大家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線上看展的經驗值,所以本席在這邊想要問今天在場的這19個展館,有將VR技術用在你們線上看展的有多少個單位,可不可以舉一下手?可不可以講一下是哪幾個單位?
  • 蕭次長宗煌
    臺博館、國美館、歷史博物館。
    鄭委員正鈐:臺博館、國美館、歷史博物館,只有這三個單位。因為現在VR算是一個很基本的技術,如果要讓國人能夠有更舒適上網去看展的機會,本席希望你們對這部分能夠更多加投入、加深,當然有很多委員也提到各方面的部分,都很重要,也都很棒,我們也都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不過,針對這個部分,本席是希望對VR的技術能夠多加運用,因為尤其是整個新竹有很多在做類似技術的公司,我們希望能夠讓科技跟文化藝術有更好的整合,謝謝次長。
    接下來我想問一個部分,國美館有用VR很好,可是國美館最近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用派遣工的問題,對於我們在這個產業當中很基層勞工的保障,可不可以請次長在這邊作比較政策性的說明?
    蕭次長宗煌:基本上來講,文化場館的特性跟其他部分不一樣,因為早期文化場館的服務人員可能是聘用的或是有正式職員,但是因為總員額法之後,所有的博物館都沒有辦法增加人力,可是空間及整個服務的屬性越來越多元,包括我們對弱勢族群都有特殊的照顧,所以人力不足,就會變成用業務費的方式來僱用,的確是有這樣的情況。
    鄭委員正鈐:理解,那我想請教一下,之前賴清德當行政院長的時候,他提出一個派遣歸零的政策,他提到在2020年底前所有公部門希望能夠派遣歸零,這是否包含文化部下屬所有的館舍?
    蕭次長宗煌:派遣歸零是一個技術上的用法,就是我們不再用「派遣」這樣的名詞,所以就變成是用承攬的方式,如果沒有的話,你還是要在原來的員額裡面去找到一個……
    鄭委員正鈐:不用派遣,用承攬,對不對?你說這是一個字眼上的說明,可是事實上它在定義上有一點不太一樣,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達到當時賴清德院長希望在2020年底公部門派遣歸零的政策,你覺得現在所有的文化場館當中都沒有派遣工的狀態,是不是?
  • 蕭次長宗煌
    還是有很多派遣工存在。
    鄭委員正鈐:現場的這19個場館當中,目前還繼續有用派遣工的舉一下手,好不好?都沒有?馬上打臉次長嗎?
    蕭次長宗煌:不是,所謂派遣的話,包括清潔等這些管理的什麼都是……
    那是承攬。
    鄭委員正鈐:那是承攬嘛,所以剛剛你說還是有一些派遣工,可是在現場的這19個場館都沒有用派遣工,對不對?都沒有了?
  • 蕭次長宗煌
    用勞務承攬。
    鄭委員正鈐:OK,有用承攬的舉一下手,好不好?只有這幾個單位用承攬?次長可以講一下現在有用的單位嗎?結果要講單位,就越多人舉手了。
    蕭次長宗煌:幾乎大部分都有,因為這個包括清潔工……
    鄭委員正鈐:好,剛剛一開始只有幾個人舉手,當要講單位的時候,每個人就開始舉起手來了,所以現在基本上大家還是都用承攬的方式在走嘛,因為在後疫情時代,其實我們現在疫情還沒有過,本席除了關心被用派遣或是用勞務委託的方式進到這些文化部下屬場館當中去工作的基層員工,我們希望能夠保障到他們的一些工作權,對於我們在紓困計畫1.0及2.0的時候,有很多藝術工作者來申請相關的紓困計畫,請次長事後給我一份完整在紓困1.0及2.0,所有藝術團體或是個人來申請的件數、核准的件數、數額等相關的比例及細節,也就是請次長之後給我一份1.0及2.0紓困目前的成果。謝謝。
  • 蕭次長宗煌
    沒有問題。
  • 主席
    請李委員德維發言。
