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中華民國111年3月17日(星期四)9時3分至13時27分 @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席:林委員奕華)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11年3月17日(星期四)9時3分至13時27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林委員奕華
    繼續開會
  • 主席
    現在繼續開會。
    進行報告事項
  • 報告事項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善命題穩定度不足」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主席
    現在請教育部潘部長進行專題報告,報告時間為12分鐘。
  • 潘部長文忠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今天 大院召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本部應邀列席貴委員會議就「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善命題穩定度不足」議題提出報告,並得聆聽各位委員卓見,深感榮幸,並表示感謝。本部針對今日之議題敬備詳細相關書面資料,以下我就針對幾個部分擇要以口頭來向委員報告,請委員指教。
    首先,我國自91學年度起實施「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採取考招分離制度,循考試專業化及招生多元化精神,由學生適才適性選擇適合之入學管道升讀大學,不須侷限於單一或特定管道,並使大學招生選才能更依據學生之多元能力、高中修讀情形,落實適性揚才目的。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推動迄今,經過多次修正,皆由大學招聯會依照大學法及大學招生自治的相關規範來研議討論,並完成相關程序之後函報教育部核定實施。招聯會運作屬合議制,議案需經過層層討論後取得最大公約數作為共識;並將統一入學考試委託大考中心辦理,遵其考試專業性、獨立性及公平性。
    大學考招新制於106年公布後,大考中心即開始著手素養命題及大學考招新制的整備工作,並每年順利辦理4次累計數十萬人以上全國大型入學考試;109年起因為COVID-19疫情的影響,為保障全體學生應試權益,大考中心在本部投入經費協助外,也依照當下疫情狀況完備中心闈場、閱卷場、上百個分區考區學校及數千間試場教室等各項考試及防疫的準備措施,並且在一定防疫隔離條件下,安排隔離試場開放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具感染風險的考生應試,以保障考生的應試權。另外,在符合兩岸防疫規範及維護考試公平性的前提下,這兩年在大陸的三所臺商學校也都能完全同步參與各項考試,這個部分確實挑戰非常大,這個階段大考中心也都能非常妥善的準備,並且能夠順利完成各項考試,維護全體考生應考權益。
    歷來大學校院考招制度之修正,各考招單位及本部都積極與社會各界對話,以兼顧各方意見,尋求最大公約數,並逐步調整大學考招制度,以降低學生應試及招生準備的衝擊。未來也將秉持這個原則,持續以微調方式來精進大學考招制度。
    111年的考招制度配合108課綱並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我想委員也瞭解,在當時有多達256位高中校長及教務主任連署,希望能夠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與高中自主發展部分做相互搭配,因此111年的考招新制是以現況微調再精進為原則,推動分階段過渡銜接配套措施;並經招聯會循程序提請會員學校討論,經過多次討論後,在106年公告111學年度適用的大學入學方案。
    大學招生維持現行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並強調重視校內學習表現;其中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提交備審資料的需求並沒有改變,僅增加學生可以選擇高中三年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作備審資料的來源之一。
    為使大學申請入學備審資料的審查能夠更具專業及公平性,促進大學建立更系統化的審查機制,各大學也全面推動「招生專業化計畫」。招聯會也公布並強調「三重二不」的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原則,引導學生能夠瞭解大學審查並非以量取勝,而是看重學生的校內學習過程。大學招聯會也特別公布「三重二不」原則。
    另外,透過臺大「作伙學」團隊來辦理百場審議論壇,對學習歷程檔案及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提出建議,且彙集成「作伙做學檔─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提出了呈現成果作品的相關指引及相關建議,也讓學生、老師,甚至是大學在做這方面審查時能有一個參考。
    大學選才已經由標準化單一智育考評走向多面向綜合考量,同時課綱也強調多元適性學習、活化加深加廣適性選修,考試命題也需相應調整。111學年度統一入學考試調降考科,以不重複為原則,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考科減少讓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不要被考科綁住,並引導大學校系選才更聚焦於銜接校系的專業領域,不受限於只以入學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參照。
    以下就近期社會各界關注有關考招等相關議題來向委員做報告。外界關心大學辦理營隊或相關活動部分,過去本部一直支持大學應該多與高中職進行交流,能夠讓高中職學生更加瞭解大學辦學以及科系的內容,作為學生未來選擇的參考。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近期發現有部分大學誤解,甚至以不當的方式,如採取明示、暗示來教導學生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或以收費發放證明的方式,這些均有違招生倫理。因為大學本身就是招生單位,不應以此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甚至影響入學的公平性。教育部對於這個議題非常重視,也會採取最嚴謹的處置。對於這個部分,教育部於今年3月9日再次發函提醒各大學,一定要避免違反招生倫理及破壞招生公信;而且違反經查證屬實者,也會採取嚴格的處分。
    外界也關心大考中心的命題,目前學測各考科命題趨向穩定,滿級分人數比例也調控在10年的穩定度,也就是在2%到5%之間,顯見建置題庫並精進命題機制等作為也逐漸發揮效能。111學年度的學測,6個考科中的5個考科,包含數學B都能達到命題趨勢的穩定,數學A是因為當時考慮會參考到數學A的科系,未來對於數學的需求性高,所以相較於過去的學測,在命題上會以比較難的方式來命題。但今年數學A確實是偏難,教育部也會持續協助大考中心提升題庫試題的質量,並強化命題的穩定度跟鑑別度。
    另外,對於外界詢及考生於考試各節次須簽名事宜,是為確認本人到考,這不是新制,過去也有相對的作法,今天我想就這部分再特別說明。有關大考中心調整簽名的作法,包括歷年的作法及考試臨場的規定等等,這些都有詳細的書面資料,再請委員詳參,我以下擇要跟委員報告。
    110學年度以前,是於考試鈴響開始後,監試人員核對考生身分後請考生在考生名冊上簽名,但多次接獲反映此作法會打斷正在進行思考作答的考生思緒,因此大考中心彙整各方意見後,自111學年度起調整考生簽名位置至答題卷,監試人員仍須核對身分,但過程中不再因一一簽名而打擾考生。
    考生簽名的位置調整至答題卷,大考中心從109年起就啟動各項宣導及通知措施,同時多次正式行文到各高中職及集報單位,包含補習班,提醒考生一定要留意整個簽名作業及在簡章上的相關罰則。109與110年兩次的學測試辦考試,分別也在109年4月10日及110年8月26日以電子郵件、正式行文再提醒,提供試務工作參考手冊,內容也包含答題卷簽名的提醒。公告111學年度簡章時,大考中心也在110年8月17日正式行文且寄送3份紙本簡章給各高中職及集報單位。學測考試前也製作完整版的「考生應注意事項」提醒考生,而在考試當天,考生前往考區學校應考,自抵達校門口開始也張貼相關的提醒,尤其是監考人員在每一節考試響鈴前宣讀注意事項時,也會提醒考生簽名,大考中心跟全體報考考生都應該詳閱並遵循考試簡章。
    經統計111學年度學測6科7節次,全部試卷中未簽名的試卷總共有5,766卷次,占全體試畢卷次之0.84%。過往考試分發入學管道已可將學測成績作為篩選門檻,就同一次學測考試而言,相同的違規事實在同一項考試的成績處理,本就不會重複處罰了。若考生違反規定扣分既已是考試成績的一部分,當考試成績運用在不同的招生管道時,就應如實反映在成績中,否則對其他的考生也有失公平。教育部也請大考中心就這部分,尤其是未來分科測驗的成績計算時採最小化原則換算,以適切反映違規事實並兼顧考試的公平性。
    最後,未來分科測驗加考數乙以及國、英的部分,在今年大學考招作業告一段落後,教育部會跟大考中心、招聯會及各界進行研議,以決定後續的相關的作為。以上跟委員就這部分做一個說明。
    對於大學的考招制度,考生、家長都非常關切,也謝謝委員會委員多次的提醒,我們會再不斷地精益求精,希望考招制度能夠達成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有適合的升學管道。以上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謝謝。
  • 主席
    現在開始進行詢答。在詢答之前先跟委員會報告,潘部長因為在11時過後另有公務,所以11時過後的詢答會由劉政次代表列席,先跟大家說明一下。
    每位出席委員質詢時間為8分鐘,必要時延長2分鐘,列席委員質詢時間為5分鐘;發言登記截止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委員如有臨時提案,請於上午10時30分前提出,定於本會委員質詢結束後即進行處理,處理提案時若提案委員及連署委員均不在場,援例不予處理。
    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 質詢:張廖委員萬堅:9:18

  • 張廖委員萬堅
    (9時18分)部長好。上一次在教育部業務質詢時,大家就很關心大考的事情,這是新課綱上路之後的第一次,發生的問題有兩個:一個就是有5,766卷次的考生沒有簽名。上禮拜大家在講不要一罪兩罰,就是放棄學測而報考分科測驗者已經放棄申請入學,改採分發入學管道,是不是在第二階段時還要再扣一次?聽說在我質詢當天大考中心已經做出決策,因為援引的還是學測考試的成績,好像仍然會維持扣一級分;部長給我的回答則是會採最小化原則,避免一錯兩罰。我們知道分科測驗月底就要發行簡章,簡章發行前也需要印刷,今天都已經3月17日,剩下不到兩個禮拜了,到底現在的決策是什麼,可否請部長回答?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早。跟委員報告,委員上週也特別關切,大考中心為因應此事,確實已經多次研商,因為各界也有不同的意見……
  • 張廖委員萬堅
    對,結論是什麼?沒關係,部長剛才也已說明過,簽名這件事大考中心長期以來也不斷宣導,確實依據簡章規定就是要扣分,但是沒有說怎麼扣,我們也提出這個問題,因為簡章也沒有講分科測驗會不會繼續扣分,當然家長也有反映,所以這部分有沒有空間?就請部長直接回答。
  • 潘部長文忠
    當然大考中心還是會做出最後的決定,上禮拜我們大家在關心這個議題,也請他們研議。上禮拜他們有做過討論,既然委員有反映這類新的、家長的建議,我們也請大考中心在簡章決定前做最後的討論,但一個原則已是大家的共識,就是會採最小化的方式來考量……
  • 張廖委員萬堅
    譬如學測是扣1級分,最小化就是1級分,可是分科測驗係採60級分制,換算過去如果還要繼續扣的話,到底是扣60級分的1級分,還是……
  • 潘部長文忠
    現在大家努力的方向就是最小化,因為級分不可能用零點幾,依據這樣的概念,學測的1級分跟分科測驗的1級分是完全不一樣,所以現在目前也朝向用分科測驗的最低方式來考量……
  • 張廖委員萬堅
    也是1級分?好。
  • 潘部長文忠
    這個1級分的意義就不會是大家所……
  • 張廖委員萬堅
    雖然有兩罰,但只罰到最小,是不是這個意思?
  • 潘部長文忠
    是。大考中心和試務委員其實都很體恤孩子們,但是考試公平性他們也會面對……
  • 張廖委員萬堅
    也要兼顧。就是朝向這個原則?
  • 潘部長文忠
    所以希望以分科測驗的最小化來努力……
  • 張廖委員萬堅
    大概也是這個原則吧!
  • 潘部長文忠
    我想這對於萬一沒有簽名的孩子,應該影響不大……
  • 張廖委員萬堅
    好,我想這也是第一次,未來還是有檢討的空間,不過既然發生了,我們維持考試的公平性……
  • 潘部長文忠
    對於考生應考的緊張情緒,我們一定要充分體會。
  • 張廖委員萬堅
    了解。現在我們再來討論命題的問題,剛才部長也有提及,如果滿級分15級分的人數能在2%至5%算是合理的,其他各科都都達成,就是數A這一科有問題,而今年也是第一次數學改成數A跟數B兩種試卷,而數B的滿級分也都達到標準。
    我們來看一下整體的框架,數學命題的難易度這幾年確實讓人覺得搖搖擺擺、忽高忽低,有時候很難,有時候又很簡單。如果考題太簡單又說鑑別度不夠,但是有的老師說:「不會,這樣會增加學生學習的熱誠。」;如果考題太難,又有人哇哇叫,擔心這麼難會不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熱情,老師在教學上也有困擾,到底是要教學生更艱深的問題,還是能夠廣泛地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都學過數學,我們都知道考題太難,有些學生就直接放棄了,所以考試不是會跟不會就變成零分跟滿分,或是全錯或全對,我覺得命題上是會有點難。
    我們看一下歷屆的情形,從106年到110年,為什麼我會舉這個?因為106年到110年你們都有補助,為了試題研發與題庫建置,增加命題的穩定度,所以你們每年都有編列經費,我們也都支持,幾乎都沒有刪半毛錢。在數學15級分的占比方面,106年是1.14%,107年2.75%,108年是5.82%。理想是2%到5%,5.82%也差不多,107年達到了,可是108年是5.82%。然後到109年是11.22%,11.22%就滿多的,那一年也被批評說太簡單了,沒有鑑別度,可是到110年(去年)又被批評太難了,突然間只剩下1.26%,差10倍耶!109年和110年15級分的占比就差了10倍。
    再看到數B,這是新課綱上路之後的第一次測驗,數B很OK,3.32%,在2%到5%之間;至於數A,剛才部長說可能是因為分科的關係,所以考難一點,但考難一點所呈現的狀態又是這樣子。這就好像在坐雲霄飛車,忽高忽低,對於學習數學的學生或是在現場教學的老師來說,可能也會有些困擾。部長的看法如何?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這麼深入地從數據上做分析,今年的數學用往年做參照確實是比較不同,因為當時從課程的分科就有達到這樣的目標。也跟委員報告,對這個議題,大考中心是非常努力,因為數學的結構比較特別,數學的題目不多……
  • 張廖委員萬堅
    我知道。
  • 潘部長文忠
    所以一題、兩題的難易度,擺的位置不同就可能會有很大的偏差,但我相信現在題庫的建置是更加充足……
  • 張廖委員萬堅
    我希望它還是有改善的空間。
  • 潘部長文忠
    一定會。
  • 張廖委員萬堅
    我們都尊重大考中心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只是這樣會造成一些困擾。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我們會持續投入。
  • 張廖委員萬堅
    對,千萬也不要閉門造車,我相信他們也不會。
  • 潘部長文忠
    也跟委員報告,未來在試考和高中老師參與審題的部分,111年已經有就這方面再擴充,後續試考跟審題,能夠在題庫跟老師也有自己審題、命題的時候,會讓適切度更高,大考中心會持續努力。
  • 張廖委員萬堅
    我們關心數A,那是屬於比較難的。
    再看到作文,新課綱上路之後,英文作文零分的比例好像還是居高不下,最近這10年(102年到111年)作文零分的比例大概都占一成,今年是新課綱上路後的第一次考試,我看資料也是一樣,差不多是一成。我們都希望新課綱上路之後,英文的說、讀、書寫都能夠比較容易,2030年我們目標要成為雙語國家,但眼看只剩不到幾年時間,假使我們新課綱配合國家的新政策,而我們教學現場高中端是這個情況的時候,我們來看統測,統測的部分沒有作文,但是它有非選擇題,非選擇題大概就是填空題等等,其中填空題有85%的人零分,表示6分中拿不到任何分數;句子重組可能就把句子重組來重組去、用猜的,所以零分比例只剩下20%;中英譯也是整段要寫,所以也高達快一半即42%是零分。請問這個現象要如何改善?恐怕這也是個問題。部長的看法如何?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對於英文的提升,其實目前不只在我們課綱來努力,總統、院長也全力在推動雙語政策。從過去大數據的分析來看,確實臺灣孩子在過去這幾年在「聽」和「寫」方面有滿大幅的進步,這可能與英聽等等的實施有關,但是在「寫」和「說」的部分,確實是現在雙語政策中要加強的重點,因為語文最重要不在考試,最主要還是希望能夠生活應用,這才是雙語國家推動的主要目的。
  • 張廖委員萬堅
    以前說要消除文盲,所以我們就念書,那是念中文,我們大概都消除了。但現在透過教育的體系,作文零分和會寫的比例還是這麼低,其實這是不利於雙語國家的建立,對不對?等於有10%的人口是屬於類英文的文盲,這對於國家的政策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也是從學測裡去看出這個問題,我相信教育部一定有改善的空間,一定要想辦法去改變這個問題,否則看起來好像新課綱實施3年,當然如果國中基礎就不好,也會影響到高中的學習,這我瞭解,但是新課綱高中3年顯然沒有改善學生寫作文的能力,這個一定有改善的空間。
    接下來我要講兩個個案,一個是新北市,新北市有一個曾經跟人本的好幾位委員開過記者會的,就是我們按照霸凌防制準則,其實有一些調查,而霸凌案件都可以調閱調查報告,也都有救濟管道,這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等都有相關規定。今年1月5日我們開了一場記者會,是有關某國小的游泳教練對孩子進行不當、類似霸凌的體罰,家長覺得調查報告避重就輕,想去申復,結果學校不公開,說這個有個資問題,後來家長就去新北市政府訴願,前天贏了。我想這是一個全國共通性的問題,教育部有沒有什麼立場和態度?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當時教師法在修法時,這個幾乎是大家的共識,就是對於那些不適任的老師……
  • 張廖委員萬堅
    應該可以去識別化,上網公開。
  • 潘部長文忠
    對,我們也啟動了處理機制,當時委員會的委員非常費心,大家一起努力。但以目前來講,依照行政程序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家長等等可以來申請閱覽、抄寫或……
  • 張廖委員萬堅
    所以我希望部長能把這個案例變成一個通案,讓各國中小都能夠比照辦理。
  • 潘部長文忠
    是。
  • 張廖委員萬堅
    最後,有關最近的虐兒案,不論是幼兒園或小學,像之前臺中就有發生一些狀況,所以過去我就有提出幼兒園兒虐不適任人員要在可查詢的公告欄裡面,這個制度在107年修法時,我還特別提案,希望能夠公告,讓家長在孩童就讀幼兒園時可以去查詢。可是實施到現在,被公告的黑名單幾乎都是六都的,這些我們比照不適任教師的不適任教保員的登錄,實施至今3年,如果不算今年,我們在網站上可以查到全國才51位。對於兒虐事件,部長覺得51位的數字是正確的嗎?是很多還是太少,其實有黑數?
  • 潘部長文忠
    委員,這個當然要查證屬實後登錄,這是當時大家希望勿枉勿縱。這部分在持續的建置,免於讓這些不適任人員從甲園到乙園,又繼續影響到……
  • 張廖委員萬堅
    怎麼那麼巧?這51件中就有50件在六都,其他的縣份只有新竹市,而且只有1件,可能嗎?像最近臺中的案件,我們往上追就發現他在彰化就任職過了,但因私立幼兒園怕影響校譽,就跟家長私了,所以也沒有上報,也沒有任何裁罰,也沒有任何監督,也沒有人知道,然後他就到臺中市去應徵,結果就產生後續這些問題。
  • 潘部長文忠
    委員,這部分我們會來課責,尤其現在已經送到大院要審查的幼照法及教保人員服務條例,再請委員大力支持。
  • 張廖委員萬堅
    怎麼杜絕這些機構……
  • 潘部長文忠
    這裡頭會針對維護幼童的受教、身心安全,對園或教保人員是有比較……
  • 張廖委員萬堅
    公立的大概比照老師24小時去通報,這個比較難隱匿,但坦白講,很多私立幼兒園為了招生,不願意被登錄,所以就跟家長說那是誤會了,就私了了,讓這些人又流出來,而且都會的家長可能意識比較高,會去檢舉。
  • 潘部長文忠
    我們也都歡迎家長來申訴,如果他們有遭遇到不當案例時,本來就可以直接到教育部申訴。
  • 張廖委員萬堅
    這個有改善的空間,不然這個虐兒的黑數……
  • 潘部長文忠
    好,雙條例就請委員大力支持,因為這個是當下非常重要而且……
  • 張廖委員萬堅
    我們一定支持,107年讓他公布在家長可以查詢的機制就是當年我的提案。
  • 潘部長文忠
    因為課責和加重罰則,而且是及時,我們希望這部分是能夠保護幼兒的最好作法。
  • 張廖委員萬堅
    好,謝謝。我們有機會再討論,謝謝。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
  • 主席(萬委員美玲代)
    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 質詢:林委員奕華:9:33

