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
  • 繼續開會(14時30分)
  • 主席
    報告院會,現在繼續開會。
    進行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組之質詢。
    請賴委員士葆質詢,詢答時間15分鐘。
  • 質詢:賴委員士葆:14:30

  • 賴委員士葆
    (14時30分)蘇院長你好。辛苦了!今天是衛環組的質詢,但是我要先問一下大家關心的議題,最近治安的問題大家很關心,我們看到警大校長吳檡木,被爆出跟黑道進出招待所等等,這麼糟糕的情況,但是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處理。如果比照去招待所飲酒賭博的臺北市偵查隊隊長遭拔官記過一次,兩天就處理了,警大校長的部分到現在還沒有處理,是怎麼樣?聽說有一個講法,就是警大吳檡木校長是內政部徐國勇部長的人,所以你動不了,是真的嗎?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4:31

  • 蘇院長貞昌
    (14時31分)委員你好。說警察是誰的人並不正確啦,不管是誰的人,說我動不了,那更不正確啦!這個……
  • 賴委員士葆
    那你要不要動啊?請問你要不要動?
  • 蘇院長貞昌
    這個案子……
  • 賴委員士葆
    你要不要動他?請問?
  • 蘇院長貞昌
    相關賭博的部分,不是陳檡文,那個部分已經處理,另外……
  • 賴委員士葆
    我說警大校長、警大校長、警大校長!
  • 蘇院長貞昌
    陳檡文就是警大校長。
  • 賴委員士葆
    「檡」是四聲,是陳檡文啦!
  • 蘇院長貞昌
    這個部分內政部部長已經下令徹查。
  • 賴委員士葆
    到現在為止沒有動作啊!過了一個多禮拜了,為什麼……
  • 蘇院長貞昌
    所以……
  • 賴委員士葆
    為什麼其他案子兩天就處理了,這個案子太大是嗎?他很大,你動不了?你是行政院長耶,動不了?
  • 蘇院長貞昌
    不會,因為我剛才有講,不會我動不了。另外……
  • 賴委員士葆
    那你覺得該不該動?你覺得該不該動?
  • 蘇院長貞昌
    另外,賭博的部分,因為清清楚楚,已經懲處,有關警大校長的部分,因為時間比較久遠……
  • 賴委員士葆
    還不清楚?
  • 蘇院長貞昌
    相關說法不清,內政部徐部長下令徹查,等到調查結果出來,該……
  • 賴委員士葆
    多久?那是多久時間?
  • 蘇院長貞昌
    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 賴委員士葆
    那是多久時間?
  • 蘇院長貞昌
    我不會說動不了,不會!
  • 賴委員士葆
    那要多久時間,你告訴我,老百姓在看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示範喔。
  • 蘇院長貞昌
    這好像是幾天前的事啦……
  • 賴委員士葆
    七、八天之前。
  • 蘇院長貞昌
    總是讓他去調查,調查出來,該……
  • 賴委員士葆
    還要多久可以調查出來?
  • 蘇院長貞昌
    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 賴委員士葆
    多久調查可以出來?
  • 蘇院長貞昌
    我不會說動不了。
  • 賴委員士葆
    你可以動得了啦?
  • 蘇院長貞昌
    我不會動不了啦!
  • 賴委員士葆
    對啊,一個院長,如果動不了,會笑死人!
  • 蘇院長貞昌
    不會啦!院長連閣員都動得了,怎麼會動不了一個署長。
  • 賴委員士葆
    對啊,一個警大校長你動不了,這個東西……
  • 蘇院長貞昌
    不會!
  • 賴委員士葆
    我是替你講話喔!
  • 蘇院長貞昌
    謝謝你。
  • 賴委員士葆
    院長,我們的治安越來越糟,綠色執政叫做「慶記執政」、「慶記保證」,半年來8起槍擊案,高雄最近發生連開15槍的槍擊案,臺南也被報導得很大篇幅,昨天發生開88槍的槍擊案,還有臺灣柬埔寨化等等,都沒有看到蔡總統與你有做什麼事耶,然後就是忙著輔選,「凍蒜、凍蒜、凍蒜」,但治安就一直爛、爛、爛!現在是怎麼樣?選舉期間有這樣的治安假期,是不是?大家就不要去弄這個了,要維護你們大官去輔選,把警力抽來你們這裡,就沒辦法去維持治安,是這樣嗎?
  • 蘇院長貞昌
    委員的描述不正確,前天我才主持治安會報,也表示……
  • 賴委員士葆
    但是昨天臺南發生88槍的……
  • 蘇院長貞昌
    臺灣沒有治安假期,也沒有動不了,所以你看,每一案都破案,臺灣更不是柬埔寨,柬埔寨會成為綁人勒贖、凌虐的園區,臺灣每一案都破,每一個犯法者都抓到……
  • 賴委員士葆
    但是現狀是7坪大關了27個人,被人家扣在那裡,這個是現狀啦。
  • 蘇院長貞昌
    所以都救出來,而人都移送法辦、都收押,臺灣不是柬埔寨,在臺灣誰敢挑戰法紀,絕對依法嚴懲,而且每一案都破,委員你看!沒有任何一個案沒有破……
  • 賴委員士葆
    你講得這麼大聲,做得就是被人看破手腳……
  • 蘇院長貞昌
    誰看破手腳?
  • 賴委員士葆
    在臺南就被人轟了88槍啊!怎麼會沒有?88槍。
  • 蘇院長貞昌
    所以人已經逮捕了。
  • 賴委員士葆
    88槍,這個大家覺得今天……
  • 蘇院長貞昌
    誰敢在這裡作奸犯科都移送法辦,而且都要……
  • 賴委員士葆
    我們來看Yahoo,Yahoo在8月24日做了一個民調,八成的民眾認為治安不好,不是像你說得這麼大聲,老百姓的感覺不是這樣;7月份TVBS做的民調,89%的民眾不滿意,認為治安敗壞耶!老百姓的感覺是治安敗壞,你知道嗎?民調的結果,老百姓的感覺是治安敗壞。
  • 蘇院長貞昌
    治安不敢說滿意,面對治安一定要戰戰兢兢,隨時都不敢鬆懈,對於相關如有犯案的,你看每一個都破案,而且都迅速破案。
  • 賴委員士葆
    哪有「迅速破案」?笑死人。
  • 蘇院長貞昌
    委員,哪一個案沒有破?哪一個?
  • 賴委員士葆
    問題是老百姓不滿意嘛,我就跟你講老百姓不滿意嘛,老百姓不滿意啦,蘇院長。
  • 蘇院長貞昌
    是啦,發生這個事情,民眾會擔心,我們更應警惕。
  • 賴委員士葆
    蘇院長,我請教你,今天你是這會期最後一次來立法院備詢,對吧?
  • 蘇院長貞昌
    今天是貴院總質詢的最後一天。
  • 賴委員士葆
    最後一天,我就問你嘛,最後一天,是吧?
  • 蘇院長貞昌
    今天是貴院總質詢最後一天。
  • 賴委員士葆
    就是你來立法院備詢的最後一天嘛。
  • 蘇院長貞昌
    我依照貴院排的議程,來這裡依據憲法履行職務。
  • 賴委員士葆
    我知道。我覺得你最近脾氣不好,最近你脾氣變得不好……
  • 蘇院長貞昌
    你又要問那個問題了?
  • 賴委員士葆
    沒有啦!我說你最近脾氣變得不好,像早上這樣大小聲,我覺得你現在有一點,我們旁觀的人看,你有一點權力失落焦慮症……
  • 蘇院長貞昌
    不會。
  • 賴委員士葆
    快要沒有院長可以做了,脾氣就變得很壞,很糟糕。
  • 蘇院長貞昌
    不會。你看你問我都笑笑,我都講你以禮相待,我加倍奉還,反過來一定一樣,人對我不客氣,我對他更不客氣。他跟你不一樣,你看你資深、有修養,你一個一個問,清清楚楚;他剛剛當立委那個樣,所以我說毫無修養。
  • 賴委員士葆
    不能這樣子啦,院長,你來這裡你是客,你要客氣一點,你來立法院你是客人,你要客氣一點啦!
  • 蘇院長貞昌
    我一向客客氣氣,我還說加倍奉還。
  • 賴委員士葆
    請問你,萬一大選以後你閣揆被換掉,萬一啦,英文叫做in case,萬一,聽懂了嗎?
  • 蘇院長貞昌
    萬一喔?
  • 賴委員士葆
    對,萬一啦。如果1126之後你不再做閣揆了,你覺得做這麼長的閣揆,你有什麼事情還想做?有什麼事情你覺得想做還沒做完?
  • 蘇院長貞昌
    我都覺得還有好多事情還沒有做完,因為每天都把它當作最後一天,每天都把它當作第一天,要為福國利民努力的事情還非常多。
  • 賴委員士葆
    我跟你講,院長,你這個內閣快要變成吵架內閣了,因為你現在在以身作則,你開始來這裡都會大小聲,跟立委大小聲,結果你的部長也開始跟立委大小聲,包括薛瑞元。你等一下一起上來。衛福部長原來還沒有當部長以前,人是客客氣氣的,就專業論專業,現在不是耶,動不動就大小聲,我覺得都被你帶壞了。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不會,都是立委……
  • 賴委員士葆
    都被你帶壞了。
  • 蘇院長貞昌
    委員,是立委比較大聲,我們公務員如果你沒有這樣扭曲,這樣子對人家抹黑,公務員起碼的尊嚴要給人家尊重……
  • 賴委員士葆
    你要尊重立委啊!你也要尊重立委啊!
  • 蘇院長貞昌
    不是,利用免責權,講話不用負責就亂講一通,還浪費司法資源去告人家,很不足取!
  • 賴委員士葆
    院長,如果你不再做院長,我就給你一個封號:蘇院長貞昌內閣就是吵架內閣!
  • 蘇院長貞昌
    亂封一通!
  • 賴委員士葆
    就會吵架而已,就是吵架內閣!
  • 蘇院長貞昌
    亂封!
  • 賴委員士葆
    治安敗壞內閣!
  • 蘇院長貞昌
    亂講!
  • 賴委員士葆
    官官相護內閣!
  • 蘇院長貞昌
    亂講!
  • 賴委員士葆
    這是我的看法。
  • 蘇院長貞昌
    我尊重!
  • 賴委員士葆
    你當然要尊重我。
  • 蘇院長貞昌
    看法不正確。
  • 賴委員士葆
    請教薛部長,你知不知道基層醫護人員非常辛苦,他們常常加班,又沒有加班費,說是讓他們休假,但是他們排不出時間休假,結果1年到了就歸零。所以既沒有休假,錢也領不到,部長知道這個事情嗎?你知不知道?
  • 薛部長瑞元
    向委員報告,我目前沒有去查每個基層的醫護有沒有休假……
  • 賴委員士葆
    你告訴我有沒有這種現象?
  • 薛部長瑞元
    因為這算是勞動檢查的範圍。
  • 賴委員士葆
    對,這違反勞基法,勞基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得很清楚喔,雇主如果不讓員工休假,就要給他工資,這些基層護理師做得要死,結果不給他們加班費,後來說給他們休假,可是1年時間到了又沒有時間休,請問勞動部許部長,這樣有沒有違反勞基法?不給休假,也不給加班費,有沒有違反?你告訴我!
  • 許部長銘春
    報告委員,如果有加班的事實就一定要給加班費。
  • 賴委員士葆
    請問薛部長,護理師是不是列入勞基法?
  • 薛部長瑞元
    護理師是勞基法的範圍。
  • 賴委員士葆
    勞基法是不是許部長管的?你解釋一下,對吧?許部長,是吧?
  • 許部長銘春
    護理師是適用勞基法。
  • 賴委員士葆
    對啊!適用勞基法啊!那他們加班沒有錢,又不能休假,因為他們沒有時間休假,累積一段時間就歸零了,休假沒有,錢也沒有,部長要去瞭解啦!
  • 薛部長瑞元
    不應該,這個不應該啦!
  • 賴委員士葆
    很多人跟我反映,特別是基層的衛生所,護理師都是這樣的情形,院長,這個內閣沒有做得多好啦!基層民怨一堆啦!基層有非常多的民怨。
  • 蘇院長貞昌
    委員,衛生所是縣市政府……
  • 賴委員士葆
    我知道,但是跟你們有關係啊!
  • 蘇院長貞昌
    那當然,我們上級要督導啦!如果委員知道是哪一個個案,請提供給我們,我們去督導。
  • 賴委員士葆
    我現在跟你講的情形,部長已經說有了,大醫院也有啦,不是只有衛生所,其實都有啦!
  • 蘇院長貞昌
    沒有關係,應該給人家,尤其醫護非常辛苦……
  • 賴委員士葆
    對啊!很辛苦,疫情時這麼配合你們的政策……
  • 蘇院長貞昌
    對,應該給人家,如果委員知道有哪一個個案,請給我們指教,我們一定去查。
  • 賴委員士葆
    我如果跟你講個案,到時候你去查水表,大家都嚇死了!現在流行查水表耶!
  • 蘇院長貞昌
    這是應該給人家的啊!
  • 賴委員士葆
    許部長,你是勞動部長,要好好盯啦!特別是為護理師的勞基法、勞基法、勞基法,現在都是衛福部長沒有動作……
  • 許部長銘春
    會後我去跟委員瞭解是哪些個案……
  • 賴委員士葆
    不用啦!你去問薛部長就知道。
    許部長請回。其實薛瑞元部長當次長以前,原來是當司長,對不對?我看著你一路上來,我覺得你的人很不錯,認真打拚有專業!
  • 薛部長瑞元
    現在也是。
  • 賴委員士葆
    以前認真打拚有專業,但是做部長不一樣耶!
    以前慈眉善目、專業講理,現在目露凶光、搞鬥爭、圖利高端、要鬥爭永齡……
  • 薛部長瑞元
    沒有,委員上次指教之後,我的眼光都很溫和!上次委員指教之後,我的眼光都……
  • 賴委員士葆
    我說你對別人啦!我在觀察你,因為你就是向你右邊的長官看齊……
  • 薛部長瑞元
    沒有、沒有!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不要這樣講啦!我對你很客氣……
  • 賴委員士葆
    你對我是不錯,但是對別人不好啦!
  • 蘇院長貞昌
    我對每一個人,如果對我好,我會加倍對他好!不會啦!
  • 賴委員士葆
    你對別人不好啦!我是替他們出一口氣。
  • 蘇院長貞昌
    不會,沒有這樣啦!
  • 賴委員士葆
    你說你沒有圖利,我show給你看,請院長聽好喔!高端通過EUA疑雲重重,去年審查EUA,這些報告都在這裡,這是在7月18日早上通過的,我們來看專家的意見,專家I、專家L說要做第三期,還有專家M,再過來是專家T、專家Q、專家D,在15個有條件通過的委員裡面,有9個都說要做第三期,請問這一次EUA的補件有沒有處理到第三期的事情?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
  • 賴委員士葆
    沒有處理啊!
  • 薛部長瑞元
    如果有9個委員說要做第三期,在那時候EUA根本就不會通過了。
  • 賴委員士葆
    沒有,他們有建議你要規劃做第三期,結果你都沒有給答案,這不是道地的圖利嗎?怎麼會不是圖利?
  • 薛部長瑞元
    他們不是要求做第三期,他們是要求提出保護效益的報告。
  • 賴委員士葆
    都沒有去進行第三期,最少要規劃,高端根本就沒有錢去做這個,高端不會花這個錢。院長,你不要被衛福部害死,真的!你的一世英名會被他們害到毀掉,我是說真的。
  • 主席
    請王委員婉諭質詢,詢答時間為15分鐘。
  • 質詢:王委員婉諭:14:46

  • 王委員婉諭
    (14時46分)院長,今天是總質詢的最後一天,雖然是進行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組的質詢,但是這是難得的總質詢時間,所以我還是要趁這個機會向您請教一些問題。我們看到近期國門逐漸開放,不論國內或國外的歌手們都紛紛在臺舉行演唱會,甚至我們也看到有知名的籃球明星投入臺灣職籃的賽事,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我們看到藝文和娛樂活動的復甦,有別於過去兩年多的情況,我其實很樂見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們也看到,在近期一些活動開始售票之後,卻陸續出現門票秒殺的情況,經過查證,幾乎都是黃牛集團利用事先寫好的程式來搶票,在搶到大量的票之後,再以高價轉售,在中間賺取價差,甚至還出現一張門票賣到40萬元這種離譜的現象。我們看到這種不法獲利的情況非常的猖獗,網路上甚至還有一些平臺專門在賣這些黃牛票。
    我們也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現行法規對此並不是沒有規範,依社維法第六十四條規定,非供自用,購買運輸、遊樂票券而轉售圖利者,應該要處以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但是據我們瞭解,依社維法第六十四條來加以處罰的案子其實非常少,進入司法程序的案子少之又少,更不用說裁罰金額最高就是一萬八千元,跟黃牛的獲利相比,其實是杯水車薪,所以難怪我們會看到臺灣的黃牛現象非常猖獗。所以我想請教你們,我們看到現行的法令顯然有不足之處或是沒有辦法落實的情況,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要重視?是不是應該要研議修法或訂定專法?在還沒有這樣做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來做一些調整?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4:48