    李委員德維:(12時28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今天是「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的專題報告,但是本席仔細地閱讀了包含文化部及另外所提供的報告以後,本席要先提出來文化部可能在這個議題上還沒有真正感覺到新冠肺炎是一個革命性的事情,數位化是革命性的,它真的是在革你的命,我們講個最簡單的,譬如說國家兩廳院一場演出,你要招500個、1,000個觀眾進去看很容易,但是數位化以後,你能不能找到500個、1,000個人來看,很困難,為什麼?因為兩者的感受完全不同,博物館更是,所以今天看到這個報告,本席必須講我真的有點失望,因為各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件事情會革你的命,為什麼?因為你的績效絕對會非常的差,你要是沒有劃時代、嶄新的作法,你接下來會非常的慘,為什麼?因為在網路的競爭裡面,各位現在所做的真的只是把簡單的東西放上去,等於算是在大海裡面釣魚,你沒有相關的配套,沒有去刺激讀者或消費者主動到線上來看的話,根本沒有人會來看,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前面萬美伶委員提出來今年疫情這麼嚴重,次長原本以為會有更多人上網,錯,只有更少人會上網來看,因為兩者的性質,你自己去看跟你在線上看完全不同,所以本席要提醒次長或各位場館的館長,你們必須要從行銷的角度及手法來做檢討。
    我今天看了各位的報告,各位只是說譬如以後買票app很簡單,或者把哪些內容放上去了,但你要是沒有能夠刺激消費者或民眾來看的意願,跟各位保證,在茫茫的數位人海當中,你一定是最弱勢的,因為文化跟食衣住行不一樣,你要賣吃的,就有人會來,你要賣衣服,好看的也有很多人買,但是食衣住行育樂,各位現在的產業是在後面的,是人需求的後端,所以本席要給文化部的建議是一定要調整大家思考的方式,如何統整,這個部分可能各場館沒有辦法自己做,但文化部必須來負擔起這個責任跟義務,甚或於如何來統整、刺激大家,譬如說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或者一個月,你有新的活動、新的行銷手法去刺激消費者或觀眾,否則他上來一次,下次上來可能是幾年以後了,所以這一點本席一定要提醒文化部,麻煩次長回去以後要轉達,因為今天部長沒有來,否則這一段話原本是要跟部長說的。
    另外,本席前面要講的講完了,我還是要提一下剛才也很多委員關心故宮博物院的部分,假如故宮博物院未來改隸屬為文化部底下的三級機關,請教次長,您覺得它的優點跟缺點在哪裡?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假設性的問題,我現在還沒有想到。
    李委員德維:那你就沒有超前部署,因為這件事情,您今天來,所有的委員其實都想問,所以這部分當然要請您回去也要跟部長好好商量,大家也不諱言,故宮博物院在臺灣等於算是博物館界的龍頭,未來假如真的隸屬文化部的話,文化部的作為就很重要,所以這部分提醒次長帶回去討論,好不好?
  • 蕭次長宗煌
    是。
    李委員德維: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1巷裡面有一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穀倉,它曾經見證清朝從臺北到基隆間運送米糧的歷史,但是臺北市文化局又判定這個建物興建的時間跟所屬的會社過去並非新事證,所以不具文資價值。請教次長,因為該糧倉鄰近臺北文學的基地─齊東詩舍,後方的齊東街也是清代重要的米道可以接到錫口,也就是今天的松山,我想也有很多藝文界的人認為它有保存價值,是不是可以請次長介入來協調,讓文化資產可以保存?
  • 蕭次長宗煌
    這部分可不可以請文資局施局長說明?
  • 李委員德維
    好。
  • 主席
    請文化部文資局施局長說明。
    施局長國隆:主席、各位委員。這部分好像臺北市政府已經有走過文化資產審議的程序,他們有找專家學者去現勘,他們判斷是沒有具有文化資產價值,且據我所知,這一個穀倉好像已經被拆了。
  • 李委員德維
    已經被拆了?