  • 林委員奕華
    (9時33分)謝謝主席。部長好!今天我們特別請大考中心來列席,並不是要針對個案,我們要談的是制度問題,所以謝謝董事長,也是中興大學校長,願意一起來列席備詢,這應該算是第二次到我們教文委員會,歡迎!
    剛才部長說了很多有關這次的考招新制,我想有很多需要我們檢討的地方。我看你花了一些篇幅針對5,766人次部分說明,其實我也特別去要了多少人沒有簽名的資料,因為我覺得人次不夠精確,需要有人數資料,才能夠知道我們的宣導到底是不是如政府部門說的已經足夠。大考中心提到0.84%相較起來並不是那麼嚴重,但請部長看一下,這是我調出來的資料,第一節數A、第二節自然、第三節英文、第四節國綜、第五節國寫、第六節數B、第七節社會;前兩節第一天考,三、四、五節第二天考,六、七節是第三天考。請看第一節數A,題目已經是有史以來的難,結果有3,996人沒有簽名,部長,因為每科應考人數不同,你知道考數A的有多少人嗎?
  • 主席(吳委員怡玎代)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召委好。這個數據應該是一節次沒有簽名的考生,不是那一節就是數A。
  • 林委員奕華
    沒有!未簽名的節數就是第一節啊!
  • 潘部長文忠
    不是!不是!那是一個節次,應該說是有一份考卷沒有簽名的人數,而不是第一節,不一定是數A啦!
  • 林委員奕華
    好吧!如果不是數A,但我認為很有可能是數A,因為是第一天考嘛!好,如果不是數A,但起碼未簽名的人有3,996人嘛!對不對?
  • 潘部長文忠
    對!意思就是有一節考試沒有簽名。
  • 林委員奕華
    好,一節沒有簽名是3,996人,兩節沒有簽名是448人,你的意思是這樣嗎?
  • 潘部長文忠
    是,這裡統計的意思是這樣。
  • 林委員奕華
    我今天要問的是什麼是教育?回頭來講,到底什麼是教育?以今年111學年度來講,以前提報的卷次最多也只有396,這次到5,766,396跟5,766的比例差距很大,但是一節沒簽名的學生,起碼就有3,996嘛!我本來是用數A來看,如果考試人數是7萬9,834人,大概有5%未簽名,也就是20人裡就1人沒有簽名;再放大一點來看,用最多考試人數11萬3,000多人來算,比率是3.5%,也就是說,如同我估計的,有高達5%的人數A沒有簽名,亦即20人裡就有1人沒有簽名,就算我們把它放大,用11萬3,000多的最多人數來看,也有高達3.5%的人沒有簽名,就是100個學生裡面,將近有4位學生沒有簽名,這樣的情形,部長,你還是認為你們的宣導夠了?你還是認為這樣嗎?當然,我們有簡章,但簡章高達64頁,我不否認簡章裡有提到這部分,所以該檢討的學生們被檢討了,他被扣了1級分,但我們大人需不需要自我檢討呢?其實這件事情很多高中老師、校長都不知道,尤其有很多老師不知道,他們無奈的表示,只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就會宣導,可是這幾乎都不是宣導的重點。
    部長,你知道我參加了很多場說明會,我想朱司長很清楚,我也支持家長團體去辦多場的說明會,但從來沒有聽過簽名的宣導,規定沒有簽名要扣1級分,這並沒有被宣導啊!部長,你剛才說明表示監考老師會宣讀注意事項,但我們也有接到陳情,監考老師在宣讀注意事項時,可能學生們還在外面排隊進教室,所以他們並沒有聽到注意事項,你們並不是等所有學生就定位了,才念注意事項,不是這樣嗎?
    另外,雖然你們說有多次宣導,但我在網站上看到兩次的模擬考,示範考試宣導也只是告訴大家答題卷長什麼樣子,並沒有要大家一定要簽名,沒簽名就要扣1級分。請問部長和董事長,模擬考考完了,沒簽名的學生有被扣1級分嗎?沒有啊!沒有被扣1級分啊!你說宣導夠了,但我還是要問,我們這些大人不需要檢討嗎?
  • 潘部長文忠
    跟召委報告,看到這些數據,尤其瞭解到有些考生因為未簽名,依照簡章規定必須扣分,我想我們都曾經是考生家長,相關的心情一定可以充分理解。我也要跟委員報告,其實就如同現在會議場所,底下有很多考生,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說明過程當中,其實應該也是最接近的一次,而且是全面說明,提醒學生要簽名,但我相信很多考生在考場……
  • 林委員奕華
    部長,我就是要用……
  • 潘部長文忠
    在考試現場其實是真的滿緊張……
  • 林委員奕華
    部長,我就是要用這個數據告訴你,我們的宣導是不夠的,我認為是不夠的。
  • 潘部長文忠
    今天我們詳實的說明這些,但如何避免不要讓孩子……
  • 林委員奕華
    部長,我告訴你啦!到了分科測驗,我相信不會再有人漏簽了,但這個代價是用5,766人次或是有一次未簽名的3,996人的代價換來的!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
  • 林委員奕華
    我相信到分科測驗就不會漏簽了,除非他是惡意或忘了!
  • 潘部長文忠
    即使到分科測驗,我們都會再加強檢討。
  • 林委員奕華
    說真的,其實這個事情多好解決,只是我們有沒有同理心而已。你可以等學生都就定位後,再請監考老師要求大家核定,沒有錯的就簽上名,這樣不是每個人都簽了嘛!這麼簡單的事情……
  • 潘部長文忠
    就是這麼簡單,也都做了……
  • 林委員奕華
    所以我才問這是教育嗎?
  • 潘部長文忠
    不是啦!但是還是有考生沒有簽。
  • 林委員奕華
    我們今天挖了這麼大一個陷阱,讓學生……
  • 潘部長文忠
    不是這樣!召委,這樣的說法,我相信對很多監試老師也不公平……
  • 林委員奕華
    不是,我現在說的不是監試老師,我說的是你們。
  • 潘部長文忠
    你剛剛這樣講,就是監試老師在現場,但還是有考生沒有簽。
  • 林委員奕華
    我說的是你們,我說的是你們!我不是說監試老師,我是說你們!
  • 潘部長文忠
    最後關鍵就是監考老師幫忙提醒這件事啊!
  • 林委員奕華
    你們並沒有宣導得很清楚,監考老師有按照你們說的,就跟以前一樣嘛!學生都還沒有就定位就開始念注意事項……
  • 潘部長文忠
    不會啦!
  • 林委員奕華
    本來就是這樣。
  • 潘部長文忠
    委員,你對教育很熟悉,因為……
  • 林委員奕華
    部長,你自己在教育現場待過,我也在現場待過,你知道按鈴……
  • 潘部長文忠
    鐘聲響和開始考前這一段期間,他們要宣導,沒有這件事啦!
  • 林委員奕華
    考前念注意事項時,並沒有規定考生一定要坐在現場。部長,你可以去瞭解,我都瞭解過了,我今天不是來跟你吵架的,你今天一直在辯解,我今天只是要跟你……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只是在說明,沒有在辯解。今天準備這個書面資料……
  • 林委員奕華
    孩子為了自己的疏忽,付出了代價,也扣了1級分了……
  • 潘部長文忠
    也擔心家長誤解,好像只有簡章裡寫明,其他什麼都沒有做,所以我們才會詳實說明,這個篇幅可以說明的是……
  • 林委員奕華
    那我就告訴你,很多老師自己也不知情……
  • 潘部長文忠
    但是我們完全能體會考生跟家長這種焦慮的心情……
  • 林委員奕華
    還有,我告訴你科學數字──3,996人,我如果放寬用11萬3,000人來講是3.5%,這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你如果告訴我都沒有錯、都不需要檢討,我真的覺得……
  • 潘部長文忠
    這沒有對跟錯的問題,孩子沒有簽名,說真的讓人覺得很遺憾,我也特別請大考中心處理,包含分科測驗為什麼會要用最極小化的方式……
  • 林委員奕華
    所以我就用數A來看……
  • 潘部長文忠
    也就是讓這些在學測沒有簽名的孩子不要又受到重大影響。
  • 林委員奕華
    回過頭看一下數A,差1級分差多少?差1級分有可能差1,000多人、3,000多人、5,000多人、1萬人、1萬2,000人啊!差1級分喔!扣1級分可能最多差到1萬2,000人喔!所以,同理一下吧!為什麼今天希望大考中心來?我尊重大考中心的獨立性,但是也請同理。包括我剛剛講的,模擬考的目的不是只是為了讓你覺得你的試題怎麼樣,今天學生如果在模擬考有很多人沒有簽名的時候,為什麼不適度的提醒學生呢?現在變成要讓他在人生唯一一次學測的時候,必須透過這樣痛苦的扣1級分換取後面大家都要記得原來每個人都要簽上名!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這麼關心,我跟委員報告,我想前後都有不同的考生……
  • 林委員奕華
    所以這個部分我真的要拜託,當然我要尊重大多數的人的確都簽了名……
  • 潘部長文忠
    之前非常多的考生反映不要監考老師打擾他們……
  • 林委員奕華
    可是我要說的是我也沒有反對沒有簽名要扣1級分,多少人反映,我都沒有跟你們講,因為簡章有寫了。我自己在教育局待過,我不會說簡章有寫,卻要求你不要扣這1級分,我現在只是說當學生被扣1級分時,我們大人也檢討一下吧?
  • 潘部長文忠
    委員,一定是這樣。
  • 林委員奕華
    結果你跟我辯那麼多!我真的覺得大人不該檢討嗎?不需要有人負責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說明跟辯是不一樣的。如果從頭到尾我們不能體會考生被扣了分數的心情,我覺得那是不對的,但是大考中心跟所有監試人員做這些事情也應該要說明清楚,我想這個不是辯解……
  • 林委員奕華
    我真的覺得就是辯解……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如果他們不說明,你就會說完全沒有宣導啊!
  • 林委員奕華
    不好意思,我再來要說明一下,招聯會……
  • 潘部長文忠
    這才會讓家長誤解,讓考生誤解喔!
  • 林委員奕華
    好,我再問一下數乙的部分,請問最快哪一年可以實施、開始考試?
  • 潘部長文忠
    以過去增加考試科目的期程來看,應該都是以3年是一個期程。
  • 林委員奕華
    好,部長,你應該記得我在去年4月就問過,這一定要等完走一個期程,所以本來我去年問的目的就是希望如果要實施,就從今年高一開始,現在已經等了一年了,你起碼承諾我是否增加考數乙這件事情能夠在今年高一入學前做決定,不要再多拖一個學年度,可以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因為招聯會已經有共識,所以我們會請它在考試告個段落後儘快來做。
  • 林委員奕華
    所以我希望要求在這個高一入學前能夠決定。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儘快努力,好不好?
  • 林委員奕華
    以及國、英到底要不要……
  • 潘部長文忠
    國、英就要從長討論。
  • 林委員奕華
    我知道,那個可以從長討論,數乙先討論。
  • 潘部長文忠
    對,國、英跟數乙的屬性不一樣。
  • 林委員奕華
    對,國、英可以再討論。
  • 潘部長文忠
    是。
  • 林委員奕華
    好,今天真的是前面吵太久。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沒有吵架啦!
  • 林委員奕華
    我跟你講,我覺得你就是在跟我吵架。
  • 潘部長文忠
    我一向都很尊重召委,召委對教育……
  • 林委員奕華
    我覺得我們都是教育現場出來的,我們都同理,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尤其我們都是當過考生的家長。
  • 林委員奕華
    我是沒有當過人家的爸爸媽媽,但是我當過教育局長,每個小孩都是我們的小孩。
  • 潘部長文忠
    我可以理解,所以委員跟大考中心討論多次……
  • 林委員奕華
    每個小孩都是我們的小孩,不只是爸爸媽媽。
  • 潘部長文忠
    是,我完全認同召委的想法。
  • 林委員奕華
    我們在教育體系,每個小孩都是我們的小孩啊!
  • 潘部長文忠
    是。
  • 林委員奕華
    最後我要說的是,麻煩大考中心要維持信度、效度、穩定度,剛才張廖萬堅委員也講了很多。我之前都講過了,數學不只是數學。就以國文來講,國文14、15級分的人去年、前年大概都1萬5,000多人到1萬4,000多人,今年國文14、15級分的人剩9,000人。不只是數學,我已經講過就不再講,可是就是我們每一科的穩定度沒有維持,還有拜託能不能再讓多一點高中老師入闈?今年最多11個,請大考中心在108課綱實施後多跟高中互動,多讓高中老師參與。
  • 潘部長文忠
    召委,是不是讓薛董事長回應一下好了?
  • 林委員奕華
    董事長,既然你來了,你可以回答、答應我這一點,可以嗎?
  • 主席
    請大考中心薛董事長說明。
  • 薛董事長富盛
    我想大考中心過去這幾年持續精進考題,特別是在題庫設置方面,我們當然很期待每年包括在滿級分的部分能夠達到預設的2%到5%。今年的確數A跟預期的有落差,最主要的原因剛剛部長事實上也報告過了,以往都是數學,今年分成數A跟數B,各位可以看到數B的部分事實上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數A是因為需求性比較高,所以擔心太容易的話,到時候又出現滿級分太高的狀況,結果反而低於預期,這一點我們需要檢討,請委員放心,我們會持續精進。
  • 林委員奕華
    對,就信度、效度去研究一下各國怎麼做,這部分要麻煩中心每年作檢視。謝謝。
  • 薛董事長富盛
    應當的,謝謝。
  • 主席
    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 質詢:萬委員美玲:9:49

  • 萬委員美玲
    (9時49分)部長,剛才不算吵架,是嗎?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不是,那只是說明一個情形,我們委員會的委員都很理性。
  • 萬委員美玲
    爭辯得滿激烈的。不過我覺得我們召委今天安排的主題叫做「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善命題穩定度不足」,很清楚的就是我們要做問題檢討,然後看怎麼改善。但是部長,我覺得你要不要看一下你自己提出來的報告?這整本裡頭只有第15頁的地方有針對這次數A考科偏難的部分提了一些說明,尤其在檢討的地方,本席看到之後真的啼笑皆非。第15頁第4點的最後一行提到,「數學A確實偏難,需要檢討以作更適當的命題規劃」。今天是希望在報告上面看到要怎麼檢討,問題在哪裡,但是你卻把我們的題目拿來當答案給我們,也就是說,我們看過以後覺得是真的難,就是要檢討,今天不就是要請您來這邊做說明嗎?所以我覺得為什麼剛才會有這麼多爭辯?實在是因為我們看不出來檢討的點在什麼地方、準備可以改善的又是什麼。所以我覺得這份報告事實上只是在說明整個考招制度改變的背景而已,其實不符合今天的專題報告。
    接下來進入到今天要質詢部長的一些議題。你們既然沒有提出一個很好的檢討,我不禁要請問大考中心薛董事長,您剛才在回答林奕華委員的時候有提到,因為這一次是第一次分成數A跟數B,數A是因為要給高數學需求的學生,當然要出比較難一點的考題;如果是數B,這一次的穩定度滿好的,滿級分人數的占比大概3.32%,所以就是在我們設定的2%到5%內。董事長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嗎?這代表你在命題的時候就已經區隔開了,一個是數A,一個是數B,一個是要針對數學需求強度較大的學生,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滿級分人數的占比不是都應該要設定在2%到5%內?但數B做得到,數A卻做不到,這是為什麼呢?請董事長說明。
  • 主席
    請大考中心薛董事長說明。
  • 薛董事長富盛
    委員好。這個有兩個部分可以談,第一部分,因為這毫無疑問地已經是事實了,大考中心必須檢討,包括從整個委員、命題、審題及測試的部分都要再精進。
  • 萬委員美玲
    再請教董事長,你也覺得出現這樣的狀況的確要檢討,就後來檢討的內容,您覺得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呢?
  • 薛董事長富盛
    我們覺得當初有一點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選擇考數A的人數事實上比預期的多很多,因為剛剛林委員的資料也顯示選考數A的大概有將近8萬人,選考數B的將近9萬人,參加這次學測的考生總共大概將近11萬人,所以委員可以看到,選考數A跟數B的人數不會差很多……
  • 萬委員美玲
    我瞭解,我幫您這樣解釋,就是您當初預設有這種高數學需求強度的學生,因為他們人數是少的,當然比例就會拉在2%到5%之間,但你們低估了臺灣學生的數學能力跟他們對於數A的需求,是不是這樣解釋?你們在這方面低估了,對嗎?
  • 薛董事長富盛
    事實上我的意思是,原本很多可能沒有打算要去考數A的人,後來也都去考了。
  • 萬委員美玲
    就增加了,對嗎?
  • 薛董事長富盛
    是。
  • 萬委員美玲
    所以你們低估人數,對嗎?
  • 薛董事長富盛
    因為去選考數A的人數增加,比我們預期的多,所以比例自然就會往下降。
  • 萬委員美玲
    好,董事長謝謝。部長,我想這樣很好,我們要把問題點找出來,我們今天不是要苛責,尤其是一個新制上路,本來就很有多問題點,如果不去面對這個問題點,就永遠沒有辦法進步。教改,不要說改了20年,再3個20年,教改還是一團混亂,那就是因為都不去面對我們提出的教改所發生的問題,因為會覺得沒面子,就不願意去面對它,我覺得永遠不會進步啦!所以我們剛剛提出來,這次低估了沒有關係,其實數學在我們一般人來看,可能不是那麼多人可以在數學方面表現得很好,所以才會低估,經過這件事情,我們以後就可以知道,其實臺灣孩子的數學能力或對數學的興趣都是高的,那就來做改善。部長,我希望你們真的要找出問題點來做檢討,而今天的報告什麼都沒有寫到,其實一般家長,尤其是這次數A考完挫折感很重的家長,看到這份報告其實會失望,我希望部長以後真的要找出問題點,並且針對我們這一次希望你來報告的點做一個說明。
    接下來一樣,其實上一次本席就有向你詢問過,是關於簽名的部分,你們剛剛一直在爭辯要怎麼宣導比較好,一直說宣導不夠好像會傷害到試場的監考老師等等。但本席要告訴您,宣導真的是檢討問題當中的其次,為什麼我要這樣講?因為我們應該要去討論的是,到底簽名這件事情有沒有必要,如果簡章上已經寫了、宣導也有了,若是宣導不夠當然以後也可以加強,可是重點是有沒有必要做簽名這件事情,但是本席看這次的報告上面並沒有提到。
  • 潘部長文忠
    有,這次有特別寫。
  • 萬委員美玲
    您認為有沒有必要持續做簽名這件事情?
  • 潘部長文忠
    不是在111年突然變成要簽名的,過去簽名的方式是監考老師到每位考生前面請他們確認,考生的反應是……
  • 萬委員美玲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說有沒有必要繼續這樣下去?
  • 潘部長文忠
    簽名是一定要啦!
  • 萬委員美玲
    有沒有必要繼續用這樣的方式?
  • 潘部長文忠
    但是可不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讓孩子不要因為考試氣氛很緊張,雖然知道卻忘了簽?最近的分科測驗,我們一定會請大考中心在這方面儘量不要讓孩子發生這種遺憾。我剛剛跟委員說不是爭辯,是因為宣導有確實做,但是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體會考生的心情,在那麼有限的時間內要寫題目等等,說真的很容易就漏掉了。
  • 萬委員美玲
    我認為教育是我們要共同討論出好的方向,共同面對不對的制度或方式,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把教育做得更好,不能去迴避它。如果一開始不要讓監考老師去請考生簽名,是因為怕打擾他們,而換了現在這個方式,其實本席上次有提過,現在這個方式是為了要確認他們的身分,可是真的能確認嗎?能萬無一失嗎?一定都可以確認到嗎?不會有槍手代考的情況嗎?要怎麼杜絕?你們應該在這次報告中要提出可能有哪一些方式將來可以試著去改變,今天這個部分其實還是沒有看到部長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檢討跟改善的方向。
  • 潘部長文忠
    這部分因為涉及試務,這幾個問題連續兩週在委員會委員們都代表家長、考生反映了很多心聲,大考中心都有開始針對這方面在做研究,因為這個報告在比較有限的時間,也不要說教育部幫忙大考中心經過只是一個很初步的判斷,因為這些以後都會執行,但是怎麼樣避免,我們一定會一起努力。
  • 萬委員美玲
    今天部長、大考中心董事長、司長都在這裡,本席認為我們還有必要,因為這次這麼大的一個紛擾,你們要趕快加強並做調整,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一定。
  • 萬委員美玲
    謝謝。接著我還是要繼續請教部長,去年行政院有宣布軍公教調薪4%,目前大專院校全部的工作人員大概有三十多萬人,可是有超過七成沒有被調薪到,部長知道這個狀況嗎?
  • 潘部長文忠
    我跟委員報告,以公跟私來講,確實在教師相關人員的待遇、各方面的處理,對私校有一定的彈性。這次不管是私立大專校院或私立高中職,教育部儘量考量他們財務等等的問題,分別找相關的協進會做討論,也會給予協助。在協助的過程,當然不能像公務人員這樣本來就有一個很清楚的計算,但也用整體的資源政策做引導,學校聘用的有些是編制內、有些是編制外,請學校能一併考量來照顧。
  • 萬委員美玲
    部長,您說得很好,您剛剛有講到有些編制內、編制外,我們看到軍公教調薪4%,公家機關不管是約聘僱、技工、工友一律都在範圍內,沒有分編制內、編制外。但是公私立大學,不管公立、私立都有很多專任的職員,或是學生兼任的助理,這次都沒有納入,我覺得應該要爭取也要比照公家機關,不要再去分,應該都要納入。但是您剛剛提到的就是針對私立學校,私立學校這次沒有包含在內,當然部長也很關心,思考應該要如何協助他們。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年初我有特別邀請他們來,他們也都知道因為最近各方面的經營,所以教育部是主動做協助。
  • 萬委員美玲
    除了關心之外,我們有什麼具體的作法嗎?
  • 潘部長文忠
    就是會協助,他們現在正在修提、調查這個計畫,我們會有經費協助。
  • 萬委員美玲
    怎麼協助?
  • 潘部長文忠
    就補助學校。
  • 萬委員美玲
    怎麼補助呢?
  • 潘部長文忠
    他們現在正在提相關的需求。
  • 萬委員美玲
    什麼時候?
  • 潘部長文忠
    現在正在進行中。
  • 萬委員美玲
    對,就是私立學校現在要把它提上來,對不對?
  • 潘部長文忠
    對。
  • 萬委員美玲
    有沒有規定一段時間,他們應該在期限之內提上來?你們大概有多久的時程可以做?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大概3月底、4月初他們提出之後,我們就會核定。
  • 萬委員美玲
    好。部長,我覺得這部分可能要儘快。
  • 潘部長文忠
    對於公、私教職同仁,我們都希望能夠給予支持跟協助。
  • 萬委員美玲
    是,很好。另外,剛剛一直都沒有提到公立大專院校,我們知道公立大專院校專任老師的部分沒有問題,但是兼任教師鐘點費的部分,我知道部長已經有報請行政院核議了,你有提到等到後續核定之後,會追溯到2月1日生效,所以請大家不要太擔心。但是現在已經3月多,眼看就要4月份了,不曉得現在是卡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行政院遲遲都沒有核定?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過往軍公教調薪其實是有固定範圍的對象,委員大概也知道……
  • 萬委員美玲
    知道。
  • 潘部長文忠
    這一次行政院蘇院長在總質詢時也表示,儘量以極大化的方式來協助。這一次我們對於兼任老師部分,包含中小學的代課鐘點費用,因為涉及待遇的調整,所以會報院來做審議,因此在時程上需要一點時間,但是如果通過,都會從2月1日開始追溯。
  • 萬委員美玲
    你們已經報行政院核議了,這個時間其實有點久,都報出去2個月了。
  • 潘部長文忠
    我們再跟總處……
  • 萬委員美玲
    部長是不是應該要催促一下,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好。
  • 萬委員美玲
    我希望,第一個,你們已經報行政院,要趕快去催並請行政院趕快核定,就可以追溯公立大專院校的專任教師趕快適用。第二個,對於兼任部分,應該趕快把他們納入,等私立學校把計畫報上來後,你們腳步也要加快,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它不是同步,只是說這一次院這邊也希望能夠同時照顧及支持,所以它才要專案報部,像一般適用對象根本就不用,照程序就好了。
  • 萬委員美玲
    是。部長,總之我覺得我們要給這些老師們最大的支持,他們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把我們的下一代教導好。
  • 潘部長文忠
    我們目前也是往這方向努力。
  • 萬委員美玲
    好。
  • 潘部長文忠
    只是時程上真的要花一點時間,因為他們不是原來的調薪對象,我們會支持照顧。
  • 萬委員美玲
    好,謝謝。
  • 潘部長文忠
    謝謝。
  • 主席
    接下來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 質詢:黃委員國書:10:2