  • 蘇院長貞昌
    (14時48分)因為防疫有成、國門開放,現在各種活動增加,但是如果有人違法,現在有法令,就依法令辦理;如果法令有不足,我們就研議修法來加以杜絕。
  • 王委員婉諭
    現在依法令辦理的比例其實非常的少,即使修法,也沒有看到這種現象減少,所以我想請教行政院的態度是怎麼樣?是就放著不管還是說……
  • 蘇院長貞昌
    不會不管,不過如果最近有發生如委員所說的情形,我會責成相關機關來查究。
  • 王委員婉諭
    相關機關會是哪個機關?
  • 蘇院長貞昌
    相關機關就是社維法的執法機關等。
  • 王委員婉諭
    好,是不是能夠請他們定期來立法院跟大家報告到底有沒有執行或向大眾說明對黃牛的部分以後要怎麼處理?
  • 蘇院長貞昌
    好,我覺得執法機關要能夠破幾個案、辦幾個人,以儆效尤。
  • 王委員婉諭
    我們希望在下次總質詢的時候能夠聽到一個具體的結果,因為我們過去也聽到要來辦理,但是就我們所瞭解的,其實有真正去處理的非常少。
    接下來,我要請教的是少子化的問題,我們知道臺灣的少子化其實非常的嚴重,我們也看到有「生不如死」的狀況,我們看到7年花了4,500億元的少子化預算,包括我們看到近幾年是持續的成長,今年的總預算大約接近千億元。我們想請教的是,我們看到的總體生育率卻是逐年降低,在2020年就已經跌破1%,我們期待的是2030年的目標是1.4%。我們想請教的是,這樣的數字看起來,我自己覺得很難樂觀,我們已經喊了好多年的0到6歲國家養,又或者是逐年提高生育津貼,但是顯然沒有辦法提高人民的生育意願,所以想請教一下,2030年我們能夠達標嗎?我們仍然是維持這樣的標準?或者是會往下降?
  • 蘇院長貞昌
    謝謝。全世界少子女化,而臺灣尤其嚴重,已有一段時間,現在的是「果」,所以你看到蔡政府這幾年用最大的決心,在蔡總統上任前,我們少子化的預算是150億元……
  • 王委員婉諭
    這幾年看到的生育率是持續的下降。
  • 蘇院長貞昌
    現在我們下定決心及努力,已經有近千億元的預算,有一個最明顯的效果跟委員做說明,例如,少子女化裡面的不孕症補貼,以前政府沒有補貼,現在是大量補貼,像我辦公室就有兩個媽媽……
  • 王委員婉諭
    所以你們仍然預期在2030年可以……
  • 蘇院長貞昌
    他們已經成功了,所以很高興,45歲……
  • 王委員婉諭
    所以你們仍然預期在2030年可以達到1.4%?
  • 蘇院長貞昌
    到年底,不孕症補貼大概可以生1萬個寶寶。
  • 王委員婉諭
    所以院長有信心在2020年的生育率,或是2023年的生育率可以往上漲?
  • 蘇院長貞昌
    現在的情形是「果」,所以我們不能倒果為因,我們現在做的努力,光是少子化……
  • 王委員婉諭
    院長,2030年仍然維持1.4%的目標嗎?
  • 蘇院長貞昌
    不孕症這個項目有顯著的效果,在沒有做以前……
  • 王委員婉諭
    請院長具體回答一下,2030年我們生育率的目標仍然是維持1.4%嗎?
  • 蘇院長貞昌
    對,我們希望這樣來努力。
  • 王委員婉諭
    我想跟院長報告一下,我認為現在這些家長不敢生或不願意生的狀況,除了經濟上的考慮,包括像不孕症的費用是非常高的,其實還有很高的比例是擔心生了小孩之後我會不會教?我要怎麼養?我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怎麼辦?我們看到民團調查的結果,有八成五的人認為應該要建置親職系統,同時我們也看到有六成三的民眾遇到教養的問題,直覺想到的就是去問親朋好友或者是上網找答案,但是這些答案往往不見得或是這些人不見得能夠提供他們實質的幫助,所以就凸顯了我們的社會支持以及親職支持系統非常重要。少子化政策給予家長們的協力,在親職支持的部分,除了育嬰津貼以外,大概看到的就是性別工作平等法的修訂,而其他的部分,好像在這7年4,500億元的預算裡面,沒有看到一個具體的投入。
    我們自己在爬梳相關的法規以及資源的時候,看到一個比較貼近親職功能的就是家庭教育中心,我國也訂有家庭教育法,各縣市也設置了家庭教育中心,在施行細則裡面有提及家庭教育應該包含親職教育。為什麼我們看到親職教育卻有這麼多家長仍然覺得好像缺乏支持?原因就在於家庭教育中心到底要如何來執行?以及在調查的結果當中,仍然有六成四的家長完全沒有聽過家庭教育中心,所以想請教部長和院長的是,我們在今年預算接近1,000億元左右的情況下,有多少預算是要來建置家庭教育中心?或者是來建置親職支持系統?家庭教育中心如果已經持續這麼多年,但還是有這麼多人沒聽過,家庭教育中心是不是要更加努力來做親職支持?又或者是乾脆就廢掉?
  • 蘇院長貞昌
    委員,我很同意你說的親職支持,不是說生一個給幾萬元,不是這樣就能處理事情,最重要的是那個「撐」的力量。
  • 王委員婉諭
    是啊!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生一個領幾萬的政策啊!
  • 蘇院長貞昌
    家庭結構跟社會結構不太一樣,以前有長輩幫忙,現在是雙薪家庭,沒有長輩幫忙,真的是很大的負擔。
  • 王委員婉諭
    所以我們要怎麼做?能不能請問院長聚焦一點回答親職教育要怎麼做?
  • 蘇院長貞昌
    幫年輕爸爸媽媽撐的力量很重要……
  • 王委員婉諭
    院長,我已經跟你報告過問題了,我想知道答案是什麼。
  • 蘇院長貞昌
    我請部長跟你說明一下。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有關於這個部分,比較高齡的,也就是差不多3歲以上的部分,應該是屬於教育部管的,我們會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素材給家庭教育中心。至於3歲以下的部分,其實從小孩子出生之後,國民健康署就在育嬰手冊裡面提供很多資訊給他們,往後……
  • 王委員婉諭
    我想要請院長回答。院長,現在的育嬰手冊、媽媽手冊、兒童手冊顯然是不足嘛!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出生率持續降低。剛剛也提到教育部有持續在做,但我想請教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心是不是應該要來負擔更多親職教育支持系統的部分?又或者是家庭教育中心該如何來做調整?因為我們看到,已經這麼多年了,但是有這麼多已經成為家長的人都沒有聽過家庭教育中心,是不是應該有必要做個檢討?
  • 蘇院長貞昌
    因為我剛才沒有講完,就是如果有人能夠幫年輕的爸爸媽媽撐一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
  • 王委員婉諭
    誰來撐?哪裡撐?怎麼撐?
  • 蘇院長貞昌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提供育嬰假、陪產假,這些能夠領八成薪等等。
  • 王委員婉諭
    不好意思,時間可能要暫停,我覺得他沒有回答到問題,我現在是問親職教育系統要怎麼處理?家庭教育中心怎麼辦啊?裡面還有親職教育,但是現在完全沒有人回答我親職教育到底是哪個單位應該要主責,以及怎麼樣讓家長們能夠受到支持。
  • 薛部長瑞元
    這個部分就如同我剛剛跟委員報告的,我們提供這些素材之後,當然是應該要有能夠直接接受諮詢的,目前我們正在規劃一個優化兒童醫療照顧的計畫。
  • 王委員婉諭
    所以家庭教育中心沒有功能,可以廢掉了?其實兩位還是一直沒有回答我家庭教育中心應該要如何精進,讓大家知道,而且能夠協助他們養兒育女啊!
  • 薛部長瑞元
    委員,這個……
  • 王委員婉諭
    我的時間已經過了2分鐘。
  • 薛部長瑞元
    這個從底下開始,我跟委員做了這樣子的報告,當然往上所謂的家庭教育中心,因為法規的主管機關是在教育部,所以我說衛福部會跟教育部……
  • 王委員婉諭
    我想請院長回答,現在顯見整體家庭教育支持系統、就職教育支持系統完全沒有看到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思考,這個部分如果現在沒有答案,請麻煩承諾未來會努力做?
  • 蘇院長貞昌
    好。
  • 王委員婉諭
    接下來還要報告一個部分,我們看到除了85%的人認為我們缺乏親職支持系統之外,有71%的人認為應該要增加親子友善空間。談到親子友善空間,可能會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硬體的部分,像是交通、公共場所、公共廁所,另外一個則是在友善氛圍的部分,如何能夠透過服務讓育兒的家長們感到比較輕鬆。
    我們今天主要針對公共廁所、親子廁所的部分來跟院長說明,以我自己為例,做一個多寶的媽媽,我們帶小孩出門的時候很崩潰的就是要帶小孩上廁所,要不是找不到親子廁所,就是這些廁所的動線非常不容易,讓推著推車的我們很難進入,又或者是空間非常小,所以我們往往得把小孩放在廁所外面,我們自己進去上廁所,又或者是我們看到很多尿布台只設置在女廁,所以換尿布、帶小孩的工作好像就只是媽媽的工作而已,但我們知道推動性別平權、多元平權的情況下應該要讓兩方都能夠一起努力照顧育兒的工作。我們也看到這個議題其實不是只有現在才提出來,不是現在的家長才有這個困擾,光是在2015年我們就修法通過了兒少權法第三十三條之二,以及2017年內政部就頒布子法,裡面提到六大場所,包括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兒科病房醫院、遊樂園區、交通車站、百貨及量販店都應該要有兩大設置重點,一個是要有獨立式的親子廁所,加男廁、女廁,第二個是要有尿布台、要有兒童座椅、要有兒童馬桶、要有兒童洗面台,而且是男廁、女廁都應該要有。但實際上做得如何呢?我們索資之後瞭解到的是2020年盤點設置親子廁所落實情況,全台805個應該要設置的場域有709間沒有設置,光是臺北市、新北市這兩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親子也非常多的地方,完全是百分之百沒有設置的情況,如果院長要問我為什麼只有2020年,對!這正是問題,第一個是我們只有盤點到2020年,這些未設置的部分後來有沒有改善?沒有人知道。第二個部分是2020年之後興建的這些場域到底有沒有人去做盤點?答案是也沒有人知道。所以顯見我們只有法規在那邊,但是卻沒有落實、沒有辦法執行,我們看到的是法規面在2015年通過、2017年頒布子法,2020年調查過一次,全臺未落實的比例是88%,2022年我們提出要求做一些回覆,我們看到的是2020年之後就沒有造冊了,2020年這些不合格、沒有設置的地方有沒有設置沒有人知道,像這些問題是不是應該要解決?
  • 蘇院長貞昌
    對,法規主管單位、主責單位是衛福部,另外,場所的主責單位在相關部會。
  • 王委員婉諭
    沒有錯,所以我們上次就質詢了衛福部,也質詢了內政部,衛福部說內政部要來努力,內政部說要請衛福部指點,所以我想請教的是,跨部會的合作現在變成「都不會了」!請教該怎麼辦?
  • 蘇院長貞昌
    好,我請相關政委召集相關部會就沒有落實的應該再改善精進。
  • 王委員婉諭
    相關政委是哪一位?是不是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誰會來主責?因為已經過了7年,我們希望能夠加快精進的腳步,而且希望能夠推動落實的腳步,並且能不能告訴我們,至少應該先盤點出來,到底哪些機構、哪些場所應該要設置而沒設置,有個具體改善期程。
  • 蘇院長貞昌
    好,衛福部主責督導是林萬億政委。
  • 王委員婉諭
    好,瞭解。希望在年底前,是不是能夠先盤點出來?這已經兩年多沒有盤點了,至少要先盤點。
  • 蘇院長貞昌
    我請秘書長通知林政委,就委員今天指教的部分以及各部會主責相關場所等,為什麼還沒有做到、應該怎麼做,整個來進行。
  • 王委員婉諭
    院長,可以理解的是您願意承諾我們能夠逐年來落實,當然沒有辦法一下子在今年全部完成,但是我們也不可能看到它逐年不動的情況,沒設置的是不是就應該要設置完成?
  • 蘇院長貞昌
    我認為委員的指教很有道理,尤其雙北應該是條件最好、年輕父母也最多、雙薪家庭最多,這部分應該特別要求儘快達到。雙北未落實比率達100%,這就應該要加強。
  • 王委員婉諭
    最後剩下一點點時間,再跟院長報告一件事情,我們知道臺灣的孩子長時間待在室內,待在室內的時間其實是世界排名的佼佼者,現在隨著有愈來愈多的家長瞭解兒童遊戲權以及各地方政府逐漸重視兒童遊戲權,所以我們看到公園遊戲場的整建,讓很多孩子和家長願意走出戶外是一件好事,但是公園相關的廁所設置規範,其實是完全沒有的,這部分是不是應該也要來討論,未來政策上作一些鼓勵,或是設置相關的辦法?
  • 蘇院長貞昌
    應該。
  • 王委員婉諭
    一樣是請林政委召集相關部會來協助嗎?
  • 蘇院長貞昌
    對。
  • 王委員婉諭
    我們希望能夠有具體的方向,看到公園廁所部分應該如何精進,謝謝。
  • 主席
    蘇委員巧慧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委員蘇巧慧書面質詢

    支持生技醫藥新創,政府應持續打造友善環境
    根據2022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估計,COVID-19疫情發生重創全球經濟,二年多損失14兆美元(約新台幣412兆元),然而,生技醫藥產業市場發展不受疫情影響仍然穩定上升:根據全球最大醫療受託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昆泰公司(IQVIA Holdings, Inc.)統計,2021年全球藥品市場產值約3850億美元,較2020年3400億美元成長約13%;另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旗下研究公司BMI Research公司之研究報告則指出,2021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454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6.3%。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意識到發展生技醫藥產業的重要性,為尋求國內早日控制疫情、且在疫情期間供應鏈斷鏈等因素影響下,多國全力投入疫苗及檢測試劑的研發,在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及韌性下,給國人最即時的保護。而美國、德國可說是此場「研發競賽」中的贏家,就銷售額而言,輝瑞-BNT COVID-19疫苗2021年銷售為全球前十大品牌藥之首,銷售額403.41億美元是全球藥品的約10.5%;莫德納COVID-19疫苗則為全球前十大品牌藥第三名,銷售額176.75億美元是全球藥品的約4.6%。美國、德國以領先世界的速度研發出COVID-19疫苗,除滿足國內疫苗施打需求外,也獲得全世界市場的青睞。
    我國也不能妄自菲薄:生醫產業在我國也快速成長中,2021年產值近7000億,較前一年成長超過10%,成長率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成為兆元產業指日可待;另外民間生技產業投資活絡,近兩年連續投資額都超過600億元,現有超過128家生技公司進入上市櫃資本市場,市值突破1兆元。2021年我國修正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租稅優惠10年,並納入新劑型製劑、再生醫療、數位醫療、創新技術平台等新興項目,以結合我國醫療技術與資通訊技術的優勢,孕育出更能精準用於治療、診斷與預防之生技醫藥產品;另新增受託開發製造(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公司為適用範疇,將有助強化我國生技醫藥製造量能及提升產業規模,根據經濟部資料,已有166家廠商審定為生技醫藥公司,生技醫藥品項達438項,期許該法能持續擴大受惠,吸引更多廠商投入生技醫藥品項開發。
    為了支持生技醫藥新創,政府應持續打造友善投資環境。因此,除了《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法完成外,本席也提出以下三點進行建議,並請相關部會予以書面回覆:
    1.健保沙盒制度建立,加速創新醫藥產品進入市場
    我國有很好的醫療技術、很好的科技產業,共同創造出許多創新的醫療產品,甚至通過食藥署上市審核通過,但這些產品最後難以真正落地於我國,痛點之一在於新興醫藥產品納入健保需要一段時間,難以在上市初期規模化。
    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總結提出建言:建立健保沙盒,由政府編列預算,讓已經通過食藥署的創新產品(特別是智慧醫療與精準醫療產品),在健保沙盒進行一段時間,同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若產品表現優異,將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此作為也能在產品上市初期累積更多的臨床真實世界證據,更有利於產業發展。
    上述建言其實與本席於立法院院會第10屆第4會期第9次會議之書面質詢提出之建議相似,當時本席提出「健保加值」,雖是從病患的角度出發:參考衛生福利部前部長陳時中於2021年3月28日聯合報專訪亦曾提出健保給付改革方向「健保給付不再局限於現行醫療院所,長照、安養機構等領域也能獲得給付;再者,健保往前延伸,擴及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等領域。」,簡而言之,未來的健保給付將是「以全人健康照顧」作為規劃,顛覆了過去健保是僅限給付醫療支出的想法,其立意良善,但相對應給付範圍擴大,故當時本席提出開辦「健康加值」,當民眾願意額外繳費(月繳或年繳一定金額),政府也編列一定的預算支持,就能在現有健保基礎之上,提供民眾各項創新的醫療照護服務。過去民眾透過額外商業保險來選擇更多元、新創的藥物或醫療服務,但商業保險公司並不會做服務品質的管控,若政府願意在現有全民健康保險基礎之外建構無論是本席的「健保加值」、或是BTC所建言的「健保沙盒」,額外收到費用可以提供政府給付並督導更多的新創醫藥照顧服務,也可引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方向,集中能量使醫療照顧服務更精進突破,並推銷到全世界。
    遺憾的是,本席於第10屆第4會期第9次會議提出質詢時,得到的回覆是「健保加值」概念與健保公平獲得醫療服務的理念不同,表示需審慎評估等。本席認為,2022年BTC會議產官學綜合結論提出「健保沙盒」為促進產業發展方向之一,本席也將持續支持健保沙盒之概念。
    以上,建請衛生福利部評估開辦之可行性,以及相關工作規劃及期程。
    2.醫療院所投資鬆綁,擴大實務工作者投入醫療新創
    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於BTC會議中提出醫療法人投資限制鬆綁規劃,「醫療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所定醫療法人投資限制草案」2022年9月21日起預告,其精神是若與目前政府政策發展相契合的產業,經衛生福利部同意後可放寬醫療法人的投資限制,甚至在衛生福利部核准之下,醫療法人可實質營運一間公司,此草案2022年11月21日預告截止,預計在12月實施。
    然而,《醫療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所稱醫療法人,包括醫療財團法人及醫療社團法人,並不包含公立醫療機構,公立醫院不適用(公立醫療機構於《醫療法》第三條另有定義)。事實上,真正綁住公立醫療機構投資的並非醫療法,而是各公立醫療機構所業管的基金:以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為例,其投資受限於《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10條及,及《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15條之規定,學校持有本條例第十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之公司及企業股權,不得超過該個別公司及企業股份百分之五十,而《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亦有對於基金之收支運用有相關規範。除大學附設醫院有所投資限制外,軍醫院、榮民總醫院同樣會受《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榮民醫療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等法規影響。
    公立醫療機構如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甚至是衛生福利部所管轄之個部立醫院,其專業及經驗絕對不亞於醫療法人,但皆有程度不一的投資限制所在,若相關法規未能隨「醫療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所定醫療法人投資限制草案」鬆綁,對於我國的醫療生技產業發展是十分可惜的。雖前述法規分別署教育部、國防部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主責,但本席認為,衛生福利部態度將是影響相關法規能否修正之關鍵因素,若衛生福利部認為有所必要,也應主動邀集相關單位討論。
    以上,建請衛生福利部評估公立醫療機構投資限制鬆綁之可行性,以及會同相關部會討論法規調整之工作規劃及期程。
    3.兼顧人權,推動醫療資料庫運用之友善環境
    我國具備很多發展生醫所需的資料含量,除生物資料庫及各醫院病患資料外,更擁有全球少見的健保資料庫,巨量醫療資料有助於醫療產業的發展,但健保資料庫的使用,大法官於2022年8月12日憲法法庭宣判在原始蒐集目的外之「二次利用」違憲(111年憲判字第13號),應於3年內完成修法,包括個資之獨立監督機制(資料庫儲存、處理、對外傳輸及對外提供利用之主體、目的、要件、範圍及方式暨相關組織上及程序上之監督防護機制等重要事項)及請求退出權(明定請求停止及例外不許停止之主體、事由、程序、效果等事項。逾期未制定或修正相關法律者,當事人得請求停止上開目的外利用)。大法官釋憲案也給了明確的方向,本席認為,衛福部應邀集各方(醫療產業、科學研究、人權團體等)凝聚共識盡速提出修正案;另本席也建議可利用資訊技術協助當事人參與資料治理與利益共享的方式,擴大民眾參與的誘因,促進生技醫藥產業發展。
    以上,請衛生福利部提出相關工作規劃及期程。
  • 主席
    請廖委員國棟質詢,詢答時間為15分鐘。
  • 質詢:廖委員國棟:15:2

  • 廖委員國棟
    (15時2分)蘇院長,我今天就兩個問題跟你討論,針對原住民相關權益的事項,第一個是有關衛福部的部分,第二個部分請環保署預備。
    首先我要問的是,總統在6年前競選時,曾經在政見白皮書中相當清楚的寫明要重視原住民族健康權、消弭福利跟醫療照護的不均等,同時要提出原住民族健康法;這6年來,我們看到原住民族健康法遙遙無期啊!當然換了部長,我現在問你,你有很多理由可以推,但院長你知道,6年前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要推出原住民族健康法,現在我們看到幾乎每一個原住民的立法委員都提了案,都提了原住民族健康法,偏偏政院6年來沒有任何的進度,我看了你們所謂的優先法案,也沒有原住民的基本法,我不曉得現在行政院對原住民族健康法的態度到底是怎麼樣?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5:4

  • 蘇院長貞昌
    (15時4分)相關於原住民的健康,蔡政府非常重視,這6年來在蔡總統的指示下,與原住民相關的部分我們寬列預算、編許多事項,做了許多保護及加強優先原住民健康的事務,都可以請委員參考,至於原住民族健康法,因為我們整合各方意見,還需要再進一步磨合,仍在進行中。
  • 廖委員國棟
    院長,我覺得你的答復還不夠完整,6年了任期都快結束了,到這個時候,你們還說還在整合各種意見,我覺得不可思議啊!
  • 蘇院長貞昌
    包括我們原住民的委員也有不同意見,團體也有不同意見,這意見還是需要整合,來到貴院也才能通過。
  • 廖委員國棟
    多次我們詢問,你們都說快了、快了,快了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導致因為沒有院版,我們每個委員提的版本都沒有辦法進入實質審查。
  • 蘇院長貞昌
    就是因為大家意見都很……
  • 廖委員國棟
    部長,你說說看你們現在部裡面到底是怎麼樣?
  • 薛部長瑞元
    這個部分,如同剛剛院長所說的,還是在團體上各方面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我們多次的交換意見之後,似乎還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結論……
  • 廖委員國棟
    還要再等個6年嗎?院長,不需要再等了吧!你們只要積極地面對,我的感覺是你們不想面對,還是沒有積極地面對嘛!
  • 蘇院長貞昌
    不是,委員你老資格了你很清楚,第一,你看蔡政府逐年寬列預算,在原住民健康的照顧上非常多,包括原住民健康站,你看那個比率增加非常之多,這是第一點,這是實質的。但是健康法就是意見──光意見──光我們原住民的委員就彼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那原住民的團體又有更多不同看法,衛福部其實也相當盡力,但是整合意見是不簡單的,我們很希望提出來,不是提出來就完成,是要能通過才算完成。
  • 廖委員國棟
    是啊!但是你們總是要提出一個版本,你不能到現在都沒有,你們因為沒有版本,我們就無從審查嘛!
  • 蘇院長貞昌
    是啊!所以就是政院提出來,等於要整合好才提出來,跟一個委員提出來不太一樣。
  • 廖委員國棟
    院長,到現在為止我沒有看到衛福部提出版本,沒有。
  • 蘇院長貞昌
    就是在整合啊!
  • 廖委員國棟
    不能一直等啊!你們要提出你們的版本,才能夠跟委員的版本一起討論嘛!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你的影響力大,你也可以幫幫忙整合。
  • 廖委員國棟
    我當然也可以做,我甚至開過兩次的公聽會,院長,我開了兩次的公聽會,以為大家的意見都已經一致了,就是沒有院版,能不能再拜託怎麼樣讓這個事情能夠儘快地看到?
  • 蘇院長貞昌
    好,委員你也多多發揮你的影響力,大家都整合一下。
  • 廖委員國棟
    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了,總給我們一個時間吧!給我們一個時間,什麼時候你們會提出來?
  • 蘇院長貞昌
    這個不是訂一個時間它就會完成。
  • 廖委員國棟
    當然不會啊!但是你們都不訂出來的話,我們都無從審查嘛!
  • 蘇院長貞昌
    對啦!要整合意見,那我請衛福部……
  • 廖委員國棟
    部長,你說。
  • 薛部長瑞元
    我們當然希望在下個會期之前……
  • 廖委員國棟
    下個會期?
  • 薛部長瑞元
    能不能提出?但是要看整合的狀況。
  • 廖委員國棟
    一言既出,就一定要執行,好不好?我會緊盯著你這件事情。
  • 薛部長瑞元
    我只是說,我們希望下個會期有機會提出來。
  • 廖委員國棟
    另外報告院長,原住民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使用交通費補助辦法本來是良善的,美意一樁!但是我看到這3年來,我們使用的比率逐年降低。院長,不曉得是原住民對這個沒有信心、沒有信任,還是健康狀況真的好了,使用的機會就不多?對於後面的說法我是質疑,我是懷疑我們整個衛福部的執行率,從衛生局一直到衛生所,這個系統有沒有充分地運用?我們在中央所訂的法規、所做的預算給予就愈用愈少,怎麼會這樣?
  • 薛部長瑞元
    這個部分,屏東有八個原鄉,其實我個人在屏東的時候,我也看到這個狀況,事實上是因為在醫療的可近性上有所改善,而且我們的那個IDS已經加強很多,再加上遠距醫療的使用,所以事實上外出就醫的人在逐步減少。
  • 廖委員國棟
    部長,我建議你,我們要看的是成績。
  • 薛部長瑞元
    對……
  • 廖委員國棟
    我們現在看到的成績就是不夠、不良,是不是……
  • 蘇院長貞昌
    委員,您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新的趨勢?這個跟你以前在衛生所當醫生不一樣。
  • 廖委員國棟
    是,我知道,這個過程我都經歷過。
  • 蘇院長貞昌
    不,委員有沒有去過?我去滿州鄉、恆春,得知最遠的衛生所跟高醫連線直接診斷。
  • 廖委員國棟
    我知道,大武的也是我促成的。
  • 蘇院長貞昌
    現在……
  • 廖委員國棟
    我知道。
  • 蘇院長貞昌
    不是,他現在根本不用離鄉、出門,就近在衛生所就已經達成目的,何必舟車勞頓?
  • 廖委員國棟
    或許院長講的這個是對的……
  • 蘇院長貞昌
    這個是新趨勢。
  • 廖委員國棟
    但是部長我還要再告訴你,我建議……
  • 蘇院長貞昌
    以後如果這樣反而方便。
  • 廖委員國棟
    要增加其他的補助項目,提高整體的預算執行率,不然編列預算卻沒有用到。
  • 蘇院長貞昌
    不,例如我們屏東有八個原鄉,獅子鄉、滿州如果可以直通高醫的醫生,給民眾診斷,而且真的診斷出來,何必跑那麼遠,跑到高雄醫學院,對不對?
  • 廖委員國棟
    院長,因為我沒有那麼多時間……
  • 蘇院長貞昌
    又不是坐車出來玩。
  • 廖委員國棟
    我第二個大題目要講氣候變遷下的原住民。
  • 蘇院長貞昌
    這個還沒講完。
  • 廖委員國棟
    氣候變遷是最近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你也知道,其中有一個對臺灣而言是很大的題目,叫做氣候變遷不能沒有原住民。我們現在進行的氣候變遷相關法規,環保署應該最清楚,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15年的巴黎協定,再到2021年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精神,就是不能讓原住民族旁落。不管在哪個地方,紐西蘭、加拿大、南太平洋、包括臺灣都非常重視這一塊。這個部分我要跟你討教,因為這個是比較新的議題。我們現在看到在臺灣,我不曉得那個──署長,上一次我就告訴你了,不能沒有原住民,所以我要求你要跟原民會多多溝通氣遷法,後來你們溝通的怎麼樣?
  • 張署長子敬
    謝謝委員跟幾位原民委員一直很關心這部分,在審查氣候變遷因應法的時候也得到委員支持,不過有部分牽涉到原住民,有些條文是保留的,所以委員會審查完之後,我們都有跟各部會、各相關單位溝通。委員很清楚,我們有努力地溝通,所以也有一些共識,我們會跟原民會合作,看怎麼樣讓更多原住民針對這部分的意見能夠進來,我們希望接下來這個法案的協商,有些可以調整、可以修的,我們會儘量把它放進來。
  • 廖委員國棟
    署長,那個是上個會期的事了,那時候我就一直要求你,我現在要聽到的是,你到底怎麼跟原民會進階、推進或促進,讓原住民的權益不至於旁落!你現在告訴我啊!而不是說你們做了什麼。
  • 張署長子敬
    這個要一步一步來,之前談法規的部分,當然法的基礎要確立,委員談到碳權、原民的權益、不要遺漏任何人等等,這個在後面推動的戰略都會把它放進來。
  • 廖委員國棟
    尤其現在要談的是自然碳稅,院長,我直接跟署長講,自然碳稅跟原住民息息相關,原鄉所有的森林,還有花東地區的森林區域,高達百分之六、七十的環境都是自然森林,這個自然森林如何變成自然碳匯,然後變成碳權?這個事情很大,你們要積極面對,不可以讓原住民旁落。
  • 張署長子敬
    是,這個本來就是如我剛剛講的,一步一步來,法過了,有關碳費、碳權等等後續的規劃都會有。委員所提的自然森林等等,當然要照國際上大家處理的方式去做,我們會參考來做適當的規劃。
  • 廖委員國棟
    現在民間都已經開始建置碳權、碳稅平台了,原住民的權益都還沒有講個清楚,我就非常擔心你們後續能夠做出……
  • 張署長子敬
    所以我們很期待這個會期法可以過,因為沒有法,其實很多工作沒有辦法推展。
  • 廖委員國棟
    署長,你也看到我上個會期辦了兩次公聽會,跟年輕的原住民族群討論,他們非常關注這個題目。院長,年輕人都非常關注目前氣候變遷下原住民何去何從、權益如何去維護、如何保障,但是對於這個題目,署裡面到現在都沒有給我們一個很放心的會議、決策或政策,都沒有!院長,你要不要指示一下?
  • 張署長子敬
    這部分跟委員報告,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做,委員很清楚,我們一直都在溝通,但是基本的法沒有通過,很多實質的東西沒有辦法確定,相關意見蒐集、溝通,我們都在做。
  • 廖委員國棟
    你所謂的基本法是什麼意思?
  • 張署長子敬
    就是氣候變遷法沒有過,不管是碳權、或碳交易,這些東西都不能去推動。
  • 廖委員國棟
    沒有錯,但是它的前提我跟你溝通過很多次,你要跟原民會好好的協商原住民權益這部分。
  • 張署長子敬
    是。
  • 廖委員國棟
    如果這部分就沒有促成、沒有完成,這個法案,我告訴你是不會往前推動的。
  • 張署長子敬
    跟委員報告,我們現在要溝通,要把它理出來的,這些東西要在法過了之後,才能夠細緻的去規劃怎麼執行。
  • 廖委員國棟
    最後一分鐘我請院長給我一些意見,院裡面的態度是什麼?
  • 蘇院長貞昌
    委員,氣候變遷講的是氣候環境,我們對原住民族的權益,照顧的是人,譬如退休年齡、福利年齡等等,這是對人,不過你現在講的是對環境。
  • 廖委員國棟
    這個題目很大,所以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溝通、來討論,我一直要求署裡面去跟原民會好好的談。
  • 蘇院長貞昌
    環境照顧、氣候面對等等,講的是整個環境,不是針對人。
  • 廖委員國棟
    院長,反正都在你院裡面,給環保署加油一下,給原民會加油一下,如何保障原住民的權益,好不好?
  • 蘇院長貞昌
    好,權益都會保障,全體人民的權益,我請環保署就相關立法等等多溝通。
  • 廖委員國棟
    要儘速開會,好不好?
  • 張署長子敬
    我們也一直在溝通,委員應該很清楚,我們很努力在做。
  • 廖委員國棟
    我們要看到成果。
  • 主席
    請洪委員申翰質詢,詢答時間為15分鐘。
  • 質詢:洪委員申翰:15:18