    施局長國隆:已經被拆了,「棟札」的部分,他們應該是會用一般古物予以典藏、保存這樣的角度。
    李委員德維:所以針對這部分,文資局可以主動跟他們聯絡,並做一些協助嗎?
    施局長國隆:可以,我們來瞭解一下他們的文資審議程序是怎麼樣等相關程序。
    李委員德維:好,就麻煩文化部文資局。
    我再請教次長,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即將邁入第三個10年,當然也孕育出許多融合當地自然生態,發展歷史人文精彩的特色社區,本席瞭解文化部與KLOOK攜手合作推動文化資產數位化,也簽了一些合作備忘錄,請教次長,你們這些具體的合作內容大概是什麼?需要多少的經費?
    蕭次長宗煌:經費的話,好像我們跟他合作是不用出資的,基本上來講……
  • 李委員德維
    那你們要負責什麼?
  • 蕭次長宗煌
    我們提供素材。
  • 李委員德維
    提供素材?
    蕭次長宗煌:對,提供素材,這個是在今年國際旅展上面的一個專案。
  • 李委員德維
    這個部分文化部可以獲得什麼樣具體的成果?
    蕭次長宗煌:如果有民間企業願意幫助政府、幫助社區,然後把社區的特色在網路上做行銷,基本上來講,我們樂見其成,如果是這個企業或平臺的話,當然有另外廣告的效益。
    李委員德維:好,瞭解。國家電影中心已經有超過40年歷史,它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電影圖書館,當時許多對外界充滿好奇的臺灣人,它等於是一個認識世界的途徑,觀看電影是娛樂,也是增廣見聞。它於1989年改名為國家電影資料館,裡面也收藏了很多珍貴的影視資料,請教次長,未來國家電影中心是怎麼樣的規劃?
    蕭次長宗煌:關於它的未來,它在今年組織條例已經通過,也正式營運,它是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從委員的圖片也可以看得出來,它就在新莊文化部的對面,未來二期計畫的話,在它跟文化部的中間還會有一個電影圖書館或是電影博物館這樣新的建築,這個計畫基本上我們在研議之中。
    李委員德維:好,瞭解,要是有相關說明的話,也麻煩提供給本席辦公室,好不好?謝謝。
  • 主席
    請高金委員素梅發言。
    高金委員素梅:(12時39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針對文化部跟原民會合作的大館帶小館計畫,我10月28日在這裡質詢過部長,部長也非常有心,11月4日就率領相關團隊到我的辦公室來討論大館帶小館的政策及規劃,而我在11月4日的會議上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議,像是中央跟地方的橫向連結,或是地方政府跟原住民族部落的關係,還有各地區代表族群的分布其實是不一樣的,也很清楚地告訴部長,地方政府跟原住民族部落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制定政策或資源分配的時候,是不可以完全下放給地方政府統籌辦理的,因為原住民鄉真的是最弱勢的地區。我認為中央部會就應該要擔起協助跟輔導的責任,這一點部長在會議當中也下了指示,次長知道這件事嗎?部長有沒有交代你呢?因為看起來你是分管這個業務的政務次長,部長有交代你嗎?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報告,那個原住民平臺是李次在督導。
    高金委員素梅:李次長在督導,但問題是這些館舍都是你在督導的,你們的橫向聯繫應該都要知道吧!要不然李常務次長可以來管這些館啊!這好像屬於你們的業務分管不同,對不對?
  • 蕭次長宗煌
    館舍也是李次長在督導。
  • 高金委員素梅
    所以就是這個館舍不是你督導?
    蕭次長宗煌:博物館、各地方文化館是李次督導,原住民平臺也是李次督導。
    高金委員素梅:好。今天李次長沒有來,我們覺得也是非常遺憾,部長自己不來,李次長不來,那沒有關係。蕭次長這樣好不好,你看一下誰比較能夠回答,請他上來好了。目前你們規劃北中南東四個區域的國立博物館輔導總共29個原住民文物館,我先請問國立博物館洪世佑館長在嗎?麻煩上臺一下,然後呢?