  • 黃委員國書
    (10時2分)部長好。考招新制上路到目前為止爭議不斷,考試命題的穩定度低落也是事實,分科測驗不考國、英,很多人都認為這樣學測會變成一試定終身,這也是一個問題。現在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也爭論不休,那就是分科測驗級距的基準到底是1%還是0.1%?到現在都還在爭論。顯然教育部目前的作法還是沒有辦法讓全臺灣的老師、學生和家長滿意,所以我認為,我講結論好了,部長,我認為教育部應該要認真的去盤點和檢討111年考招制度的爭議,而且你們要招集召聯會、大考中心、大學和高中的師生及家長代表,進行必要的考招制度研討公聽會,明年不要再發生這些爭議,這是我的建議,部長,請2個月內召開,好不好?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其實委員所提到的分科測驗考試科目和測驗的基準等等,其實在106年前就已經有過很多的討論。
  • 黃委員國書
    我知道,但上路後還是有這些問題,看是執行面的問題,還是……
  • 潘部長文忠
    是,其實這個過程已經有過很多對話,我要跟委員報告,因為委員很關心,像分科測驗採計的基準,這個已經有過非常多次的討論。
  • 黃委員國書
    我知道。
  • 潘部長文忠
    招聯會也有過多次的討論。
  • 黃委員國書
    我知道,我們上個禮拜就爭議過了。
  • 潘部長文忠
    委員,考試最後一定要以最大公約數做為討論,否則考生和家長將無所適從。其實招聯會也有針對這些聽取外界的意見,這不是他們關起門來討論出來的。
  • 黃委員國書
    好啦!我建議你們要再召開必要的公聽會或研討會,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對,但我希望能不能夠等這個考試告一個階段後?因為後面會有非常多的數據可以作為根據,當我們要跟社會或大家說明時,才不會有我個人喜歡什麼、我個人不喜歡什麼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這個考試將永遠不會有一個定調。
  • 黃委員國書
    好,我知道,但你們還是要召開,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是。
  • 黃委員國書
    學習歷程檔案商品化,我想大概教育部也始料未及,最近我們看到學習歷程檔案的亂象一直延伸到電商平臺,蝦皮商城已經熱銷101萬套,這個商品叫什麼?叫:「學習歷程套餐商品」,要價2,000元到1萬元,它變成商品了,我想當時教育部在推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時,恐怕也沒有想到會衍生出這樣的問題。
    這個商品上路後多受歡迎啊!它已經賣出101萬套,獲得4.9顆星的評價。在這個電商平臺裡還有多少個行銷廣告?「獨家!!配合108課綱學生多元學習表現,呈現您的備審資料」,強調「本工作室網羅各校各系審查委員,讓您一網打盡」,「專業人才:各大專院校兼任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博碩士級研究員、招生委員會委員」,可以幫你「精準掌握教授審查重點」,而且還「可接急件」,問題比較大的是:「本工作室備有各領域各校書審委員」,這會是事實嗎?或許這是他們的商品行銷手法,但問題是現在網路上評價一片叫好,如果沒有人理,那就算了,但問題是評價一片叫好,而且還售出101萬套。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的考生一年才11萬人,你相信會售出這麼多嗎?
  • 黃委員國書
    對啊!所以它會是一個……
  • 潘部長文忠
    商業廣告各行各業都有,這個數據顯然──因為臺灣一年不過只有11萬個考生,結果它已經賣出101萬套,委員,你不覺得這個數據很可質疑嗎?
  • 黃委員國書
    所以要瞭解,因為它已經變成一個現象,我並不是說有這個現象,教育部要負什麼責任,這不是教育部要負的責任,因為它是商業行為。
  • 潘部長文忠
    委員,你知道嗎?我們已經有對幾所大學採取最嚴厲的處分,現在已經有1所大學提報出來了。
  • 黃委員國書
    那個我等一下再來談,我先談電商這個問題。因為如果這個現象一直持續下去,就會造成貧富差距,有錢購買這些商品的人就可以獲得比較大的相關協助。所以我的問題是,先不管它是真或假,但至少它現在已經是學習歷程檔案商品化的現象,對於這個現象,教育部應該要充分的瞭解,要提出一些對策,好不好?這是我給你們的建議。
  • 潘部長文忠
    我跟委員報告,未來要審查考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是大學校院,不是這些電商。
  • 黃委員國書
    我瞭解,但至少你們要去瞭解。
  • 潘部長文忠
    大學招聯會和非常多的大學都不斷地在和學生說,要儘量寫與在校學習有關的,最好是有老師肯認過的,我想這些在馬上就要進入的申請入學階段才是關鍵。
  • 黃委員國書
    我要強調一個問題,「本工作室備有各領域各校書審委員」,光是這個問題,你們教育部可能就要去瞭解是否為真,如果不是真的,教育部也要把這個現況讓更多的家長知道,不然大家一窩蜂的去買這個商品,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效恐怕將大打折扣。
    剛剛部長提到的問題很好,教育部已要求全面清查各單位及學生團體所主辦的活動是否涉及學習歷程檔案的充實或準備,不得收費或發放證明。現在問題來了,大學開設的系所營隊及課程可否做學習歷程檔案之用?可不可以?學生去參加大學的營隊,這個營隊不一定是要幫學生做學習歷程檔案,可是學生參加這個營隊後,把它拿去做學習歷程檔案之用,大學要如何判斷學生要怎麼用?我現在問一個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所有的大學都不能夠開設營隊。你們說為了學習歷程要防弊,所以大學營隊不能發放證書,我想這跟學習歷程檔案無關,如果大學開設的營隊跟學習歷程檔案無關,卻不能開證書,這個會不會矯枉過正?我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希望教育部要知道,一個教策下去會衍生非常多的問題,現在很多大學都無所適從。
    要如何判斷營隊的課程和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或充實有關?要如何判斷?這裡面有很多的問題,不是教育部想象中要這樣就這樣、要那樣就那樣。如果是這樣,我們乾脆規定全臺灣的大學都不可以針對高中生開設任何的營隊或課程,但問題要這樣解決嗎?這個給你們參考。
    我要請教一下教育部的態度和立場,臺中一中發生音樂課師生爭執事件,我不是要去爭執誰是、誰非的問題,我在意的是我們教育部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我想問一下部長,學生上課可不可以錄影上傳網路?可不可以?
  • 潘部長文忠
    委員,這可能要看實際的狀況。
  • 黃委員國書
    對,沒錯。
  • 潘部長文忠
    譬如肖像權,大家都知道,如果錄影後沒有徵得當事人的同意,不管是什麼身分,只要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同意,就會違反相關法規。
  • 黃委員國書
    對,或是用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什麼情況下可以錄影上傳網路?這有很多種樣態,教育部有沒有相關的法規可以規範?其實我大概找了……
  • 潘部長文忠
    委員,這應該不是單獨的只有教育法規的問題。
  • 黃委員國書
    對啦!
  • 潘部長文忠
    它涉及的應該是今天在相關領域、相關場合做了什麼事情,或許牴觸的不是教育,可能是什麼行為。
  • 黃委員國書
    沒錯。
  • 潘部長文忠
    我相信從法規上,這不能只講教育的法規是什麼。
  • 黃委員國書
    沒錯,部長說得非常好,但是教育部有沒有相關的辦法?有啊!我們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這個辦法,現在全臺灣高中以下學校都要適用這個原則,但這個原則是怎麼寫的?我把有關的部分講出來:「使用時應注意禮儀,切勿影響他人或騷擾他人隱私」、「對學生使用於與學習無關之活動,應予必要管理」。對於這個案例,我想要問一下,我們現在有這個原則,部長,以你的判斷,中一中這個案例有無涉及影響他人隱私?是否屬於與學習無關之活動、教師能否予以必要之管理?我們就用這個條文來對照,可不可以?這個有疑義吧?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我可能沒有辦法直接回應委員,其實這個案例我們也很遺憾,因為它是發生在師生之間,幾乎是傷害、也是損失。
  • 黃委員國書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 潘部長文忠
    就這個過程,我講真話,當時我也有特別請國教署彭署長打電話給臺中市政府楊局長,請他務必要親自請學校詳細瞭解這件事情,避免學生用學生的角色、老師用老師的角度,讓這件事情可以完整的呈現後再來談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會比較好。
  • 黃委員國書
    我現在不講這個個案,講我們的規範,我再問第二個問題,假設有發生學生被同學或教師霸凌的情況,學生是不是可以錄影蒐證?這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部長,可不可以?我想你今天應該也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 潘部長文忠
    是,因為這涉及法律,不是單獨面對教育的問題。
  • 黃委員國書
    是,我知道。涉及與學習無關之活動,教師能否予以制止?這個依循的標準在哪裡?這個很難有標準。所以從這個案例,我建議教育部可能要再思考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因為現在上課有非常複雜的需求,你們現在的規範恐怕已經不足以因應,而且科技的載具已經融入學生的生活,課堂也會使用,所以你們必須要訂定更細緻的標準,這個使用原則你們要再去討論,這是我給你們的建議。
    最後我再提出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寧願上網爆料,却不尋求既有的申訴制度?為什麼?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條就有學生權益救濟、申訴的制度。我們有這個制度,但為什麼學生碰到相關的問題卻不採取這樣的途徑?是因為法治教育不足?還是申訴的制度不夠完備,去申訴的話程序曠日廢時?所以爆料文化甚囂塵上,對不對?其實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就曾經討論過,學生申訴評議制度成效不彰,原因出在哪裡?申評會的學生代表人數不足,只有1個;申評會代表會前有無提供相關的法治教育?這些都必須要進一步的來探討。
    去年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法修正時,我們有通過附帶決議要求加強宣導,但為什麼成效不彰?這個問題可不可以請教育部在1個月內針對要如何改善申訴制度及加強宣導提出書面報告?可不可以?
  • 潘部長文忠
    好。
  • 黃委員國書
    非常感謝部長。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
  • 主席(林委員奕華)
    請陳委員秀寳發言。
  • 質詢:陳委員秀寳:10:16

  • 陳委員秀寳
    (10時16分)部長早安。今天的專題報告是要檢討考招新制,我們一直在討論學習歷程和考招,最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擔心我們的孩子在考招制度下,未來他們的學習、發展、思考或想像會因為這樣而受到牽制,反而阻礙他們的學習。有關學習歷程的部分,之前就紛擾不斷,從檔案遺失、普通高中和技職高中上傳時間脫鉤的問題,甚至是大學販賣學習歷程課程等等爭議。前幾天也有教師表示,現在教學現場已經出現M型化,就是有高低化的差距,學習能力和意願比較強、志願比較多的學生,他們的檔案可以做得非常豐富與多元,但相較一般學生,他們可能就沒有內容,甚至會覺得,反正沒有辦法可以做出完整、豐富的檔案,所以乾脆連上傳都不要上傳。有關這個部分,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去思考我們的資源是否真的有辦法可以協助到學生,甚至是協助每個學生?城鄉差距的問題也需要正視。
    當然,當整個招生制度在改變時,一定會有適應期或陣痛期,但是要怎麼樣把這個影響或是差距降到最低?本席覺得教育部還有滿長一段路要走。對於教師,現在教育部有一直去教導老師要怎麼去協助學生,但是對於學生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資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時,可能就會選擇放棄,反正也沒有辦法可以做出那樣的成績,所以就乾脆不要做。因此對於學生端的問題,你們有沒有實際地從當教育現場的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要怎麼樣去輔導和協助他?對於這樣的問題,你們有統整出來嗎?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來處理呢?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謝謝委員。我跟委員報告,針對城鄉,當然這不是只有學習歷程檔案,政府本來就應該要額外的給予偏鄉更多的資源。我要跟委員報告,也要謝謝委員,像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最近行政院和我們所共同支持的偏遠學校午餐的改變。包含這個議題,教育部也特別針對偏遠地區的學校,像最近我們也有針對非山非市的學校增加他們的學習資源,譬如交通費,都有給予比城市地區更多的資源。說真的,城市地區比較沒有這個需求。所以我們都有從資源面、制度面給予他們更多的協助。包含偏鄉的高中階段,我們也有修訂學生線上學習學分的採認,也就是說,即使學生在彰化的偏遠地區,但還是可以修習其他地區喜歡的老師所開設的課程,我們會從各個面向來做協助。但是剛才委員有提到一個很關鍵,就是孩子的學習動機這件事情。
  • 陳委員秀寳
    對。
  • 潘部長文忠
    這是要大家一起努力的。
  • 陳委員秀寳
    我能夠瞭解教育部很努力想要讓資源可以平均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享用到,對於有條件限制或是偏遠地區的就儘量再加碼,要讓他們也能夠有機會可以得到相關資源的挹注,但是我剛才講了,學生端呢?可能他自己也覺得,看同學、看城鄉差距、看其他學校、看其他地區的學生都能夠做到和得到的,相對之下他是有落差的,他可能就會選擇有點消極,像這樣的問題我們要怎麼樣去面對和解決?或是教師端該如何去協助這樣的學生?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其實只要我有時間,我都會去參加老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像夢N(夢的N次方),我想委員大概也知道。
  • 陳委員秀寳
    對。
  • 潘部長文忠
    其實他們都是利用假期,而且有很多老師都來自偏鄉地區的學校,參與的人數和共同學習的效益真的很大,這個是基礎面,我們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老師能夠在教學方法上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興趣和成效。
  • 陳委員秀寳
    部長,我非常肯定這些教師的付出及熱忱。
  • 潘部長文忠
    對,另外我還要跟委員報告,我們現在正在推數位學伴的概念,我們會邀請大學校院的學生,讓他們透過數位來聯繫與支持偏鄉的孩子。委員一定知道,很多偏鄉的孩子回到家後根本就沒有支持的資源,所以我們有發展學伴的概念,就是「大手攜小手」,這部分後續會是我們數位精進計畫裡的重點項目,我們會把原來的規模再擴大。
  • 陳委員秀寳
    本席要提醒部長和教育部,這部分一定要注意,你們不要只看頂尖學生所呈現的。
  • 潘部長文忠
    委員,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我完全認同委員的想法。
  • 陳委員秀寳
    有些學生可能很被動或消極,他們也不願意這樣選擇,只是他們得不到相關的資源,或是本身的條件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時候,這些學生所呈現出來的落差、希望教育部能夠盡力協助他們。
  • 潘部長文忠
    是,謝謝委員。
  • 陳委員秀寳
    接下來本席要先肯定和感謝教育部之前對學校PU操場的協助,讓很多學校都可以改善他們的操場,讓孩子可以有安全的運動空間。但是我現在盤點後發現我們彰化縣的學校有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學生活動中心的普及率非常低,因為它是比較大的建築,需要的預算會比較高。但在現在的極端氣候下,熱的時候很熱,下大雨又會下很久,學校裡的學生活動中心對學生來講算是很重要的設施,舉凡畢業典禮、活動、學生社團或球類活動,可能都會需要在這樣的場館裡舉辦。隨著少子化,本席也向教育部國教署了解了一下,得知未來不一定會有繼續新建活動中心的規劃,但是即便沒有興建新的活動中心,若現有活動中心已經到了年限,需要維修、需要修繕,教育部怎麼面對?如同剛才本席講的,它是比較大的建築,動輒維修、改善的費用都非常高,過去建造的活動中心到現在陸陸續續會有改善、維修的需求,這些設施又都與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教育部對於這些學生活動中心的未來怎麼規劃呢?
  • 潘部長文忠
    我想委員也了解,這幾年來教育部向行政院蘇院長爭取了非常多專案,從電力系統、冷氣、操場改善到數位精進計畫,這幾年大概爭取到超過700億元經費。另外還有操場跑道改善,委員也為地方發現需要,也建議很多,包含老舊校舍在內。經過這個階段盤整之後,委員也知道,由於活動中心的整修需要比較高額的費用,而且現在各校也正在做我剛才向委員報告的這幾項工作,預計都會在這個年度告個段落,請容我們整體盤整,未來再透過專案等方式向院長爭取。
  • 陳委員秀寳
    這部分也要拜託部長,就是因為維修、改善經費的預算動輒很高,所以學校與當地教育處、教育局連繫時,會發現這樣的案子往往都被壓下來,因為地方會告訴校方預算太高、經費太高,要求局部做哪些部分就好。然而,如果沒有徹底改善,例如漏雨、漏水這種情況非常嚴重的話,地板一換再換也是沒有用的。所以你們在盤點、盤查時,要怎麼確實落實找出沒有提出申請是因為沒有需求、不敢提出需求,還是因為提出需求了,但討論之後又被退回?這也是關鍵所在。所以這部分也要請部長留意,如果學校有這樣的需求,為什麼沒有提出?或者明明設備已經很舊、已經出現問題,需要修繕了,為什麼學校卻沒有提出?
  • 潘部長文忠
    說真話,在國民教育階段,本來就是由地方政府興辦與管理。我剛才也向委員報告,過去針對這幾項,我們也都體恤地方政府的財政有其限制,所以這三年多來,我們真的向蘇院長大力爭取到超過700億元,這些部分都是陸續進行。如同委員說的,現在要蓋一棟新體育館或活動中心不是那麼容易,但我們就增建了非常多風雨球場,對於學校與社區來說也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針對活動中心的修繕與改善,請容我們先盤整,對於有比較重大損害、甚至有安全之虞者,我們再就個案優先研究怎麼協助。
  • 陳委員秀寳
    風雨球場、學生活動中心這類設施的興建其實還是要看校地有沒有辦法規劃啦!但修繕與整體設備維護的部分則是比較急需,因為攸關學生的學習與活動安全。
  • 潘部長文忠
    如果有個案,我們也會深入了解。因為這確實是很龐大的費用,如果沒有相當的財源……
  • 陳委員秀寳
    但是攸關學生的安全,必須注意。
  • 潘部長文忠
    這部分一向列為優先,像是對於老舊校舍,我們也協助地方政府全面處理,因為安全沒什麼可打折的。所以委員如果知道哪些個案學校,我們會深入了解,看看可以做到什麼樣的協助。
  • 陳委員秀寳
    謝謝部長。
  • 主席
    稍後林宜瑾委員發言完畢之後休息5分鐘。
    請王委員婉諭發言。
  • 質詢:王委員婉諭:10:28

  • 王委員婉諭
    (10時28分)部長你好,我今天要針對考招新制加以討論。相信部長應該從媒體上關注到中一中事件,剛剛我也聽到國教署已積極協助。這起事件發展到現在,因為網路的渲染與討論引起非常多爭議,不論是校方或當事同學都紛紛呼籲社會大眾暫停以部分資訊評價這件事,留給老師、學生與校方空間處理。對於事件本身,我就不多做評論;校方其實召開過記者會,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做法,針對事情的始末以及網路流傳資訊的真偽做了說明與澄清,我覺得很好。但我們也看到記者會提到,事件的起始點就是報告內容本身,根據校方表示,老師之所以要求學生刪除,是因為老師的認知是搭配新課綱在學習歷程檔案部分,學習成果必須跟著進度,如果已經超過課本上的內容,就應該刪除,所以老師要求學生刪除該兩頁內容。但108課綱總綱就提到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與技能為限,素養教育更期待學生能將學科知識延伸。如果以這樣的做法為出發點,老師的認知是否有所偏誤?教育部是否應予澄清與說明?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剛才委員提到的是此事件之實質內容。透過網路或部分剪輯影片,確實可能像委員說的,在各界引發議論。
  • 王委員婉諭
    不過剛才那段話是校方的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對,我了解,所以我才在第一時間請彭署長與楊局長聯繫,請學校在整體了解後也能做適切的回應,避免各方爭議滋生更大的傷害,我相信各界都不樂見,師生雙方也同樣如此。對於實質情況,包含怎麼在課程進行當中產生衝突,仍然由學校處理,因為校方也真的找了老師、學生與相關家長詳細討論過,我想在此之後比較容易理解,包括老師在請學生報告的過程中,規範上有什麼可以再努力,或學生在對應這件事情上還可以怎麼做,我想會比較客觀公允。我先就這部分向委員報告,因為到目前為止,我還沒完整掌握學校真正親自溝通的細節,只知道他們在第一時間出面說明,就如同委員也肯定那樣的作法,不要讓師生雙方隔空交鋒。
  • 王委員婉諭
    不過我想請教的是,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果是否應以課本為限應該是大家現在的疑慮。
  • 潘部長文忠
    當然不只啦!可是如同我剛才說的,如果根據報導直接說明,我又怕誤解原本老師是怎麼說的,我要回應委員的其實是這一點。
  • 王委員婉諭
    但我想明確幫大家確認是否以課本為限這件事應該是方向之一嘛!
  • 潘部長文忠
    委員,108課綱重視的是整體課程的規劃與素養,絕對不是用單一課本滿足學生所有的學習。
  • 王委員婉諭
    是,這是我的認知,也想從部長這邊確認。
  • 潘部長文忠
    當時我們說會透過探究問題解決,這點其實在很多課堂實踐上真的都做了,所以當然不會只侷限以標準單一課本為基礎、範圍,這大概本來就不是課綱設計的原則與精神。
  • 王委員婉諭
    謝謝部長的說明,這樣大家在準備時就能更加清楚方向上是否必須做這樣的限制。
    我們也看到,學習歷程檔案和新課綱的相關誤會其實非常多,不只在高中階段做準備,在高教端也引起一些爭議。我記得部長討論過如何讓學習歷程這件事正常化,並且朝著我們期待的素養方向發展。其實高教端有能力判斷並了解學生的檔案是做出來的、演出來的,還是實際上的成果。但我們也看到高教端出現一些爭議,上禮拜就有非常多委員提出同樣的質疑,教育部也因為這件事發函給各校,明確表示涉及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或充實,不得收費或發放證明。但我認為這是依據個案情況做出應對,所以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
    這項政策上路以來,其實已經有非常多討論,也引發非常多爭議。對於新課綱與教育目標,我自己非常支持,但我也很擔憂這些考招新制上路之後,我們如何讓它實際上符合我們的方向、照我們的期待進行。臺大林國明老師針對學習歷程舉辦了非常多場演講與論壇,就是希望培力,讓大家更清楚地知道學習歷程的準備方向以及考招新制該如何因應,但是高教端仍然發生這樣的現象。教育部身為主管機關,認為還有哪些部分應該一起進步、推動課綱的執行?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對108課綱發展方向的了解、關注與支持,為了讓年輕學生除了學習之外,面對未來變化快速的挑戰,他們真的應該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方法與態度的建立。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斷精進、溝通。在高中端,如同委員所說的,我們持續不斷地做,到現在也一樣,就像臺大林國明教授做了100場說明。那100場不是拿著標準答案去宣傳,而是讓大家盡量用審視式民主的方式形成,主要也是為了做更多討論與溝通。大學端是重大關鍵,對於大學端,我們從106年就開始逐步推動招生專業化辦公室,目的就是強調老師不是個人招生,而是一所學校、一個系所的招生,在此基礎上怎麼看待該系所的發展,以及怎麼讓學生知道該系所未來在審查時的尺規,所以這部分的推動就是為了讓老師們建立更大的共識。最大的共識就是這個系所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也希望這些學生知道能做什麼樣的對接準備,未來在審議過程中,就是要讓高中端的孩子與大學端審查的老師能做好的對接。不過,現在有部分大學本身就是招生學校,卻以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做什麼收取大額費用,大學本來就要善盡社會責任,所以我認為這件事情代表學校的價值非常混淆、偏差,教育部才會採取最嚴厲的處置措施。
  • 王委員婉諭
    但我仍然認為不該個案式處理。我理解教育部潘部長非常用心,希望推動考招新制,以及針對學習方向加以調整,但看起來顯然還有再努力的空間。
  • 潘部長文忠
    對於這一段,我想還要不斷溝通、宣導。雖然是個案,但也要讓大家明白。對於大學,我想在場委員都知道,我們一直努力鼓勵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當中也包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如何面對未來要招收的學生所在之高中職,這也是非常好的教育。這些年來,很多大學都很努力地做這件事,但是唯一把學習歷程檔案當成營隊來招收學員,這件事情是不適當的。
  • 王委員婉諭
    絕對不適合,我理解。
    我近來也收到行政院兒權小組兒少委員來訊,他們日前完成一份61頁的兒少報告,內容聚焦在108課綱的新制,同時統整了1,500份問卷、市場焦點座談及面對面訪談。我覺得這樣的報告其實非常用心,也拜讀了報告內容。針對學習歷程,該報告歸納出幾個結論,我想與部長討論。首先我想請教,部長知不知道有這份報告存在?教育部是否已經看過?
  • 潘部長文忠
    我了解也詳細閱讀了,也包含剛才委員們提出的觀點,我已詳細讀過。
  • 王委員婉諭
    針對這個部分,他們提出幾項結論,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在臺灣長期考試領導教學風氣的情況下,很難實現108課綱的目標;第二,政策未做好全面性配套,所以導致前述兩種可能偏誤以及準備方向等錯誤;第三,教育部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無法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意見,特別是偏鄉學生在準備上會顯得比較辛苦,又比較沒辦法有所選擇。部長剛才也提到你們確實從106年就開始準備這件事,但是直到現在上路之後,其實還有非常多部分必須修正,部長能不能具體承諾大家,未來在政策推動上及相關配套上做滾動式修正?也包括實際上路之後遇到哪些問題時會怎麼具體檢討、具體改正?
  • 潘部長文忠
    根據學生調查與所提建議,我就從第三點向委員報告。其實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偏鄉,包含最近還對非山非市學校提供實質協助資源,也因此修訂內容。偏鄉孩子也許真的沒有那麼多可選修的課,但是我們修訂了線上學分選修規範,就打開了時空……
  • 王委員婉諭
    我懂,但我是說這些配套措施上路一定時段之後,教育部是否應具體檢視,包括教育部所期待的方向這樣,也做了相關政策,但實際上的作為是否實際幫助到他們?教育部是否就幫助的程度具體檢討與改善?
  • 潘部長文忠
    這部分教育部一定會一直努力。從108課綱的整備、上路包含投入資源,一直到現在,剛才委員也特別提到,去年我們也特別請臺大林國明教授團隊協助,他們很辛苦、幾乎到了各個角落,都是希望蒐集、了解更多實踐上還可以再努力的。這部分教育部會持續、不斷地做,但在方向上,也要學生與老師們能夠更主動地了解這些訊息。就像我們再三提醒,包含在委員前半段時質詢時,我都特別提到為什麼會到大學推廣招生專案辦公室,而且每所學校都設,就是希望讓大學老師在面對考生、做資料審查、面談時,能真的抱著這個學校、這個學系打算招收什麼樣學生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努力。我們也不斷希望孩子不一定要一直參加校外、甚至國外活動,而是參與校內事務。
  • 王委員婉諭
    我理解這個方向,也是我們支持、也肯定的方向,但……
  • 潘部長文忠
    我們希望這些不斷對接起來之後,也許學生就會更明白,家長也會更放心,而不是把孩子的時間統統壓縮滿了,只要能學什麼就學什麼。
  • 王委員婉諭
    我想大家的擔心在於部長及教育部是否能確實知道這些現狀,而我認為新課綱上路之後,應該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具體檢視,包括政策發展到現在還有哪些問題及還有哪些問題可能出現,一併調整。
  • 潘部長文忠
    我一定會持續與同仁一起努力並蒐集相關資料,包含學生的建議,我覺得也是很珍貴的訊息。也許他們沒辦法關照到前面,但他們對於過程中哪些點有意見,我認為都是政策上可以再努力的。
  • 王委員婉諭
    我具體希望教育部定期提出檢討報告與改善方向,讓我們知道。
  • 潘部長文忠
    好。
  • 王委員婉諭
    臺大希望今年8月起開始實施一學期16周新制,我想是臺灣高教端的重大改變。這樣的作法是希望讓學生有更多彈性可以應用,比如暑假期間可以做為第三學期,或是學生依照自己的生涯規劃,可能以實習或打工應變,我認為這可能滿好的,因為根據臺大的評估,贊成的人是多數。回過頭來,我們也看到不只臺灣這種兩學期制,其實有很多歐美國家、也包括日本在內,都可能朝三學期或四學期這樣的空間做選擇。但相對於高教端在大學自主的情況下可以做這種學期調整,高國中小的義務教育就必須依照相關規範應變,相關法規要求只能採兩學期制。但據我所知,臺灣已經有部分實驗教育學校或機構朝三學期或四學期方向滾動式調整或變化,就是希望弭平長期以來因為學習時間較長造成的學習意願低落情形,或因應暑假比較長,學習無法及時拉起來的情形提供調整空間。在實驗教育端已經有這樣的實驗或推動方向,也就是開放學期這樣的空間,在體制內學校,也就是公立或私立國中小與高中,未來是否也可能有這樣開放的彈性?不知道部長的看法如何?
  • 潘部長文忠
    就算在大學,也是部分大學。
  • 王委員婉諭
    由他們自己處理。
  • 潘部長文忠
    在今年大學校長會議中,校長們群聚在一起討論時,也都認為一定要讓各大學自己做好相對評估。委員也知道,就算是臺大本身,這項政策已經過其校務會議,但也有不同系所有不同看法。所以針對這個部分,我認為儘管學校真正詳細推演過,還是要在能確保學生學習品質的前提下才有可行性。
  • 王委員婉諭
    當然,要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
  • 潘部長文忠
    至於中小學部分,我覺得仍然要從長計議。目前來講,實驗學校只是局部,在中小學部分,除非有縣市或學校經過審慎規劃後提出要怎麼試辦才可行。委員也知道,針對中小學還是有一定的政策。
  • 王委員婉諭
    但我想向部長確認,只要這些學校提出試辦,教育部其實是有可能考慮的?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辦法其實明訂了只有兩學期,是沒有任何空間讓他們提出計畫的。
  • 潘部長文忠
    所以試辦一定要經過評估。我想,試辦一定要有核定的程序。
  • 王委員婉諭
    那現在有了嗎?因為目前只有大學可以試辦,並未看到高國中小部分。
  • 潘部長文忠
    原本就有實驗等方案,所以可以依循相關法規辦理,但仍要經過校內溝通。如果是中小學,當然還必須與家長有更多討論。
  • 王委員婉諭
    當然。
  • 潘部長文忠
    就這部分,我認為教育部比較不宜馬上強制,例如要求一定要進行等等。
  • 王委員婉諭
    我沒有要談強制,而是討論如果不是實驗學校的情況下,能不能提出這樣的評估和試辦計畫?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們可能要研議一下,因為有相關的規範,尤其對中小學的學習及學時有多少天,其實是有很明確的規範。
  • 王委員婉諭
    對,但是據我知道就是因為這些三學期或四學期制的學校,其實並不影響學習總天數,仍然滿足教育部的希望和期待,所以我想是不是能作一些思考?
  • 潘部長文忠
    我們可能要先了解這些學校進行的情況。
  • 主席
    請教育部再到委員辦公室去做討論和提議。謝謝。
    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 質詢:吳委員思瑤:10:43