  • 洪委員申翰
    (15時18分)我今天其實想來跟環保署、行政院討論環保署組改的議題,剛剛幾位委員其實都有問到,氣候變遷因應法很可能即將在這個會期通過,在淨零轉型的進程之下,其實很多部會的業務會增加,所以我們當然都很期待這個會期能夠讓原本的環保署升格成功。我們現在看到環保署組改幾個的方案,大家看到幾個新設的單位,包括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也包括之前的環檢所,接下來會併入國家的環境研究院,我想問署長,你對目前的這個方案跟版本,你滿意嗎?你覺得能夠達成你心中期望的業務目標嗎?
  • 主席
    請環保署張署長答復。
  • 質詢:張署長子敬:15:19

  • 張署長子敬
    (15時19分)謝謝委員的關心,以現在行政院所提出來的方案,針對我們現在所面對且急迫要去解決的問題,以及更長遠的發展,我覺得這個架構對我們推動是很有幫助的。
  • 洪委員申翰
    署長,我還是想提醒幾件事情,環保署的升格組改是一個將近20年左右的議題,其實在陳水扁總統時代就提出來了,當時大家除了抱著希望環保署整體的行政能量、資源以及層級能夠提高的期待以外,其實當時會發動組改,是因為有個很重要脈絡是希望在環境資源部裡面來整合水土林的資源管理,不管是當時的執政黨、學界或民間都有這樣的期待。那時候行政院的版本是這樣說的,我有把它列出來,那時候行政院版本說:組改的重點在於公共利益和政府效能向上提升,在這個原則之下成立環境資源部,希望將環保署、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等權責機關整合,將自然資源的業務整合在其中。所以當初之所以想要解決自然資源管理的問題,就是因為行政部會事權相對分散,而且行動目標有點難相互調合,而這些問題其實現在我們還是會遇到,我相信署長是瞭解的,舉例來說,我們在流域治理中會遇到一條流域的上、中、下游分屬不同部會和管理機關,所以常常會發生我達成一個目標,但卻造成其他部會更多的問題。比方說,有時候為了要疏濬、要挖沙,結果造成水土保持的問題,其實到現在為止都還常常會看到。
    森林資源就更不用說了,包括林業的問題、剛才說碳匯的問題、生質能的問題都牽涉在裡面,當這些相關的部會在管理邏輯上兜不攏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的爭議,尤其我要提醒一點,現在大家都知道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已經是國家發展和產業發展競爭力中最關鍵的關鍵,可是每一個再生能源的類別都對應到不一樣的自然資源,如果這個不一樣的自然資源的管理方式不清楚、有衝突或是三不管地帶,都會讓再生能源合理的應用遇到很大的阻礙。其實現在再生能源發展遇到滿多問題,就是在這個問題上面,我想署長是清楚的。
    所以說實話,我當然認為環保署應該要升格,這完全沒有問題,但各類型自然資源的管理整合到底該怎麼處理?我先說我的看法,我確實認為不一定只有一種方案,不一定只有把它放到同一個部會這個作法,可是問題來了,現在環保署和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組改版本並沒有把水土林相關的整合給送進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經過很多年各種曲折的過程才走到現在這一步,但問題是山林水土整合的需求有消失嗎?我認為署長是專家,一定知道國際上以自然資源整體治理來說,這幾年是越來越趨近希望更系統性地管理,所以這個整合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尤其現在更強調環保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狀況之下,這些自然資源全部都是永續經濟最重要的基礎。
    所以我想問署長,也想問院長,如果這一次環境部的組改沒有處理到自然資源整合的問題,接下來不同自然資源的治理有沒有人來整合?
  • 蘇院長貞昌
    對於這個問題,在行政院有相當長、綿密而且不斷地討論,還是我主持的。當初有一個大的計畫是突然一下子統統要弄到環境部,那個包容太大,反對的聲音和力量也很大,其實不是有進來才開始做,因為這些本來在各部會就已經有,所以後來我們談出來一個最適當的方式,就是送到貴院的版本,這個是有相當的整理,不是說有的沒有進來,衛福部就不做這個事,反而是行政院這次就整個有相當掌握,委員您也支持且指教,對於水土林各個方面,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用更大的力量,我們這一路發展以來,委員都一直給我們指教、支持,非常感謝。另外,因為是在院的層級,所以協調會報的功能跟指揮運用的力量更大。
  • 洪委員申翰
    院長,我之前跟署長說過,我覺得這個整合不一定只是把所有的業務整合到一個部下面才能夠運作。
  • 蘇院長貞昌
    對。
  • 洪委員申翰
    我不覺得只有唯一一種方法。
  • 蘇院長貞昌
    當初弄一個超級大……
  • 洪委員申翰
    我不覺得只有這個是唯一的方法。
  • 蘇院長貞昌
    對,環保署突然之間跟別的部會整合不一定好。
  • 洪委員申翰
    那也遇到很多的阻力,確實以現在的狀況來說,雖然他們分屬在不同部會,但可以規劃一個整合性的計畫或者整合性的框架來訂定上位的目標,甚至提前協調、解決不同介面可能的衝突,不是變成又是完成一個部會的KPI,但造成其他部會更多問題。
    我有一個提議,行政院有永續會,我知道院長也很重視永續會,有沒有可能在永續會設立一個跨部會自然資源整合小組?執行業務的當然不是這個小組,但它可以在整體治理的方向、框架跟目標上,定期協調跟整合水土林等相關部會的工作,不要再出現彼此衝突,甚至在再生能源發展管理的邏輯都順暢,也都一致的情況之下,有可能進度可以更快。針對這部分,我把這個提議提出來,我們來思考看看,好不好?
  • 蘇院長貞昌
    謝謝委員指教,這個永續會是我召集主持的,而且本來幕僚機關是環保署,現在已經改為國發會,讓相關部會更投入。我們也要謝謝委員一直支持而且關心這件事,但委員不一定很清楚行政院的運作,可能總統就更清楚了。總統特別一再肯定,現在行政院各部會彼此之間的結合非常強以及對業務非常熟稔,同時現在永續會應該可以有一個像委員所說這樣的小組,但比這個更強的不是等永續會隔一段時間開一次會,我們有時候一個禮拜開好幾次會。因為環保署張署長非常內行,而且他現在對於相關方面的運作非常熟稔而且做得很好。
  • 洪委員申翰
    院長,因為我知道你很熟悉永續會的運作方式,但我們都知道它其實幾個月才開一次會,每次會議有滿多議題也滿紛雜的,說實話,有時候都只能做單點的列管,不見得能夠做很聚焦討論,我們都很清楚永續會的狀況。我們剛剛講到永續會,我再舉一個例子,院長可以聽聽看。院長知不知道現在很多跟氣候、減碳相關的工作,是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在協助跟進行?
  • 蘇院長貞昌
    相關部會有的還特別成立辦公室,譬如農委會。
  • 洪委員申翰
    對,現在有個狀況是,因為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第八條,行政院尚未整合的工作是由永續會來進行,到時候就會遇到一個狀況,現在整合的工作是在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可是接下來法規設定的是在永續會,所以有些人會擔心,到時候會不會發生有點雙頭馬車的狀況?到底以後協調的工作是要找能源及減碳辦公室,還是找永續會?我覺得這些都可能是可以來處理面對的問題。我自己有一個建議,我們甚至可以來思考,是不是可以把沒有母法來源的能源及減碳辦公室,轉移或轉型到永續會底下,甚至變成氣候與淨零轉型辦公室?這樣一來,它會有更強的幕僚能量支持永續會進行氣候相關的工作跟協調。因為有更強的幕僚能量,甚至就像剛才院長所說運作還常態化,不是只有幾個月開一次委員會而已。我們把它常態化以後能量更強,甚至可以協助國發會處理後續這麼繁雜的氣候變遷工作,讓永續會更有力量可以來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牽涉到永續會內部的運作,包括它的組成、結構要進行一些調整,我自己覺得也許現在正是一個時機點,為什麼是一個時機點?因為環境部要組改,在環境部組改的同時,有一些新的任務環境部可以做,但如果我們同時也讓在行政院這一層的永續會一樣做一些調整,讓永續會跟環保署、甚至跟國發會這幾個結構能夠更發揮綜合性的分工,使其功能更完整,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臺灣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在永續治理裡非常完整的架構,這個部分,是我今天的一個提議,我把這個提議的圖畫出來,院長不用現在一定要承諾或答應什麼,但也許院長可以把這樣一個提議,亦即從環境部的組改到永續會到我們現在對國發會新賦予很多氣候變遷的期待,能有一個綜合評估、綜合規劃,接下來有可能在環境部提出來以後,中華民國政府的永續治理架構會更完整,方方面面都能夠顧及,這是我想要提出來跟院長請教的議題,或者是一個提議。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一方面很內行,一方面一直都投入非常多心力在這上面,委員今天提出的這個意見,我覺得也是一個思考的方向,我請秘書長跟國發會龔主委、環保署張署長大家一起來就整體談談看,如果要揉在一起,看是要怎麼運作、怎麼配合,我請他們來談一下。
  • 洪委員申翰
    是,重點是有效。我們不希望為整合而整合,也不是為了名義上的整合,重點是要有效,能夠顧及到方方面面,能夠讓我們在這些工作上大幅邁進,這是我最重要的重點。
    今天要謝謝院長,因為我確實覺得這個會期很有可能是臺灣的環境氣候治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可能會通過氣候變遷法,可能會通過環境部的組改,如果在行政院這一層,甚至跟國發會等經建單位之間的相關整合與規劃能夠更健全,現在大家都在談永續發展,我真的覺得這是臺灣永續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剛剛院長說可以請秘書長來協調,如果有什麼特別意見,我們很願意一起提供,一起參與討論,我們對這個事情非常非常期待。
  • 蘇院長貞昌
    好。
  • 洪委員申翰
    謝謝院長。
  • 蘇院長貞昌
    謝謝。
  • 主席
    請張委員育美質詢,詢答時間15分鐘。
  • 質詢:張委員育美:15:33

  • 張委員育美
    (15時33分)院長午安!政府開放引進移工到現在,在臺移工將近七十萬多人,多從事國人不願投入的製造業、營造業,還有漁業等所謂3K產業,即骯髒、辛苦、危險產業,還有失能照顧的相關工作,是我國不可或缺的生產力。院長,這段話你同意嗎?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5:34

  • 蘇院長貞昌
    (15時34分)同意。
  • 張委員育美
    其實這段文字是引用自行政院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網頁,也是行政部門觀察到的我國勞動人力現況,同時,在行政院的新聞稿中也提到院長相當肯定勞動部提出的這個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根據勞動部的統計,今年9月國內外籍看護工的人數大概有二十一萬四千多人,其中機構看護工有一萬六千多人,家庭看護工有十九萬七千多人,如此眾多的照顧人力,確實在我國的失能者照顧工作中扮演著很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相對之下,本國籍長期照護人力的現況,根據衛福部長照司在今年7月行政院的報告中,到今年4月的報告,國內居家照服員有四萬八千四百多人,機構照服員有三萬四千多人。因為照服員有時候是在長照機構,有時候在居家,他們不限於登記在一個地方,所以可能會有些重疊。請問衛福部有實際掌握到本國照服員的人數嗎?
  • 薛部長瑞元
    報告委員,這是有的,因為我們……
  • 張委員育美
    是多少?我剛剛講的數字對嗎?
  • 薛部長瑞元
    可能有一點點出入,因為總數是九萬多人,實際上加起來已經有九萬多人了。
  • 張委員育美
    是八萬多人,因為你有加上社區照服的八千八百多人,所以我知道是9萬1,767,可是有些是登記在機構,有些是登記在居家。
  • 薛部長瑞元
    但是我們在算的時候是沒有重複的,就是歸人去算的,所以有九萬多人。
  • 張委員育美
    不管有沒有重複啦!就講最大值,最大值的國人照護員工是9萬1,767人。請問部長,你既然知道就這麼多人,你認為可以滿足長照服務人力的需求嗎?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事實上,長照服務的需求,再怎麼算都不會夠。
  • 張委員育美
    都是不夠的嘛!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因為那跟照顧的方式有關,如果要一對一的照顧,那永遠都不會夠,我們希望逐步從一對一,看能不能轉到一對多……
  • 張委員育美
    機構採一對多。
  • 薛部長瑞元
    對,機構是一對多,中間類型的社區照護像日照中心也算一對多,一個人可以照顧多個人。
  • 張委員育美
    比較嚴重的就不能在日照中心。
  • 薛部長瑞元
    對,所以這跟他失能的等級有關係。
  • 張委員育美
    好,是有關係。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曾決議要求衛福部定期盤點長照服務人員的需求來進行教育訓練的規劃,衛福部回應將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估今年到115年底的時候,居家式社區還有住宿式機構、各場域機構中,照顧服務人員的需求人數要逐年滾動調整。我的意思是你已經叫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就是請地方政府幫忙,也已經請地方政府幫忙了,請問目前辦理的進度如何?而需求的人數呢?
  • 薛部長瑞元
    這都一直在進行,跟委員報告,其實有二個方面,一個是勞動部那邊所主辦的照顧訓練;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地方政府辦理的,不管是它自己辦理,還是委託一些民間團體來辦理,都持續在進行當中。
  • 張委員育美
    對了,事實上,就如部長剛才說的,由於照護人力遲遲無法滿足國內長照的需求,家庭照護總會我們待會再講的家總,在去年曾舉辦系列的座談,會中分析全國長照需求人數使用的照顧模式,就是其中30.9%是用在看護的移工,而外籍移工是30.9%,28.3%則用在長照2.0,12%則由住宿機構使用。請問院長,像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會認為我們要逐漸降低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嗎?
  • 蘇院長貞昌
    這個要視供需雙方,因為我們的照顧分家庭、社區、機構,相關的這一方面,我們看看怎麼樣子盤點?目前的供需一方面要提升服務品質,你看我們這幾年來,照護員從2萬5,000人增加到9萬人……
  • 張委員育美
    九萬多人。
  • 蘇院長貞昌
    薪水也大大提高。另外一方面,服務據點也大大增加,所以人數是不是夠?一方面衛福部、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直接盤點,我們隨時滾動檢討。
  • 張委員育美
    謝謝院長,滾動檢討。我要繼續跟你談的及請教的是根據媒體報導,衛福部長照司祝健芳司長曾接受專訪,原本我以為是要訪問部長,但結果是司長接受採訪,他認為現行長照制度分為居家、社區和住宿型機構等等,因應不同需求來提供服務,他認為移工不是長照,未來移工人力遲早要減少。同時長照司也認為以目前1位照顧服務員平均照顧4個個案來說,一個月收入至少達四、五萬元,這樣也可以吸引本國人投入,而且所提供的照顧能量能夠滿足現階段需求。這和薛部長剛剛的說法有所出入,這要怎麼解釋呢?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以外籍看護的需求來講,目前大概還不能減少……
  • 張委員育美
    對嘛,還不能減少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一定是要國人對於照顧的觀念有所改變,也就是我剛剛講的一對一可以變成一對多。其次是對於失能長者的照顧並不是每一樣都幫他做好,而是要他能夠自立生活,然後別人從旁協助,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麼一對一的需求才會逐步減少。一對多主要是針對比較重度的病患,藉此來取代家人的照顧或是對於外籍看護的需求。
  • 張委員育美
    我瞭解,謝謝你。我覺得長照司這樣的看法是閉門造車,今年衛福部仍被行政院長照小組要求盤點長照服務人力的需求,也就是現在還沒有具體成效,在這種情況下,長照司怎麼可以夸夸而談說可以滿足現階段需求呢?還有許多專家學者也提出不同意見,比如前榮總高齡科主任陳亮恭(現在已經當院長)也提到現在照服員的量能是不足的,而且根據勞動部統計本國籍照服員結訓人數的就業率,110年結訓人數是7,368人,訓後就業率只有75.1%,就業率均較之前更少,因此人力充足恐怕是長照司一廂情願的想像。
    勞動部很辛苦,他們一方面推動留才久用政策,院長不是很支持嗎?這是你的策略。衛福部積極洽談新的移工來源國,另外一方面衛福部卻是看衰移工在長照服務的角色,在我看來相當矛盾、有點精神分裂。請問院長,站在行政院的立場,究竟會不會緊縮外籍看護工的量能呢?
  • 蘇院長貞昌
    不會。
  • 張委員育美
    不會,這是你回答的喔!
  • 蘇院長貞昌
    因為以目前的狀況,需求方的需求還是不足的,另外以整個社會現象來判斷,還是有這方面的需要。司長講的可能是描繪這個制度更完善的情況,在某一方面發揮功能,包括一對多等等的有效境界,不過以目前來講,恐怕沒有辦法一步到達那個境界。
  • 張委員育美
    好,院長你說不會。現在我要提醒,衛福部正在積極推動一項政策,即住院整合照護計畫,由醫院病房採用照護來輔佐人力,協助病人住院期間身體清潔與舒適照護、排泄照護、膳食、活動以及安全維護,維持病房的環境、整理床舖等等,換言之,醫療與長照人力的拔河會更明顯,亦即醫療需要的照護人力與長照的照護人力拔河更明顯。
    我們回顧監察院在兩年前(109年)5月就曾糾正衛福部居家照護員薪資大幅提升,投入居家照護者人力亦明顯增加,首當其衝就是醫院陪病服務員的流動,醫療機構在新冠病毒防疫管制期間更凸顯住院病患照顧的危機,迫使護理專業人力的工作量大增,卻無任何適當給付之不合理狀況。這是監察院給衛福部的糾正。現在政策又再度轉向,本來兩年前大家轉去長照,對不對?剛才部長也講了,因為薪水提高,照顧4個人,每月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所以很多人就轉去長照,現在又轉向要偏重醫院照顧輔佐人力,這樣子會不會壓縮到本國籍照護人力的提供呢?請問有什麼因應的措施呢?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事實上以現階段我們的現況去瞭解,大部分還是在做長照2.0的照服員是一種,另外在醫院裡面從事看護工作的也是一種,這中間其實交流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多……
  • 張委員育美
    有啊!109年你們被監察院糾正,就是說……
  • 薛部長瑞元
    是有那個現象,但是這個……
  • 張委員育美
    有現象?
  • 薛部長瑞元
    現在兩方面我們都會要求名單的控管,所以到時候人力流動的稽查就會比較清楚一點。現在對於在醫院裡面的看護並沒有做適當的管理,所以我們會把他納入管理,也就是說,責成醫院來管理這些……
  • 張委員育美
    納入陪病服務員。
  • 薛部長瑞元
    這些人力。有了這樣子的基礎架構之後,在推動剛剛委員所提的醫院照顧整合計畫的時候,我們就希望在醫院裡面也是用一對多的方式,要不然的話,在醫院裡面因為生病而必須去做看護,人力仍然會不足,然後就會變成要家人自己去請假、去照顧生病的病人,這樣子的話會讓整個家庭的節奏都亂掉了,對於家庭是非常的痛苦。
  • 張委員育美
    所以長照和醫院的陪病服務員都是一樣重要的。
  • 薛部長瑞元
    是。
  • 張委員育美
    109年的時候因為長照服務員1個人可以照顧四、五個人,收入高,所以有些人就轉過去,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對。
  • 張委員育美
    現在政策這樣轉變,部長,你的意思是,你有因應的規劃,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對,有同時在加強這部分人力的監測……
  • 張委員育美
    調整。最後,院長,當新聞報導稱衛福部認為移工遲早要減少的時候,民意其實是一片譁然的,因為我在外面碰到機構開不了床,都是由於外籍移工不夠。當然,剛剛院長、部長都說會繼續開放,這是符合民意的。無論是不是長照司祝司長健芳的說法遭到誤解,有可能遭到誤解,因為我知道那時候本來要訪問部長,結果你們沒空,就訪問到司長,但是都凸顯出長照司的政策規劃其實過於狹隘,要多聽人民的聲音。國內的照護人力就這麼多而已,只有九萬多人,人力一下在長照,一下又到醫院去陪病、照護,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現況之下,我希望行政部門能夠更傾聽民意,更貼近照顧家庭的現況,好不好?
  • 蘇院長貞昌
    好。
  • 張委員育美
    謝謝院長,謝謝部長。
  • 主席
    林委員靜儀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以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委員林靜儀書面質詢