    蕭次長宗煌:史前館、臺史博,還有自然科學博物館。
    高金委員素梅:屬於教育部的,對不對?請問這個業務在中央除了部長之外,除了李次長之外,還有誰比較清楚瞭解?可不可以上臺?
  • 蕭次長宗煌
    文資司司長在這邊。
    高金委員素梅:次長很顯然也不太瞭解,所以我們希望如果部長不來這邊答詢的話,是不是應該先交代好所有的事情,讓次長瞭解?否則在這邊我們真的是不曉得該怎麼問。沒關係,我現在手上有一份資料,就是文化部跟原住民族的文發發展中心合作關於原住民文化館大館帶小館的發展策略。我大概簡短地說一下,98年到105年國立博物館與6間的館合作辦理有8檔的文物返鄉特展。做得很好,但98年到105年只有8檔很顯然是不夠的。再來,我們看到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也做了非常多東西,我手上都有資料,但可不可以告訴我,你被分配的區域是要輔導哪幾個館?
  • 主席
    請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王館長說明。
    王館長長華:主席、各位委員。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負責東部花蓮、臺東的7個原住民博物館,北邊從花蓮市阿美族的館……
    高金委員素梅:館長很清楚,對不對?
  • 王館長長華
    是。
    高金委員素梅:這裡面有分市政府管轄、有分鄉公所管轄,請問你們的業務是怎麼樣分工?中央怎麼跟地方配合?次長聽好,因為有縣管的、有鄉管的,如果這個政策下去,卻沒有對口單位,我不曉得該怎麼做。我就問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王長華館長,你們的業務很顯然是要協助7個館,有1個館是縣,其他是鄉。請問你們分幾年度要把它做好?不管是館裡面的硬體升級,不管是軟體的銜接,不管是文物如何返回地方的鄉或縣去掌管,你們有沒有中長程計畫?
    王館長長華:史前文化博物館承文化部的領導,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要是協助這7個博物館的人才培育以及……
  • 高金委員素梅
    你只在人才培育方面……
  • 王館長長華
    以及他們表現的能量。
    高金委員素梅:好,我現在看到了,文化部相關政策還有資源挹注一、二。我來看第二個,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的升級計畫,次長聽好,你在105年到107年總共核定補助原文館有33案,補助的經費是2,848萬1,500元;108年到109年,你又核定原文館29案,總共是5,760萬元,所以105年到109年總共有8,000多萬元在協助輔導原住民部落文化館的升級。你們給我的報告很顯然就跟剛剛王長華館長所說的你們只在於人才培育有別,請問所謂的29館跟33館,很顯然整個館只有29館,不管是市管的、縣管的、鄉管的,那你們33館跟29館已經變成多少?50、60幾館了,次長看到了嗎?在你們給我的資料裡面,我就看到一些問題,待會一併回答。第二個,再請次長看一下,北中南東你們所謂輔導的原文館,臺中的叫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它是教育部所屬的,不曉得這個開會平臺,教育部會不會派人參觀,這是其一。其二,如果以族群分布來看,臺北跟臺中是以泰雅族的為主,從和平區一直到宜蘭,如果把北中兩個變成不同的館來分署,你看到了沒有?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全部是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來分管,因此以族群分布來講是不對的。次長,給你們一點時間說明,我剛剛提供給你們的這個意見,什麼時候會告訴我完整的、滾動式的解決大館帶小館的問題?
    蕭次長宗煌:關於大館帶小館,是我在臺博館任內主動去處理的,那時候處理的情況……
    高金委員素梅:不要說你主動啦!很抱歉次長,是我在這邊要求你們的,因為當時我們覺得文化部只做一般的,對於原住民的文化,你們根本都沒有想要做,所以我在這裡要求原民會跟文化部必須要有一個平臺建立起來,文化部要負責跟原民會合作,對於原住民的文化不可以變成是化外之民。因此才會開始慢慢的有一些原住民的文化歷史跟文化部合作。
    蕭次長宗煌:可是那時候只有臺博館,其實有一個邏輯,就是我們怎麼樣讓館藏的文物回到部落展覽。
    高金委員素梅:就是我剛剛說的嘛!你們只有8次,從你任內一直到現在,請問次長原住民部落有幾族?