  • 吳委員思瑤
    (10時43分)謝謝主席。我要請教部長和劉次長,也要請教主管技職和高教的二位司長,因為我希望今天的主題大家都能夠嚴肅來面對。今天我的兩個主題,一個是考招新制,大學選才是成敗關鍵,接下來就交給大學了,要接球的是大學。另外一個延伸的質詢是我希望未來教育部正視大學如何來實踐SDGs,我們需要一個專責的機構。
    請問部長,您有看到廖同學的全文嗎?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我昨天蒐集後,有略讀過。
  • 吳委員思瑤
    不要只看新聞報導。
  • 潘部長文忠
    我是看他原來的文章。
  • 吳委員思瑤
    我們一字一句看,可以讀到一個孩子的心聲:「我們感到徬徨與茫然,因為沒有前例可循,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來摸索,在模糊不清的規則中尋找生存之道。作為一個白老鼠,我們都沒有錯,我們只是活在青黃不接年代裡的無奈人。」。我看了全文,真的是重重打在心上。
    我長期以來非常支持考招新制,我支持學習歷程,我支持一個新興、多元的教育素養的導向。但是當我看到第一線的孩子,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我看到她的一字一句,我真的覺得我們要想更多。我當然不是說政策要翻轉,我們也不可能走回頭路了,但是我們要理解、要同理,然後思考未來怎麼精進。以這個孩子、這個同學,其實我已經看到他可以去念法律系、念政治系、念社會學,以後可以當立法委員,真的!因為他可以這麼清楚地論述對於一個政策的觀感。其實這位廖同學也應該把她這樣的行動作為學習歷程很重要的參採,我也希望大學可以看到這個年輕人的優秀跟勇敢。
    就像他在文章裡頭說的,課程時數是一樣多的,而且他們要適應新的課綱、新的內容;學習歷程是一個我們都說不要、不要,可是事實上它就成為軍備競賽了!影響學生的社團選擇,不再是興趣導向,而變成是升學的導向了!然後我們從往年的4月到現在要拖到6月,申請入學的時間會拉長。在高三的下學期,為了學習不間斷,學生同時要面對學測、分科測驗和校內考試,所以對學生來講,真的壓力更大,心理的不安也擴大。我讀到孩子的壓力。
    我不是挑戰政策的良窳,但我要問政策的成敗在哪裡?現在3月多,大家的學習歷程已經上傳了,孩子真的就去衝刺4月到6月的事。所以學生能做的努力都做了,高中端的老師給的協力都做了,家長該給的支持都給了,最後要接球的就是大學了。我們在這裡拍胸脯、掛保證,然而最後的選才,大學有沒有落實,這就是真正的關鍵。
    其實我也有擔憂,這一頁PPT,到今天是我第四次秀出來,即便每個大學都成立了招生辦公室,但是大學的老師有沒有這樣的熱情?因為他的工作也太多了,他對這個新政策有沒有同樣的高度關切跟理解?我真的也很擔心。所以我要說的是,大學要接球了,如果今年大學的選才結果,讓大家覺得學習歷程真的花大錢買了就好看、就有用,我們的政策真的就回不去了,所以未來的責任在大學。
    今天在這裡,我也只是要說出我的擔憂。我們如何能夠讓大學妥善、有效的鑑別學習歷程,有效的落實以素養為主的選才,重視學習歷程的內涵跟精神,這就是成敗的關鍵。所以無論如何,這是站在部長後面的3位都要去督導的事情。真的,我想這個部分,我們就是要做足準備。
    下一個是我今天另外一個主題。學生面對新的教育的挑戰,其實大學更有更多元的新挑戰,大學SDGs是大學轉型的重要關鍵。從政策的導引、國際的排名、大學的評鑑到社會的驅力這4件事情,都push大學已經不能走回頭路了,就像剛剛的考招新制,學生已經不能走回頭路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
    從政策導向、政策指引,由上而下,不管國發會2019年發表的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到小英總統宣示的2050淨零碳排,由上而下。而教育部資科司也推出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手冊,USR則由技職和高教合作。
    部長,我前陣子去擔任某個權威雜誌的USR評鑑最終的評審,因為還沒有公布結果,我不能說。每個大學都想在大學治理裡實踐SDGs,所以他們都會拉高位階,最起碼是副校長擔任SDGs小組的召集人,校務會議都要列為討論,更多的是校長在主掌。請問教育部誰在主掌SDGs?有資科司嗎?資科司是管國教,技職跟高教怎麼分工?大學都已經到副校長跟校長了,如果這是重要的發展、不可逆的重要的事情,教育部誰在主掌?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如果就業務單位屬性,以永續發展的議題,資科司確實是教育部的主掌單位,它不是只管國教。
  • 吳委員思瑤
    但位階不夠。
  • 潘部長文忠
    跟委員報告,委員也是長期關注,在背後大力推動USR計畫。
  • 吳委員思瑤
    對。
  • 潘部長文忠
    當時就由劉次長擔任專案辦公室召集人的角色,因為這兩個會相結合。委員也知道,今年大學校長會議,這個議題是……
  • 吳委員思瑤
    大家都討論熱烈。
  • 潘部長文忠
    是大學校長會議自己設定的主題,顯然高教的……
  • 吳委員思瑤
    大家動起來了!
  • 潘部長文忠
    大學校長真的也把這個……
  • 吳委員思瑤
    那政府端呢?教育部是不是讓劉次長來做這整個大學實踐SDGs的總主責者?我認為需要。
  • 潘部長文忠
    關於這個部分,我想次長本來就是督導高教、技職和資科司。
  • 吳委員思瑤
    這一定是,我希望就應當是,否則當我在調閱很多資料、準備很多內容的時候,我找不到一個頭。
  • 潘部長文忠
    這本來就是劉次長在督導的業務。
  • 吳委員思瑤
    有一個正確而且強而有力的領導,才會讓我們有效實踐,這是第一個,謝謝部長也正面回應了我的要求。從USR到SDGs,我希望就是由劉次長來承擔,而且未來在跟社會對話、跟學校連結的部分,以及縣市政府,都要有次長級主導,這才代表政府的重視。謝謝部長給我明確的答案。
    看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排名也重視SDGs,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2021年臺灣入選35校,是史上新高,我要給予肯定,代表臺灣也用SDGs作為大學ranking很好的優勢。現在大學評鑑的4個面向,其實我也都勾勒出來可以對應SDGs的項目,這個就丟給未來主責的劉次長,好好再去盤點一下,校務評鑑也要能夠扣合。
    其次,社會的驅動力,就如我剛剛說的,很多權威雜誌、媒體或者是民間的NPO都在辦USR的評選,這代表我們的政策做對了,因為我們引領了社會的討論,民間評比大學表現的新興指標就是USR,就是SDGs。更新的需求就是永續人才的就業市場需求很大,不管是B型企業的認證,不管是ESG的永續管理師,都會導引大學的課程、訓練、學習及大學的生活,都更要SDGs,所以這是社會的驅力,是不可逆的,需要次長來領導。
    最後跟你講我看到的幾個問題,請你們1個月內由次長召集,來向我提出答案跟政策的解方。以我現在看到的大學實踐SDGs有重硬體、輕軟體的現象,重硬體就是大家投資很多在改善綠能裝置、省水裝置,校園多種樹,更換省電燈泡,或垃圾減量、廢水除污,都在做硬體,這當然要做,這些是基礎建設;可是另外一個面向,在軟體方面就是要課程融入,課程融入SDGs才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永續的實踐者,包括教職員的照顧、學生的照顧、校園的健康及飲食、性別平等的落實、照顧弱勢族群、消滅所有不平等在校園裡面的實踐,還有動物保護。大學的動保很糟糕,很多學生要去做動保的社團,學校不支持。重硬輕軟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問題,請你們帶回去檢討。
    第二個問題,USR越做越好,以目前已補助的案數來看,一般大學有48校、101案,技職大學有44校、95案,看起來案子差不多,可是以我一案、一案看的結果,我們對於一般大學的補助高於技職。事實上,技職人才才是更應該跟社會對接的USR潛力的人才。請回去檢討,這是我看到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關於USR如何實踐SDGs,我真的很認真盤點2021年的216案,多數都實踐在SDGs的永續城鄉、健康與福祉的提升,還有創新及基礎建設,就是我剛說的更換硬體等等;至於學生以人為本的校園性別平權、和平正義及健全治理制度的實踐,是比較少被關照的,所以在實踐SDGs,我們可以更全面。而且我個人一直在強調文化面向,永續不是只有環境的永續,文化更需要永續。所以在文化方面,有一些是SDGs,有一些USR在作文化,可是相對少。
    我看到的3個問題;對於技職的投資要更多,在實踐USR方面,他們應當是主力;然後重硬輕軟;還有對於SDGs的17項指標,學校都過於偏向某些部分。這是我今天拋出來的3個議題,未來我期待劉次長召集的會議,除了我說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在1個月內提出報告,好好就這個問題嚴肅的討論,還是需要兩個月?沒有問題,這是重要的事情,我也可以給你3個月的時間。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我想委員再給我們充裕一點的時間。
  • 吳委員思瑤
    好,3個月!
  • 潘部長文忠
    好,差不多3個月。我跟委員報告,您所提的這3項,我都很認同,但技職的部分可能跟提案有關,這些年我們對技職其實是很大力支持。
  • 吳委員思瑤
    我們鼓勵技職大學,給更多誘因,它就更會提案了。
  • 潘部長文忠
    對,我的意思是希望他們把提案的服務……
  • 吳委員思瑤
    我們多宣導吧!多給技職大學的老師誘因,多元升等的機會給多一點,老師的補貼、獎勵給多一點,技職就會動起來了。
  • 潘部長文忠
    我真的很感謝大學校長,大學校院都一樣,今年的大學校長會議真的很主動規劃。
  • 吳委員思瑤
    我真的很感動,看到USR,我真的很感動。
  • 潘部長文忠
    而且他們也從USR逐步地往前擴大。部裡頭我會請劉次長來擔任總召集。
  • 吳委員思瑤
    要盡可能扣合全面的SDGs,好不好?
  • 潘部長文忠
    讓我們討論深入一點,請委員給我們3個月的時間。
  • 吳委員思瑤
    好,3個月的時間。劉次長,就交給你嘍!謝謝。
  • 潘部長文忠
    謝謝。
  • 主席
    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 質詢:林委員宜瑾:10:57

  • 林委員宜瑾
    (10時57分)今天的專報是有關於學測考招新制的問題,在上週的質詢中,其實很多委員都有提過相關的問題。當時本席也有就學測國文第36題詢問潘部長,我想簡單來回顧一下本席上週的質詢影片。
    (播放影片)
  • 林委員宜瑾
    很明顯地,針對上個禮拜的質詢,潘部長回答是要朝這個方向來研議,也答應基本上會跟大考中心討論,您也贊成這樣的說明記者會。不曉得部長目前跟大考中心討論得如何?
  • 主席
    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委員好。跟委員報告,對於試題能夠做說明這樣的方向,我們也請大考中心研議,現在是時間點,在時間點上是不是可以讓大考中心這邊來做一些規劃?
  • 林委員宜瑾
    好。
  • 潘部長文忠
    一般來講,像國中會考也一樣,都是在考後出闈的時候有老師的解題說明,我也主持過幾次會考。現在變成考試後已經有一段時間,是不是讓中心規劃一下,這不太可能像……
  • 林委員宜瑾
    因為這是第一次,對於有一些有爭議的考科,確實很多人非常有意見,所以我想透過這樣的說明,讓大家釋疑。
  • 潘部長文忠
    對。委員,就是時間點還有內容,讓中心規劃一下,因為不像剛剛出闈,大家都很清楚這次考試考什麼科目、針對這次的命題說明。委員上週的質詢,是希望有一些像國文36題的說明。
  • 林委員宜瑾
    對,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家還是一直接收到類似的陳情。
  • 潘部長文忠
    不太可能只為單一的題目。
  • 林委員宜瑾
    對。
  • 潘部長文忠
    我想讓中心做一個規劃。
  • 林委員宜瑾
    好。
  • 潘部長文忠
    畢竟這是新的108課綱考試的上路,規劃的議題裡面,我想讓他們有點時間準備,因為那個即時性已經不像考完出闈立刻做解題說明,以前例行都會這樣做,現在是外界想更了解。尤其是國文第36題,我也聽過周主任詳細的說明,當時試務委員在做這方面的考量,若是他們整理或有其他類似的題目,他們認為適合拿出來,也給大家說明。
  • 林委員宜瑾
    作公開說明。
  • 潘部長文忠
    就時間點和內容,讓中心再規劃一下。
  • 林委員宜瑾
    好。這個時間點,當然我們不強求,不過我覺得既然部長答應了,這個事情就是要來處理,好不好?
    另外,我想跟部長探討學測個人申請制度的問題。部長應該知道目前大學學測都是五選四,也就是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個科目中,最多就是採計四個科目,數學又分為數學A、數學B。五選四的制度上路已經第四年了,相信部長跟同仁都非常熟悉,只是本席接獲一個非常熱心的大學教授的陳情,發現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網站竟然有一些設定錯誤的地方。
    現在許多考生跟家長其實都很認真,在學測成績公布之後,都會自己上網做功課,查查自己的成績是不是符合哪些校系的標準。現在我的PPT所呈現的是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官方網站,其中校系分則查詢的頁面裡,也有讓考生查詢各校系門檻的功能。
    部長,我們現在來看第一個選項,就是我用紅色圈起來的地方,點進「依考生本人學測級分、英聽等級查詢」,就會跳到這個頁面,點進去這個頁面之後,裡面可以選擇學校類別、學校所在區域,甚至可以直接搜尋到學校名稱,讓考生輸入自己的各科成績,試算自己符合什麼校系。問題來了,前面說到各校系至多採4科,但實際上許多考生也只考4科,例如社會組的學生就不會考自然,只考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可是甄選會網站的5個科目都只有0級分到15級分可以選擇,沒有選擇未應考的項目,不禁讓人懷疑是否沒有跟上政策進度,讓學生無所適從。這樣沒辦法真正的測試,因為有些科目沒有應考該如何選擇?假設我沒有應考數學A,可是網站上的項目也只有0級分到15級分,難道要填0級分嗎?如此整個結果便會完全不同,所以應該要有一個「未應考科目」的選項,這部分請問部長怎麼看?
  • 潘部長文忠
    能否容我請朱司長說明,因為他對這些細節很瞭解?
  • 林委員宜瑾
    好。
  • 主席
    請教育部高教司朱司長說明。
  • 朱司長俊彰
    委員好。根據甄選入學招生簡章的規定,如果學生沒有報考或是有報考但缺考,一律用0級分計算。
  • 林委員宜瑾
    用0級分計算?
  • 朱司長俊彰
    對,缺考或是沒有報考就用0級分,所以如果有這種情形的學生,他在這邊就是選0級分,但是也謝謝委員的提醒,會後我們會請甄選會把相關的說明說清楚,不要讓學生誤解。
  • 林委員宜瑾
    因為選0級分的話,好像是有考但卻是考0分的感覺。
  • 朱司長俊彰
    我們會再加註一下。
  • 林委員宜瑾
    好。最後還是要跟部長探討數學A和數學B分流之後,考生們如何填志願的問題。我們舉個實例,根據這張圖表,政大公行系第一階段的篩選標準為國文前標、英文前標、數學A均標、數學B前標、社會前標。根據此圖節錄的校系篩選標準,以下有A、B、C3個答案,請問部長會選哪個?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我不太了解……
  • 林委員宜瑾
    應該說這張圖……
  • 潘部長文忠
    這是直接從政大公行系網站節錄下來的內容,還是委員自己整理的?
  • 林委員宜瑾
    是節錄下來的。正確答案是C,就是國文前標「且」英文前標「且」數學A「或」數學B「且」社會前標。我的意思是,這張圖就是複雜,讓孩子看起來……
  • 潘部長文忠
    這張圖確實有點複雜。
  • 林委員宜瑾
    對,這張節錄下來的圖就是複雜。我們再來看數學A和數學B首度分流,當然絕大部分的科系都是擇一設計,例如成大政治系就是只採計數學B的成績,可是又有少數8個科系是數學A和數學B都可以選填,但這項重要的規定卻只寫在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簡章的第7頁而已,沒有寫在甄選會的網站頁面。
    如果甄選會的網站沒有寫,會害考生錯失想選填的志願,因為我們是考完試才會來填志願,是否會因為甄選會這個網站的疏失,讓考生錯失填志願的機會?這樣誰該負責?我們實在是接受到很多孩子的陳情,今天才會在此提出這樣的疑問。
  • 潘部長文忠
    謝謝委員蒐集到這些重要的訊息,因為這是大家都會進去的重要甄選網頁,重要的資訊如果還不夠清楚,就像剛才查詢級分的概念,還有現在委員提到的重要篩選標準。我會再請高教司跟甄審委員會再做考量,看看怎麼做會更加明確,多一個提醒讓學生不要因此錯失志願,我們會以此原則來努力,委員若有一些相關的建議是否能提供給我們?
  • 林委員宜瑾
    因為甚至有很熱心的老師打電話給甄選會提醒他們這樣資訊不清楚,可是甄選會的回答卻是不然就把網頁取消、刪掉算了,這樣的回答真的是很……
  • 潘部長文忠
    委員,教育部會跟甄選會溝通,我們來評估一下,確實多做提醒,訊息更明確,才不會讓考生又造成遺憾,我們來努力。
  • 林委員宜瑾
    我認為多寫一行的備註不會很困難。
  • 潘部長文忠
    再麻煩委員將反映的意見給我們,我們會再和甄選委員會討論和溝通。
  • 林委員宜瑾
    好,讓孩子能更清楚如何選填志願。
  • 潘部長文忠
    是,我們會朝這個原則來努力,謝謝。
  • 林委員宜瑾
    謝謝部長。
  • 主席
    現在休息5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 主席
    現在繼續開會。
    請何委員欣純發言。
  • 質詢:何委員欣純:11:16