    案由:本院林委員靜儀鑑於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提出《善用商業健康保險補位全民健保》之重要政策,卻僅建議民眾如何聰明選擇商業保險(下稱商保)。依國內罹患癌症與罕病患者逐年增加,而健保財務連續五年入不敷出現況,該政策恐無法讓上述患者有更為周延之醫療行為保障及減輕其經濟負擔之疑慮;因此,為使民眾的醫療行為可於商保與健保雙重保障之下,獲得更加全面之治療,特向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提出書面質詢。
    說明:
    1.國內罹患癌症與罕見疾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其醫療費用與藥費隨之增加,自2016年至2021年來:
    (1)癌症病患人數由65萬人增長至80萬人,其醫療費用從845億增加至1301億,癌藥費用從224億增加至403億。
    (2)罕見疾病患者則由8,894人增加至11,390人,其醫療費用從54.47億增加至82.80億,罕藥費用從52.61億增加至75.85億。
    而健保財務支出自2017年開始連續五年入不敷出,皆為赤字,即便健保署數據統計指出,2020年全國癌症治療人數高達77萬人,健保用在癌友健保支出金額為1,212億元,相當於每5.5元健保費,就有1元用在癌友身上。
    2.隨著科技進度,治療癌症與罕病的醫療手法與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但新藥納入健保過程時間偏長,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中位日數為555天,相較於非癌症新藥304天多出近一倍的時間,而大多癌藥與罕藥價格昂貴,為降低健保財務耗損,即使新藥獲得健保給付,亦會透過「給付規定」、「藥品限縮使用範圍」嚴格限縮,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指出,僅3成癌友可即時獲得健保給付。參照上述情形,癌友為獲得更新的治療手段或藥物,更有可能會選擇自費治療與藥物,即便有商業保險,仍有可能面臨兩大問題如下:
    (1)理賠認定爭議:許多保單採住院才啟動理賠機制,而忽略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有些治療已不需住院,改以高度替代性醫療行為取代,如化療可在門診進行、標靶藥物領回家定期口服等等,保險公司理賠的範圍卻因不具備醫療專業背景,或是其他治療手段未列於保單條款,而引發爭議。
    (2)健保有給付,商保才給付:因健保制度在台灣社會已高度普及化,對於保險業者而言,可以健保給付資料來盤點、計算私人醫療保險需承擔之風險及應收保險費;但對於健保未給付之項目,卻沒有相應資料來估算,造成健保有給付,商保才給付之情況。
    綜上所述,癌友在有購買商保之情況下,理賠認定仍可能產生許多爭議,而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有約兩成的癌友自費超過一百萬以上。因此在商保與健保無法給付情況下,若癌友選擇以自費方式進行治療所需費用,恐造成多數民眾無法負擔。
    3.台灣正走向超高齡化及少子化社會,若健保財務在保費不增加情況下,財務收入將會逐漸減少,未來針對癌症、罕病,甚至是其他疾病,僅仰賴健保是無法支應並照顧到所有患者的需求,若全然仰賴私人醫療商保,在沒有政府相關單位的介入及規劃下,極可能造成保險費用極高,僅有少數人可負擔。因此,本辦公室長期關注以商保補位健保的議題,希望中央政府思考如何推動業者規劃商保以妥適地補位健保。
    4.今年九月健保署將商保補位健保列為重要決策,其中僅提及如何聰明選擇商業保險,但若想進一步促使商業保險能夠有效地補足健保,以兼顧健保財務的狀況,亦保障癌症與罕病患者能夠在對抗疾病的過程獲得更完善治療,不應僅提供現行商保的選擇建議而已,應進一步鼓勵民間保險業者設計能夠更適切地補足健保不給付之醫療商保;現況缺少相關資訊與數據來讓業者估算保單風險及所需保費,如:健保不給付之自費項目及範圍、自費及自付差額特材、自費手術、放射線治療、罕病自費藥品部分、癌症治療等資訊,而上述資料需要衛福部與金管會等相關單位介入規劃,以確保保險的資訊透明、價格合理性及民眾可負擔性,並設立資訊平台供民眾全面了解、評估保單,進行參考評估。
    5.綜上所述,敬請衛福部就下列事項,予以研議並並於兩個月內提報書面報告至立法院:
    (1)就商保補位健保制度的建立,請衛福部跨部會與金管會合作,進行相關數據資料蒐集,以利後續民間業者設計可補位健保之商保。
    (2)針對前開第二點之說明,請衛福部檢討共擬會議有關癌症新藥審查時間過長之問題。
  • 主席
    報告院會,休息10分鐘。休息之後,繼續進行質詢。現在休息。
    休息(15時48分)
    繼續開會(15時59分)
  • 主席
    報告院會,現在繼續開會。
    請林委員奕華質詢,詢答時間30分鐘。
  • 質詢:林委員奕華:16:00

  • 林委員奕華
    (16時)院長好。一開始我想先跟您請教,有關於醫師法通過7個附帶決議的事情,我聽說您在行政院裡面非常關心這個事情,您也滿有一些經驗和看法,所以第一階段我比較想直接地跟您請問,薛部長可以站旁邊,但我希望這段是由你來回答,因為薛部長的說法,我們大概都已經知道了。
    我們看到薛部長在10月28日總質詢提到同意暫緩執行附帶決議,可是大家都知道這次7個附帶決議引起了牙醫學系師生的極大反彈,外界也用衛福部和民進黨要開放波波牙醫來形容7個附帶決議的衝擊。這件事情雖然已經暫緩,不過在這段時間我接到更多人因為你說要暫緩之後的擔憂,院長應該記得當時偷渡醫材上限的事情。醫材上限這件事情,我們也曾經宣布要做,也訂定了自費醫材上限的辦法,宣布之後也因為反彈,大概一個多月之後健保署出來說無限期廢止自費醫材上限,大家都覺得衛福部有聽到大家的聲音,所以大家就認為這件事情應該暫時不會有所動作,但是沒想到在同一年8月31日就宣告管理自費醫材的極端值,再隔1天就宣告隔日即上路,在醫界引起的後座力到現在都還沒有停止。
    這就是他們的擔憂,當時提出醫材上限政策後用的名詞是無限期廢止,還不是用暫緩,結果還是這樣做了,這次部長用的是暫緩,大家都在想是不是因為現在要選舉,所以才說暫緩。因為臺北市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本身就是牙醫背景,所以現在不敢做,暫緩一個月也是暫緩,是不是等選完之後就會實施?所以這部分請院長可以很明確地告訴我們,現在行政院對於這7個附帶決議到底會不會做的態度。因為我聽到院長的態度是其實你很能夠理解也願意支持不要繼續推動這7個附帶決議,我不知道這樣聽聞,對不對?我甚至也聽聞到,我今天來是要解決問題,所以不需要去點名,但是已經有人跟我投訴有政務委員直接把衛福部叫去說,5月就通過的附帶決議怎麼到現在,衛福部動也不動,也就是去進行施壓,有政務委員做這樣的事情。政務委員雖然有這樣的關心、關切,但是我聽到蘇院長的態度是願意讓這件事情能夠回歸到原來的制度,也就是這7個附帶決議不會隨意、任意地去推動,所以我想請問院長,你是不是能夠在這邊允諾兩個部分,當然一個是在你自己的任內,另外一個是不是也能夠代表行政院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不是在有這樣的爭議狀況下,我們就不去做這7個附帶決議?假如你們真的有什麼樣的想法,也是要等到找大家來對談確定都覺得是可行;不然的話,現在大家覺得不要推動這7個附帶決議,更何況我們都知道裡面有立法委員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我們在立法院,我們都要檢討利益迴避相關的規定是否做得不夠明確。
    院長,是不是能夠在這邊給我們一個現在非常多人關心的答案?在這個禮拜天有一個反特權、反黑箱、要公平、護健康的活動,他們要來立法院、中山南路進行集體躺平的運動,我覺得今天這個答案,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不是請院長在此給我們一些回復?謝謝。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6:6