    蕭次長宗煌: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一個,也不限北中南,然後自然科學博物館、史前館也加入,當然之後在委員通盤考量之下,希望有一個政策性的處理方式。
    高金委員素梅:我的時間有限,次長不要再講前面,前面的歷史我已經幫你講完了,我要的是後面你們現在要怎麼樣滾動式處理。
    蕭次長宗煌:後面這個部分,我想……
    高金委員素梅:你如果沒有辦法回答,請司長回答,謝謝。但是我希望你能夠關心。
    蕭次長宗煌:好。這個部分,我們會在那個平臺上面跟教育部再合作,看看怎麼樣在事前統一的方式下,然後可以把資源及……
    高金委員素梅:你的回答跟部長給我的答應不一樣,那一天誰參加這個會議?司長有參加吧?
  • 主席
    請文化部文資司洪司長說明。
  • 洪司長世芳
    主席、各位委員。我有參加。
    高金委員素梅:麻煩你做一個結論,謝謝。
    洪司長世芳:上次跟委員溝通之後,在委員的指教下,我們會做一個通盤的計畫,來做後續的推動。怎麼整合部裡面跟……
    高金委員素梅:你們在北中南東現在開始會調整,對不對?
  • 洪司長世芳
    會。
    高金委員素梅:第二個也不是剛剛國史館館長所說的,你們只在人員的培訓,不是只有如此吧?
    洪司長世芳:對,不只。
    高金委員素梅:應該還有硬體設備的升級,對不對?
    洪司長世芳:硬體、軟體都有,還有整個文物的……
  • 高金委員素梅
    什麼時候會給我這個計畫?
  • 洪司長世芳
    我們會儘快處理。
  • 高金委員素梅
    儘快是多久?
    洪司長世芳:一個月內,可以嗎?
    高金委員素梅:好,謝謝。次長,希望你們能夠瞭解,因為有的時候部長不會來,你們如果要代表部長出席答詢,請你們要充分理解各個委員會準備的題材及質詢的方向,好不好?不然你在這邊是非常不尊重我們的質詢權。謝謝。
    蕭次長宗煌:委員,抱歉。因為今天的資料以數位為主,沒有兼顧到這部分,這是我自己不夠用功。
    高金委員素梅:請你瞭解一下原住民立法委員在這裡有哪幾位?有誰是關心什麼樣的議題,好嗎?謝謝。
  • 蕭次長宗煌
    是。
  • 主席
    謝謝高金委員素梅。
    現在先處理今天的臨時提案,總共有3案。
    進行第1案,請宣讀。
  • 臨時提案

    1、
    案由:世界各國藝文場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參觀人數銳減,對藝文推展、國際交流等亦產生嚴重衝擊!然全球公衛組織評估,疫情發展仍難以預料,國內藝文場館亦需及早規劃,積極發展數位策展、線上藝文等強化博物館所永續發展之基礎。爰要求文化部所屬館所、中心等,於一個月內向本委員會提出110年之數位化具體計畫,以因應疫情變化提早準備。
  • 提案人
    林奕華
  • 連署人
    萬美玲  李德維  鄭正鈐
    主席:有關第1案臨時提案,有沒有委員要補充?
    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林委員奕華:昨天我們收到文化部的報告,因為終究還是一個比較整體的書寫,而且大部分著重在今年,但今年也比較是很零散作法的陳述方式,比較沒有按照我們說的館所中心這樣的一個角度出發。今天主席還有安排,包括國表藝等等,但還是不夠全面,所以希望是不是能夠每個單位都提出一個110年的具體計畫,讓我們瞭解一下。謝謝。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請求一個月改三個月,因為我們的5G計畫,在月底才會提報到院裡面,但還不曉得可以爭取多少經費,最後我們再做一個比較完整的規劃。因為現在需求還沒有提出去,它給我們框8,000萬元,我們覺得8,000萬元沒有辦法做事情,我們起碼要再爭取多1億元。請問是不是可以三個月?