  • 何委員欣純
    (11時16分)次長好。剛剛部長也很關心考招制度和孩子的權益,但不可諱言,我覺得我們還要思考得更多。剛剛黃國書委員也提到學習歷程變成商品化,108課綱第一線考生的想法是什麼?他們對於學習歷程的看法又是什麼?為什麼在實務上,蝦皮平臺竟讓學習歷程變成一個商品,而且反應還很熱烈,我認為教育部和所有的學者專家們真的要深思。
    我們當然立意良善,希望孩子能夠自主的學習,能夠在高中3年、甚至從國中開始就能尋找自己的志向,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哪一條路、考哪一個科系,所以積極地發展多元的學習,讓每一份學習都能留下資料和紀錄,作為未來申請大學時給教授們或給大學端審查的資料。這當然立意良善,但是有多少家庭跟多少孩子做得到?次長,拜託你來中南部走一圈,到鄉下走一圈,鄉下一點的學校,學校的資源跟老師能為孩子們找到的資源又是什麼?學校、家庭與孩子這三者能夠共同打造出來的學習歷程又是什麼?很多家長是連顧三餐都有困難、忙著打拚,沒有辦法有能力、有能量甚至有資源、有時間陪孩子去做更多元的探索與學習,哪能留下紀錄?
    這是我今天要提醒的,打從一開始我就反對學習歷程,一直質疑其公平性,現在我們來聽聽孩子們怎麼說。我不知道次長有沒有看過這本「108課綱觀察報告」,這61頁的報告是我們中部的3個孩子和他們的同儕夥伴們辛苦走過108課綱的心聲。他們自己做了一份報告,我給他們拍拍手,給他們肯定,這份報告怎麼來的?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歷程已經淪為軍備競賽。回到我剛剛開頭所說的,有多少個家庭可以有這麼大的能量,到底有百分之幾的家庭可以有能力去做軍備競賽?我希望你們要反思。
    我再給次長看看這61頁報告內的重點,這份報告是由1,500份問卷,這些孩子付出了100分的努力,真的要給他們拍拍手。在這1,500份的問卷裡,他們一開始就直言把自己當成白老鼠,「我們是來自中部的一群高三生,在經歷高中3年的白老鼠生涯之後,我們意識到108課綱有許多待改進之處……」,其中一項就是他們認為有待改進的學習歷程。他們做了1,087份有關課本編排的問卷,最後收回534份的回覆。這些孩子自稱白老鼠,我們身為家長真的很不捨、很心疼,為什麼他們會有自認為是白老鼠的心情?我們的教育部、我們的學者專家、我們的教授們有去瞭解嗎?
    這份報告將問卷整理成你們現在常用的4個級分,分別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在這份報告裡,高中生眼中的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如「我在高中時就能明白自己的志向,並能完整製作相關學習歷程」,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意的比例高達81.8%,非常不同意為47.5%,不同意為34.3%;又如「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過程有助於我的個人成長」,不同意的比例達75.7%。次長,這個數字你們有看嗎?
    高中端的學生們並不明白教授想要看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所以問卷題目中「我認同教育部所說的學習歷程能夠呈現學生個人學習特色亮點」,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加起來為80.8%;而在「我能清楚明白在學習歷程檔案裡教授所要看到的內容為何」部分,不同意的比率也高達82.9%。
    這4個數字顯示出什麼?教授端的大人們對孩子的設想,跟孩子能夠理解他們的學習生涯過程中所能收到的資源和能量,或是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支持,他們的感受卻是這個樣子,這是兩個極端啊!光是一個學習歷程就如此,次長有看過這份報告嗎?教育部有看過這份報告嗎?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教育部有瞭解。
  • 何委員欣純
    那教育部瞭解了之後呢?我知道你們的回應還是制式官方的回應,你們有沒有看到這群來自中部的孩子?我相信中部的孩子可能很羨慕北部的孩子,南部的孩子可能很羨慕中部、北部的孩子,東部的孩子是全部都羨慕得要死,這個叫什麼?城鄉差距!更不要說在每個區域裡都還有分都會與非都會區,更有偏鄉。你們都說資源豐沛、資源有整合、資源可以互相支援,可是在實務面上真的是如此嗎?
    我不知道教育部有沒有明確回應孩子們的5大訴求;第一,弭平課本與考試程度的鴻溝(他們用的是「鴻溝」兩個字);第二,拒絕學習歷程的軍備競賽;第三,正視城鄉資源的落差;第四,直面教育現場的執行問題;第五,確立教育改革的方向。次長,既然你們有瞭解了,請問教育部的明確回應是什麼?
  • 劉次長孟奇
    我想學生們提出的這5個訴求,教育部當然都要持續地檢討改進……
  • 何委員欣純
    只有這樣子嗎?
  • 劉次長孟奇
    因為這些我們都要再進一步做深入的瞭解,我會傾向我們最好能跟學生們面對面,才能更清楚地瞭解他們所看到的問題,以及他們所期待的檢討和改變的方向。
  • 何委員欣純
    我必須提醒次長,我剛剛一開始說這一份報告是誰做的?是中部的學生,我看了3位學生的照片,還是中部的菁英學校。如果連臺中菁英學校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歷程淪為軍備競賽,都認為我們的學習歷程跟實際上有落差,次長,這顯示出什麼?
  • 劉次長孟奇
    我想我還是必須指出一點,我們的學生能夠製作出在我看來是非常優秀的報告,自然是代表我們的教育的確還是有達到一定的成效。當中的內容我想有一些的確是要再跟學生們多做溝通的部分,譬如大學教授到底怎麼看待學習歷程,我自己就是大學教授,我覺得這中間的確有一些誤解存在。委員剛剛所說的蝦皮,在我看來那叫詐欺而不叫商品化,號稱只有11萬考生,上面卻有101萬次的購買。下面5顆星的評論推薦說他已經被學校錄取,這個叫詐欺。我們現在為什麼對大學……
  • 何委員欣純
    既然你認為是詐欺,教育要不要發正式聲明?要不要去告網站?要不要告那間補習班、那個所謂的團隊?
  • 劉次長孟奇
    對,我們一定要處理,因為那是非常明顯的詐欺。另外,針對大學推出那種不當的營隊,在我們來看也等於詐欺。因為大學教授在看資料的時候,基本上一定是面試連著資料一起看,這個資料會作為學生面試時的重要依據,再透過面試來確認學生的情形。哪有那種可以代表或聲稱大學教授就會這樣審查,這也是對我們大學教授的高度不信任,但是這裡面……
  • 何委員欣純
    次長,你認為這些都是詐欺,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存在?
  • 劉次長孟奇
    所以這的確是我們要來處理的問題。
  • 何委員欣純
    我們的實際面跟理想面落差多大?孩子們是用「鴻溝」形容。
  • 劉次長孟奇
    是的,所以這就是我們必須處理的事情。
  • 何委員欣純
    他們認為學習歷程本身就是一個軍備競賽。
  • 劉次長孟奇
    這裡的重點是,到底要不要用學習歷程作為升學評分的標準之一。但是反過來講,如果今天學習歷程不列入,在升學中沒有一點角色的話,這是當初非常多高中老師在擔心的事情,因為課程的學習成果也不會受到重視,所以這些我們可能都必須要考量。但是我覺得學生提出這些實際執行面有問題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面對,這是毋庸置疑的。
  • 何委員欣純
    當然,部長剛剛講過我們最重視教育的公平性,我用這個例子是想提醒你們,教育的公平性真的有落實嗎?真的有讓孩子、家長跟高中端的老師認為教育真的是公平的嗎?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討論。你剛剛稱讚這群孩子能夠作出這麼好的一份報告,基本上就是我們教育改革所帶來的,我當然也肯定這群孩子,因為讓我們的孩子現在能參與公共討論且政府回應,在這樣的來往過程當中,當然就是我們教育的一環,這個我當然肯定。
    之前公共政策平臺上有人提出國高中的上課時間要改,我們也接受,做出微調整了,我希望孩子能參與社會的討論,看見改變的可能性。對於學習歷程的問題,我希望教育部好好的正視孩子們的想法是什麼,孩子們在準備的過程裡遭受了什麼樣的問題,面對怎樣的情境?不管是他們的資源、家庭、能力,我覺得很多都是我們必須要去想的,也是我們的教育政策要如何訂得更周延,考招制度要讓所謂教育的公平性能更落實,這個才是教育的真諦,不是嗎?
  • 劉次長孟奇
    是。
  • 何委員欣純
    次長,我建議你好好的去看一下孩子提出這61頁的報告,好不好?
  • 劉次長孟奇
    好。
  • 何委員欣純
    我們今天來談考招,因為考招上路之後爭議不斷,孩子自稱是白老鼠,剛剛也有很多委員質疑,包括級分計算方式、分科測驗計分公平性。另外,申請入學名額回流到指考分發有近萬,這都牽涉到選填志願需要的經驗法則跟透明資訊。考招制度發生那麼多的問題,教育部跟大考中心要逐一回應家長、孩子及學校端的質疑,讓考招制度更公平,但在考招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學校。在選填志願方面,有很多家長、學校及學生最焦慮的是資訊不夠透明及清楚,教育部在這方面可以協助要求各大學,目前有的有、有的沒有,所有招生統計公開資訊的調查,是不是應該要讓各大學的資訊及其公開程度更透明化、清楚化,讓孩子、家長及師長們在幫孩子做選擇時,能夠更清楚、更有把握?這是孩子的權益,也是孩子應該有的,我拜託教育部要協助,好不好?
  • 劉次長孟奇
    我們來瞭解一下,因為有些學校已經採取公布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
  • 何委員欣純
    有些學校有公布、有些學校沒公布啦!所以你們應該要協調各大學院校制訂。
  • 劉次長孟奇
    好。
  • 何委員欣純
    資訊的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且要統一時間啊!這個資訊平台是教育部跟大考中心可以建立的。我真的接了太多陳情,選填志願選到哭,不是只有孩子哭,家長也跟著哭,結果現在統統變成補習班在幫他們選填志願及推測落點,這也不是我們要的,對不對?
  • 劉次長孟奇
    我再瞭解一下那些已經有公布的大學所公布的資訊,我們來協調那些沒有公布的大學處理。
  • 何委員欣純
    我認為不要矇著眼睛不去看實際的狀況是如何,好嗎?
  • 主席
    請范委員雲發言。
  • 質詢:范委員雲:11:31

  • 范委員雲
    (11時31分)首先,早上有幾位委員質詢過臺中一中的師生衝突,我知道潘部長也在臺中市服務過,他應該特別關心,剛剛他也有表示正在瞭解中。過程中學生會跟校方都有發聲明,我認為是一件好事,對於釐清滿有幫助的。因為校方希望外界不要再評論,所以我今天並不是要評論個案,而且個案目前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有去瞭解,學校也啟動調查程序。我比較想從通案的角度來看背後可能衍生的幾個面向,而且沒有這件事情,我們就應該做好,這件我暫時稱作師生衝突事件,我覺得有幾個面向。我與次長都是教師,教師應該可以瞭解,一旦師生發生衝突,特別是學生不再信任老師時,其實教育就很難發生效果,因為師生關係必須要有信任關係存在。從教師面來講,畢竟教師擁有相對比較大的權力,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強化對教師的諮商輔導支持。目前教育部雖然設立了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這是個很好的開始,可是我們也很清楚,就這一個中心是不夠的,對老師的諮商輔導支持必須要深入到所有的學校,老師一旦不管是被霸凌或是遇到師生衝突時,他們可以很明確知道有足夠的協助,才不會長期累積一些負能量,這樣對學生的環境是不利的,所以要強化這部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其實這件事情也有不少人談到,但不確定,還在調查,可是這是普遍的議題,以我對第一線教學現場的瞭解跟家長學生的陳情,這問題我也反映很多次,就是新課綱如何協助教師來落實,因為新課綱非常需要教師的專業與各方面能力的培訓,教育部對於學校教師確實受過新課綱完整培訓的覆蓋率,我認為一直都還是不足。我要求教育部必須針對新課綱落實建立明確的評估跟統計機制,到底是怎麼樣的落實,如果老師不夠瞭解新課綱,就有可能會發生我們看到的師生衝突。
    第三個,師生的溝通方式,很多老師可能是二十、三十年前曾經學過師生溝通方式,國小的是學過教室管理,可是現在臺灣都已經變成一個民主社會了,新一代的年輕人或高中生、國中生在家裡被對待的方式,跟我們這個世代非常不一樣,所以教師在教學師生溝通、班級經營方面,都應該與時俱進,我認為教育部應該要全面思考如何協助教師教學跟師生溝通與時俱進。
    另外,學生面部分,早上也有人討論上課的影像能否上傳至網路,這的確有法律的議題,我認為更根本的是,學生或家長、老師會訴諸網路的話,其實就是反映了學生不知道或是不認為有可信任的申訴跟求助管道。我很遺憾發生這件事,可是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如何避免網路公審,應該回歸到如果每個學生在校園都知道遇到師生衝突、不再信任老師時,有一個可以信任的學生申訴跟求助管道,如此大家才會放心,否則如果他擔心學校吃案或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話,自然就會有自力救濟的方法。所以我認為可信賴的學生申訴求助管道是真的滿需要的,因為我認為這個個案發生,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案子,全國可能有一些並沒有被報導或是大家並不知道的。
    其次,如果一旦學生質疑這是不當管教的話,有沒有一個諮詢管道?就像我剛剛說的,師生衝突一旦發生,代表學生失去了對老師的信任,教育就無法做得好,這是我自己十幾年教師經驗非常深切感受到的。這個時候如果對學生這方面,能夠讓學生可以有諮詢、知道如何應對,就不會造成衝突越演越烈。我們在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時,我就有提出一個附帶決議已經被通過了,我覺得教育部如何儘快落實非常的重要。
    次長可以同意我講的這幾點嗎?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委員也擔任過非常久的老師,我認為這幾點都是對症下藥的事情,通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發生這麼嚴重的衝突時,其實它的解套必須是整體性的,我們非常同意委員的見解。
  • 范委員雲
    教育部是不是可以於3個月內給我們一份如何改善的書面報告?
  • 劉次長孟奇
    好,我們在3個月內就針對這幾個面向……
  • 范委員雲
    其實不管有沒有這個個案,這些都應該做好。
  • 劉次長孟奇
    是。
  • 范委員雲
    接著,有一個跟我們時事有關的教導內容,全文如下:「烏克蘭與俄羅斯有什麼關係?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個國家本來都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加盟國,後來烏克蘭宣布獨立建國,並轉型為民主與市場經濟自由的國家。但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因為地理位置,在能源、經濟與國家安全方面關係密切,烏克蘭自然環境適合發展農業,南部濱臨黑海港口是重要的交通航線,擁有核武和高階軍工產業,因此俄羅斯覬覦烏克蘭的戰略位置。」,次長,您覺得這個教學內容有沒有什麼問題?
  • 劉次長孟奇
    剛剛這段如果……
  • 范委員雲
    沒關係,就依您個人的看法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就事實面來說的話,「擁有核武」這幾個字要稍微討論一下。
  • 范委員雲
    好,「核武」這兩個字有問題,次長非常有概念。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 劉次長孟奇
    請委員指教。
  • 范委員雲
    這有兩個問題,核武就是一個很關鍵的錯誤,因為烏克蘭在1994年加入核武禁擴條約,1995年出售或拆解他們境內所有的核子武器,所以核武這個敘述是錯誤的。另外還有一個沒有那麼明顯的錯誤,蘇聯下有十幾個共和國,烏克蘭是其中一個,而且是擁有主權的國家,也是1945年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所以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時成為獨立的國家,這邊把它敘述成概念上好像只有烏克蘭單方面決定成為獨立的國家,這跟事實是不一樣的,因為它本來是聯邦型態,雖然不是很明顯,可是經過這樣的論證下,你就會覺得好像是因為這樣的因果關係,所以俄羅斯有足夠的理由來覬覦烏克蘭的戰略位置,這其實是因為史實斷章取義讓人造成誤解,這已經在一些教師的群組中引發討論了。
    向次長說明,剛剛這個內容是來自於教科書出版商推出的輔助教材,這是康軒文教集團做的,已經非常多人下載這個懶人包,而且下載的都是老師。我想請問次長,如果一旦家長或老師發現教材有問題,尤其是像我們剛剛講的核武這種這麼明顯的錯誤,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處理機制呢?當老師拿本身有錯誤的資料來源來教學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處理機制呢?今天我不是要質疑康軒出版社,我只是剛好舉了這個例子,也有其他參考教材的案例。教育部是不是能夠正視這個問題,研議一下有沒有適當的處理機制呢?
  • 劉次長孟奇
    好,目前如果是透過民意信箱或粉絲專頁反映到教育部來的話,我們就會讓國教院來處理,國教院會轉知這些教科圖書出版公司,請他們修正。
  • 范委員雲
    所以必須要有人去向國教院或是教育部信箱陳情嗎?
  • 劉次長孟奇
    對,但是目前國教署也有請各教科圖書業者應該在它的官網或線上平臺建立錯誤通報機制。
  • 范委員雲
    好。
  • 劉次長孟奇
    我們再請國教署針對各業者有沒有落實作確認。
  • 范委員雲
    沒關係,不用回應,我想你們可以再研議一下有沒有更有效的處置方式,再將結果告訴我的辦公室,好嗎?
    最後我僅剩38秒的時間,但還有一題也很重要。高中課綱文言文的比例大逆轉,這是我們看到的新聞報導,2017年時教育部就決議文言文比例調降到35%到45%,可是這次實施新課綱的第一次學測,被多方意見指出,文言文比例竟高達七成,這不就跟新課綱牴觸嗎?如果是考試領導教學的話,到底是考試委員出了問題,還是教育部覺得這完全不是個問題所以不需要處理?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我們也不能去過問考試題目,可是根據大考中心自己的估計是5比5,到底為什麼有這樣的落差,我們再瞭解一下。
  • 范委員雲
    好,你們是不是可以去調查一下,1個月內給我們一個報告好嗎?考試領導教學,新課綱需要落實,但考試並未按照新課綱落實,原本已經訂下了一個能夠比較健康學習國文的文言文比例,結果反而是大家覺得要加強文言文的學習,所以請在1個月內提供檢討報告給我們教文委員,好不好?檢視一下。
  • 劉次長孟奇
    好,可以。
  • 范委員雲
    謝謝次長。
  • 劉次長孟奇
    謝謝。
  • 主席
    請吳委員怡玎發言。
  • 質詢:吳委員怡玎:11:42