  • 蘇院長貞昌
    (16時6分)謝謝委員指教,對於誰要來躺平,我是不知道,但我可以表示基於國人健康、口腔衛生及國內醫療資源的供給跟能量,每年就是50個人實習,這不會增加,就照這樣做。
  • 林委員奕華
    所以其他的附帶決議一樣,反正這7個都不會做,對不對?
  • 蘇院長貞昌
    其他是什麼,我記不住,但最有爭議的好像是這個。
  • 林委員奕華
    沒有,包括還有哪時候拿到入學權,那也是一樣啊!像入學權可以放寬到年底等等,這些附帶決議的爭議都非常大啊!我是不是建議院長就直接回復,這7個你都不會做?
  • 蘇院長貞昌
    這7個是什麼?
  • 林委員奕華
    7個都不會做,因為這7個都有爭議啊!
  • 蘇院長貞昌
    好,沒有關係!這7個是什麼,我記不住。總之,我……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不能僅關心一項而已。
  • 蘇院長貞昌
    不是,我主持過這個,對於這部分我會找他們來,會清清楚楚跟他們交代我的態度。
  • 林委員奕華
    但是你只關心一個附帶決議啊!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您剛剛所提到的入學時間,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還是要有一個認定。
  • 林委員奕華
    那就代表你還是要做囉?
  • 薛部長瑞元
    不是!你那個……
  • 林委員奕華
    因為本來就已經有一個時間,在醫師法修法就有的,你又把它放寬嘛!
  • 薛部長瑞元
    那個不是放寬。
  • 林委員奕華
    變成有些人入學,他先拿到入學許可,過很久才去唸,不是這樣嗎?
  • 薛部長瑞元
    總是要有一個立場,不然你們要追溯到多久之前,對不對?總是要認定一個時間點,拿到入學許可,就不涉及溯及既往的範疇。
  • 林委員奕華
    所以你覺得到年底是可以的?
  • 薛部長瑞元
    不然要到什麼時候?
  • 林委員奕華
    那你就是同意了嘛!我看你跟院長的態度不太同調耶!
  • 薛部長瑞元
    不是同意的問題,而是一定要有一個時間點。
  • 林委員奕華
    你只要告訴我7個附帶決議,不只是暫緩,是不是就不做了?如果真的像你剛剛說的,你就邀請大家再來談,談的時候另為妥適的決定,但你要邀大家一起來談啊!
  • 薛部長瑞元
    所以我跟委員報告,我們不是叫作「暫緩執行」,而是叫「暫不執行」,就是不執行。
  • 林委員奕華
    你的暫不執行,一個月後也是暫不執行啊!你的「暫」是暫多久?就我剛剛講的,之前的醫材上限讓大家對衛福部沒有信心啊!
  • 薛部長瑞元
    貴院現在在朝野協商的內容也是寫「暫不執行」。
  • 林委員奕華
    你的暫不執行,請問「暫」是多久?
  • 薛部長瑞元
    所以貴院如果有新的決議,我們會照新的決議。
  • 林委員奕華
    部長,你就告訴我,暫不執行的「暫」代表多久?
  • 薛部長瑞元
    暫不執行就是不執行了。
  • 林委員奕華
    所以就是不執行嘛!
  • 薛部長瑞元
    對,回歸到正常的體制。
  • 林委員奕華
    所以這是一個委婉的說法,這件事情事實上我是不是可以解讀成就是不執行了?
  • 薛部長瑞元
    是,就不執行,回歸到正常的體制裡面。
  • 林委員奕華
    就回歸到原來、之前的……
  • 薛部長瑞元
    不是原來,就是正常的體制,因為總是要往前走……
  • 林委員奕華
    對嘛!我再解讀一次,也就是這7個附帶決議,目前行政院跟衛福部的態度就是不會執行了。
  • 薛部長瑞元
    對,附帶決議本身是……
  • 林委員奕華
    不是暫不執行,是就不執行了。
  • 薛部長瑞元
    本身是不執行,但我們的制度仍然還要照走。
  • 林委員奕華
    制度就是以前原來的制度嘛?
  • 薛部長瑞元
    對,我們現在有在盤點過去制度有沒有什麼樣的缺失,比方說在教學醫院的資格等等……
  • 林委員奕華
    能不能答應我一件事,如果你要改變現在的作法,你們除了邀請公會、學者專家,包括我們現在各學校的牙醫系也有學生聯合會等等,你是不是把這些老師、學生代表都邀來一起商量,可以嗎?你可以答應我這件事嗎?或答應大家這件事嗎?
  • 薛部長瑞元
    好,相關的利害關係人我們都會邀。
  • 林委員奕華
    如果第一個決定是這7個附帶決議都不會繼續做,第二個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做法還需要釐清,有一些執行面需要討論,你除了邀請公會、學者專家,也會邀請現在大學牙醫系的學生聯合會,包括他們系上的老師代表都可以一起來開會,有沒有問題?
  • 薛部長瑞元
    我再跟委員說清楚一點,因為這個法通過之後,有一些施行細則等等必須要做修正,法的授權跟一些辦法要修正,那些還是要繼續定,定的過程中,我答應委員,我們會把這些利害關係人都找來,大家一起討論。
  • 林委員奕華
    院長,我們就照這樣來做,起碼這7個現在是不做的,除非經過開會討論,有一些大家認同的做法,也許再說。好,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滿清楚的答案。
    再來我還要繼續問,我看了很多資料,包括國內知名法學雜誌的整理,我也到各國的網站去對照這個報導到底正不正確,就是對於我國EUA審查制度不健全,以及所謂的不公開透明這個部分,我希望我們必須要做深刻的檢討。其實蘇院長一定也認同,現在國際透明組織在講的就是政府透明嘛!尤其大家在講世界怎麼跟得上臺灣,所以在政府透明的這件事情上,我們當然也希望知道世界是怎麼做的,我們臺灣要跟得上世界的腳步,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份「EUA公開審查,這些外國能,為何臺灣不能?」的資料,首先是比較WHO、歐盟跟美國FDA,在「評估流程及審查標準有無揭露並公告上網」、「外聘專家有無選任機制、專家名單、背景利益揭露等規定,並上網公開」、「會議過程、會議紀錄、評估報告有無公開」這3個領域的狀況。所以請院長跟部長一起來看,第一個是在講評估流程及審查標準,這個部分WHO、歐盟、美國FDA都呈現得清清楚楚,我們的部分雖然有但只有兩頁,請看一下是哪兩頁,我們只有COVID-19疫苗之EUA審查標準,其實也沒有標準,只講到審查程序跟審查重點,右邊就是用我們後來自己發明也就是所謂免疫橋接的方法來當做評估的標準。就只有這兩頁,跟人家洋洋灑灑的、很多的內容相距甚遠。
    再來第二點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你們也看看WHO、歐盟、美國FDA對於外聘專家的所有資料都清楚揭露,像是指出學經歷、背景有沒有需要做利益迴避,這都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非常重視的,就是必須要瞭解他們的背景,以及是不是有落實法治中應該要做的利益迴避。看到WHO、歐盟、美國FDA,全部清楚呈現,只有我們是不好意思不能講。對於會議過程、會議紀錄、評估報告有無公開,WHO、歐盟一樣是全部公開,美國不只公開還全程直播,只有臺灣閉門會議,還都以去識別化的方式公布。就這個部分,可以看到我們跟歐盟、WHO、美國FDA真的是相去甚遠。所以我覺得我們是不是真的有檢討的空間?院長,要不要先回應一下有沒有檢討的空間?
  • 蘇院長貞昌
    對於防疫專業這一塊,我一向都非常尊重專業,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至於相關的程序及做法,我們有法律的規定、有由來已久的相關作業規範等等,該公開就公開,不過你這個片段比較……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剛剛說醫事,但我沒有在跟你講醫事專業,我跟你講的都是政府透明的相關公開程序,這部分我相信你是專家,因為你有法律背景,又在政府部門待這麼久,所以這部分我告訴你就是因為法律規定得不清不楚,才造成衛福部有這樣的模糊空間。既然你這樣說,我就告訴你國外的做法是多麼地清楚,你覺得我們要不要跟歐盟看齊、要不要跟美國FDA或WHO來看齊?你認不認同呢?
  • 蘇院長貞昌
    委員,針對這部分,我們剛剛說政府的國家審查還邀請國際專家來評量,結果臺灣的透明都深受他們肯定,如果就這個……
  • 林委員奕華
    如果這件事情讓他們知道,我就不相信他們會認為我們是透明的,我們來開個記者會好了。
  • 蘇院長貞昌
    我不知道委員所引述的完整不完整,不過委員既然這麼認真……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質疑我提供的資料是錯的,也就是美國沒有公開、WHO也沒有公開?
  • 蘇院長貞昌
    委員提出來的資料,我請……
  • 林委員奕華
    部長就知道有沒有公開了。
  • 薛部長瑞元
    剛剛委員提到各國制度的比較有三項,第一項的部分,你說美國的規範洋洋灑灑的很清楚……
  • 林委員奕華
    是,規範得非常清楚。
  • 薛部長瑞元
    這部分跟委員報告,其實我們是分散在法律、命令等各種不同的規範上,所以應該說我們的規範並不是不清楚……
  • 林委員奕華
    部長這樣說大家聽不下去。
  • 薛部長瑞元
    那沒關係……
  • 林委員奕華
    我跟你講,以政府來說,本來就要公開透明,就是要讓大家可以看清楚。
  • 薛部長瑞元
    不是,我們一個一個來討論。
  • 林委員奕華
    今天這個質詢我也不是隨便來問的,我們也是有做準備才來的。
  • 薛部長瑞元
    所以第一個部分,我們可以從法律開始的各種規範……
  • 林委員奕華
    這部分我請你檢討,好不好?因為你今天也說不清楚啦!我請你檢討,按照國際的做法,既然我們要當先進國家,你起碼要有先進國家的樣子嘛!
    我再請問一個問題,一樣跟專業無關,請問院長,當初審查是21個人的委員會,對不對?審查委員會做附帶決議說一年後再來看要不要繼續給EUA,在這樣的精神之下,院長不覺得應該要由同一批人來審查嗎?
  • 蘇院長貞昌
    委員……
  • 林委員奕華
    因為是同一個會議做的一個附帶決議,要求一年後再來看,所以當然要由同一批人來審查啊!怎麼會另外再組一個審查委員會?而且本來21個人變成15個人,對不對?
  • 蘇院長貞昌
    你講的是兩碼事,還有……
  • 林委員奕華
    這很奇怪!我就好奇為什麼變15個人,是因為願意支持你的只有14個人嗎?
  • 蘇院長貞昌
    不、不、不,你講……
  • 林委員奕華
    因為其他人不願意來幫你背書,不然為何21個人要縮水成15個人?院長,為什麼要縮水成15個人?
  • 蘇院長貞昌
    委員,這裡面這麼多位臺大教授、國衛院教授,這麼多的學者專家……
  • 林委員奕華
    我還是不知道是誰啊!
  • 蘇院長貞昌
    你以為政府可以一個命令讓他們都乖乖舉手嗎?14比0耶!
  • 林委員奕華
    所以我就說你縮水成15個人嘛!你縮水成15個人。
  • 蘇院長貞昌
    我請部長跟你說明。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
  • 蘇院長貞昌
    你讓部長說一下。
  • 林委員奕華
    我非常遺憾!我們現在好像變成共產國家,都看不到反對的聲音。
  • 蘇院長貞昌
    沒有啦!
  • 薛部長瑞元
    不是,原本是21個人,8月開會的時候是16個……
  • 林委員奕華
    我舉例來說,去年原來那位反對的人,你就應該要請他成為委員!
  • 薛部長瑞元
    他就退出了。
  • 蘇院長貞昌
    你這樣說不對。
  • 薛部長瑞元
    他退出了,他不願意來。
  • 林委員奕華
    你就要邀請他來啊!
  • 薛部長瑞元
    他就不願意來了。
  • 林委員奕華
    他為什麼退出?因為他認為不會支持你,所以就退出了嘛!
  • 蘇院長貞昌
    不是啦!
  • 薛部長瑞元
    不是這樣的,他……
  • 林委員奕華
    因為他不支持你所以退出,你就讓這個委員會變成一言堂。
  • 薛部長瑞元
    他不願意來,我不能拿槍押著他來,對不對?
  • 林委員奕華
    他覺得他不會支持你,所以他不來嘛!
  • 薛部長瑞元
    他不來,我沒辦法把他找來,這是其中一位,剩下的有一位是製程的專家……
  • 林委員奕華
    這是我真的覺得比較遺憾的地方,從21個人的委員會變成15個人,為什麼變15個人?
  • 薛部長瑞元
    因為保護效益不牽涉到製程,所以那一位我們沒有再……
  • 林委員奕華
    我跟你講,如果當初是21個人的委員會,你就應該堅持召集21位委員,甚至我覺得就應該由同一批人來審查。
  • 薛部長瑞元
    所以你不聽我解釋嘛!本來就是同一批人。
  • 林委員奕華
    這才是我們認知上的法律程序。
  • 薛部長瑞元
    本來就是同一批人。
  • 林委員奕華
    我反對……
  • 薛部長瑞元
    21個人有2個……
  • 林委員奕華
    附帶決議說一年後再來看,為什麼回過頭來看的不是原來的那批人而是由另外一批人來看呢?
  • 薛部長瑞元
    有3個人是有事不能來……
  • 林委員奕華
    就算你說中間有人是一樣的,我覺得這都會讓大家覺得沒有這樣的信任感。
  • 薛部長瑞元
    都是你在說的。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你這樣講不好,你們立法院113位委員,每次都113位到嗎?也不是嘛!
  • 林委員奕華
    但是每次我們起碼都是這113位啊!
  • 蘇院長貞昌
    你不能這樣說,14位學者專家,你把人家講得……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不要跟我講這種似是而非……
  • 蘇院長貞昌
    我們可以命令他嗎?
  • 林委員奕華
    113位可以選擇來或不來,你起碼邀請21位,結果他不來是他的選擇,但是現在的名單裡就沒有這個人了。
  • 蘇院長貞昌
    好,不要大聲了。
  • 林委員奕華
    就沒有這個人,不是嗎?
  • 蘇院長貞昌
    聽部長講一下。
  • 林委員奕華
    你怎麼會用我們113人當例子?你用似是而非的言論來誤導民眾。
  • 薛部長瑞元
    他不讓我解釋。
  • 蘇院長貞昌
    你讓部長講,你只是自己講自己的……
  • 林委員奕華
    我覺得你就是為了要讓它過關,所以就自己組了一個15人的委員會,名單也不公開……
  • 蘇院長貞昌
    人家14個專家,就是怕像你這樣的態度。
  • 林委員奕華
    怎麼會像我們這樣?
  • 蘇院長貞昌
    你讓他講,讓他說明一下。
  • 林委員奕華
    如果真的可以經得起檢驗,就公開嘛!
  • 蘇院長貞昌
    你不敢聽他說明嗎?
  • 林委員奕華
    我沒有不敢,但是因為你剛剛說的話,我當然要反駁。
  • 蘇院長貞昌
    你讓他說明。
  • 薛部長瑞元
    我還沒說明……
  • 林委員奕華
    你用立法委員113位,我的確是委員,我要不要到是我的選擇……
  • 蘇院長貞昌
    他還沒有說明。
  • 林委員奕華
    但是你不能把我剔除掉。
  • 蘇院長貞昌
    你自講自話。
  • 林委員奕華
    你不能把我剔除掉,不是嗎?
  • 蘇院長貞昌
    你聽他講嘛!
  • 林委員奕華
    你現在21位變成15位,你說那個人不來是因為他不願意來,你就是換了委員了嘛!
  • 蘇院長貞昌
    你這是誤導,你讓他講。
  • 薛部長瑞元
    21位裡面有一位的確是像委員講的,他自動退出,另外有一位在做效益評估的審查時,因為他是CMC,也就是製程方面的專家,而效益審查不牽涉到製程,所以剩下19位。8月的時候開的那次會,這19位有3位臨時請假,所以有16位……
  • 林委員奕華
    請假不一樣哦!
  • 薛部長瑞元
    他有事請假。
  • 林委員奕華
    請假,他還是委員。
  • 薛部長瑞元
    對,他就是請假。
  • 林委員奕華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叫做15位……
  • 薛部長瑞元
    我還沒講完。
  • 林委員奕華
    你沒有告訴我裡面有人請假,之前都沒有人跟我們講有人請假……
  • 薛部長瑞元
    我現在不是在講嗎?
  • 林委員奕華
    不是這樣,因為當時的公告就不確實了。
  • 薛部長瑞元
    為什麼不確實?我還沒講完,我說8月時,有3位請假……
  • 林委員奕華
    你要告訴我們委員幾位、幾人同意、幾人請假,院長,沒錯吧!
  • 蘇院長貞昌
    繼續說。
  • 薛部長瑞元
    然後在11月的時候,那3位就回來了,但是,另外有4位委員請假,所以就剩下15位。
  • 林委員奕華
    那你要講清楚,總共委員幾人?我們現在認為……
  • 薛部長瑞元
    所以我現在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不是,你在公告的時候,就會讓人覺得你不誠實,到底委員會的委員是幾人?只要講明幾人通過、幾人請假,這才是正確的資訊,怎麼會是現在我問才告訴我,第1次有3人請假,第2次有4人請假。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你誤導了啦!
  • 林委員奕華
    怎麼會誤導?
  • 蘇院長貞昌
    有21位,所以剩19位,1位不參加退出,然後1位是他對於這個不是製程,所以19位都邀請來了……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不要說我誤導哦!
  • 蘇院長貞昌
    你聽我講完嘛!19位來了14位,全數通過……
  • 林委員奕華
    你說我誤導,我沒有誤導哦!15位是他們說的……
  • 蘇院長貞昌
    不是沒有邀請,像你們立法委員沒有出席……
  • 林委員奕華
    院長,15人是他說的,不是我說的。
  • 薛部長瑞元
    最後出席……
  • 林委員奕華
    還有一個,抱歉!我還要講……
  • 蘇院長貞昌
    都有邀請啊!
  • 林委員奕華
    沒有,但這個言論跟之前回答徐志榮委員的內容又不一樣了。
  • 蘇院長貞昌
    沒有。
  • 林委員奕華
    你回答徐志榮委員說,只有12位委員跟去年是一樣的。
  • 蘇院長貞昌
    讓他完整說明嘛!你在誤導啦!
  • 林委員奕華
    你是說12位位委員跟去年一樣,代表有些委員跟去年是不一樣的,你看連這些事情,你都沒有跟院長報告清楚,到現在才在這邊講……
  • 蘇院長貞昌
    人家要講清楚,你不讓他講。
  • 林委員奕華
    再來……
  • 蘇院長貞昌
    等一下,總要讓他講清楚嘛!
  • 林委員奕華
    這些事情可以發新聞稿,現在是我的時間,你可以發新聞稿說明。
  • 蘇院長貞昌
    你看,不給人家講清楚,你看、你看……
  • 林委員奕華
    我要質詢下一個問題……
  • 蘇院長貞昌
    你看,不給人家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因為他之前就沒講清楚……
  • 蘇院長貞昌
    他現在要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之前政府部門講清楚是你們的責任……
  • 蘇院長貞昌
    現在在國會殿堂上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不是來這邊像擠牙膏……
  • 蘇院長貞昌
    你看、你看……
  • 林委員奕華
    我問什麼,你才講什麼,這樣的政府就是不透明。
  • 蘇院長貞昌
    要講清楚,你不敢聽人家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再來,我要講的是……
  • 蘇院長貞昌
    你看,又要轉移話題了。
  • 林委員奕華
    政府到底有沒有擋疫苗?
  • 蘇院長貞昌
    你看又要轉移話題了,不敢讓人家講清楚,要轉移話題了。
  • 林委員奕華
    去年9月時──哎喲!院長,我真的是覺得你這種風度……
  • 蘇院長貞昌
    你這什麼風度……
  • 林委員奕華
    你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沒有風度的行政院院長。
  • 蘇院長貞昌
    你最沒有風度,你自己講完,不給人家說明。
  • 林委員奕華
    我真的謝謝4年前你是因為民進黨敗選而當行政院院長,也許再來之後,可能就是別人來當選行政院院長了。
  • 蘇院長貞昌
    你不要這樣講話……
  • 林委員奕華
    再來,我要講的是關於……
  • 蘇院長貞昌
    你這樣問了以後不給人家講清楚,誤導完了……
  • 林委員奕華
    沒有問題、沒有誤導啊!
  • 蘇院長貞昌
    你難道沒誤導嗎?
  • 林委員奕華
    至少我是按照他的資料來講的。
  • 蘇院長貞昌
    人家邀請14位出席,全數通過,14比0……
  • 林委員奕華
    有很多機會給衛福部部長講清楚,但他都沒講清楚啦!
  • 蘇院長貞昌
    他現在要講清楚啊!
  • 林委員奕華
    現在是我的時間,抱歉哦!
  • 蘇院長貞昌
    所以你看,你的時間只用來誤導……
  • 林委員奕華
    現在是我立法委員的時間,他就是沒有想要說清楚。
  • 蘇院長貞昌
    你只把時間用來誤導,不然你讓他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再來我要問的是國產疫苗EUA……
  • 蘇院長貞昌
    你看又轉移焦點了。
  • 林委員奕華
    院長,制止一下吧!
  • 蘇院長貞昌
    你怎麼樣?
  • 林委員奕華
    怎麼樣?行政院長可以這樣……
  • 蘇院長貞昌
    你誤導,然後不給人家講清楚。
  • 林委員奕華
    我哪有誤導!15人是他公布的,誰誤導了?
  • 蘇院長貞昌
    他現在要講清楚了。
  • 主席
    請互相尊重。
  • 林委員奕華
    誰誤導?這樣的一個院長,這麼囂張跋扈啊!
  • 蘇院長貞昌
    你才囂張跋扈!
  • 林委員奕華
    你才囂張跋扈!
  • 蘇院長貞昌
    你才囂張跋扈!
  • 主席
    彼此互相尊重。
  • 林委員奕華
    這不能給我算時間……
  • 主席
    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憲政職權。
  • 林委員奕華
    我是希望院長來制止,這怎麼可以給我算時間?倒回去!
  • 蘇院長貞昌
    你只有講你的。
  • 林委員奕華
    時間給我暫停!時間給我暫停!時間給我暫停啦!
  • 主席
    彼此互相尊重憲政職權。
  • 林委員奕華
    院長,時間給我暫停哦!
  • 主席
    彼此互相尊重憲政職權。
    質詢繼續。
  • 林委員奕華
    那時間給我還回來啊!
  • 主席
    質詢繼續。
  • 林委員奕華
    連你講話都算時間耶!
  • 主席
    質詢繼續。
  • 林委員奕華
    連你講話都算時間,怎麼可以?
  • 主席
    質詢繼續。
  • 林委員奕華
    院長,我跟你堅持,你講話都算我的時間,怎麼可以?
  • 主席
    彼此互相尊重,憲政職權。
  • 林委員奕華
    你講話都算我的時間,怎麼可以?
  • 主席
    大家要理性。
  • 林委員奕華
    你講話都算我的時間,怎麼可以?不要對在野黨議員這樣、對在野黨委員這樣,我們是在野黨委員,不能對我們這樣子!
  • 主席
    彼此互相尊重憲政職權,大家理性問政。
  • 林委員奕華
    我們有我們的職權,你講話還算我的時間啊!
  • 主席
    因為我們質詢沒有停過的,沒有這樣的例子。
  • 林委員奕華
    怎麼會沒有停過?什麼叫沒有沒有停過?你本來就應該要制止啊!
  • 主席
    你質詢的對象不是我。
  • 林委員奕華
    那你就制止啊!你就把時間暫停啊!議事人員……
  • 主席
    你還是依照憲政的規定來行使你的職權。
  • 林委員奕華
    連院長說話都算我的時間啊?這樣算我的時間哦?這算什麼?
  • 主席
    尊重憲政職權。
  • 林委員奕華
    我抗議啊!
  • 主席
    你可以抗議,但是那個質詢時間……
  • 林委員奕華
    院長,你這樣是一個不公正的立法院院長,配上一個囂張跋扈的行政院院長。
  • 主席
    好。
  • 蘇院長貞昌
    你才囂張跋扈。
  • 林委員奕華
    怪不得民進黨現在的支持度這麼差。
  • 蘇院長貞昌
    你看你前面好好的,我就以禮相待。
  • 林委員奕華
    我也非常好啊!是你們自己沒有講清楚。
  • 蘇院長貞昌
    是你弄了一個誤導,不給人家說明。
  • 林委員奕華
    我現在還要講,你們給EUA就是護航啦!
  • 蘇院長貞昌
    人家的說明有道理了,你就趕快移轉。
  • 林委員奕華
    按照現在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就提到,只要有足夠的疫苗,根本不用給EUA啊,所以你為什麼要給EUA?
  • 薛部長瑞元
    當時我們……
  • 林委員奕華
    現在莫德納都有了嘛、BNT都有了嘛!
  • 薛部長瑞元
    我們當時給EUA的時候,就是沒有足夠的疫苗啊。
  • 林委員奕華
    Novavax都有了,請問為什麼還要繼續給EUA?我們還要採購高端嗎?
  • 薛部長瑞元
    我們沒有要採購,但是……
  • 林委員奕華
    請問一下我們還要採購高端嗎?
  • 薛部長瑞元
    但是這個是委員會的決定。
  • 林委員奕華
    院長,請問一下,如果不採購高端,為什麼要給EUA?
  • 蘇院長貞昌
    當時……
  • 林委員奕華
    給EUA的目的就是要採購啊!
  • 蘇院長貞昌
    好,你現在問我了嗎?
  • 林委員奕華
    對啊。
  • 蘇院長貞昌
    當時是貴黨的委員蔣萬安還開記者會、還提案,說要給它1億元,還要降低臨床檢驗的人數,都是貴黨的委員……
  • 林委員奕華
    那沒有問題,我們支持國產疫苗,也支持有國際認證的國產疫苗……
  • 蘇院長貞昌
    對,但是……
  • 林委員奕華
    我們支持的是有國際認證的國產疫苗!
  • 蘇院長貞昌
    又是這麼大聲,不給我講。
  • 林委員奕華
    不是一路被護航的高端疫苗。
  • 蘇院長貞昌
    兩年前你們就說要快、要快。
  • 林委員奕華
    本來就是要買才要有EUA啊!現在不買為什麼要給EUA呢?
  • 蘇院長貞昌
    兩年前就是貴黨……
  • 林委員奕華
    請問一下要不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你們根本就想要繼續買高端……
  • 蘇院長貞昌
    包括蔣萬安就說要給錢。
  • 林委員奕華
    只是一樣告訴我們,現在沒有要買。本來就是要買高端,才要給EUA,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按照我剛才講的藥事法,你根本就不用給EUA了啊!
  • 蘇院長貞昌
    委員……
  • 林委員奕華
    依照藥事法,根本就不用給EUA了嘛!
  • 薛部長瑞元
    當時給EUA要有條件,這個條件就是要去做……
  • 林委員奕華
    因為你已經有其他疫苗,就不用給EUA了,所以你現在給EUA的目的是什麼?避免高端股價垮下來嗎?還是為了要保持住衛福部的面子呢?因為你之前給了EUA,現在只好繼續給EUA,保住衛福部、保住民進黨的面子。
  • 薛部長瑞元
    依法定程序來處理嘛!
  • 林委員奕華
    然後繼續讓它股價維持在那邊,還可以小幅上漲。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你這個是誤導,不是股價,這個……
  • 林委員奕華
    EUA,院長,你是學法的,請你去讀一下。
  • 蘇院長貞昌
    兩年前也是你國民黨說要給錢、降低臨床人數。
  • 林委員奕華
    請你去讀一下。我們贊成給錢是要買有國際認證的疫苗,而不是去買從一開始就被你們愛之足以害之的高端疫苗……
  • 蘇院長貞昌
    是國民黨提案,國民黨開記者會……
  • 林委員奕華
    又開始搞什麼免疫橋接……
  • 蘇院長貞昌
    是蔣萬安一直講的,當時講的也是國民黨,現在轉過來的也是國民黨。
  • 林委員奕華
    搞一個黑箱的委員會來做相關的審查,而且這次又更黑箱地給了EUA……
  • 蘇院長貞昌
    2年前說要給錢的是國民黨。
  • 林委員奕華
    而且按照我們的法來說,如果不採買,就不需要給EUA。
  • 蘇院長貞昌
    說要降低臨床檢驗人數的是國民黨,現在這樣講的也是國民黨!
  • 林委員奕華
    而且在已經有其他的國際疫苗可以替代的狀況之下,也不用給EUA……
  • 蘇院長貞昌
    變來變去!
  • 林委員奕華
    這就是我們在法律上看到的事實狀況。
  • 蘇院長貞昌
    變來變去就是國民黨。
  • 林委員奕華
    為什麼還需要繼續給高端EUA?從法上來講,你們根本已經違法了!
  • 蘇院長貞昌
    國民黨2年前說要給錢、說要降低臨床人數。
  • 林委員奕華
    我現在總質詢要告訴你們,你們已經違法了!因為EUA是沒有其他貨物可以取代的時候,才會給EUA。
  • 蘇院長貞昌
    那個是國民黨2年前……
  • 林委員奕華
    另外一個就是我剛剛講的,已經不買就不會給EUA,你們繼續強辯下去吧,11月26日選票會制裁你們!
  • 主席
    接下來賴委員惠員、呂委員玉玲及何委員志偉之質詢均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委員賴惠員書面質詢

    第一題:萬物飆漲,健保費到底還要不要再漲?全民緊盯政府脈動!
    今年度4月份時候原本預定健保部分負擔要調漲,但是考量疫情,所以衛福部宣布暫緩。9月的時候健保會宣布明年健保總額協商破局,衛福部薛部長表示明年不會調漲保費,但部分負擔會盡快決定。到了10月薛部長又提到11月、12月有可能部分負擔、年底有機會重新公告。
    因此,請行政院說明,今年部分負擔會不會公告調漲?或是明年才會實施?今年因國際通膨,民眾的經濟負擔有點辛苦,雖然負擔就是全民一起分擔一些經費,但是終究還是會調漲,但本席明白健保的財務狀況之下,調漲是一定會執行的,還是希望行政院考量這些種種因素,選擇一個全民影響最低的時間點宣布調漲。
    第二題:針對勞保年改方案提出質詢
    日前《工商時報》報導,近7成勞工打算把退休後生活費寄望在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上,但是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3條的規範,月退休金:勞工個人之退休金專戶本金及累積收益,依據年金生命表,以平均餘命及利率等基礎計算所得之金額,作為定期發給之退休金。
    目前65歲退休只能領20年,如果活超過85歲,會只剩下勞保老年年金可以領,反而不是活得越久,領得越多,而是活得越久,領得越少,行政院針對此一狀況該如何處理?
    又依據勞動部的最新精算報告,勞保基金潛藏負債(未來50年應計給付現值扣除已提存責任準備)三年內增加1.24兆元,今年將突破11兆元,但近年因投資收益較佳,加上政府撥補,破產時間延後兩年,預期2028年會把基金用罄,當年度基金缺口約達1,264億元。但是今年投資績效不彰,勞動基金9月單月再賠1,920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虧損更擴大至5,124.6億元,收益率-9.87%,倘若基金只單靠投資績效,恐怕還是很難澆熄這場勞工退休金危機。
    請行政院針對勞保年改的方案,說明目前進度?勞工朋友請命,勞工朋友老年經濟生活保障,多數單靠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改革雖然有陣痛,但仍要顧及這些勞工朋友老年經濟安全。請行政院一併考量。
  • 委員呂玉玲書面質詢