    主席:林奕華委員,可以嗎?
    林委員奕華:三個月時間比較長,希望報告內容要更完整,好不好?如果有多一些經費、資源及報告可以更完整,我當然就沒有意見。
    主席:臨時提案第1案,時間調為三個月內提報告,其餘照案通過。
    進行第2案,請宣讀。
    2、
    文化部依據文化基本法第十七條規範文化科技政策擬定,據此訂定「文化科技施政綱領」以實現文化科技永續發展之創新生態系,培育文化與傳播之跨域人才、強化基礎建設、健全創新環境之發展。
    然,經查6項綱領並無對應相關文化數據實證資料支撐,更無法對應社會大眾需求。目前臺灣尚未針對整體「藝文環境數位程度」、「「開放資料」進行總體調查,因此無法從現有統計數據資料中了解藝文團體需求,進而進行完整數位轉型政策擬定,以及後續的數據課程與訓練計畫,展開研發、教育與應用推廣活動。
    要求文化部比照英國數位策略擬定方式,3個月內啟動整體藝文環境數位程度、開放資料進行總體調查。以進行文化部「數位轉型」。
  • 提案人
    黃國書
  • 連署人
    范 雲  賴品妤  吳思瑤  林宜瑾
  • 主席
    好像有文字修正?
  • 蕭次長宗煌
    照案辦理。
    主席:依修正文字,黃國書委員,可以嗎?
  • 黃委員國書
    可以。
    主席:大家有看到修正文字,第2案通過。
    進行第3案,請宣讀。
    3、
    位在台中市南屯區的彩虹眷村,牆面、地板上的鮮豔色彩、趣味人物等,全都出自高齡98歲「彩虹爺爺」黃永阜之手,他讓廢墟重新發光發亮、讓本應被拆除的眷村因他的藝術而被保留下來,更讓這個地方聞名國際,被列為「台灣最想去的拍照景點。」根據台中市政府統計,彩虹眷村每年的觀光客高達200萬人次,有8成以上都是國外旅客,從這驚人的數字顯見彩虹眷村的魅力。近日有文化團體勘查發現彩虹眷村的地基已鬆動,很多房屋也開始傾斜,地基出現掏空情形,建築物也年年被白蟻侵蝕,目前只能靠著灌混泥土和鋼構防護植生牆在支撐,此文化藝術創作岌岌可危。鑑於彩虹眷村已是當地的文化地標,亦承載當地居民之文化情感,爰此,建請文化部針對台中南屯之彩虹眷村保存問題邀集相關單位研擬解決之道。
  • 提案人
    張廖萬堅 陳秀寳  吳思瑤  林宜瑾
  • 主席
    提案委員有沒有補充?
    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在研擬的時候,可不可以讓地方也參與?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包括用文創的方式來保存等等,會提供一些辦法,所以你們邀請市政府的時候,原來的相關單位跟比較關心的地方團體,應該也要邀請,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OK。施局長剛剛已經交代,馬上進行跟臺中市政府協調,所以我們照案辦理。
    主席:好,要邀集關心的在地團體及張廖委員。第3案通過。
    繼續進行質詢,列席委員每位是5分鐘。
    請洪委員孟楷發言。
    洪委員孟楷:(12時56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好,我準備的問題是要請教部長,不過上午我想很多的委員都關心現在傳出故宮要改隸屬文化部。我先釐清一下,次長在上午回答委員的問題時,是說你個人都沒有參與任何的內部會議?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 蕭次長宗煌
    主席、各位委員。對。
  • 洪委員孟楷
    文化部裡面有沒有曾經針對這個部分討論過?
  • 蕭次長宗煌
    沒有。
  • 洪委員孟楷
    沒有?
  • 蕭次長宗煌
    對。
    洪委員孟楷:故宮博物院院長也說他只有接到一通電話,是行政院高層打來詢問其他國家博物館的隸屬狀況如何。就媒體報導故宮內部也沒有任何的會議討論,到底這件事情怎麼傳出來?