  • 吳委員怡玎
    (11時42分)次長早。其實從早上到現在,還有上次的質詢,很多委員都在關心試卷簽名的問題,在你們思考這個流程,就是簽名到底該放在哪裡的時候,我覺得你們可能要再更認真思考一下簽名到底有沒有必要,因為其實其他的國考並沒有簽名的要求。而且這是為了要防範槍手這件事情,既然都已經有准考證,准考證上面也有照片,還要查對身分證,還需要再簽名,我真的覺得你們可能要考慮一下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有它的必要性。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先跟委員報告,准考證已經取消了。
  • 吳委員怡玎
    准考證已經取消了嗎?
  • 劉次長孟奇
    現在沒有准考證了。
  • 吳委員怡玎
    所以現在考生到場的時候就只是簽名而已嗎?
  • 劉次長孟奇
    對。基本上是採簽名,准考證已經取消了。
  • 吳委員怡玎
    請問一下准考證是什麼時候取消的?是在簽名機制加入的時候取消的還是在什麼時候?
  • 劉次長孟奇
    是我接大考中心主任的那一年取消的,但不是我取消的,是之前決議取消的。
  • 吳委員怡玎
    OK。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其實這都會有陣痛期,當初准考證取消時,我接任大考中心主任,是在我前面的決議取消的。那一屆考生因為沒有帶身分證明文件的相關違規事項也是忽然間就增加了。
  • 吳委員怡玎
    現在是攜帶身分證,是不是?
  • 劉次長孟奇
    對,現在是攜帶幾個證明文件都可以,包括身分證、健保卡等相關的證明文件都可以,但是第一次實施的時候,是我當大考中心主任的第一年,的確那時候忘了帶這幾種證件的案件數也先飆高了一下,後來我們還是有再加強宣導。
  • 吳委員怡玎
    現在如果沒有這些證件的話,可以進入考場嗎?
  • 劉次長孟奇
    我的理解是這樣子,過去簽名時試務人員會放到考生的前面請他簽,很多人反映這會影響……
  • 吳委員怡玎
    我知道,這部分我懂。
  • 劉次長孟奇
    基本上,就是用簽名作為基本依據。
  • 吳委員怡玎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簽名?
  • 劉次長孟奇
    我跟……
  • 吳委員怡玎
    就是說即使沒有准考證……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我們建議這個還是要再謹慎地討論一下。
  • 吳委員怡玎
    當然,我只是希望你們可以納入考慮,因為你已經要求攜帶身分證件了嘛!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現在有人主張因為有非選擇題,所以有字跡可以辨認,可是非選擇題也可以都不寫,所以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只有寫選擇題,沒有任何字跡……
  • 吳委員怡玎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你最終只是想辨認這份試卷是不是槍手寫的,就這麼簡單,對不對?
  • 劉次長孟奇
    應該說事後萬一被檢舉的話,要有一個非常清楚可以辨認的機制。
  • 吳委員怡玎
    好,因為我們也有一開始的防範機制了,就是檢查身分證件,我沒有要跟你爭論這件事情,只是覺得你們應該要再思考一下,一開始已經有身分證件的查驗了,並不是完全沒有把關,是不是還需要這個簽名機制?就這麼簡單。
    我想再請問一下,除了扣級分外,他的原始分數還是照樣的,對不對?
  • 劉次長孟奇
    先換算成實得級分以後再進行級分扣減。
  • 吳委員怡玎
    那你們還是會把原始分數給學生嗎?
  • 劉次長孟奇
    就沒有原始成績這件事情了。
  • 吳委員怡玎
    所以就沒有給他原始成績了嗎?
  • 劉次長孟奇
    對。
  • 吳委員怡玎
    我想請問一下,我們知道學校在甄選學生的時候,如果在同樣級分的狀況下,就必須要增額錄取,還是要看的原始總分?
  • 劉次長孟奇
    應該不是這樣進行,如果是個人申請,是二階段的成績跟學測成績併入一起計算。
  • 吳委員怡玎
    對,我的意思是如果有兩個學生,他們依這些程序提交上來的級分數都是一樣的,是不是會比較原始總分呢?
  • 劉次長孟奇
    這是要回歸到學校的招生委員會作處理。
  • 主席
    請教育部高教司朱司長說明。
  • 朱司長俊彰
    跟委員報告,通常遇到同分情形,如果在個人申請階段,就會看學校在簡章上面的規定,比如他們會寫明在同分的時候是要比較面試成績,還是要比較學測哪一科的成績,他們會根據那個規則去做同分的參考。
  • 吳委員怡玎
    OK,所以都不會看到原始的分數了嗎?
  • 朱司長俊彰
    都不會看到原始的分數了。
  • 吳委員怡玎
    好,謝謝。接著是要問關於級分的問題,你們的級距算法是用1%還是0.1%?我們知道之前之所以決定還是用1%,是因為之後學校還是用1%,所以要有一致性,我想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然大考中心本來已經決定用0.1%來算級距了,對不對?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應該是這樣講,因為今年學測是採前1%,這個是早就在簡章中公布的事情。以今年的分科測驗來講,如果學測是1%,今年的分科測驗採1‰,這樣大概會有80%以上的考生在60級分得到的級分會比預期低1個到5個級分。
  • 吳委員怡玎
    那沒有問題,因為今年確實是第一次實施分科,至於明年呢?
  • 劉次長孟奇
    明年的話,最主要要考量一致性,目前我們交給招聯會來進行討論,招聯會的決議是很清楚的,1%講的是今年的情形,至於明年的情形,那就再進一步討論……
  • 吳委員怡玎
    所以那時候的決議只有今年?
  • 劉次長孟奇
    對。
  • 吳委員怡玎
    那明年的話,什麼時候會決定呢?
  • 劉次長孟奇
    目前還處於開放討論的情況。
  • 吳委員怡玎
    什麼時候要決定,你有沒有一個期限?
  • 劉次長孟奇
    明年的話,應該是在……
  • 朱司長俊彰
    跟委員報告,因為每年相關的簡章大概都會在10月、11月陸續出來……
  • 吳委員怡玎
    所以你10月以前就要決定?
  • 劉次長孟奇
    對,因為學測定案後,分科測驗基本上要與其一致,否則就會發生15級分跟60級分對不起來的狀況。
  • 吳委員怡玎
    好。次長,從剛剛我的問題,你大概可以知道,我們的升學制度一直在變,從多元入學到考試現場到底要帶什麼東西、到底會出現什麼問題,真的是一直在變。我大概在2000年大學畢業,到現在我都已經不知道變過幾次了,我可以想像很多家長跟我一樣,尤其是剛剛有小朋友要進入國中的時候,大家都很惶恐。我看了一下,你們確實在網站上有簡單的說明,讓大家知道現在的升學制度到底如何,但是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坊間會有這麼多的補習班開授相關的課程或講座?這是有原因的,但是這就牽扯到若是一個經濟環境沒有那麼好的家庭,尤其這樣的家庭,父母更沒有時間去看那些文謅謅的字去研究到底怎麼回事。就偏鄉來說好了,可能老師的師資、人力也是不足的,也沒有辦法做太好的宣導,所以我覺得你們的網站可以在這方面再加強一下,做簡單的影片也好。我覺得現在尤其因為每一年都在變,你們可能甚至每一年都要更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新的制度是什麼。有時候你們可能只是update今年跟去年有什麼差別,但是很多家長老實說連去年是什麼情況都不知道,你跟他說今年跟去年有什麼差別,可能也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本席希望這方面的資訊能夠再加強一下。
  • 劉次長孟奇
    我們會來加強。
  • 吳委員怡玎
    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素養考題,我們看到國文科的考題,現在已經連續4年破萬字了,自然科學的考卷也從原本的15頁加到19頁。次長,老實講,我是一個有點閱讀障礙的人,若是以現在這種考法,我應該沒有辦法進入國立大學。我又看了一下,數學的考試時間只有100分鐘,但是考題有20題,平均每一題只能花5分鐘來解題。很多學生抱怨5分鐘可能都還沒讀懂那個問題到底在問什麼,所以本來可能數學能力還不錯的小朋友,卻因為閱讀造成解題的困難。這些其實都還發生在考試的階段,我們可以想像在老師授課的階段,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次長,我覺得根本的問題是,素養這件事情到底要apply在哪些科目?是像數理這些東西嗎?我舉個例子,因為改成素養之後還沒有考過微積分,我真的不知道你要怎麼用素養的題目來考微積分?
  • 劉次長孟奇
    我分成幾點來回答委員的問題。第一個是今年所有考題的文字資料都比去年減少,除了英文多了187個字之外,其他都是減少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今年除了數A以外,其餘各科是穩定的,意思就代表其實在各科的級分分配之類的,其實是相當穩定的狀況,這是第二點。
  • 吳委員怡玎
    次長,對不起,那你覺得數A的不穩定是因為……
  • 劉次長孟奇
    第三點,微積分是非常素養的科目,如果在工科的話,所有的微積分是要運用到土木,要運用到所有其他各個方面的,所以微積分是一個素養的科目。重點應該是在考題的文字說明要清楚易懂,要檢討的應該是這部分。
  • 吳委員怡玎
    好,這沒有問題,但我覺得你可以想像,在一般師資比較缺乏的偏鄉,老師有沒有能力出題目?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更大的題庫來協助這些老師?可能有些學校就3個數學老師,你要這3個人去湊出有素養傾向的題目來幫小朋友準備考試,我覺得有點高難度,所以你們或是大考中心是不是可以準備一些題庫,讓老師有所依據?另外,是不是可以輔導各校之間的合作,可能讓偏鄉的一些學校,甚至可以線上跟其他都市區域的學校看怎麼合作?畢竟如果連老師都不知道怎麼教,我不知道學生該怎麼學。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我們會請國教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會後我們也再跟大考中心討論一下,可否也請大考中心跟國教署合作加強,特別是針對比較偏鄉地區老師的支持跟訓練。
  • 吳委員怡玎
    應該是說你們題庫出來的話,因為每一年命題的老師都不一樣,之後大考中心的命題也比較有個依據,有越來越多的範本,它會比較有依據,老師教學的時候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希望增加題庫,就這麼簡單。
  • 劉次長孟奇
    實際考試的題庫跟老師的訓練就必須要區隔開……
  • 吳委員怡玎
    當然,但是至少看多了就比較知道它大概長什麼樣子。
  • 劉次長孟奇
    我們再跟國教署及大考中心來討論一下。
  • 吳委員怡玎
    謝謝次長。
  • 主席
    請賴委員品妤發言。
  • 質詢:賴委員品妤:11:56

  • 賴委員品妤
    (11時56分)次長好。上週質詢時,我已經強烈要求命題的穩定度跟試卷出問題的改進方案、措施,今天我要就很多學生、家長反映分科測驗沒有國文、英文考科,分發又採計國文、英文,導致很多學生跟家長都擔心,會不會變成學生一次考壞就要明年再來的情況,就此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來看新制、舊制考試科目的差異,我們看到新制下的分科測驗取消了國文、國寫、英文等科目,數學的部分也只剩下數甲。有關數甲的部分,先前已經有很多學生、家長,甚至上週質詢時也有很多委員向教育部建議過,目前看起來教育部的方向是研擬恢復數乙考試,所以我今天就先不談數學的部分,僅針對國文、英文的部分來討論。
    想請次長回想一下,當時分科測驗取消國文、國寫、英文的目的跟理由是什麼?我也同意像國文、英文這種語言素養的科目需要長期的培養去養成,在考試時間相隔不久的情況下,確實不太容易有明顯的差異跟變化。但目前由於招考制度的設計,造成各科、各校挑選人才時,非語言專業的學系若是採計科目優先採計國文、英文很可能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不但沒有辦法發揮分科考試著重專業科目的精神,也很容易產生剛剛所講的學生一次失誤明年再來的狀況,所以我剛才才合先敘明。我認為這是制度的問題,比較不是概念上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既然制度有問題,我們是不是就應該要調整?
    請先看一下簡報畫面。目前我們都可以認同比較合理的科目採計狀況是,以國文、英文作為基本門檻,並著重在考生專業科目上的表現,可是次長請看,從簡報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各科、各校系取才的方式不一樣。以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為例,國文這一科不是放在前面的門檻而是放在後面的專業科目的採計內,然後在科目的採計裡面,把自然也放進來,而不單純列為後面的專業分科採計。另一個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門檻跟專業科目,似乎看起來比較符合教育部目前的方向,就是把國文、英文作為門檻,後面採計的是專業科目。我想強調的就是剛才所提的,雖然目前我們的概念跟方向是這樣,可是在制度的設計上,確實看起來學生跟家長的憂慮並不是空穴來風。我想這一次考完之後我們可以等著看,我覺得非常有可能發生他們所擔心的「一次考壞、明年再來」的狀況,這個部分我想請教次長有沒有什麼樣的回應?你們有沒有什麼樣的精進方案?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數乙的部分,我想這個方向是明確的,因為招聯會已經通過了;至於國文、英文,當初在整個設計上的確就是有為難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不是不願意給考生再一次的機會,而是因為在學測之後,當你要一個科目再進入到以現在來講是分科測驗、過去是指考的時候,必須在那邊有新的必修的部分。國文、英文一旦過了學測,以現在的課綱全部都是選修,大考如果決定4個選修都考,就會變成所有的選修都變必修,如果決定只選其中一、兩個選修,就變成大考中心替課綱決定了哪個是必修。如果我們決定說這些選修都不考,完全只考先前的必修的話,就變成考試去引導高中的教學現場,所有的選修都不要教,大家就又回去複習過去的必修。所以在這部分要怎麼解這個結?如果要恢復考國文、英文,不是不可能解,但是要很謹慎地去設計,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它牽動……
  • 賴委員品妤
    關於次長剛才講的這些考量,其實我們跟教育部之間也來來往往地溝通很多次了。我的想法是這樣,其實我從一開始就一直說,概念上我並沒有不支持,問題是制度上目前就是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制度是人擬定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否則今年過後,真的會發生大家所憂慮的狀況,而這真的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我也很理解這個問題不是你一時半刻就可以在這裡明確、詳細回答出來的,所以是不是能夠將我的這些建議、這些問題帶回去研議?一個月內我希望可以看到非常詳細的書面報告。
  • 劉次長孟奇
    這個部分能不能等到今年的分科測驗結束以後?原因是到時候我們就有實際的數據可以進行檢討、推估。
  • 賴委員品妤
    我可以接受分科測驗之後再檢討一次,但是我希望你們一個月內要就我剛才的問題做出明確的回覆、明確的報告,這個部分我希望是可以看到的。
    不好意思,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現在要講第二件事情,因為第二件事情我覺得也非常重要。這就是有關108課綱教育現場的問題,我一定要為第一線的教師請命。本席認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調整,很可能會加劇借課的情形,又要犧牲美術、體育、音樂,去為學生爭取國、英、數、自、社這幾個科目的時間,這樣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且是一種倒退!
    主要的問題在哪裡呢?108課綱的核心素養有三大面向,分別是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我想這三大面向次長一定倒背如流。為了因應這個課綱重點的改變,不再是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式為主要教學模式,我們為的就是要打破過去的教學模式嘛!所以變成在課程中老師們設計了很多分組討論、分組報告來搭配課程進度,希望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能力。我想這些立意都是非常良好的,但是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狀況下,分組需要時間,討論需要時間,報告也需要時間,老師針對每一組同學的報告去給出一個引導、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也需要時間;當然,本來就有的課程進度也不能落後。其實在尚未實施108課綱之前,就已經有為了因應大考進度,老師對於課程進度除了必須趕、趕、趕還要借課的狀況,到了108課綱,這個狀況只會加劇。所以我想在這邊跟次長討論一下,我想提出一個建議,但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政策,所以我覺得也需要時間來討論,看能不能往這個方向施行。
    其實很多第一線的老師都認為,108課綱的核心精神很好,很多老師也都很認同,然後也很認真設計有變化的課程內容,以符合108課綱的精神。但說真的啦!我剛才講到很多問題,如果在品質方面真的要讓教學情況可以在課程進度跟分組討論之間取得一個平衡,能夠做的是什麼?我拋出一個建議供大家討論,這就是:能否減少各班的學生數?一個班級的學生數若是能夠調整到20人至25人之間,是不是就能夠讓老師們有更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而且不會阻礙課程的進度?因為人越多,要顧分組真的是越困難。另外就是因為少子化,很多學校每年的入學人數其實是越來越少的,這點我想次長也都很清楚,為了配合目前教育部對每班學生人數的規定,很多學校都不得不減班,減班又進而影響整個學校教育資源的配置。既然每班學生人數的規定不利於108課綱的教學現場,也不利於學校資源、教育資源的配置,教育部是不是應該開始考慮、研議降低每班的人數,以提升教學品質呢?
    我剛剛也講了,這是一個大的議題,所以我也不期待次長今天有非常詳細的回覆,但是能否簡單回應您的看法,然後請相關的業務單位進行檢討跟研議?3個月內我想要看到詳細的報告。
  • 劉次長孟奇
    就如委員所說,這真的是一個比較大的議題,牽涉到我們教育總資源的能量跟配置,是不是能讓我們先來評估一下?
  • 賴委員品妤
    我想知道的是次長自己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為何。
  • 劉次長孟奇
    這是比較大的議題,可能我們需要整個部做一個比較謹慎的評估。
  • 賴委員品妤
    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但我想知道的是,教育部能不能認同這是一個可以考慮去改進的方向?
  • 劉次長孟奇
    這真的是一個比較大的議題,我建議委員還是讓我們做一個比較完整的評估,好不好?
  • 賴委員品妤
    好,因為時間到了,我真的想看到的就是3個月內要有詳盡的報告,因為這個問題我今天提出來是拋磚引玉,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朝這個方向發展。謝謝次長,謝謝主席。
  • 劉次長孟奇
    謝謝委員。
  • 主席
    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 質詢:陳委員椒華:12:6

  • 陳委員椒華
    (12時6分)次長好。我上個禮拜曾質詢有關充斥文化統戰內容之辭典的問題,也在昨天就相關問題質詢過文化部長。現在有涉嫌偽造,就是沒有獲選所謂「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但是竟然把這個標示標在書本、辭典上面的案例,而且裡面的文字真的是不堪入目,簡單說就是跟我們整個國情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充斥暴力、性別歧視等等。後來又發現不只這一本有不實的標示,坊間竟然也有封面不一樣、售價不一樣,但是內容完全一模一樣的同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辭典。更令人驚訝的就是有書商在校園內向校方兜售,希望老師或者是校方集體購買。本席希望教育部能夠具體提出這個事件的處理方式,請問次長,這個部分現在教育部有沒有要做怎麼樣的處理?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委員好。如委員所說的,如果已經是這麼明確的造假,而且內容有這麼不當的地方,我們教育部會發函給各縣市政府,請各個學校針對這件事情予以注意和處理。
  • 陳委員椒華
    也請教育部提醒各級學校、政府單位,不要讓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 劉次長孟奇
    好,我們來……
  • 陳委員椒華
    本席相信不只是這個書籍,可能還有其他的教科書。
  • 劉次長孟奇
    好,我們會發函,根據這個個案來進行通案的提醒。
  • 陳委員椒華
    好,謝謝。
    再來就是我們知道現在距離杭州亞運只剩177天,有關電子競技比賽選手的遴選,本席去年就有接獲陳情,希望能夠有更多更公平的遴選機制,讓真正優秀的選手有機會去參加。其中在「英雄聯盟」或者是「傳說對決」這些項目裡面,我們在2018年印尼亞運會獲得很好的成績,所以很多選手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有機會去參加,因此教育部所採取的遴選方式相對而言就非常重要,本席希望能夠達到公平的原則。
    目前我們看到教育部體育署提出來的競技選拔認定在教練和選手的部分有很明顯的不同,教練團的資格認定比較可以廣納各方優秀人員,但是對選手的資格認定卻非常具有侷限性,只限有頂級職業聯賽資格的人參加。而具有頂級職業聯賽資格的目前只有6隊而已,在這6隊裡面,其中一隊就是由電競協會的成員組成的。所以目前我接獲的資訊就是,體育署的認定標準只侷限在這6隊,而這樣子的決定就會排除其他可能有機會奪冠的選手。因為到現在只剩177天,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請教育部針對資格認定,趕快透過公平、公正的遴選機制,讓真正優秀的選手可以代表國家去參賽?請問教育部現在有什麼公平、公正的具體遴選機制?
  • 劉次長孟奇
    我是不是可以請體育署林副署長來回應?
  • 主席(鄭委員正鈐代)
    請教育部體育署林副署長說明。
  • 林副署長哲宏
    委員好,謝謝委員關心。這個案子是另外一個副署長在負責,但是據我瞭解,有關這個案子,前天有召開一個會議跟這個協會溝通,希望協會能本著委員剛才指導的部分,以更開放的方式來處理。目前大概是這樣,「傳說對決」這部分,他們昨天給我們的回應是說會開放2個名額給校園聯賽的名單,明天也要麻煩委員這邊來協助我們做一個協調、溝通。
  • 陳委員椒華
    這個我已經知道了,今天就是希望教育部能夠重視昨天教育部體育署跟電競協會所做的這個協議是不恰當的、是違反公平公正的!麻煩政次回去再跟體育署做瞭解,希望能夠提出一個公平、公正的遴選機制出來,好嗎?
  • 劉次長孟奇
    好。
  • 陳委員椒華
    謝謝。
  • 主席
    請高委員虹安發言。
  • 質詢:高委員虹安:12:14

  • 高委員虹安
    (12時14分)次長好,今天討論的考招新制在地方上是非常多家長跟學生,甚至大學端、高中端的老師都非常關心的一個議題。但是我們今天看到,包含這次考招新制改成級分制的部分,其實我們很早就去函教育部,要求說明級分制可以替代百分制的學理基礎到底是什麼,但是每次我們拿到的級分制的定義,都是在講這個級分制成績怎麼計算或百分制成績怎麼計算,從來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級分制可以替代百分制!
    所以我想先跟次長說明的是,有關現在的考招制度,其實在今天本委員會開會之前,潘部長也在外面接受媒體訪問。當媒體詢問部長,專家學者、家長或頂尖學校老師所訴求的前0.1%你們為什麼不採用,最後還是變成前1%的時候,部長說了一句話讓我非常驚訝,他說:我們為了讓考生安心;7月要考試了,我們還是就維持這樣。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啊!
    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就是發生了!級距從前0.1%的平均改成前1%的平均,首先衝擊的是誰?是頂尖的大學、前段班的學生。不知道次長有沒有看到好多前段班高中生的重考率?學測考完之後,他們必須再考指考!問題就在於,這些學生在某個專科特別強,結果你今天用級距的方式去壓縮了這些頂尖程度的學生跟中上程度的學生,讓他們變成沒有差異。所以我想先請教一下次長,到底為什麼教育部從來都沒有辦法回函給我們,告訴我們這個學理基礎是什麼?如果今天70分以上到100分都叫做滿級分、PR89以上都叫做滿級分,我們還在那邊講說國家要培養什麼產學優秀頂尖人才,結果你從考招制度最基礎的送他到合適的學校科系都有問題!想請問次長,明年是不是要去做一個改善?因為你今年就說大家請安心,那明年呢?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先跟委員報告,最主要的是,如果今年是1%,它是希望今年的學測跟今年的分科測驗維持一致性,但是在招聯會的決議裡面……
  • 高委員虹安
    維持一致性?一個是15級分,一個是60級分,請問你要怎麼對比?
  • 劉次長孟奇
    基本上15級分譬如說你是15的話,就會拿到60到57,這是基本的一致性。如果我們今天一個採用百分之一、一個採用千分之一的話,80%學生拿到的60級分會比他預期的、剛剛說的1到4的這個對應掉1個到5個級分。這個衝擊非常大,所以今年既然學測已經是百分之一,它的分科測驗也要採取百分之一,學生在15級分對應到60級分的時候,才會有一個清楚的……
  • 高委員虹安
    請教一下明年是不是要再去做一個研議和調整?
  • 劉次長孟奇
    基本上如果要維持一致性的話,本來招聯會的決議也就是他們明年會……
  • 高委員虹安
    招聯會開會的時候,現場有許多專家學者都表達,他們覺得0.1%是比較好的方案,但是招聯會在那幾次會議裡面都不願意把這些話語聽進去,所以才造成這麼多學校,包括臺大、建中等等,大家都跳出來反對。因為招聯會都不願意聽啊!教育部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學理基礎在哪裡?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以招聯會來講,他們最後也是經過投票,他們本身也有它的一個……
  • 高委員虹安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既然是投票,明年一樣繼續維持嗎?是這樣的意思嗎?
  • 劉次長孟奇
    明年還沒有啊!
  • 高委員虹安
    明年還沒有?
  • 劉次長孟奇
    對。
  • 高委員虹安
    那麼請問一下到明年之前是不是還要做調整?
  • 劉次長孟奇
    我想委員可能可以再清楚看一下招聯會這次的決議,它不是以後都是,它是說今年……
  • 高委員虹安
    所以我的問題是說你們……
  • 劉次長孟奇
    今年的關鍵就是,既然學測採用百分之一,分科測驗如果不採用的話,80%的學生會掉1個到5個級分,恐怕沒有任何人可以承受這樣的情況。
  • 高委員虹安
    我再請教一下次長,7月要進行分科測驗,在分科測驗以前,既然這個60級分已經確定下來了,那請問一下學測的15級分跟分科測驗的60級分,這中間的換算公式到底什麼時候要公布?你總是要告訴我們啊!因為你剛剛講說,兩項考試必須要有一致性,學測有10萬名考生,分科測驗每科有1萬名到2萬名考生,這中間的級分又要怎麼對應呢?
  • 劉次長孟奇
    現在是以學測那邊做為一個母數在計算,所以到時候對應會是明確的。
  • 高委員虹安
    什麼時候可以把它正確地公布出來?因為有很多家長也在詢問我們。
  • 劉次長孟奇
    簡章應該是3月底公布,很快了。
  • 高委員虹安
    3月底之前要公布出來。
  • 劉次長孟奇
    對,是的。
  • 高委員虹安
    我覺得這個換算公式必須要儘快,而且說真的,我在地方上聽到一個笑話,家長們都說:天啊!我們的教育部應該是全行政院中最勤勞的部會。因為每年都在改考招新制,考招制度、課綱每年都在推陳出新,所以他們嘲笑說:原來我們的教育部這麼勤勞。而這麼勤勞的結果就是,每一年的考生、每一年的家長不知道該怎麼做。
    剛剛提到112學年度分科測驗要恢復數乙,確定要恢復嗎?今天看媒體報導是這樣寫,對吧?
  • 劉次長孟奇
    招聯會已經通過恢復數乙,但是到底適用哪一屆入學的學生,這個必須再確認。
  • 高委員虹安
    如果分科測驗又要恢復數乙,那今年的學生沒考數乙,社會組的同學之前考了一個這麼難的數A,然後到了分科測驗也沒有數B可以考,我認為這真的是把大家都當白老鼠!你們每一年都改考招制度,今年考完以後遇到反彈,反彈之後明年又要再改,我真的看不太懂,為什麼你們要這樣折磨第一線的學生跟家長?
    我想請教一下,針對目前111學年度的考招制度爭議,包含學測的部分,你們有沒有辦法儘快盤點出來?
  • 劉次長孟奇
    我們……
  • 高委員虹安
    將這些考招爭議盤點出來之後,您剛剛也提到了,下一個年度要做一些相關的調整、改善及研議,不要又急就章、很臨時地調整,比如說原本是45級分又改成60級分;本來招聯會也說要用前0.1%計算,結果後來又變成前1%。照理來講,這些事情全部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教育制度不應該這樣子一夕之間一變再變。
    次長,是不是可以好好地把111學年度考招制度爭議全部盤點一次,然後我們透過邀請學校、家長、學生,還有包含大考中心、招聯會,全部重新檢討一下,不然我覺得我們立法院真的是失職!像在我之前在教文委員會,其實奕華召委也排了很多次考招的議題,但最後還是看到這麼多問題;我還記得我們在審預算的時候,也一直強調命題的問題,當時很多朝野委員凍結你們預算的時候也說微微凍就好,但是你們一定要把鑑別度、難度的部分做好,結果換來一個這麼難的數A,然後大家還是沒有鑑別度!
    最後總結,頂尖的大學或者是這些頂尖的前段班學生,他們希望考招制度要有鑑別度,不然的話,中上跟頂尖的學生都可以進到頂尖的大學嗎?而且我要告訴你,如果今天只是中上程度的學生,他可能因為考招制度沒有設計良好、沒有鑑別度的關係,他進入了頂尖大學,但是他的心理壓力、承受程度是沒有辦法想像的。
    所以我必要拜託次長,這件事情以及今天所有委員在這裡跟你們談到的爭議,請好好地盤點、好好地痛定思痛來檢討,一定要徵求各類家長、師生代表的意見並好好地吸納、接受,謝謝主席。
  • 主席(林委員奕華)
    謝謝高虹安委員。剛剛講的部分確實都是大家很關心的,今年如果真的將0.1%或1%定案,明年勢必要再好好檢討一下;還有剛剛所提到底要用哪個母數來計算分科測驗,要用原來的母數還是要用後面的?剛剛在休息時間聽到是要用原來的母數嘛!如果是原來的母數的話,那就拜託最近趕快公開60級分的分數,讓現在的高三生能夠在申請入學、分發入學的時候有一些依據,這要拜託一下。
    請管委員碧玲發言。
  • 質詢:管委員碧玲:12:23