    ※『高端』新冠疫苗弊端連連
    院長,我們都支持國產疫苗,發展國產疫苗是國家戰略需求,這個本席也表同意,不過我們來看高端疫苗,從去年7/19核發EUA,開始施打以來,不管是EUA的核發、保護效益、採購合約、國際認證,到現在繼續核准EUA的審查,都讓外界有很大質疑,施打上到10月底,國內累積施打新冠疫苗人次達6,300多萬次,施打高端才306萬次,可見民眾對高端也是有很大的質疑!我們跟高端購買500萬劑,現在也傳出有1/3的高端疫苗要被銷毀(約170萬劑),指揮中心也表示後續不會再購買高端疫苗。
  • ●請問蘇貞昌院長
    您覺得高端疫苗算成功嗎?如果它是一個成功的疫苗,為什麼走到今天,感覺好像走不下去了?
    去年食藥署核准「高端」新冠疫苗基礎劑EUA,要求高端應於一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報告』!但是高端直到今年10/31才把報告補進來,這讓外界質疑,政府護航高端!至於專家會議14:0通過,這個外界已經很多質疑,衛福部、指揮中心從頭到尾也沒有說清楚!高端提供的保護效益評估報告,是以國內醫院共計21,729名員工(含醫護及行政人員)為樣本,分析疫苗接種史、新冠肺炎核酸檢驗確診日等數據,進行定群分析(cohort study);專家就質疑這份數據的最大問題是兩萬多名醫院員工分布在各家醫院,他們的感染風險並不一樣,如果打高端的剛好落在風險較低的醫院,它無法證明有足夠好的感染保護力;上述報告的另一個問題,是沒有列出醫院員工未打疫苗的感染率,因為醫護幾乎都被要求打了疫苗,如果沒有未打疫苗的對照組,如何去證明接種了疫苗之後的感染保護力?事實上,醫護感控知識高於一般人,未接種疫苗的醫護可能感染率也低於全國的背景值,如此一來如何證明高端有足夠的感染保護力?
  • ●請問薛瑞元部長
    針對專家對於高端報告的合理質疑:沒有未接種疫苗的對照組,如何證明疫苗感染保護力?該報告只拿了醫院員工當樣本,機構效應要如何排除?另外,有專家質疑「T細胞免疫、免疫的持久力和對抗不同病毒變異株(尤其抗Omicron BA.5)的數據?」有沒有在裡面呢?衛福部是不是可以要求高端直接提供參與WHO團結疫苗試驗的資料來評估嗎?有要求嗎?
    食藥署在收到高端補件的一周內,就為高端量身訂做一場專家會議,其中最關鍵的數據卻是疾管署代做的,其中還缺了許多國際疫苗公司坦然公佈的數據,主管官署爭先背書高端的效益;殊不知中間漏洞百出:以「中重症疫苗保護效力」來說,專家定義是有打疫苗與沒打疫苗感染者,中重症比率的差距,但疾管署公布的是接種數,而非感染人數,也正是因為計算方法錯誤,AZ疫苗在65歲以上族群的中重症保護力只有四成多,但AZ實際上在全球的數據卻可以達七成多;中重症的比率最高的是高齡族群,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高齡,但疾管署只公布65歲以上資料,沒有80歲以上族群的數據;最大的漏洞是把未接種者直接拿來做對照組,與包括高端在內四種疫苗的接種者,在人口學上,比如年齡分布,有沒有統計上的差異,完全看不出來。例如,如果打高端的民眾平均年齡來說是比較年輕的,那麼中重症比率當然比較低,不是疫苗保護力有多高。真實世界最重要的疫苗安全切實數據,應該是來自於施打疫苗後的主動偵測(post-marketing active surveillance),並全盤瞭解疫苗接種者的反應,包括罕見的局部或是全身性反應,才更重要。尤其民眾更想了解的是究竟高端的突破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保護率是如何?高端或疾管署所提供的數據都無法佐證。
    ●院長、部長,這樣一份受到質疑的保護效益報告,可以獲得專家會議的通過,難道這不是護航嗎?
    再者,高端不僅EUA問題重重,還少了EUA,本席先請教『高端』有沒有「追加劑(第三劑、第四劑)」的EUA?有沒有專家會議的背書?本席於上會期在大院質詢陳時中部長、這會期在委員會也質詢過薛瑞元部長;兩位部長異口同聲的回答都是:疾管署ACIP專家會議(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已經核發了緊急授權EUA!而根據ACIP今年1/6的會議紀錄,疾管署的ACIP專家會議只做了疫苗接種追加劑的政策建議,並沒有核發所謂的緊急授權EUA;而依照《藥事法第48-2條第1項》和《藥事法第3條》相關規定新冠疫苗緊急授權EUA核發單位就是食藥署,實務上亦是如此,食藥署針對莫德納Moderna疫苗、AZ疫苗、輝瑞BioNTech疫苗及高端疫苗要新增追加劑用法用量的變更申請案均有所討論並且決議如下:莫德納Moderna疫苗、AZ疫苗、輝瑞BioNTech疫苗都陸續在今年的1月、3月、5月通過食藥署的核准可當追加劑使用,唯獨『高端』在110/12/14提出了新冠疫苗追加劑的緊急授權EUA申請之後,食藥署在111/1/18就通知了高端公司要求補件:補充技術性資料(臨床資料);但截至十月底食藥署回函本席辦公室的內容,還是直指高端仍對於食藥署的新冠疫苗追加劑的緊急授權EUA補件的要求置之不理。
    ●院長,『高端』從頭到尾都沒有取得過疫苗追加劑的緊急授權EUA;您的前後任衛福部長在國會殿堂公然說謊!為什麼通過WHO國際認證的莫德納Moderna、AZ、輝瑞BioNTech都還要為新冠疫苗追加劑緊急授權EUA補件,唯獨高端不需要?食藥署遲遲不核准高端追加劑的EUA,是高端有問題,還是根本就認為不需要了,這難道不是另一個政府護航高端的鐵證,可是不知情的民眾卻選擇相信政府去打了高端,那不是把施打高端的這些民眾的生命安全拿來開玩笑呢?
    高端去年初就開始了《二期臨床試驗》,今年5/13也宣布WHO全球團結試驗疫苗(STV)三期試驗已進入數據分析階段,今年6/30也宣布新冠疫苗同步申請WHO緊急授權EUA;薛瑞元部長最近在委員會的答詢也說高端二期臨床試驗最近結案,結案報告已經出來了。
  • ●請問薛瑞元部長
    就您了解,高端WHO團結試驗的數據分析了半年多,目前進度到哪裡了?高端的團結試驗預期何時會有結果出來呢?另據薛部長先前說法:高端的二期臨床試驗結案報告現在送進衛福部了嗎?預計何時要召開專家會議檢視它的結果呢?到時候是不是會有公開、透明的全程直播呢?
    政府對高端一路「開後門」,從去年基礎劑獲得EUA、到今年追加劑不甩食藥署補件要求、也沒有追加劑EUA居然可以獲得前後任部長用謊言來包裝;最近為高端量身訂做的專家會議14:0全票通過「疫苗效益報告」,直接替高端股價打了一劑強心針,隔天立刻開出紅盤,一舉越過月線,在在說明了錢和權介入痕跡斧鑿斑斑,卻讓食藥署和疾管署都賠上了公信力,加上指揮中心身為高端「唯一買主」,日前遭審計部糾正了五大缺失,包括未確實推估國人需求,導致疫苗過期銷毀;高端多次延遲交貨逾30天,衛福部卻不罰違約金;疫苗採購不透明公開,還要以「密件」封存疫苗採購合約卅年。所以說:高端疫苗採購案最後只肥了炒股的大戶「萬般皆失敗,唯有股價漲」,執政黨歪樓力挺所產生的各種怪現象,要為國產疫苗發展失敗負上最大的責任,浪費的公帑和無形的社會成本,在未來都無助於我國生醫產業整體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全球Omicron如火如荼「在地演化」變異之際,疫苗的評估必須更重視免疫的多層保護、持久性、抗變種病毒與長期追蹤的科學數據。
    蘇貞昌院長您說「高端的數據顯示可以比擬莫德納與輝瑞BNT兩種疫苗」;本席要提醒院長別衝得太前面!您清楚高端只有1.5期的臨床試驗資料就取得了疫苗基礎劑的緊急授權EUA,當食藥署再要求高端補件二、三期臨床試驗資料,高端擺爛交不出,所以食藥署也發不出高端追加劑的緊急授權EUA,若高端的保護力真如那場為高端量身訂做的專家會議所說的這麼好,那就應該再辦一場14:0的專家會議,來補發給高端那消失已久的追加劑緊急授權EUA,順便把這場會議審查結果一併發給WHO,要求把高端放進去國際認證名單,如此直接解決百萬高端戰士出國受阻問題,也讓高端走出台灣,不會只是賣了500萬劑給執政黨政府,院長常把「有政府會做事」掛在嘴邊,本席看到的卻只是:有政府會做內宣,僅止於內宣而已!走不出台灣。國際上要看的是疫苗究竟有沒有做第三期的臨床試驗和社區血清流行病學數據支持疫苗的保護有效性(vaccine effectiveness),而不是你疾管署粗製濫造急就章跑出來為高端解套、為年底選戰量身訂做的結果。
    ※次世代新冠疫苗&後疫情時代EUA退場!應完全授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0月26日資料,全球已經發現了超過39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占比約為77.1%,仍為全球主流株並且持續變異中;為有效因應疫情變化,食藥署於10月底通過兩款BA.5雙價疫苗EUA,第一批70.3萬劑的莫德納BA.5雙價疫苗也已於昨日(11/10)到貨。我國於去年(110.7.22)與美國的莫德納Moderna公司己簽署了2年共3,500萬劑新冠疫苗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目前包含最新一批到貨量已有1,333.8萬劑。
  • ●請問薛瑞元部長
    民眾期盼已久的BA.5莫德納雙價疫苗首批70.3萬劑終於到貨!食藥署緊急授權EUA是開放給國內所有12歲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當做追加劑使用,指揮中心有做過預估:國內會有多少民眾準備打BA.5疫苗追加劑嗎?莫德納今年預定供應台灣2,000萬劑,目前已到貨1,333.8萬劑,剩餘的666.2萬劑是不是確定今年底前會全部到貨呢?衛福部接下來的次世代疫苗規劃為何?
    根據食藥署網路公告:十月底(111/10/26)核准通過的雙價新冠疫苗緊急授權EUA,除了莫德納的BA.5疫苗;另外還有兩款輝瑞BNT新冠疫苗,分別是BA.5和BA.1
  • ●請問薛瑞元部長
    民眾接種輝瑞BNT新冠肺炎疫苗第一、二劑都超過了七百萬人(一、7,636,615;二、7,018,668);第三劑選打BNT的也超過四百萬人(4,401,973);您清楚第四劑選打BNT的民眾有多少人嗎?答案是45,189人,只有選打莫德納125,074人的約三分之一;
    ●請問衛福部現在和BNT洽談進口次世代疫苗的進度為何?如果有合約的話,預計會什麼時候進貨?陳時中擔任部長時曾說過,已經與BNT洽談新合約,會保留次世代選擇權,現在沒有打算買,是不是表示陳前部長說的話跳票了呢?
    衛福部明年度(112)預算編列了845億元因應『後疫情時代』的疫情防治,經濟部王部長在回應本席質詢時也表示明年度疫後回歸正常生活,不會再編列產業振興預算,隨著特別預算將在明年6/30到期,疫情指揮中心預期在此之前便會解散或再降級開設。
  • ●請問薛瑞元部長
    所有跡象都顯示台灣正逐漸進入到『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根據藥事法48-2條所核發的新冠疫苗緊急授權EUA,是不是也應該要有一個退場機制,衛福部是不是已經討論過?
    因為如果參照美國的例子:輝瑞BNT和莫德納Moderna的新冠疫苗分別在去年中的5、6月提出申請完全授權,輝瑞BNT花了三個月、莫德納Moderna花了超過半年才陸續通過對於疫苗更為嚴謹、更為耗時的行政部門審查,最終獲得了新冠疫苗可供商售的『完全授權(Full Approval)!』
  • ●請問薛瑞元部長
    台灣對於新冠疫苗『完全授權(Full Approval)』嚴謹審查程序,至少也得花上3~6個月,預期現有新冠疫苗緊急授權EUA失效,食藥署是不是現在就應該要開始展開新冠疫苗『完全授權(Full Approval)』的事前審查前置作業?整個新冠疫苗完全授權審查時程規劃也應提前要出來,部長是否可說明現在衛福部的規劃為何?
    蘇貞昌院長在疫情之初最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超前部署』;隨台灣逐漸進入到『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藥事法48-2條「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的情境將不復見,但衛福部及相關所屬單位到現在為止,並沒有針對新冠疫苗緊急授權EUA廢止或逾期後做任何討論,也沒有開始規劃新冠疫苗的『完全授權(Full Approval)』審查作業,本席完全沒有辦法接受行政部門的不作為,而可能造成未來新冠疫苗在緊急授權EUA到期後,卻接不上『完全授權(Full Approval)』的空窗期,將嚴重打擊民眾接種疫苗信心,也對不住衛福部明年度845億元的疫後防治預算規劃。
    ※疫情緩、防疫降、口罩免!廣發快篩、備足藥物
    國內疫情持續下降,不少民眾關心口罩令何時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前天(11/9)表示:口罩鬆綁研議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會朝考慮室外不用戴口罩規劃,最快這個月就會上路;另政府採購家用快篩試劑尚有1.3億劑,指揮中心表示:家用快篩的擴大發放將優先針對(低與)中低收入戶;以及12歲以下族群,確定本月將擴大發放,預計新增超過182萬人可受惠。
  • ●請問蘇貞昌院長
    指揮中心這個月擴大發放家用快篩加給合計182萬的中低收入戶和12歲以下兒童;但是,現在政府還有庫存1.3億劑,以有效期13-15個月來算,等於一個月至少要消耗1,000萬劑,行政院是不是能把這個德政再擴大受惠範圍?本席具體建議經盤點各地人口需求數量,直接把政府庫存快篩送至醫院、公所、或鄰里長辦公室,讓有需要的民眾直接索取,這個能不能去評估?
    根據指揮中心最新資料顯示:口服抗病毒藥物迄今領用人份「輝瑞」倍拉維(Paxlovid)737,270人份;加上「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155,952人份;合計893,222人份。另外,美國最新研究顯示:「輝瑞」倍拉維(Paxlovid)能減少染疫住院和致死的風險之外,還可以降低26%的新冠後遺症(長新冠)風險。
  • ●請問薛瑞元部長
    針對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衛福部只儲備了約百萬份(九月底為1,027,440人份),現在已經用了近九十萬份(至11/9已使用893,222人份),國內到今年底前都還夠用嗎?明年度的計畫採購數量規劃為何?
  • ●請問薛瑞元部長
    美國現在已經在做藥物對於「長新冠」的效力分析,衛福部未來規劃「長新冠」要如何預先投藥防治?又有什麼辦法讓「長新冠」確診者減少症狀?明年度衛福部的預算裡,沒有看到「長新冠」相關預算編列,部長是覺得這個問題不大嗎?是不是要補起來呢?
    先前有藥局或衛生局在反應「輝瑞」倍拉維(Paxlovid)有存量不足的問題,衛福部光是「高端疫苗」就花了40.3億元,為什麼抗病毒藥物不肯再多買點呢?過去克流感(對抗流感的藥物),政府準備的藥物是人口數的15%,約300多萬份;但是衛福部這回採購抗病毒藥物,卻不到人口數的5%;面對未來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來臨,藥物的儲量一定要夠,食藥署也應該審核發給予正式藥證,才能開放到社區診所門診都可以開藥,也讓醫師依臨床經驗或稱經驗性療法(empirical therapy),經與患者並與家屬溝通後,決定第一時間給予患者預防性投藥,在臨床上不但行之有年,也才是符合醫學倫理的做法。不會再發生惜藥如金!連醫師也不敢開藥。而對於確診者發生「長新冠」症狀,政府也要扛起責任去解決,對症下藥;能預先投藥防治就該去做,不要連衛福部預算都沒有編列,也沒有相關工作計畫,這樣只會讓國內近八百萬的確診者感到寒心,政府資源不能只會拿去維護特定廠商的權益,而忽視民眾真正的需求。
    ※產業缺工問題&相關部會少子化對策
    上個月中(10/13)國境解封!國內2.4萬家的防疫旅館退場轉型,國籍航空也預期整體客運量在年底之前可達新冠疫情前的5成,國內旅宿業準備爭搶來台旅客紅利,但業者四處陳情補不到新進員工!不只旅宿業的基層人力不足,今天11/11雙11除了網購之外,陸續又有各大實體百貨公司周年慶等內需報復性消費預期,國內的企業招募人才超前部署,搶占新一波疫後商機;據人力銀行10月最新統計顯示:四大民生消費產業人才職缺總數高達43.4萬個,占整體職缺101.6萬的43%,職缺數成長創新高。
  • ●請問蘇貞昌院長
    國內旅宿業者終於盼來了國境的解封,卻沒有足夠人力來因應,勞動部是不是能提更有效的政策工具或是考慮發放產業缺工補助來快速補足短期人力缺口?
    台灣進入「生」不如「死」的風暴正以排山倒海的威力重擊各行各業,疫後各產業爆大缺工,餐飲業者形容:「現在人力不是很缺,是超級缺」;飯店業者更直言,「缺工已變成國安危機」。產業缺工伴隨國內少子化、高齡化狀況只會加劇,終成國安問題;台灣在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人口在2020年1月上升至2,360.4萬人高峰後隨即開始下滑,今年9月最新統計人口數下滑至2,319.8萬人,等於是短短不到3年,人口數減少了40.6萬人。其中勞動市場基礎的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2020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今年5月已跌破2,000萬人關卡,至今已下滑至1,999.4萬人,不到兩年少了逾24萬人,顯示台灣生育率低、人口高齡化,台灣勞動力估計將以每年減少約16萬人的速度遞減,大缺工時代來臨。美國中情局(CIA)曾公布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台灣最後一名,每位婦女平均終生只生育1.07個孩子;另內政部2021年全台人口統計數據,去年台灣總人口數為2,337萬5,314人,較前年減少18.5萬人,台灣人口數連續兩年呈負成長。2021年全年新生兒數15萬3,820人,且每個月出生數皆低於死亡數;新婚數1萬3,131對,結婚率與新生兒數同創歷史新低。
  • ●請問蘇貞昌院長
    據內政部去年(110)全台人口統計數據,結婚率與新生兒數同時創下了歷史新低!審計部引用「青平台基金會」《國人婚育意願大調查》(110.12.27~111.01.17)指出『低薪』是影響婚生意願的首要原因,『長工時』排名前五,勞動部要如何扭轉?
  • ●請問蘇貞昌院長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國內薪資成長已經跟不上物價通膨速度,實質薪資倒退嚕,去年度(110)已呈現負成長,今年度國人實質薪資有可能變成正成長?針對實質薪資倒退的發生,勞動部能有什麼精進作為呢?行政部門不能只是樂觀去期待國內通膨能降下來吧!?
    本席了解勞動部目前僅針對3K製造業、看護和營建業可以申請『缺工就業獎勵』來鼓勵失業的勞工積極應徵去受僱於特定的行業(即3K產業),藉以紓緩特定行業缺工的情形,本席請院長指示勞動部研議將『缺工就業獎勵』納入旅宿業和其他低薪又缺工的民生消費產業,或許也可以設定一個落日條款以避免預算排擠,至少年底前能有一個短期應急方案。
    另外,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而影響年青人婚生意願的首位就是薪水太低趕不上通膨的速度;工時太長以及友善職場等等都是勞動部因應少子化對策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勞動部推動友善育兒職場措施多年,仍有部分計畫績效指標連年未能達到計畫目標值;同時,國內職場高工時的現象仍舊普遍存在,民眾多期望服務單位能夠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除了法規命令的修正,政府也應要拿出更有效的政策工具。
    ※2050淨零碳排
    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終極目標是現行溫管法於2050年減量50%國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的目標,修正為2050百分百淨零排放;政府於107年提出五年一期的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預計國家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於109年度、114年度及119年度應分別較基準年94年度減量2%、10%及20%,其中第一期(105至109年度)及第二期(110至114年度)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業經行政院於107年1月23日及110年9月29日核定,規範109年度及114年度國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應分別下降至260.717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下稱MtCO2e)、241.011 MtCO2e。
  • ●請問蘇貞昌院長
    2050淨零碳排目標明確,您是否清楚2020第一期淨零排放階段目標(較基準年94年度)減量2%,實際上究竟有沒有達標呢?環保署張署長有跟您報告嗎?
    關於原訂2030第三期階段目標(較基準年94年度)減量20%,終於聽到了政府要檢討精進,因為若是到2030年只訂減量20%,意謂著剩下減量80%要在2030~2050年的20年之間去完成。
  • ●請問蘇貞昌院長
    淨零排放的2020第一期階段目標減量2%並未達標的情況下,除了重新檢視2030第三期階段目標(較基準年94年度)減量20%;是否行政院也有計畫要一併檢討2025第二期階段目標(較基準年94年度)的減量10%?這一任政府是準備要多扛下一點責任去提高減量目標值?還是實際一點去調降成一個可達標的減量目標值呢?行政院什麼時候可以公佈新的目標規劃?如果新的目標是往上提高減量目標,行政院又有什麼新的做法來確保目標的達成呢?不然按照2020未達標實績,這一任政府又提不出新的減排措施,到時候只是把修改後的減量目標留給下一任政府去努力了嗎?
    112年度中央政府將投入682億元預算推動淨零排放,經盤點我國直到2030年淨零排放相關預算約9,000億元;然而,2030年碳排放量相對於2019年要減排9,000萬公噸。換句話說,政府預計要花新台幣9,000億元去減少9,0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 ●請問蘇貞昌院長
    行政部門預計的減碳成本是不是可以概算成每公噸要價1萬元?環保署目前規劃的碳費,未來要向業者徵收多少錢呢?蘇院長您覺得跟政府的減碳成本每公噸新台幣1萬元相比,這樣會有符合淨零碳排路徑裡的『公正轉型』嗎?政府減碳每公噸預計要花納稅人一萬元,工商企業排放二氧化碳每公噸只要繳個幾百元!這樣民眾接受的了嗎?政府減碳和業者這中間的成本差距有沒有辦法可以拉近呢?最近環保署也計畫推出碳交易,行政院目前規劃的方向、時程、計畫內容等等是什麼呢?以上這些有沒有先和國內業者做過溝通呢?
    過去這幾年碳排減量未達標看來能源部門的問題最大:109年度電力排碳係數,以及108年度能源等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沒有達到減量目標值;但是,本席每質詢到經濟部王美花部長,部長都信誓旦旦再生能源一定能急起直追,最後一定風風光光達標!行政院有著經濟部王部長大力擔保之下,更應在這一任政府2024任期之內就要訂定出更積極的逐年減量目標!
    政府用全國納稅人的錢減碳,1萬元只減了1公噸CO2;相對環保署預期要收的碳費的確不成比例,只是象徵性的意思意思,完全不符合淨零路徑上要求的公正轉型!民眾繳的稅金原本應拿來充實教育設施,改善勞工福利,加強國防準備,現在被壓縮了,大幅移用做減碳的淨零轉型,這樣公正嗎?環保署計畫再推出碳交易,但目前只見樓梯響,詳細規劃內容、時程、影響評估都還沒有和業者溝通,未來是要如何成功推動?本席期盼政府能引進更多的國際認可的碳定價工具來拉近業者碳費與政府減碳成本間的差距,同時也可以讓政府能透過這些工具的使用來創造出更多的專屬稅收來投入淨零減排。
  • 主席
    繼續請溫委員玉霞質詢,詢答時間15分鐘。
  • 質詢:溫委員玉霞:16:31

  • 溫委員玉霞
    (16時31分)蘇院長,心平氣和,我們來談事情。蘇院長,我們的勞動基金在9月底累計虧損差不多5,124億元,可以說是創下歷史上虧損最嚴重的紀錄,其中勞保基金光今年就累計虧損830億元;換句話說,如果繼續下去,6年後的2028年就會破產!一旦破產可以說是動搖國本,所有的勞工會老本無歸。
    院長,勞保基金破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蔡總統上任後就力推年金改革,有啦,有年金改革,改了軍公教!但比退撫基金更早破產的就是勞保基金,你們都沒有積極處理。行政院有從2020年起逐年撥補200億元、220億元、300億元,到明年是450億元,但是這些錢就像塞牙縫似的,杯水車薪!這些錢是否有辦法挽救勞保基金走上破產這條路?院長請回答。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6:33