    蕭次長宗煌:我不曉得,我也是看媒體才得知這個訊息。
    洪委員孟楷:有可能故宮之後要給文化部管,但文化部從頭到尾沒有討論過?故宮也沒有討論過?那就是有一隻無形的黑手,可能在行政院裡面盤算著、調整著。假設真的如此的話,次長的態度是什麼?
    蕭次長宗煌:關於組織改造,是行政院的一個通盤政策,這個部分是院層級的,我個人沒有什麼太多的看法。
    洪委員孟楷:但是文化部有沒有這個能量?譬如故宮隸屬文化部之後,文化部能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還是一加一等於二?還是一加一小於二?
    蕭次長宗煌:這個部分,我個人沒有辦法評論。
    洪委員孟楷:不好回答。我想看的出來,為什麼這兩天突然間大家對這個議題很關注,就是莫名其妙有人放風聲消息給媒體嘛!不然媒體也不會寫這樣的報導。但我們就可以釐清及確實文化部目前內部都沒有任何開會,故宮也沒有任何開會,到底是誰要放這個風聲?不知道。次長過去到現在,不管擔任館長、不管擔任主秘、不管擔任次長,我想你是文化專業,我是非常地敬佩。
    回歸到今天的議題,現在我們在講所謂數位化,上午好像有委員提到,我剛看媒體標題,說你們的線上數位展覽比民間網站做的還不如,因為瀏覽次數比較少。次長針對這樣的評語,有沒有想要反駁或想要說明的地方?
    蕭次長宗煌:要有確切的數據,我們才可以分析,因為很難說民間一定比公部門好,或是公部門一定比民間好。當然我瞭解有一些民間博物館營運的確很好,譬如臺南奇美博物館的網路瀏覽可能會比較高,但是平均來講,公部門基本上擁有的一些資源優勢還是比較強一點。
    洪委員孟楷:次長講到重點,其實公部門一定是館藏相對豐富嘛!在產品及可以看到的東西相對上會比私部門的精彩。尤其上午這位委員以類似這種線上書店購物網站作為比喻,我覺得這樣的比喻也不見得一定合適,重點在於線上瀏覽跟一般實體的展品相較,為什麼沒有辦法讓大家覺得線上瀏覽具有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針對線上瀏覽或線上網站,有別於實體展覽所看到的東西?有沒有什麼東西是線上才看得到,可以鼓勵、吸引民眾一定要上線才能看?這樣子會不會加深上線瀏覽的意願,讓民眾覺得一定要到線上看,不一定要到現場看,也就是現場看可以看到某部分的展覽,但線上有另外的線上展覽,而不是只是把原本的展品拍拍照、上傳到網站上,如果是這樣子,民眾看現場的展品就好了,為什麼要到線上看?
    蕭次長宗煌:以劇場、博物館及展覽來講,基本上,我們已經習慣這種傳統的觀賞模式,所以展覽的展品物件、跟表演者互動的對話是沒有辦法取代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線上的效應,因為從最早的電話、黑金剛大哥大、無線手機,現在變成瀏覽平臺,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其實未來也有可能改變觀賞及觀展的習慣。
    洪委員孟楷:沒錯,次長講的都是原理,我也認同您剛剛講的原理。本席現在提醒的是,公部門的思維也要有一部分的思考邏輯方向去調整,辦展不是只是辦現場的展,我們可能要開始規劃將某部分的公務預算用於線上展,也許比例不一定是50比50,可能是10%,譬如一年如果有5個展都是在實體裡面,我們再針對線上展規劃一個不同的展,而這個展是線上才看得到的。就如同您剛剛講的,因為科技、資訊、演繹的習慣不同,線上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展,而這個展只有線上才看得到,這樣才有賣點。
    蕭次長宗煌:我想未來OMO、也就是線上跟實體相容的情況會不斷出現,目前這是一個趨勢,我們也會往這方面來努力。
    洪委員孟楷:好,我希望真的是往這方面來努力,如果必要的時候,我也覺得可以跟民間團體取經、相輔相成,重點在於把我們更多的館藏或是更好的設計,讓更多民眾可以接觸到,因為畢竟文化即生活,而且建設可以讓城市巨大,但唯有文化可以讓城市偉大,讓我們一起共勉,好不好?