  • 管委員碧玲
    (12時23分)謝謝主席。次長,今年有五千多人次的同學沒有簽名將要被扣分,其中平均的狀況是每一位同學只有一科沒簽名?還是同樣一位同學會所有科目都沒有簽名,你們有沒有掌握狀況?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有八成五的同學是一科。
  • 管委員碧玲
    那還好,但仍然有百分之十五的同學很可能整體扣分下來的影響非常大,對不對!
    本席要談的是違規處理辦法第十二條,我希望你們能夠從一個邏輯錯置的角度去看看是不是要修改,沒有簽名並不代表他可能是槍手,但是你們卻為了一個要找出槍手的制度,做一件與公平比較學生學科成就完全無相關的事情,然後你們說如果沒有處罰則不具公平性。
    我覺得以考試而言,大家都在追求分數的高低、追求成績的成就,到底公不公平,應該要在這個部分公平才叫做沒有影響公平,對不對?假設監考老師在答題過程之中會打斷學生的思緒,但是當每一位同學都被打斷、都影響到他答題的時候,這個部分是公平的,這也是一種公平,對吧!
    而同學的分數其實跟有沒有簽名完全不相關,你卻把它拿來作為扣分的基礎,我認為是邏輯錯置,請你們好好地檢討!今年當然已經沒有辦法,因為這是法規命令、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不照著做、不扣分是有問題的,但是你們創造了這種邏輯錯置的扣分,我認為是不妥當的,請你們回去好好檢討,好不好?
  • 劉次長孟奇
    是。跟委員報告,在分科測驗的時候還是同樣必須簽名,這部分我們再跟大考中心討論一下,照理講這應該可以在監考程序及技術上適度提醒,我們可能用這個方式來兼顧兩者。
  • 管委員碧玲
    對,因為這部分不是在考驗學生的學科成就;這是在懲罰學生的基因,有一些學生的緊張程度是他的神經系統、基因的問題,但是你卻因為學生的先天條件、容易緊張而扣他的學科成績,這完全是邏輯上錯置,請回去好好地討論。
  • 劉次長孟奇
    我們會再跟大考中心商量如何在技術上精進。
  • 管委員碧玲
    另外,今天這麼多委員質詢的時候,次長常常說:大考中心怎麼樣、大考中心怎麼樣。沒有錯,考試確實跟大考中心有關,各大學要選才時是以他們為主體,但是也不能夠這樣,當人民期待教育部領導教育政策的時候,有關教育部跟大考中心之間,我希望並非如同剛剛次長講的,都是大考中心怎麼樣、我們還不知道;或者是大考中心怎麼樣,你要絕對尊重嗎?我希望教育部要有教育部的政策,好不好?
    接下來,我還是回到我上一次質詢提到的,當我們的考招制度變成鼓勵通才,當然鼓勵通才非常好,我們希望學生多元學習,這就是「98課綱」最重要的理想,這個理想也非常好、我們都支持;其中要以「素養」作為學生發展上的重點、學習的重點,這部分我們都很支持,讓學生不要斤斤計較於分數的差別。但畢竟教育是適才適性、因材施教,有一些同學很可能就是偏才、可能將來會變成國家某專業領域上非常頂尖的人物,可是當指考制度由原始分數百分制改成級分制的時候,就產生了全面性抹平成績、模糊成績的考招制度。
    本來學生準備要指考,尤其專業科目很多的時候,假設我們拉大差距、讓他題目很難卻考高分,那表示學生是這方面的專才,他將來很可能是國家某一個領域非常重要的領導人物、很高成就的領導人物嘛!可是你卻認為那個不對,因為這一科很高分而拉大這位同學跟其他人的距離,這樣不對!因此你要抹平、模糊化他的成績,你要讓他從級分制裡面先被篩檢。但你知道級分制篩檢的是什麼嗎?請參閱簡報,這個制度要的是通才嘛!以這個例子來說,考422.6分的人比起414.1分的人,最後轉成級分制還比別人少了7級分,你是鼓勵平均、鼓勵通才,這是在懲罰專才嘛!
    你要改成級分制的最重要原因,是希望學生不要因為1、2分的差距影響學習,可是改成級分制以後,他們還是一分、一分在計較分發,你知道我意思嗎?假設現在臺大電機系在同一個級距中有1,000人要爭取100個名額的時候,還是一分、一分在分發嘛、還是分分計較嘛!當你們在分分計較做分發的時候,制度卻在前面把天才篩選掉而沒辦法進來分分計較!當同一級分裡面還是要分分計較的時候,學生的學習也還是會分分計較,這個是邏輯矛盾呢!
    剛剛高虹安委員也提到,你們還是講不出為什麼要把現在指考分科改成級分制的學理基礎,那就是我剛剛講的那兩個理由啊!這兩個理由都是在懲罰專才、都是會讓偏才遺漏。但是如果真的讓偏才拉高分數了,如同簡報中的第二點,假設讓他的數學或是某一科拉高分數、跟別人落差很大,這位學生取得可以優先選擇符合該專才的科系,這不就正好是因材施教、正好是適才適所嘛!
    當然,這個問題我還沒得到答案,把分科測驗改成級分制或許有你們的教育哲學在裡面;但在取才上面,我們應該維持兩種相異的取才典範同時並存,來兼顧不同素養的學生,因為通才也是一種素養、偏才也是另外一種型態。因此我還是要進一步瞭解,這個制度是不是真的能落實你們的理想且無法改變。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最早是106年的時候採取45級分,在去年的時候,我們擔心45級分會發生同額錄取的情形,因此招聯會邀請很多團體進行討論,經過兩次大討論之後,招聯會決定從45級分調整到60級分,目前60級分當中每個級距大概是1.5分。例如當時全教總提出的主張,他們希望天花板是浮動的,無論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這是他們主張的理由。那60級分的話,目前我們至少讓它差距是在1.5分左右,老實說,並不是像學測15級分的6分間距,所以它的模糊化並不像剛剛所說的……
  • 管委員碧玲
    你們已經盡量降低模糊化的距離,那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好不好?
  • 劉次長孟奇
    好,謝謝。
  • 主席
    鄭正鈐委員質詢完畢後,先處理臨時提案。
    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 質詢:鄭委員正鈐:12:33

  • 鄭委員正鈐
    (12時33分)主席好、次長好。今天是針對「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善命題穩定度不足」議題,其實上次潘部長有回答我,過去十年,滿級分的標準其實有3%到5%;這次因為情況又更惡化、滿級分的又更少,因此他就回答我是2%到5%,前後差1%。不過這就表示這一次數A的考題確實偏難,所以才會有今天的這個議題。
    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想先請教一下次長,在目前整個考招制度的學習歷程當中,我們有問過北科大的問題,這樣子的制度很明顯地會讓經濟弱勢的學生輸在學習歷程。除了我們上次提出北科大的問題之外,我現在又從網路上找到了相關內容,在蝦皮上有很猛的,賣家直接說要販賣出售學習歷程檔案,那是從一塊錢開始,可是這裡的一塊錢並不是以一塊錢就可以得到這樣的服務,這其實是一個客製化的服務,這幾年來下來,據說已經服務了幾十萬、上百萬個客戶。
    我也找到有關他們的很多留言,真的是非常地精彩,他直接講到有關價格的問題,不是一塊錢而是一萬多元;他也直接講到他們是學習歷程的專業賣家,並不是3,000、4,000元就能夠買到的專業,他們也特別提到說,一般專業代製整份學習歷程的公司,也就是其他那些有特別架設網站、可以google搜尋到的,開價都在1萬4,000元到1萬6,000元,直接講得好清楚;然後他也提到,他們每年不會重複接案要申請同校系的學生,表示童叟無欺,他們備審製作都是採取「先搶先贏」的制度,比方說如果你要申請臺大資工系,他們今年就只會接你這一位臺大資工系的學生喔!他們在網站上講得如此清楚,我覺得真的是非常的離譜!
    他們還有公布LINE截圖表示使用客戶十分滿意,我跟你大概分享一下內容,買家回復:太棒了,確實有寫到我的起承轉合;另外一個買家說:經過這次其實滿信任你們的,而賣方則說:恭喜你通過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加油,買家就再回說:謝謝你們,爾後如果還有朋友要參考,我一定會推薦你們。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委員,今年的第一階段都還沒開始進行。
  • 鄭委員正鈐
    是,但網站上面這樣寫。
  • 劉次長孟奇
    我剛剛就說這個根本就是詐欺!
  • 鄭委員正鈐
    為什麼我要特別把他唸出來?次長,你的反應非常好,我就是希望你們能夠追查,網路上這些東西如果是詐欺就要追究,而我一直跟你說這些東西是在「蝦皮購物」上面看到的,所以到底是怎麼樣?你們要不要去查蝦皮或是其他處理?我希望次長能夠有具體的作法,不要在採用學習歷程後,發現讓經濟弱勢的學生輸在起跑點上,因為我們的制度不是這樣子。
    但我也必須講,其實有很多的學校,比方說新竹的清華大學,他們其實也辦了至少40場免費的高中講座活動,他們辦這個活動,其實就是希望讓學生或家長知道如何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所以我提到這一點,就是希望教育部能夠有一個具體的作法。
    剛剛的案例中還寫到:之前你們幫忙的交大、清大特殊選才,寫得不錯等等。我覺得其實已經有點離譜了,所以我希望教育部能夠針對這部分嚴加關心,不要讓這樣子的假訊息或是引起學生、家長們焦慮的訊息,不斷地在他們之中傳播,好不好?
  • 劉次長孟奇
    謝謝委員,這部分我們會加強,看看我們要如何查處這件事情。就如同委員剛剛舉例的,委員的確也非常敏銳,這完全就是詐欺,因為第一階段都還沒有開始,他就說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另外,整份代製也是完全離譜的詐欺,因為清楚的人就知道現在的學習歷程是透過我們的中央資料庫推上去,所以不可能有整份代製這種事情!
  • 鄭委員正鈐
    但這有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服務嘛!所以他是客製化的。
  • 劉次長孟奇
    沒有,基本上,這部份也是課程學習成果,所以這個很明顯就是運用大家的焦慮或是對資訊不清楚來詐欺,我們再看要如何查處他,我們會後會處理。
  • 鄭委員正鈐
    次長,其實你講到重點,就是家長焦慮、學生也焦慮,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荒謬的情況。
    接下來我問一下,因為數A創下十年最難,同時影響到理工科系,其實今年很多頂大的商學院也開始採計數A,因為今年開始的分科測驗就沒有數B、數乙了,所以這也讓很多文組的考生走出教室之後覺得:哇,實在太難了!因此他們就想著今年是不是要重考。請問次長,這麼難的數A考題是要把學生逼去補習班嗎?
  • 劉次長孟奇
    有關數A這個部分,剛剛我們大考中心董事長已經說明過,基本上,就是對考生的群體沒有抓得很準確。其實就我所知,因為教育部是不能參與命題的,一開始的時候,是有預期到數學程度好的學生可能會來考數B,但是比較沒有預期到數學程度不是很好的也來考數A,所以下一次就必須要把這個列入考量,的確第一次的數A對於考生的程度預估是失準的,這部分要再來進行檢討改進。
  • 鄭委員正鈐
    OK,次長,針對這一次整個考招制度,其實我們今天跟高虹安委員也有針對到底是以1%還是0.1%的平均分數為基準做檢討,這個部分其實不同的家長團體有一些不同的立場,我大概稍微整理一下,比方說支持1%的團體包括全國家長教育志工聯盟(全志盟)、全家盟、台家盟,他們都是支持這樣;可是也有支持0.1%級距的,比方說國教行動聯盟、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等等。
    我為什麼特別把這個部分講出來,因為1%或0.1%很清楚地影響到了我們整個考招、分科測驗的部分,如果是1%的狀態就是簡報上面橘色的部分,0.1%就是下面的部分,影響非常地大。所以對於現在的考招來說,這是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往上游,之前原本在講的是我們百分制是不是一定要改成級分制?因為這個部分也有不同的學者專家表示不同的看法,目前整個民間家長團體,甚至於教育界其實也都沒有一致的共識。
    所以本席這邊有要求教育部針對分科測驗級距的採計,在6個月內能夠邀集招聯會、大考中心、大學和高中的師生及家長代表,共同召開一個考招制度的公聽會,這是我今天有特別做的一個臨時提案。因為在這個地方,我真的覺得沒有共識,像剛剛包括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委員也都提到了類似的一些問題,我希望能夠召開這樣的一個公聽會來廣納意見,提出研究分析,擬定完善的一個解決方案,避免家長跟學生的擔心。
    甚至於很多新竹科學園區的企業家、老闆,包括聯發科的蔡明介,他們也都認為現在的制度會讓我們的人才沒有適性、適才地進到他們的科系,可能會嚴重影響到以後臺灣高科技的發展,所以很多的學者、專家、企業界的人士都提到了這樣子的警惕,所以我希望教育部能夠針對現在我們準備要做的考招制度再做檢討,因為很多人都提出了他的一些憂慮點,這部分我今天有提一個臨時提案,等一下我們可以另外再討論。
    最後一個部分,我就簡單講一下,因為有教育界的人跟本席這邊反映,我們有教育部高教司的官員跟補教的業者一起開考招新制或者是一些相關的研討會,他覺得應該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免得變成我們的教育部官員在幫特定業者背書,我希望這個部分,次長回去能夠先稍微調查一下。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這件事情是一開始不知道他們有邀請補習班,當然我們知道以後,我們沒有任何一個官員出席。
  • 鄭委員正鈐
    OK,這個部分我希望能夠避免,因為教育部畢竟是全國最高的教育主管單位,不要被商業給誤用了,所以我希望能夠特別注意一下,之後再給我詳細的說明,讓我們對於陳情人能夠有一個回應。謝謝次長、謝謝司長。
  • 主席
    現在開始處理臨時提案的部分,今天總共有4案,進行第1案。
    1、
    依照教育部規定,今年技術高中學生升學之學習歷程檔案,必須於4月26日前完成上傳。然而,今年統測考試為4月30日至5月1日,且4月底至5月初,仍有部分證照考試進行,對技職學生而言,恐無法同時準備考試及學習歷程資料,升學權益將嚴重受到影響。爰提案要求教育部,將技高學生只報考技職校院之學習歷程檔案截止上傳日延後至統測成績公布後,減輕學子壓力,亦保障其升學權益。
    提案人:林奕華
    連署人:吳怡玎  萬美玲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召委報告……
  • 主席
    政次不要太緊張,沒關係,先讓你說明完,我再說好了,這樣也可以,因為我也是要回應,所以我後面一起講也OK啦!
  • 劉次長孟奇
    真的很不好意思,因為剛剛司長一直在跟我討論。
    最主要是因為今年的簡章已經定了,能不能「研議明年起」?
  • 主席
    政次,這是來自於技職型高中老師站在學生立場一直來跟我們反映的事情,也就是剛剛高虹安委員說的,我們在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排了那麼多次有關考招新制時間安排的部分,調整之後發現照顧到了一般高中,但是卻忽略了技職型學生的權益,造成他們今年統測、期末考,包括他們現在還在考很多的證照、準備畢業展,另外又有學歷程檔案,全部都擠在一起。或是他們有些證照跟畢業成果都還沒有出來,結果學習歷程檔案就已經截止了,所以今年我們時間的安排,完全沒有考慮技職型高中的學習狀況。
    我剛剛有跟楊司長說要不然你拿簡章給我看,因為我知道一般型大學沒有列到簡章裡面,學習歷程檔案只是時間的訂定,當然我是覺得可以調整。剛剛楊司長拿給我看,的確你們有把時間入到簡章,因為簡章已經公告,我可能也只好認了,但是我還是要公開譴責一下教育部在這件事情上面叫做重一般高中、輕技職高中,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幫技職型學生發聲,來譴責你們第一年沒有顧慮到他的們權益,所以明年好好檢討,但今年的部分還是要趕快請學校老師來幫助學生,看要怎麼樣同時間做那麼多件事,好不好?
    司長,趕快跟高中端國教署這邊討論,大家看今年要怎麼樣先輔導學生走完,明年我們希望也可以兼顧到技職,要不然我們說重技職是講假的啦!好不好?我只好接受你們的調整,就修正通過,「研議明年起」啦!那「之可行性」就不要了啦!好不好?因為就應該要兼顧了嘛!不要又可行性。
    進行第2案。
    2、
    據查,身障考生參加學科能力測驗,雖可申請電腦打字服務系統,然大考中心目前使用之市售軟體系統,不僅操作不便,影響身障學生應試速度,且系統穩定性不足,會發生當機、資料遺失等問題。另外,防弊性不足也容易造成舞弊問題。爰提案要求教育部研議參考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或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使用之電腦應試相關成功案例,開發適合身障考生學測使用之考試系統,維護考生權益。
    提案人:林奕華
    連署人:吳怡玎  萬美玲
  • 主席
    我補充說明一下,這一案是身障學生今年考完後向我陳情,是學生自己的陳情案,所以就給你們參酌。另外還有一個我沒有寫上去,因為這次增加很多非選,他希望讓他們一樣有樣本卷來供模擬考使用,好不好?就這個部分,請教育部還有特教司、高教司這邊一起來幫忙一下,謝謝。
  • 劉次長孟奇
    好,這案我們教育部配合辦理。
  • 主席
    謝謝,照案通過。
    進行第3案。
    3、
    有關分科測驗的級距計算基準,以各科前1%學生的平均分數為基準,或用前0.1%為基準,社會意見相當分歧,但因考試在即,教育部也希望先維持過去1%的標準,
    待今年分科測驗結束後,教育部可以再有更縝密的研議,考量學測和分科測驗之間的連帶關係進行分析,建立客觀基礎。研究招聯會將分科測驗級分計算基準再細分,是否會改變分發結果,避免考生在不了解的情況下高度焦慮,引發過去考試,學子分分計較的惡夢,既然新的同分參酌辦法,已可解決所有高分增額錄取問題,教育部宜透過審慎分析,讓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是否改變採計級距的原因與影響。
    爰提案要求教育部,針對分科測驗級距的採計,在六個月內邀集招聯會、大考中心、大學、高中師生及家長代表,共同召開考招制度公聽會,廣納意見並提出研究分析,擬定完善解決方案,避免外界擔心,促進台灣教育正常發展。
    提案人:鄭正鈐
    連署人:黃國書  林奕華  萬美玲
  • 主席
    提案委員有沒有要補充說明的地方?沒有的話就請教育部回應。
  • 劉次長孟奇
    教育部配合辦理。
  • 主席
    好,我們就照案通過。
    進行第4案。
    4、
    鑒於行政院宣布軍公教自今年起調薪4%,除軍、公、教人員加薪以外,公家機關之約聘雇人員、技工、工友都可以享有4%調薪待遇,立意即希望在公部門服務之人員不分編制內、外都能獲得調薪,然據高教工會調查指出,目前大專校院總體工作人員有30多萬人,但卻有超過7成人員未獲調薪,包含公私立大專校院兼任教師、私立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公私立大專校院專任職員、公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兼任助理。爰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儘速研議,將上述人員納入軍公教加薪4%之範圍內,並於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吳怡玎  鄭正鈐  林奕華
  • 主席
    請劉政次直接說明。
  • 劉次長孟奇
    建議是不是可以把倒數第2行的文字酌修一下,「將上述人員參照軍公教加薪4%之相關作法」,這樣可能比較精準一點。
  • 主席
    因為萬美玲委員說已經有跟你們討論過了,那就接受你們的修正文字,照修正文字通過。
  • 劉次長孟奇
    好,謝謝召委。
  • 主席
    謝謝。因為4個臨提都已經處理完畢,所以我們接著繼續進行質詢。
    請葉委員毓蘭發言。
  • 質詢:葉委員毓蘭:12:54