  • 蘇院長貞昌
    (16時33分)委員關心勞工值得肯定,政府也是這個態度。最近因為股市波動確有虧損,不過如果長期來看,包括這5年來還是獲益,而且還有相當的獲益比;另外就政府的態度來說,也是近4年來才有撥補,過去從來沒有。
  • 溫委員玉霞
    我知道。
  • 蘇院長貞昌
    這也是政府的誠意跟態度,我主政以來,逐年撥補200億元、220億元、300億元,到明年是450億元,也拜託委員支持。
  • 溫委員玉霞
    對啦,院長……
  • 蘇院長貞昌
    你講那個2028年,本來是2026年、本來都說2026年,現在也因為我們有效運作,所以你看,委員你也是講2028年,再延2年了!
  • 溫委員玉霞
    撥補是很重要的,假設沒有就會馬上穿幫。
  • 蘇院長貞昌
    對,這不是只有口號,是真正做到。
  • 溫委員玉霞
    最重要的就是財政永續,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改革,這才是最重要的,對不對?要讓它永續嘛,要永續的話就一定要改革!
  • 蘇院長貞昌
    對。
  • 溫委員玉霞
    所以現在要拜託院長,你們是不是能有一個團隊可以諮詢並研議要如何處理?其實我也有提案,看要如何延續勞保基金?我希望院長考慮一下,千萬不要像有些人說的,2024年之後也不是我的事、沒有我的事,我覺得這樣是不負責任的發言,當然我知道這不是院長說的。
    但是院長,勞保基金情況這麼辛苦、危險,這樣算來有可能在2028年破產,我們一定要趕快想辦法,像一個人要是生病了,就要趕快就醫啊!不然這樣拖下去,拖到最後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請問院長贊同嗎?
  • 蘇院長貞昌
    委員說得很道理,人要是生病了就要就醫,不過,有時候不能馬上就幫他開刀,要看他的……
  • 溫委員玉霞
    沒有啦!還要研議啊!要找一個團隊來研議。
  • 蘇院長貞昌
    要看他的身體體能是不是能夠承受馬上開刀?還是他有在吃抗凝血劑,這都要停下來,不然開刀之後血流不止就糟了,對不對?
  • 溫委員玉霞
    沒有啦!所以說要再研議嘛!
  • 蘇院長貞昌
    要看狀況。
  • 溫委員玉霞
    對,所以我才說要找專家來研議。
  • 蘇院長貞昌
    委員一直很支持我們,這點很感謝委員。
  • 溫委員玉霞
    第二個問題請問院長,臺灣移工短缺,造成很多移工跟看護工從雇主家逃跑,這些人躲在全國各地做黑工、打黑工,甚至有的還被犯罪組織吸收,有的跑去賣淫,有的去當詐騙集團的車手,還有一些淪為山老鼠,我想這些院長都知道。根據勞動部及移民署的統計,累計到今年8月,外籍移工總共有70萬4,655人,其中失聯移工高達7萬4,268人,這些失聯移工差不多占移工總人數十分之一,也就是10%、超過一成,其中有43.27%是家庭看護工。
    院長,現在情況很嚴重耶!你可知道為什麼移工失聯的問題這麼嚴重?因為我們的法律真的太過於寬鬆了,臺灣淪為逃跑移工的天堂,比如最近兩年多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少移工進來臺灣,很多移工利用這個原因趁機逃跑或是要求雇主有的沒的,依照仲介公司的統計,每個月逃跑的移工差不多在3%到10%左右,這個比例很高耶!因為現在LINE很方便,這些逃跑的人還組成一個LINE群,他們自己接單、自己找工作,還賺更多錢,甚至還鼓勵同鄉的人有樣學樣,去施壓其老闆要升薪水或是其他要求,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比較壞的,有些移工進來不到3、5天,工作證下來他就跑了,偷偷跑走的也有,當時防疫規定要隔離14天嘛!甚至他們在防疫旅館住了14天之後,老闆要去找人甚至找不到人,因為已經跑走了,這對我們臺灣的雇主實在是很不公平!現行就業服務法的規定好像是在懲罰雇主一樣,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移工在工廠逃跑要6個月後才能再申請新的工人,如果是家庭看護工,就要再過3個月才能再申請新的移工,這個空窗期實在是太長了,一個要等6個月、另一個要等3個月,有些家庭必須要上班,因為家裡還有需要照顧的人,這3個月對他來說很難熬,他只能辭掉工作在家裡照顧家人,對不對?
    兩年前我有一個提案,很多不同黨派的立委都有提案針對就業服務法第五十八條規定,要修法縮短等待的空窗期,但是勞動部到現在都沒有表態要修法,院長,部長也在這裡,我們可不可以要求部長支持修法,把空窗期的期限縮短?家庭看護工看能不能從3個月縮短為15天?至於工廠的工人看能不能從6個月減成等1個月就好?因為現在移工跑掉,他們還是要繼續繳就業安定費。有一個家庭有個幫傭跑掉,那個家庭一個月包括健保費要繳5,000元,5,000元很多耶!結果因為還沒協調好,他繳了8個月,總共繳4萬元,這個家庭的生活已經很困難,還要再繳這筆錢,最後沒有辦法,協調不成只好趕快去,不然繼續下去家庭真的無法生存。所以院長,你是否支持縮短空窗期?好不好?
  • 蘇院長貞昌
    好!我認為這真的可以縮短。
  • 溫委員玉霞
    好,空窗期可以縮短這就對了!可憐一下這些家庭雇主,因為說弱勢他們很弱勢,投訴無門,欲哭無淚,一個移工跑掉,家裡有老人或重症者需要照顧,家屬沒辦法只好辭職回家照顧,所以院長,你這就是做功德。
  • 蘇院長貞昌
    沒有啦。
  • 溫委員玉霞
    今天你若說好,部長!院長說好,你要記得喔!那這個規定多久要改?
  • 許部長銘春
    院長支持,我也要跟委員報告,其實基於家庭照護的需求,我們認為適度的縮短空窗期是必要的。
  • 溫委員玉霞
    對啦。
  • 許部長銘春
    現在朝野有各種版本。
  • 溫委員玉霞
    那你就拿一個好一點的版本。
  • 許部長銘春
    我們會評估,既然朝野都有版本了,我們會做一個評估看縮短到多久比較適合。
  • 溫委員玉霞
    不要太久!
  • 許部長銘春
    不會。
  • 溫委員玉霞
    有人是說3天,3天是比較短,若你說15天內讓他們再請一位,這樣就合理,15天內!這樣他們也不用繳什麼協調金、就業安定費,要繳8個月,一個月要繳5,000元這樣也要花4萬元,這對一個家庭也是很大的支出耶!
  • 許部長銘春
    我們會很快把適當的期間做評估,作為修法的參考。
  • 溫委員玉霞
    我現在有另外一個問題要拜託院長,這也是很重要的問題。
    救護技術員救人一命就像救一個家庭,讓社會減少一件悲劇,所以救護技術員在搶救生命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依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救護員出勤的次數在2002年是48.3萬次,到2021年提升到113.6萬次,20年間成長135%。
    緊急醫療救護法第四條規定,緊急醫療救護人員是指醫師、護理人員及救護技術員。醫師跟護理人員都是醫療法第十條所稱的醫事人員,但是救護技術員並不是醫事人員,這顯然是漏掉了。醫療法第十條規定醫事人員包括牙體技術師、驗光師、牙體技術生及驗光生,但是並沒有救護技術員,所以有24種職業的人都是醫事人員,只有救護技術員不是醫事人員。
    世界各國中,很多國家都將救護技術員納入醫事人員,比如澳洲、美國、日本及英國,他們對救護技術員都很尊重,不但將其列入醫事人員,而且還非常重視。所以院長,可以將救護技術員納入醫事人員嗎?對我們而言,他們也是很重要的人,在救命的過程當中也是很重要的,差一點就可以救回一條生命!因為他不是醫事人員就沒有辦法做很多工作,比如在花蓮有一個案例,在運送受傷者的過程當中,受傷者有愛滋病,但是因為救護技術員不是醫事人員,他沒有被納入醫事人員裡,患者可以不跟他講,結果這位救護技術員就得到愛滋病,因為幫他急救而有接觸,所以他就被傳染到這個病。如果他是救護技術員就沒有辦法,但如果他是醫事人員,他就可以說我是醫事人員,你要跟我講你有什麼症狀與疾病。院長,這部分我們是否應該要給予支持讓救護技術員成為醫事人員?
  • 蘇院長貞昌
    我請部長向你報告。
  • 薛部長瑞元
    報告委員,這部分以前也曾討論過,主要的癥結點是教、考、訓、用的問題……
  • 溫委員玉霞
    什麼?
  • 薛部長瑞元
    教、考、訓、用,也就是他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必須有一個科系是……
  • 溫委員玉霞
    這不就比較簡單,你們就是沒有列入,如果有列入的話,若是有人要讀,學校就會設這個科系,現在就是沒人要讀,所以就沒有設啊!
  • 薛部長瑞元
    有啦!其實現在有設啦!是在警察跟消防部門的學校,他們有在……
  • 溫委員玉霞
    沒有啦!你們如果把他列入醫事人員,現在學校就知道他是醫事人員,所以學校就會設立這個科系,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要有國家考試,再來還要有訓練的機構,訓練機構部分目前都沒有問題。最後一個就是「用」,因為目前救護技術員,最多用的是消防署……
  • 溫委員玉霞
    因為時間關係,請先讓我說。關於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消防署在106年就給衛福部建議,我也有召開公聽會,也給衛福部建議,你們表示6個月內要完成修正,結果也沒有。要請衛福部支持一下,把救護技術員列為醫療法所稱之醫事人員,以符合世界潮流,在第一線的接觸人員,我們要給他們比較有保障的名稱,做得到嗎?
  • 薛部長瑞元
    這部分還要討論,因為……
  • 溫委員玉霞
    有24種的人都可以列入……
  • 薛部長瑞元
    因為全世界有兩種系統,一種是消防在管的,一種是衛生在管的,若是衛生在管的這個就比較沒有什麼問題,但若是消防在管,這中間要如何處理,還要再研究。
  • 溫委員玉霞
    對啊!我們如果可以把他納入醫事人員,就是衛福部在管啊!對不對?
  • 薛部長瑞元
    好,會再討論。
  • 溫委員玉霞
    拜託了。
  • 主席
    管委員碧玲及蘇委員治芬之質詢均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以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委員管碧玲書面質詢

    壹、政府防疫表現應予肯定
    台灣長期為世界公衛體系的模範生,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近三年防疫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
    我國在疫苗接種累積覆蓋率達89%,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39個國家相比,排名第四名;疫苗追加劑接種累計覆蓋率為77.21%,與OECD國家相比,排名為第三名;而確診個案抗病毒藥物的投藥率7.82%更為世界排名第一,顯著優於英美日韓等先進國家。
    抗疫三年期間,我國在確診發生率、死亡率及超額死亡率的世界排名上敬陪末座,並在所有醫事人員與全體國人共同努力下,多次讓即將增溫的疫情獲得控制,可謂本次全球疫情中之佳話,讓台灣成為世界榜樣。這也為我國在特殊國際處境下,爭取到足夠的時間來保障國民健康、維持國家經濟運作發展。並且能夠提供國人足夠的疫苗與充足的藥物,減低疫情造成的傷害,避免了國內醫療崩潰的可能,實屬難能可貴之事。
    在此,本席要感謝全國醫事人員以及肯定政府各部會之努力,竭盡所能將疫情對全民之影響降至低,為台灣打了一場漂亮的防疫戰,同時也讓台灣能被世界看見。
    貳、肯定人工生殖補助成效,少子化危機未解
    人工生殖的施術過程,是漫長、焦慮、辛苦、昂貴,且不是每個家戶都負擔得起。面對國家少子化的長期危機,除鼓勵婚育,國家也應介入補助人工生殖,給予有需求者必要的協助。在行政院放寬試管嬰兒補助政策施行前,台灣相較其他國家,人工生殖補助資格卻非常嚴苛。
    本席在2020年9月28日之質詢即揭露,國家的人工生殖補助計畫實施六年來,僅成功補助6名嬰兒出生,六年來僅發出3,746,528元的補助金,每年補助皆少於100萬,金額與同國慶煙火補助相近。當時本席就要求應放寬補助資格、擬定針具戰略思維的人工生殖補政策。
    在本席的呼籲與倡議下,很欣慰蔡總統及蘇院長都聽到並付諸行動,2021年7月即推出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在今年(111年)已大幅躍進至5萬3,058件補助,其中3萬6,704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費用審查,受補助的夫妻4,830對,並有5,424名嬰兒順利誕生。至2022年7月3日,試管嬰兒補助對象中有2,158對夫妻成功產下2,428名嬰兒,本席要藉此機會肯定總統、行政院長及衛福部同仁的努力。
    參、營造更友善的生育環境
    一、產後憂鬱症媽媽的照顧
    據統計,約有5到8成的媽媽,於產後3、4天內會發生產後情緒低落,約有2成的媽媽會發生產後憂鬱症,其中1成於產後6週內發生,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發生率達千分之1至2,症狀常持續數月以上;且我國產婦的產後憂鬱盛行率26.2~42.9%,高於其他國家,近10年亦有增加的情形。另有文獻顯示,曾經歷產後憂鬱症的婦女,未來再次罹患以及得到其他類型憂鬱症的機率,較不曾遭遇者高出許多。此外,患者往後也較易有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等疾患纏身。顯示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諮詢、陪伴、治療,也是優質友善生育環境重要的一環。
    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雖設有心理諮詢專線,但多為個案性或衛教型的宣導,缺乏公共化的關懷照顧措施。例如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網站的「婦女心理健康促進專區」及「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提供衛教資訊、婦女心理健康相關專業課程,提升如產後護理人員等第一線醫事人員之專業訓練及心理健康知能。此外,國健署2017年起結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逐步推動之「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管理試辦計畫」,「產後憂鬱高危險群」雖已納入高風險孕婦之收案條件,惟其關懷期僅提供「孕期至產後6週」。
    查衛福部於2005年12月開辦「安心專線(0800─788─995)」,2019/7/1改為
    「1925」,提供免費心理諮詢、自殺防治相關轉介及諮詢服務。以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受理1925安心專線)2021年報統計為例,經由電話求助者之女性占
    54.4%、經由網路文字協談求助者之女性比例為96.9%、經由email者之女性比例為82.8%,顯示女性為主要求助者。而「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占所有個案主述之比例,經由電話求助者為20.99%、經由網路文字協談者為47.5%、經由email者為32.2%,三種案源皆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為最大宗。
    上述之統計顯示,「女性」、「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為台北市1925或生命線求助之最大宗,但相關統計卻未將「產後憂鬱症」視為應獨立識別之項目,顯見我國對產後憂鬱症的照護體系仍有相當之進步空間。本席要求衛福部積極研議以下產後憂鬱整照護政策:
    1.提供公衛護士家訪服務:參考丹麥的產後照護,協助提供72小時產後家訪的公衛護士照顧服務。
    2.提升產後憂鬱症心理諮詢服務:將產後憂鬱症納入優免類別、延長符合產後憂鬱症者的心理諮詢服務並提升照護密度(如3個月12次、或4個月16次)。
    3.育兒指導員到府服務:自妊娠到新生兒階段,經申請由社工評估派案到府一站式服務。
    二、身心障礙懷孕者的照顧
    懷孕是個人的人生大事,也是值得家庭喜悅之事,更是國家面對少子化社會應鼓勵之事,但整個孕產期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卻仍有重重的困難。
    據統計,我國18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超過7成有生養子女,然相對一般人,懷孕、產檢、生產到育兒的過程,對身心障礙者而言,相當困難。現有生產、育兒服務較少考量到身心障礙孕婦,例如行動不便的孕婦進行產檢時需要移位輔具、電動升降檢查台、聽障者需要手譯員協助產檢溝通與資訊瞭解、視障者需人在旁說明環境配置和進行流程等。
    民間團體身心障礙聯盟在衛福部公益彩券回饋金的支持下,於2021年先後推出我國第一本《身心障礙者懷孕手冊》及《身心障礙者育兒手冊》,值得鼓勵。
    地方政府的現狀,以台北市而言,目前北市社會局提供身心障礙者服務、衛生局提供孕婦產檢生育服務,未來應朝向整合現有資源,設立專責窗口協助提供身心障礙孕婦產檢、生育諮詢服務及所需資訊,例如:檢視理醫療院所一般性狀況婦產科、女性整合門診等無障礙環境與設備支持情況。此外,亦應研擬設置行動不便者使用之產檢空間與設備、提供聽障女性手譯員協助溝通服務,並提供視障者環境配置和流程的說明,降低身心障礙孕婦產檢之各流程障礙。本席要求衛福部協助檢視地方政府的相關照護服務,並研擬總體輔導或合作計畫。
    三、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支持
    目前國內民間機構為孕婦或產婦辦理的「媽媽教室」,均需持有《孕婦健康手冊》,亦即為「孕婦」才有資格上課,即便爸爸或伴侶參加了,但教學內容往往過於偏重「診治病患」,也尚缺乏性平意識,爸爸覺得浪費時間,只是拿試用包贈品,從此更不認為孕產育兒與自己有關。故不少民間團體盼有公部門辦理課程,讓備孕家庭、多元家庭(如求子女的同志家庭)、陪伴未婚生育的女性的親友,也都可參加。
    而傳統醫院診所辦理的媽媽教室,大部分提供的資訊都以「母─嬰」為主,也多忽略了伴侶的角色及參與的必要性。迎接新生命對孕婦、伴侶來說一樣陌生,需要有專業人士協助他/她們調整心態,學習陪產技巧,例如:如何扮演與醫護產人員的橋樑(應否無痛分娩、產後延遲剪臍帶等)、瞭解生產不同的階段、陪產時提供非藥物減痛的技巧、理解「爸爸」也會發生產前憂鬱,更能注意自己與產婦的心理變化。
    日本在2010年推動「袋鼠爸爸計畫」,帶動日本地方政府陸續將「爸爸手冊」連同「媽媽手冊」一起發放。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22年也推出我國首部給準爸爸的「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雖較日本晚了十餘年,仍值得給予讚許支持。本席建請衛福部在此基礎上,研擬並評估辦理以下作為:
    1.補助縣市政府直接辦理,或補助醫療機構、里辦公室及民間團體,辦理衛教講座(講師分享專業知識為主)、親職教室(爸爸或伴侶有實作經驗為主),並可開放同志家庭共同參與。
    2.建立「好孕百科」諮詢查核中心:補助地方市府整合有關單位,設計伴侶與產婦專屬平台(如line@)提供孕產其伴侶及親人使用,減少撥打1999等待時間。
    肆、移工勞動政策應積極檢視調整
    在少子化時代,台灣仰賴外籍移工填補基層勞動力需求已成必然。造成移工失聯的原因錯綜複雜,移工失聯原因複雜,包括經濟因素、勞動條件及雇主或仲介不合理對待等。由於移工來臺後的弱勢地位,一旦遭遇高額薪資誘惑或勞動條件惡化等因素,就容易從原雇主處脫逃,轉而成為地下黑工,甚至從事不法活動,影響社會安定。
    一、失聯移工人數今年遽增問題嚴重
    囿於近年疫情因素造成來台移工數量銳減超過五萬人以上,經由勞動部失聯移工查獲統計數據中發現(表一),失聯移工人數自109年疫情初始至今,全台失聯移工人數顯著增加,109年失聯移工統計數字為1萬9,324人,至110年增加6.9%至2萬0,659人,今年僅至9月失聯移工數量已達3萬1,685人,相較110年增長53.3%,而比起109年疫情初期更是增長63.9%,由前述數據顯示,已強烈顯示失聯移工問題已相當嚴峻。
    表一、失聯移工查獲統計
    二、有失聯移工之仲介業者應詳查
    在今年度「失聯移工職業別統計」(表二)中,在「看護工」部分以印尼輸入國數量為多,而在「製造業」部份則以越南國為最大宗,故針對勞力輸出國的部分,國內主管機關應制定對應政策,防止國外黑心仲介公司有不法之企圖產生,建請勞動部應針對國內外仲介公司進行盤查,以杜絕黑心業者不法行為。
    表二、失聯移工職業別統計
    三、失聯移工犯罪問題逐年上升,應深究犯罪動機及場域
    內政部應重視失聯移工的犯罪情形(表三),其在台犯罪類型主要為公共危險、毒品及竊盜,相關單位應進一步深究其犯罪動機及場域,尤在110年犯罪統計中見「毒品犯罪」比例較前一年度上升35.4%,且觀察歷年統計數據之變化後,在「一般傷害」、「侵占」、「駕駛過失」及「妨害自由」皆為逐年上升。
    表三、移工犯罪概況統計
    四、失聯移工收容量能不足,宜提出擴充因應策略。
    另盤查現今外國人收容所數量共有四所,總收容名額為1,323人,雖受限疫情關係而無法遣送失聯移工,而使收容所呈現滿收狀態,雖囿於大法官《釋字第
    708字號》之規定,受驅逐外國人收容僅能百日之規定,但全台累計失聯移工已從5萬多人成長至7萬6千多人,顯見現今收容制度反使失聯勞工得以在外遊走,難以對國人合理,故在收容量能的擴充議題建請主管機關提出應變方式。
    五、移工問題攸關本國勞動力能量,橫向協處不宜拖延
    本席力求勞動部、內政部針對台灣整體移工引進及管理政策進行源頭性政策變革,增強預防性政策因應措施,以減少進用非法移工不合理之亂象產生,一連串失聯移工的政策效應引發之黑工效應,相關部會之主管機關不宜拖延。
    針對雇用非法移工之雇主雖勞動部已開始擬定就業服務法之裁罰金額,針對修法事宜,提請加速進行。後應配合於仲介、醫院等聘僱管道及流程中加強宣導「重罰」,以警醒民眾勿觸及相關法令。
  • 委員蘇治芬書面質詢