    蕭次長宗煌:好,謝謝委員。
  • 洪委員孟楷
    謝謝。
  • 主席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廖委員婉汝及蘇委員巧慧均不在場。
    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陳委員椒華:(13時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昨天屏東有六、七十位鄉親到行政院陳情,次長應該知道這件事情吧?
  • 主席
    請文化部蕭次長說明。
  • 蕭次長宗煌
    主席、各位委員。我知道。
    陳委員椒華:現在有很多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資產可能還沒有正式列入文化資產的保護,或者同時有一些開發計畫,地方政府可能支持這樣的開發,所以就不會積極將這些資產列入文化資產,一些政府的重大建設也有可能是這種情況。所以本席要請問次長,文化部對於這種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資產是怎麼看待的?現在本席提到的就是光電,我們知道蔡總統提出2025年要達到25%再生能源的發電目標,但是現在有很多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景點,可能在還沒有完整調查前就被列為光電的開發地點,文化部是不是可以更積極向經濟部反映,未來在進行光電的計畫前,將這些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項目先列入調查,可以嗎?
    蕭次長宗煌:好。在古蹟歷建的部分,我們有一個規定,就是超過50年的古蹟歷建要從事其他處分的話,要經過文化資產的評估,這是有關公部門建物的部分,的確,在其他的部分並沒有一個比較周全的考量。但是就這個案子,我們有補助屏東縣政府150萬元,請他們去做文化資產的調查。基本上,依照文資法第三十三條,如果在整個工程的過程中發現有疑似古蹟就要停工,所以這個案子目前已經在停工當中,明天要會勘。
    陳委員椒華:針對這個案子,我們也感謝文化部很積極就做出回應,畢竟這個地方真的很珍貴,可能全世界也很難找到這種具文化價值的日治時期軍事遺址,所以這個真的是很多,而且這裡也有很珍稀的蝙蝠生態。剛剛本席特別提到,從制度面而論,很多類似的文化資產需要文化部主動積極進行開發的調查,現在開發的調查不一定要環評,環評時有需要調查文化資產,但是像這種光電的開發案並不需要環評,文化部是不是可以在相關的一些法規面將他們列入需要做調查的項目?
    蕭次長宗煌:跟委員報告一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上面並沒有很明確的訂定,可是文化基本法有一個條款,就是國家重要的計畫要經過文化環境的差異分析,這當然不是環評,而是一個文化環境差異分析,我們現在也在做文化差異分析的試辦調查。
    陳委員椒華:就法規面、制度面,希望未來能夠結合像光電或者其他的開發案,也納入需要做調查的範圍。
    另外,關於文資法的修法部分,目前地方政府是開發單位,他們對於文資審議或列入文化地景的部分通常都非常消極,未來文資審議是不是也可以納入文資法的公民訴訟條款?
    蕭次長宗煌:在公益訴訟的部分,文資法院版送到院裡面以後,因為地方政府很多單位反對,所以這個部分沒有入法,可是基本上公聽會的程序有入法,就是必須要召開公聽會,才可以進行。
    陳委員椒華:這個部分也請文化部再加把勁,我們要到國外去看人家的文化古蹟,可是我們各縣市的文化古蹟卻這樣子任由開發去破壞,這是很可惜的,請文化部加加油。
  • 蕭次長宗煌
    是。
  • 陳委員椒華
    謝謝。
  • 主席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林委員德福、鍾委員佳濱、孔委員文吉、莊委員競程、林委員俊憲、邱委員志偉、林委員思銘、楊委員瓊瓔、張委員其祿及羅委員明才均不在場。
    今天登記質詢委員均已發言完畢,作以下決定: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報告委員會,今天的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大家辛苦了,謝謝。
  • 委員蘇巧慧書面質詢

    散會(13時10分)
User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