    一、環保署淨零目標與作法 須能和國際接軌
    環保署不只一次強調蔡總統在去年地球日宣布「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也認同這項宣布不但與國際齊肩,更是為下一世代生存及環境保護展開行動,相信環保署一定了解,淨零目標與作法必須要跟上國際腳步,並設法與國際接軌。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2021年出口總值約佔GDP之57%,國際大廠要求的綠色供應鏈和歐盟未來將實施的碳關稅影響,勢必相當劇烈。國內企業在淨零路徑上所需執行的碳盤查、碳匯驗證、碳抵減、碳交易平台,需仰賴各級主管機關協助建置可被國際認同的公正第三方驗證機制。尤其因應淨零碳匯之龐大需求,可以通過將二氧化碳與生物質或直接空氣捕捉相結合來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碳捕捉、利用及儲存(CCUS)技術預期將蓬勃發展,其技術所捕捉、利用及儲存二氧化碳的量是否能受國際驗證及市場認可,將影響到產業的投資與發展意願。
    本席建請環保署盤點國際上針對不同碳捕捉、利用及儲存(CCUS)技術之驗證機制,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是否可為淨零策略基礎?
    為節約自然資源使用,減少廢棄物產生,促進物質回收再利用,減輕環境負荷,建立資源永續利用之社會,特制定「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環保署也依「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5條規定,設「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促進委員會」(以下稱促委會),負責審議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擬資源循環重大政策、措施等事項與執行運作之協調、評估。由環保署111年3月公布之「循環新世代─110年至113年資源循環行動計畫」提及生物質資源循環整合推動工作,由於廢棄生物質產源涉及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產生廢棄生物質後續作為資源再利用時,因管理認知不同,法規條文繁瑣及條件限制,致生物質處理流向受阻。包含釐清生物質廢棄物定義問題及跨部會法規調和被歸為生物質資源循環之關鍵議題。
    由立法初衷並考量循環經濟與2050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以「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為基礎,讓資源有效循環利用應是優先選項。是否因「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自民國98年01月21日至今皆未再修正,而導致生物質資源循環適法性問題頻生?「資源循環行動計畫」是否有進一步協調成果?
    本席建請環保署:
    1.盤點生物質資源循環法規問題,說明「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是否可為淨零策略之基礎,並於一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
    2.依照「資源循環行動計畫」計畫執行機制與期程,於一個月內提出111年6月的行動措施執行進度書面報告。
    三、為鼓勵建置遮蓋式掩埋場,環保署應提出獎勵措施及減免稅制之法規
    據統計,台灣各公有垃圾掩埋場共計317處,67處掩埋場尚仍營運使用中,250處屬停用、封閉或復育,而垃圾掩埋場屬於鄰避設書,主要在於其氣味濃厚,且台灣天氣潮溼,時常有降雨或強降雨,如降雨區域於垃圾掩埋場,滲出之雨水都會成為需再處理之廢水,進而引響周遭環境。
    環保署於2005年7月22日發布一篇文章「垃圾處理新概念─倉儲式掩埋場工法介紹」,該文章略以:「將零廢棄的精神導入整合管理的減量技術,取代管末處理,垃圾才能變黃金;以零廢棄的精神將掩埋場轉型為倉儲式資源再生廠,才有機會成為大家的好鄰居。日本掩埋場建設曾面對民眾激烈抗爭,因此日本垃圾處理權威學者花嶋正孝教授於1990年左右,提出21世紀掩埋場轉型的構想,將掩埋場室內化、永續化,大幅減少滲出水、臭味、揚塵等二次公害問題,並使掩埋場廢水零排放經濟可行,垃圾最終處理觀念徹底改變,成為零廢棄的重要設施。截至2004年5月,日本營運及建設中的公有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已有27處,倉儲式資源再生廠附近民眾的抗爭壓力較小,目前約四分之一新建掩埋場採倉儲式設計,初期建設費雖較高、但符合永續發展趨勢,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具有下列特點:民眾抗爭較少、規模逐漸大型化、滲出水可控制為零排放、場地及倉儲設施可永續利用重覆再生。目前台灣中部地區已規劃引進符合零廢棄政策之倉儲式資源再生廠建設技術,推動符合國內環境經濟條件之倉儲式資源再生廠經建計畫,以融合景觀的綠建築淘汰傳統掩埋場,爭取民眾支持環保建設。」
    足見環保署鼓勵台灣新設立之掩埋場摒棄過去露天掩埋造成臭味及臭水四溢之情況,而以倉儲式設計,增加頂蓋不僅可以防止味道之飄散,同時可以透過屋頂遮蓋收集雨水,避免二次汙染同時也節省汙水處理之費用。
    然台灣有部分業者以設遮蓋式設施(可拆式鋼構屋頂)蓋住整個掩埋場以有效防制環境污染,卻因此面臨地方稅務局課徵房屋稅,增加營運成本之窘境。因環保署並未有任何配套鼓勵措施,或減免課稅之法規依據,導致業者以友善環境,且增加設置成本之作法設置掩埋場,卻還需負擔額外之房屋稅之成本,此與環保署鼓勵先進掩埋場之本意似有相違。
    為友善環境並改善台灣掩埋場設計,本席建請環保署應就鼓勵掩埋場設置遮蓋式頂棚給予獎勵或稅制上的減免措施或法規依據,以鼓勵設置遮蓋式掩埋場,避免次次汙染環境,於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及設置期程。
    四、蚵產業廢棄物要如何再利用及處裡
    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是台灣沿海四縣市養蚵重鎮,每年所產生的蚵產業廢棄物如蚵繩、保麗龍、蚵殼,甚至廢棄的蚵棚。尤其颱風過後,西海岸不是蚵棚就是白色的保麗龍。各種發泡浮具破碎或棄置問題嚴重,(包括保麗龍EPS還有EPP及回收再製的EVA)。雖有海廢再生聯盟,但成效仍然有很大成長的空間,產出量遠大於回收處理量,都是嚴重的海洋污染。台南市政府也鼓勵養蚵業者盡量不要使用或禁用保麗龍。
    海廢問題引發關注,海保署成立「海廢再生聯盟」,串聯上下游產業推動海廢再利用,從源頭收集廢漁網、海廢保麗龍透過再利用技術,製成海廢再生用品。但蚵殼、蚵繩被丟入大海形成海廢,雖然嘉義縣環保局與台化合作,透過資源回收商,回收尼龍蚵繩,製成時尚機能衣外銷。但真正被回收的蚵繩似乎缺乏較科學的證據。
    如何讓海洋廢棄物回到陸地是很重要的課題,如能讓蚵殼、蚵繩再利用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將會增加蚵產業的豐富,也減少海洋的負擔。同樣的蚵殼問題,目前雖然有一些蚵殼粉加工業者,包括台糖也投入蚵殼粉加工再利用,但仍然發現許多蚵殼堆置或被棄置於海邊或野外,顯見蚵殼尚無法完全回收,蚵殼有直接固碳功能,若能有效量化其固碳量,將可有更高價值。如何建立蚵殼的回收機制仍有需要政府的介入,蚵殼是否有價也值得研究;當然蚵殼後端的利用也需要研發,例如美國用此作海岸防護及生態復育的牡蠣礁。
    蚵殼、蚵繩、保麗龍或其它浮具對於海養生態的影響,不僅攸關養蚵產業,也關係著海洋生態和海洋生物的永續。
    本席建請海委會、環保署、漁業署和學者專家、蚵農、漁會等蚵產業相關者共同研議蚵繩、保麗龍、蚵殼、蚵棚的回收、處理與再利用及替代方案,並於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五、如何解決雲林偏鄉醫療資源不足之問題
    監察院去年110年8月的報告指出雲林縣為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第二高之縣市,109年底達19.10%,僅低於嘉義縣;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041.0人,僅低於嘉義縣及臺東縣。
    每萬人口執業醫師數為18.1人,全國為30.4人;醫院專科醫師專任人數比率為53.8%,全國為70.0%;平均每萬人口醫院病床數為47.1床,全國為57.3床;每萬人口一般病床數為32.3床,全國為41.7床。
    以「每位登記執業醫師所服務之戶籍人數,超過2,600人之鄉鎮(市)」為認定條件,以110年2月底人口數統計,雲林縣大埤鄉、元長鄉、臺西鄉、水林鄉、二崙鄉、林內鄉、古坑鄉、東勢鄉、口湖鄉等9個鄉鎮屬西醫療資源不足鄉鎮;另該署於109年將每位登記執業醫師所服務之戶籍人數介於2,000至2,599人之鄉鎮再納入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莿桐鄉、四湖鄉、土庫鎮、褒忠鄉、崙背鄉等5個鄉鎮即屬之,因此雲林縣有14個鄉鎮為每位登記執業醫師所服務之戶籍人數超過2,000人。即雲林縣20個鄉鎮中有14個為全民健保醫療資源不足地區。
    本席建請:
    1.衛服部補強雲林縣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醫療人員,以縮小城鄉差距,落實健康平權。
    2.交通部應考慮雲林縣偏遠地區醫療需求的交通資源不足,提供必要交通運具,以利民眾就醫。
    六、打造零工安、零污染事件的中油公司
    中油最近的工安事件是最近111年10月27日大林廠的爆炸事件,雖然無人傷亡。但這是大林廠從1987年到2022年間,有新聞報導或公部門揭露的工安事件且已多達14件。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研究,中油公司係從事煉油與輕油裂解等石化工廠,為勞動檢查法第26條第1項所定之危險性工作場所。根據中油公司提供資料,107年至111年8月各縣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等單位執行勞動檢查後,對中油公司合共提出717項次缺失,其中因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被處分停工項次共計18項次。近年度仍發生多起重大工安事故,更屢因違反相關勞動法規而遭處罰,顯然內部管理,員工安全理念,標準作業程序均無完全落實。
    台灣中油公司近年來員工或承攬商屢屢發生職災事件;其中107年至111年8月該公司員工及承攬商因職災而導致傷亡人數各年度分別計有12人、9人、12人、5人及7人。5年總計有45人因職災而導致傷亡。
    中油不僅工安事件頻繁,環保事件也層出不窮。
    中油公司近年來因違反環保法規,立院算中心資料顯示108年至111年8月遭裁罰之件數合計130件,罰鍰總金額計5,089萬元;其中裁罰件數以108年度64件最高,裁罰金額則以109年度1,719萬4千元最高;108年至111年8月間以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遭處罰鍰者計75件、裁罰金額計3,760萬5千元最高;另同期間以遭裁罰件數言,煉製事業部大林廠計遭裁罰36件(裁罰金額計1,334萬2千元)最高;以裁罰金額金額言,則以石化事業部林園廠裁罰金額計2,237萬8千元(遭裁罰27件)最高。鑒於環保處罰之意涵,除係針對企業生產活動之污染行為所作處罰外,尚隱含後續可能衍生之鉅額污染整治費用,以及相關損害賠償責任等,其社會成本恐遠非罰鍰金額本身所足以代表。
    工安、環安事件後,如何總體檢
    在10月27日大林廠爆炸事件後,中油喊出總體檢和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顯然是有意總檢討。但要如何體檢,要體檢那些項目,以及誰來體檢?都會影響體檢的結果。
    就中油的系統而言,不只是大林廠,還有高雄、桃園廠。高雄和桃園是否也要系統性的總體檢,免得一個地方平安,另一個地方再出現工安和環安事故,總體檢的範疇除了大林廠,是否也要包含其它廠區?
    本席建請勞動部、環保署針對中油公司總體檢的範疇、項目、專家及第三方公正者提出書面報告,並於一個月送交本院。
    七、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能源化
    只要放在對的地方就不是廢棄物,並進而可以資源化和能源化。以農業的廢棄物只要能夠回收再造的話,並不存在所謂「廢棄物」,而農委會目前統計出每年568萬噸的農剩料,但實際上到底有多少可以被資源化、能源化,卻沒有完整的被評估。
    廢棄物可以有價化嗎?
    如果參考過去環保署在推的資源回收方法,如廢紙、塑膠等等有價物,依公開價格收購再轉賣給資源回收業者,讓農剩廢的料源也成為有價的料源。如此不但可以減少農剩廢亂丟、焚燒、甚至造成排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甚而讓農剩料成為生質能重要原料。
    透過經濟機制來創造財富。簡單來說,就是要讓這些過去被認為沒有價值的農剩料,成為讓人願意花錢買的資源。長期以來,農民對於果菜殘渣、竹林剩廢等農剩廢的價值是不清楚的,也因為這樣,常常會有果菜殘渣隨意棄置,在田邊、在排水溝等等地方,甚至造成環境髒亂。日本甚至有「生物質產業城市」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以城鎮鄉村為單位,每一個鄉鎮都可以是處理生物質的區域,把像是豬糞尿、廚餘、木質料、一般廢棄物等等生物質,轉換成電力、熱源、肥料等。
    以社區營造建構農漁村能源自主,就是生物質產業城市縮小版的概念,未來農村的農剩料能不能成為轉換成電,進一步成為農漁村的能源供給,甚至可以建構微型電網,特別是離島或偏遠農漁村。
    都會型污水下水道污泥也是資源,對於有多少污泥可以資源化,環保署應該想辦法更精準地掌握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都會下水道的污泥也可以和都會廚餘共消化產生生質能,污泥渣則可以做為水泥窯的燃料,或土壤改良劑。
    同樣,禽畜糞與廚餘也可共消化產生生質能。以每頭豬每日產生0.1立方公尺沼氣,每0.7立方公尺沼氣產生1度電計算,全國550萬頭豬每日可產生78.7萬度電,一年約2億8,725萬度的電,相當於可供給7萬9,000戶家庭每月用電量。以每瓩5元計算,畜牧業者透過沼氣發電即可獲得將近14億元的發電利益。
    根據農委會111年5月養豬頭數調查報告,全台養豬頭數537.5萬,雲林養豬頭數156萬,佔29%。
    在全台灣或是雲林縣,中小型的養豬場設備條件、運作規模不如大型養豬場,但循環經濟、永續環境的課題不能只靠大型養豬場,中小型場更須投入大力的支持。
    環保署推廣的畜牧糞尿資源化政策,藉由與鄰近農民合作利用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對於農民的農業收益和作物收成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希望環保署規劃示範養豬場。達成廢水「三零」以及「淨零排放」的目標,廢水的部分由傳統三段式處理改為直接厭氧消化處理,沼液渣全部提供農田澆灌,達成零排放、零廢棄、零污染「三零目標」。
    本席建請:
    1.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在離島和偏鄉建立農剩廢生質能的微電網發電系統,不但可以處理離島和偏鄉的有機農剩廢,也可建立能源自主,避免天災時的生活不便。
    2.在養豬大縣雲林縣設立中型零排放養豬示範場。
    3.環保署需盤點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有機廢棄物的生物質,並整合生物質資源達到資源化、能源化的目標。
    綜合以上意見,建請行政院召集相關部會研謀善策,並於一個月內送交書面報告予本院。
  • 主席
    請吳委員欣盈質詢,詢答時間15分鐘。
  • 質詢:吳委員欣盈:16:48

  • 吳委員欣盈
    (16時48分)院長好。其實昨天本席在衛環委員會也有針對長照議題與薛部長一起進行討論,今天是想從國安危機的角度來與院長討論臺灣人口老化的問題。本席其實擔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時,曾兩次與世界最大的銀髮組織──美國退休金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的執行長邀請來臺灣一起交流,討論完我們與其獨立研究部門Foreign Policy Analytics一起推出高齡準備力的競爭報告(Aging Readiness Report),這個是在本席的努力下,臺灣第一次被納入ARC報告當中,以這個部分下標可以想像其實人口老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評估指標。
    關於人口老化問題,其實近年國發會也預估今年臺灣的工作年齡人口(working age population)為1,630萬人,而且到了2030年將下降為1,507萬人,等於8年之間降低了8%,這其實對國防、教育、長照、經濟還有財政等不同面向都有嚴峻的挑戰,所以我希望可以以比較全面性的思考,來對症下藥。今天本席也希望從少子化、降低照顧成本及家庭支持等三方面,來跟您做一些討論,謝謝。
    第一個,少子化的部分,中研院的研究所也指出,其實生育的困境並非來自夫妻只生一胎,而是未婚的人口一直上升,其實有超過七成的夫妻會生兩胎以上,所以生育率低的關鍵不是不生孩子,而是沒有結婚。院長,今天剛好是11月11日光棍節,當然單身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少子化跟婚姻是有非常重要的關聯性,在2019年衛福部的婦女生活狀況報告中也看到,其實有81%的婦女表示想生小孩,不過大概只有46%有婚的意願,等於說這兩個數據中差了35%,也就是想要生小孩但不結婚的人。那我們可不可以就結婚率降低造成少子化的問題來做一些討論?
    今年9月的時候,其實民眾黨也有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也是希望解決我國當即的生育高度受限於婚姻制度的問題,可以讓這中間的35%想要有子女或不想結婚的人也有生育的機會。當然,國際的生殖醫學聯盟也有提到,其實在調查的84個國家裡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准許單身女性實施人工生育,也代表少子化應該從結婚率下手。請問院長,對於這個人工生殖的問題,是否開放讓未婚婦女人工生育,你有什麼看法?
  • 主席
    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質詢:蘇院長貞昌:16:52

  • 蘇院長貞昌
    (16時52分)謝謝委員關心人口老化跟少子女化的問題,委員引述的相關資料都很完整,令人佩服,而委員所提的資料針對這個問題確實也命中核心。也就是說結婚跟生育這兩個可不可以開放,讓單身也可以生育,國家也給予支持,但是這裡面涉及到一個貴院通過的法律──人工生殖法,依人工生殖法的規定,現在對於這部分必須要有婚姻關係。
  • 吳委員欣盈
    沒有錯。
  • 蘇院長貞昌
    如果依法行政,在貴院沒有修法通過以前,只能受限於這一點,如果要修法,我也不反對,也尊重貴院的職權運作,那可能委員也要努力。
  • 吳委員欣盈
    好,謝謝院長支持。另外一個部分,其實人工生殖法目前的規定是已婚夫妻,像院長所提到的,只能使用冷凍胚胎。但我不知道院長知不知道,其實冷凍胚胎的著床跟懷孕率比冷凍的卵子表現來得好,這樣子的話,可不可以也從單身女性能使用冷凍胚胎這個部分,也就是考慮受精卵的這個部分也把法律放寬?
  • 蘇院長貞昌
    這個部分我請部長跟你報告。
  • 薛部長瑞元
    跟委員報告,以冷凍胚胎跟冷凍卵子來講,冷凍卵子是以後如果要懷孕的時候,在植入之前必須還要再做一次體外受精的動作,假設一個婦女想要先把卵子儲存起來、冷凍起來,等到他想要生育的時候,他就要做一件事情──要有人捐精,但捐精的對象是否是他的男朋友或是從外面徵求的,這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這個部分的話,會需要做這個動作。
    冷凍卵子跟胚胎儲存的時間也不是很一致,冷凍胚胎目前是有規範它能夠儲存的時間是多久,過期就必須要銷毀,但是它要植入的時候還是需要配偶的同意,所以這就是必須要有婚姻的關係存在。所以如果要放寬冷凍胚胎,我不知道委員所講的是要予以補助還是要放寬它的儲存時間,如果是放寬儲存的時間,這個是屬於科學的問題,也就是再放久一點的話,是不是成功率會減少還有造成畸胎等等的這些問題會大一點,這個是科學的問題;至於要不要給予補助,我們可以來做一些討論。
  • 吳委員欣盈
    好,謝謝。第二,其實討論這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婦女不想生小孩,其實也是擔心費用太高了,第一個就是經濟負擔太重,在調查報告裡頭,每100個在臺灣的婦女,大概有57位覺得生小孩、養小孩太貴了。
    再來提到衛福部在2018年的兒童及少年狀況的調查報告,養育6歲以下小孩的前3名經濟負擔,包括食物、托育費用還有教育、才藝等等,其實當然這幾年政府也致力擴大公托以及準公托的能量,但是從衛福部的數據顯示,雖然是有在做,不過涵蓋率其實有待提升的空間,譬如說現在未滿2歲的兒童,今年9月的報告也說,所謂公托跟準公拖的涵蓋率是仍然31%而已,所以針對擴大公托與準公托的覆蓋率,來降低家庭養育兒童的經濟負擔,造成少子化退場,從閒置學校的空間再活化的部分,我覺得這也是可以再提升的地方。
  • 蘇院長貞昌
    委員講這個很有道理,這幾年來政府真的用盡全力,委員看資料就可以一目瞭然,我們就是就委員所提出來的幾個方向,對於怎麼樣降低年輕爸媽的經濟負擔,去年我們育兒津貼1個孩子1個月才2,500元,今年已經是5,000元,第2胎6,000元、第3胎7,000元,這是政府相當大的誠意跟努力;第二點,陪產及育兒假等等都大幅放寬,政府也有補助;第三點,就是你說的學校的相關費用,政府大大降低費用,也增加學校供給,就算沒有送到學校去,也給予補助等等;第四點,就是你說的學校空間活化,這一部分不但是學校儘量把空間做育兒、幼兒園等等,現在連政府機關、甚至於鼓勵民間機構,大大地在自己的公司、學校、部隊、行政機構創設幼兒園,可以帶孩子來上班,下班再帶回去,這對於上班族是最有利的,我覺得委員所提的很有道理。
  • 吳委員欣盈
    您做得已經非常好了,可是看到這些數字,如果有機會能夠再擴大一些會更好,謝謝院長。另外,針對校園空間的部分,剛剛也有提到了。
    第三點,臺灣的照護模式其實是由家庭出發,我們發現臺灣的長照需求,有三分之二的長照都是由家屬提供的,所以家庭的支持應該是臺灣政策特別需要的方向。譬如衛福部也有針對親屬保母提供育兒津貼,但是從衛福部2018年的兒童與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請領的比率只有占14%而已。在家中照顧老人的親屬卻沒有相關費用補助的機制在,以老齡化人口的部分,本席認為可不可以讓照顧老人的親屬,也能得到類似的補助,類似親屬長照津貼的部分?想看看院長是否認同?
  • 薛部長瑞元
    我先跟委員報告,剛剛委員提到育兒津貼的部分,原先規劃時曾經考慮過所謂的「爺奶津貼」,家裡的長輩幫忙來照顧小孩子就給錢。後來我們覺得這樣一個制度的設計並不是很妥適,所以現在統統叫做育兒津貼,也就是針對自己家人照顧小孩子的給一筆錢,但是到底是父母來照顧還是爺奶來照顧我們不管。
  • 吳委員欣盈
    不分。
  • 薛部長瑞元
    至於親屬長照津貼,這個就要非常小心了,因為要認定子女、孫子女或其他的親屬,是否真正照顧失能長輩,這個會產生一些問題。認定上會非常困難,比方說一天到底照顧幾個小時才算是有照顧?或者輪流的時候要怎麼做認定?實務上面是有困難的,所以這個部分可能要再從長計議。
  • 蘇院長貞昌
    特別給委員參考,這期間還有道德及親屬爭執的問題,延伸的社會問題滿複雜的,有時候雖然好意,卻會有其他問題也不得不考慮。這幾年政府在長照上真的用盡全力,你看蔡總統上任前國民黨執政時才46億元,現在是649億元,多出六百多億元。再來你剛才講的照護員,確實長者照護常常都是女兒、媳婦最累,這不公平,現在雙薪家庭要照顧其實也相當困難。而且照護本身也是專業,有時候照護員請假,如果子女平常沒在抱,抱一下馬上閃到,換自己要看醫生了。這個我很有經驗,因為我有照顧過。進一步我們讓照護員從2萬5,000人提高到9萬多人了,全國照護的機構也從700個點變成1萬1,000多個,我們盡量來努力,也請委員多支持。
  • 吳委員欣盈
    謝謝。
  • 主席
    報告院會,本會期自9月27日起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進行質詢,於今天詢答完畢,謝謝蘇院長及各部會首長列席答詢。在質詢結束前,再請蘇院長說幾句話。
  • 質詢:蘇院長貞昌:17:4

  • 蘇院長貞昌
    (17時4分)游院長、吳委員(剩你一個委員,謝謝你,還好你有坐在那裡)、所有媒體朋友以及我們行政團隊的同仁。依據憲法及法律規定,總質詢總算告一段落。我非常的感謝委員們大家的指教、指正、鞭策,這段期間因為我確診的關係,還讓院會一度停止,實在很抱歉,這中間還承蒙許多委員捎來關心及祝福,本人非常的感動,也藉此表示感謝。
    委員們所指教的相關問題,我已經責成所有同仁,因為我們非常注重委員所要知道的相關問題,所以會儘速妥為答復、說明;對於所指教的相關政策,我們會全力以符合國家利益、人民的期待來做推動,這中間在執行的相關過程中,或因急於說明,或因委員迫於時間的侷限,有時候會出現比較尖銳的交鋒,其實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有時候不及時說明,以今天媒體網路傳播的快速,怕形成一個印象讓國民誤會,有些時候國民也希望知道政府到底在為國民做什麼,所以貞昌有責任帶領政府官員及相關同仁來做及時的說明;有時候也讓主席在處理議程上碰到一些困擾,在此致上歉意也表示謝意。
    立法院是國家最高民意機關,行政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兩院一起為福國利民持續合作,而接下來有許多的法案、預算以及許多的政策,還需要貴院大力支持、快速通過,以利施政,還請多多支持,謝謝各位委員,謝謝游院長。
  • 主席
    謝謝蘇院長,蘇院長辛苦了。
    現在作以下決定:一、將各委員發言紀錄及書面質詢函送行政院,請就未答復部分予以書面答復。二、已提出之書面質詢尚未登載公報者,一律補刊。
    報告院會,今天會議進行到此為止,11月15日(星期二)上午9時繼續開會,進行討論事項。現在休息。
    休息(17時7分)
User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