  • 葉委員毓蘭
    (12時54分)次長好。最近臺中一中師生之間爭議的影片熱傳,雖然我們很開心看到現在年輕的學生懂得維護和捍衛自己的權益,但是也不得不為教育現場的狀況感到憂心。因為本席來自於警察大學,我們也有一些管教的必須措施,但是我覺得現在老師在管制手機這部分,其實有時候是出於教學的需要,可是法規面卻有很大的疑慮,導致第一線的教師身陷法律的風險。
    因為在92年以前的輔導及管教辦法第19條規定,老師是可以直接保管的;可是現行的辦法要分是不是法律的違禁品,檢查還需要家長或學生的代表陪同,還要錄影,有的時候還要警察機關來協助,這樣會不會連最基本的秩序都無法維持?次長對於我們第一線教師保障不足的部分,有沒有需要去檢討我們的法規面?請回答。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我想第784號解釋其實反而是肯定了我們教育單位或教學現場的老師有他們的裁量空間,我想784號應該是這樣解釋,因為它說「如屬顯然輕微之干預,即難謂構成權利之侵害。」再來就是「即使構成權利之侵害,學生得據以提起行政爭訟請求救濟,教師及學校之教育或管理措施,仍有其專業判斷餘地,法院及其他行政爭訟機關應予以較高之尊重。」所以第784號其實是站在教育單位這邊的。針對剛剛委員所提醒的這些問題,我們是不是還是把它跟第784號再做一個比較好的理解,如果它是屬於顯然輕微之干預,當然就不構成權利之侵害嘛!
  • 葉委員毓蘭
    是。
  • 劉次長孟奇
    另外,我們有專業判斷的餘地,但是這個部分是不是我們再來做一個比較謹慎的檢視。
  • 葉委員毓蘭
    是,本席其實就是希望教育部能夠主動積極地出來捍衛我們第一線教師在施教上面的必要措施,因為如果連基本教室的秩序都沒有辦法進行管理,我們如何去談到學生的學習內容呢?我們都知道,從林清江前部長開始,我們常常在引用福祿貝爾的一句話:「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但是我們看到臺中一中這些種種的爭議,其實我發現師生關係過度地緊張,這個天秤也經常太偏重學生的個人權益,甚至於我聽說教評會還要學生代表出席等等,我請教育部在這個部分,務必要注意我們教育的目的何在?
    剛剛萬委員提的一個臨提,也是關心到我們有一些現職同仁可能是加薪孤兒,可是本席要特別提到的是其實目前高教教師他們的退休金在整個年改制度裡面,我覺得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當然現在在教育部主管下面有一個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台,反而在這個操作上面非常地成功,讓退休的私校教職員可以自由選擇,到底我是要穩健型還是要積極型,操作的績效也遠優於我們軍公教的退撫。
    次長不要看我看上面的表格,其實在過去幾年大部分的時間,軍公教退撫基金都是在做政府護盤的運用,但這2、3年優異的表現,他們自己告訴我說這只是運氣好而已。所以本席在院會總質詢的時候有特別提到,請教育部是不是可以研議開放讓軍公教可以參加你們的私校退撫儲金的運作,一方面也讓我們現在退休的軍公教、警消們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收入,這個部分我猜你們今天還沒有辦法給我一個答案,但是請在會後提供給我,可不可以在一個月內給我一個報告,好不好?
    最後一個問題,當然也要談到退休金的問題,其實在今年1月14日的全國大學校長會議裡面也特別請命,希望高教可以跟其他的軍公教年金制度脫鉤,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大學老師在學校的時候,由於他們自己本身在養成教育的時間、投資時間是比較長的,所以他們真正服務的年資是非常非常的短,但是我們都是只用本俸來作為退休金的計算基準。這上面的試算是高師大的吳校長在向媒體投書的時候特別寫的,我們教授要40年,但到最後是領7.1萬元,很抱歉,40年的教授談何容易啊!有很多教授,等到他們能夠拿到博士學位,再回來到國立大學,有的可能可以撐到25年、20年,但最後的退休金可能是4萬多元。關於這個部分,也要麻煩教育部,針對高教教師退休金的計算,因為我們在學校服務的時候,有很多都是以科技部的研究計畫為收入來源,但這部分的收入都不計入我們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的基數計算裡面,所以麻煩教育部針對高教教師退休金的合理化擬定一個規劃,也麻煩在一個月之內提供我一個書面報告,好不好?謝謝。
  • 劉次長孟奇
    好,我們一個月內提供給委員書面報告,謝謝委員。
  • 主席
    請高委員嘉瑜發言。
  • 質詢:高委員嘉瑜:13:2

  • 高委員嘉瑜
    (13時2分)謝謝主席。次長好,我們先討論一下大學學測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在檢討從109年到現在的大學學測,它的滿級分比例其實差距非常大,從11.22%到今年只剩下0.99%,這中間包括命題的差異度,還有鑑別度等等,其實都引起很大的爭議,到底問題出在哪處?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因為過去的數學是所有的考生都考,但今年拆成數A跟數B,分成數A跟數B,來考的學生的特性就會不同,大考中心在拿捏的時候,他們對於數B是哪些學生來考,他們拿捏得比較準確,但在數A的部分,的確是對會來考的學生的程度高估了一點,這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
  • 高委員嘉瑜
    關於這個部分,很多的學者、很多家長也都在抱怨,也就是說,從109年到110年,在完全沒有區分的情況之下,滿級分可以從11.22%變成1.26%,這樣的數據其實也引起很大的爭議,到現在,其實在其他類科當中,滿級分的分布都是在2%到5%之間,唯獨數學的落差非常大。有學者提出,包括命題的敘述可能也會造成考生理解的問題等等,針對這個部分未來你們到底如何去做改進呢?
  • 劉次長孟奇
    這個部分我們會請大考中心特別去注意,第一個,當然是請他們去討論,然後今年在抓學生特性的時候,要根據今年的資料,明年要對準一點……
  • 高委員嘉瑜
    因為對學生來講,這個是關係到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但是我覺得從109年到110年出現這樣的落差,這個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會讓人家覺得大考中心或者相關的學測單位,不管是在鑑別度上,或是出題的方式上,對於考生來講,它是非常具重要性的,但對你們來講,卻是可以這樣子無關緊要,也就是說,你們並沒有做進一步的檢討,才會讓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我想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針對這部分,我們希望就明年來講,數學學測的部分,應該要怎麼樣去改進,能夠有一個具體的作為。
    另外,學習歷程檔案的部分引起很大的爭議,也有媒體報導指出,北科大身兼學習歷程檔案的召集人、執行長等等,可是他們卻在販售學習歷程檔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 劉次長孟奇
    這個是屬於他們推廣教育的人員自己擅自設計課程,而且是在沒有經過學校審查的情況下,他就自己上架了,針對這件事情,學校已經對這三個負責人員進行非常嚴厲的處罰,從大過開始記。
  • 高委員嘉瑜
    所以是三個學校人員自己設計這樣的課程去販售,完全不用經過校方?教育部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媒體報出來後才知道的?問題是,學習歷程檔案商品化這件事情是不是已經是眾所皆知了?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我們不開這個課程,難道就沒有這件事情了嗎?在網路上到處都是販賣學習歷程檔案的賣場,包括在蝦皮、包括在各個賣場,都可以看到學習歷程檔案販售的資料,這中間還用包括頂大合作、優先搶位、卡位大學營隊等等方式來號召,感覺上,學習歷程檔案就如同當初大家所擔心的,有錢人就可以在學習歷程檔案上面去做一些變化,然後把這個檔案包裝得很精美,甚至找人來代包,這樣就可以包辦三年,然後得到比較好的學習歷程檔案,是要讓它商品化嗎?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學習歷程檔案主要的內容其實應該是高中正式課程的課程學習成果,要這樣子代筆,除非那個代筆人代替他去上課,而且那是要經過老師認證的。
  • 高委員嘉瑜
    所以現在有沒有在販售的狀況?你們有去瞭解嗎?教育部有沒有去瞭解,現在網路上所販售的這些學習歷程檔案,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是誰在賣?因為你看這些檔案已經賣出4.3萬筆、101.3萬筆、56.1萬筆耶!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委員所秀的這個資料,下面甚至還有56.1萬跟101.3萬,但我們一年的考生也才10萬人,這是很明顯的詐欺,我們所有的高中生都沒有這麼多。
  • 高委員嘉瑜
    如果這是詐欺的話,那教育部是不是也應該要去瞭解,為什麼在網路上有這樣多的資料在販售,然後讓學生陷於錯誤,進而去買?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會在學生之間流傳?我認為教育部對於這件事情應該要有一些作為,學習歷程檔案不應該淪為商品化在網路上販售,如果有的話,應該要尋求相關的機構、機關,如法務部等等配合去做一些查處,不應該讓這樣的事情在網路上氾濫。
  • 劉次長孟奇
    是,我們會查處。
  • 高委員嘉瑜
    也應該要提醒學生、家長務必要重視這樣的事情。
    另外,本席去年有問過國教署,因為國教署這邊有一筆賸餘款,一年大概是3億元,會平均分給全國3,000所中小學去購買圖書,平均一個學校至少可以分到10萬元,但是後來因為預算遭統刪,110年度被統刪5.4億元,在沒有賸餘款的情況之下,導致很多學校原本要購買藏書的計畫被迫停止,造成很大的衝擊跟影響。去年國教署是有承諾,表示針對偏鄉的小朋友,這個部分的藏書經費還是會撥給,今年,也就是110學年度的經費是不是能夠如期發放?這兩億、三億元的經費能不能撥給各學校?這部分能夠做保證嗎?
  • 劉次長孟奇
    我請國教署向委員說明。
  • 主席
    請教育部國教署戴副署長說明。
  • 戴副署長淑芬
    謝謝委員關心這個議題,目前國教署是預定在110學年度第2學期補助偏遠地區學校購買藏書,教育部會跟地方一起擬定……
  • 高委員嘉瑜
    110學年度第2學期的預算是哪來的?
  • 戴副署長淑芬
    應該是教育部的預算,我再來瞭解一下。
  • 高委員嘉瑜
    有沒有排擠到110年度?是從111年度的預算去做的嗎?
  • 戴副署長淑芬
    111學年度會繼續補助,恢復原來的補助。
  • 高委員嘉瑜
    恢復原來的兩億、三億元,也就是原本撥給各學校去分配的這個錢?這個保證會有嘛!對不對?
  • 戴副署長淑芬
    目前我們是這樣規劃,朝這個方向規劃。
  • 高委員嘉瑜
    因為現在是用賸餘款的方式,但未來是不是會有專案的方式去做規劃呢?
  • 戴副署長淑芬
    目前我們預定是110學年度第2學期先補助偏遠地區,111學年度會繼續補助學校。
  • 高委員嘉瑜
    經費從哪裡來?
  • 戴副署長淑芬
    因為這是另外一個單位負責,是國中小組的業務,會後我再回覆委員。
  • 高委員嘉瑜
    我們要確定這個預算,好不好?不是口頭說說而已,因為去年你們有承諾,但現在變成110學年度第2學期只有偏遠的學校有,原本是三千多所學校,現在只剩下一百多所學校有拿到,111學年度的預算是不是能夠如期發放給各個學校,這個大家也都非常關心,因為這對小朋友來講,保障他們閱讀的權益是非常基本的,好不好?希望這部分一定要落實,謝謝。
  • 主席
    請孔委員文吉發言。(不在場)孔委員不在場。
    請廖委員婉汝發言。
  • 質詢:廖委員婉汝:13:10

  • 廖委員婉汝
    (13時10分)謝謝主席。次長,辛苦了,今天我不針對今天的議題來做討論,而是要討論另外一個人民請願、陳情的案子,我想請問一下,政府最近有一個雙語國家政策嘛!請問主辦單位是哪一個單位?國中、國小的部分。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要看是哪一個階段,如果是國中、國小,就仍然是屬於國教署的業務。
  • 廖委員婉汝
    教育部如果想要落實雙語國家政策,請問這一塊的師資足夠了嗎?師資來源是怎麼樣?
  • 劉次長孟奇
    我們正在繼續努力,細節部分我請副署長做說明。
  • 廖委員婉汝
    執行多久?
  • 主席
    請教育部國教署戴副署長說明。
  • 戴副署長淑芬
    整個雙語國家政策,在雙語教師的部分,我們會部分引進外籍教師,但是主要的還是……
  • 廖委員婉汝
    從什麼時候開始?
  • 戴副署長淑芬
    外籍教師的話,其實有一些地方政府的確是比較少一點,我們主要還是希望能夠培育本國的教師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
  • 廖委員婉汝
    所以目前主要是引進外籍師資?
  • 戴副署長淑芬
    有部分。
  • 廖委員婉汝
    部分?
  • 戴副署長淑芬
    對。
  • 廖委員婉汝
    目前引進多少位?
  • 戴副署長淑芬
    會後整體的資料再提供給委員,因為包括高中、國中、國小……
  • 廖委員婉汝
    很難統計?
  • 戴副署長淑芬
    對,三個階段。
  • 廖委員婉汝
    因為這個政策關係到各個學校,他們必須開始編外語教學,也就是美語教學,教育部也跟他們說要引進外籍教師提供他們的師資來源,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是,教育部說要引進合格的師資來源,可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是你們的說法啦!你們說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如有部分師資不足的時候,就可以引進專業的助理教師,但他並不是合格教師,只是助理教師。
    現在問題出在哪裡?有些學校來跟我反映,外籍英語助理教師的部分,基本上依照學校的規範,助理教師可能就是要有兩個人,不能直接去做獨立教學,但是現在不管,因為師資來源不足,現在變成你們提供學校助理教師的人員名單,然後叫學校自己去申請,所以各個學校的教務處,包括主任、老師及承辦人員,就像是仲介一樣要去提出申請。但現在碰到幾個大的問題,第一個,去年底他們在申請時,各個學校執行的時間都不一定,但從去年開始申請,因為他們沒有辦過仲介,所以申請時就是將人員、什麼資料填一填,第一個碰到的問題是,送到勞動部申請時,勞動部說薪資不合,你們規範的外籍老師薪資大概是4.5萬元,但勞動部說你們請來的是外籍專業技術人員,基本薪水是4萬7,971元,所以基本薪資的部分是不夠的。後來教育部就跟承辦人員講,請他們去做調整,將住宿補充、課程增加,或時數加一加,湊到超過4萬7,971元起,這樣就能解決了。
    第二個問題,他們的聘期都不一定,但以這個學期來講,至少要到7月31日,從去年底開始申請,他們當然會寫聘期到7月1日。可是依照勞動部的規範,入境後工作時間至少要6個月,結果發覺我們是從去年開始申請到7月1日,而他真正進來的時候就要到7月1日,不到6個月的時間,那怎麼辦呢?勞動部又跟他們退件,表示時間不到6個月是不行的,教育部也跟他講沒關係,我們再延長一年的聘書,這樣就把它解決掉了。
    第三個問題,在南部偏鄉地區,學生人數你們也都統計得出來,常常是一個學校才6班,等於一個年級1班而已,如果是比較都會區的學校,班級數可能會多一點,所以常常是兩個學校合聘一位老師,甚至三個學校合聘一位外籍老師,而且這些師資都是你們推薦給學校去申請的。結果合聘的結果,勞動部又說必須要單一雇主,結果教育部也跟他們講,可以改成兩個學校、三個學校去切,一年切幾個月、幾個月,切到符合6個月就好了,這是時間的問題。
    第四個問題,你們推薦的外籍助理教師都是大學畢業,雖然不是前百大的學校,但至少還是不錯的大學,他們也滿肯定的,願意到臺灣來做外語教學。因為他們是大學剛畢業,結果送去勞動部的時候,勞動部又跟他們說,你們要引進的外籍人員必須依照外籍專業技術人員的規定來做認定,而這些認定在國外一定要有兩年的工作經驗,所以完蛋了。這個外籍老師從去年12月底申請到現在,仍然沒有辦法從事教學工作,所以整個課程就停擺了,整個課程編定當中,排課當然就會大亂,因為這個外籍老師沒有辦法教學。
    當我接到這個陳情的時候,我是覺得很奇怪,我會覺得教育部既然推出雙語教學的政策,師資也是你們提供的,合格老師不足,用助理老師來替代,這些都是國家的政策,為什麼不能先跟勞動部協調好?你們給他老師的推薦書,然後叫他們自己申請,造成他們跟仲介一樣在申請,結果碰到這些問題。我剛剛去問勞動部,勞動部表示沒聽說有這些問題,可是他們在送件階段就被退件了,然後再拿回來修正及詢問教育部的意見。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是相對的單純,應該是跨部會協調嘛!你們要有一個窗口去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因為位處偏鄉,不能因為你們程序上的問題找不到老師,然後教育部卻說這是你們家的事,造成學校教學資源的差距,偏鄉的師資來源本來就是比較困難的,你們推薦的老師卻碰到這些申請的問題,還有要符合資格的問題。其實勞動部也不是故意刁難,他們是按照他們的規定來做,並沒有錯,所以我希望教育部未來在處理這個問題時,至少要有一個配合的窗口或解決之道,不然的話,整個學校莫衷一是,會不曉得怎麼處理,請次長說明一下。
  • 劉次長孟奇
    跟委員報告,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由縣市的教育育局的相關單位在做處理的,但我們會後跟委員拿一下這個個案,好不好?因為我們……
  • 廖委員婉汝
    縣市教育局在處理的。
  • 劉次長孟奇
    如果是縣市……
  • 廖委員婉汝
    但縣市教育局沒有把這些問題呈現給你們,也很奇怪啊!
  • 劉次長孟奇
    我們跟委員拿一下個案,如果需要跨部會協調的,我們會來處理一下,好不好?
  • 廖委員婉汝
    我希望跨部會趕快協調一個機制出來,不然城鄉差距本來就很大了,現在外語教師的來源,老師辛苦一點,要儘量符合、儘量符合也沒錯,但是符合到最後還是不能教,所以我希望建立一個窗口,好不好?解決我們的外籍師資問題。
  • 劉次長孟奇
    好,我們再跟委員拿個案的資料,看看要怎麼處理。
  • 廖委員婉汝
    謝謝。
  • 主席
    關於廖委員質詢的問題,我補充一下,廖委員的選區是在屏東,所以更凸顯問題,應該這樣說,在實施雙語教育之後,本來不是有些學校要聘外籍的教師嗎?以前都是教育部國教署統一處理的,但從今年開始,你們好像改為給學校錢,要學校自己去聘外師。其實我也有接到臺北市的學校在反映這個事情,就變得你們是給錢,要學校自己去找外師,其實那個難度上面的確會增加很多行政上的問題。所以剛剛廖委員提到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問題,請國教署回去再好好討論一下,因為這不只是個案。一個是個案,一個就是剛剛講的,原來是有多少外師,你們是一起聘請,但現在卻變成要學校自己去聘請,這個部分你們回去瞭解一下,因為我得知的狀況是這樣子。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楊委員瓊瓔、張委員其祿、賴委員惠員、莊委員競程、邱委員志偉及王委員美惠均不在場。
    請蔡委員易餘發言。
  • 質詢:蔡委員易餘:13:19

  • 蔡委員易餘
    (13時19分)次長、副署長好。因為臺灣兩千多萬的人口,在發展職業運動方面確實有比較辛苦的地方,但也很不簡單,我們看到職棒從第五隊到現在已經有第六隊的加盟意向書,所以我們期待未來的職棒有六隊來競爭,比賽的過程會更加精采,組合也會更多樣。職籃的部分更不簡單,從兩年前的P聯盟,到今年又成立一個T1聯盟,等於現在整個職業籃球加上SBL的部分已經高達十幾隊。
    這麼多職業隊像雨後春筍冒出來,我們在上個會期通過的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二十六條之二,讓捐贈於運動賽事金額的150%可以自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我想要請教的是,教育部就這樣的捐贈,目前的推動方向是如何?到底什麼時候會正式上路?現在有很多在推廣職業運動的企業都很關心這件事情,所以是否藉由這個機會請教育部說明一下未來的規劃?
  • 主席
    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劉次長孟奇
    我請體育署來回答。
  • 蔡委員易餘
    好。
  • 主席
    請教育部體育署林副署長說明。
  • 林副署長哲宏
    委員好。謝謝委員關心這個案子,跟委員報告目前的進度,運業法通過之後,6個月之內就要把相關辦法訂出來,原本是說希望3月底能夠完成,我們目前已經預告了,因為這個案子必須要跟財政部會銜發布……
  • 蔡委員易餘
    已經預告了嗎?
  • 林副署長哲宏
    預告了。
  • 蔡委員易餘
    所以現在已經預告了?
  • 林副署長哲宏
    只是預告請各界提供意見,我們還要經過法規程序到我們的法規會,部會通過之後,還必須要跟財政部會銜發布。
  • 蔡委員易餘
    我現在擔心的就是這一點,你們的速度應該可以很快,可是財政部就未必了,所以你們的積極度……
  • 林副署長哲宏
    昨天剛好財政部的意見也給我們了,我們正在彙整相關的條文規範,目前正在彙整當中。
  • 蔡委員易餘
    好。
  • 林副署長哲宏
    我們預計最慢在5月詳細公告這個辦法,讓大家一起來申請。
  • 蔡委員易餘
    所以5月就可以申請了?
  • 林副署長哲宏
    對,預計最快是5月。
  • 蔡委員易餘
    如果是預計5月的話,這個時間有一點……
    我是期待再快一點,你要知道,職籃的季賽大概就是打到3月底,4、5月是季後賽,所以如果這個法令趕不上在季後賽打完時可以上路,他們今年還是會很辛苦,變成要展望明年了,意思就是他們今年沒機會了。所以職籃的部分是有期待趕快上路的壓力,我想企業願意來捐助運動,讓臺灣選手有一個好的舞台、好的薪水,讓他們可以好好表現,這是很正面的。所以法律的獎勵措施既然通過了,就讓它快一點上路,再推一把讓它加速,這是應該要做的,好不好?
  • 林副署長哲宏
    好。
  • 蔡委員易餘
    如果預計是5月的話,我期待不要再拖到了。
  • 林副署長哲宏
    好。
  • 蔡委員易餘
    接下來想請教,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原始條文是針對職業及業餘運動,後來也有再增加一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這樣的法律用語,就你們的認知,所謂的重點運動賽事指的是什麼?
  • 林副署長哲宏
    大概是分為兩個部分,分為一般的原則及專案的原則,如果是專案的話就不受1,000萬元的限制。這個部分我們會再公告,有三個部分,第一個是職業運動,再來是業餘運動,最後是重要賽事,這個我們會再公告出來。因為財政部目前只有給我們30億元的上限而已,我們要去分配……
  • 蔡委員易餘
    說真的30億元一下就用完了。
  • 林副署長哲宏
    很少,職棒、職籃就差不多了。
  • 蔡委員易餘
    排球、足球……
  • 林副署長哲宏
    還有企業聯賽等等。
  • 蔡委員易餘
    對。
  • 林副署長哲宏
    還有重大賽事。到底要以哪些為指標,目前也在研究。
  • 蔡委員易餘
    所以我也擔心你們會不夠,因為我現在想到全民運動會也是國內很重要的一個賽事,全民運動會有沒有適用於這樣的捐贈呢?陸續會有這樣的問題出來。如果以你們現在的規劃,每一年舉辦的全民運動會,其捐贈有適用於這個條例嗎?
  • 林副署長哲宏
    報告委員,全民運動會是兩年辦一次,除了全中運、全大運是每年舉辦之外,其他的四大賽事,全民運動會、全國運動會、身心障礙運動會、原住民運動會都是隔年辦一次,目前以上六大賽事還沒放到這裡面。
  • 蔡委員易餘
    所以這六大賽事還沒有。
  • 林副署長哲宏
    對。但是在地方政府補助的部分,我們會增加補助的額度。
  • 蔡委員易餘
    這些都有補助我知道,只是站在我們的角度,也希望地方政府要辦這樣的賽事,要多去找一些企業募款、把賽事辦好。這總是一個誘因,但我們不知道這個誘因到底有沒有適用在像全民運這樣的六大賽事。
  • 林副署長哲宏
    目前規劃是還沒有。
  • 蔡委員易餘
    確定是沒有?
  • 林副署長哲宏
    對,因為預算只有30億元。
  • 蔡委員易餘
    好,那我瞭解。謝謝。
  • 主席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羅委員明才、洪委員孟楷及李委員貴敏均不在場。
    今天登記質詢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有楊瓊瓔及邱志偉兩位委員提出書面質詢。今天除了教育部之外,還有大考中心董事長及招聯會執秘都在現場,麻煩請把今天所聽到各位立委的意見作更多的精進,期許大家。
    今日會議作如下決定: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 委員楊瓊瓔書面質詢
  • 項目
    一、本席邀請教育部長。今天是「學測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改善命題穩定度」專題報告,上週本席也有在這裡跟您討論制度問題。我們不容許孩子成為教育實驗的白老鼠,這次大學學測,是新課綱第一年的考招,大家都緊盯著,教育部本來用意是搭配學習歷程檔案,展現學生不同多元能力,卻因為命題的定位,數A滿級分只有789人,去年學測數學科就已經被發現難度被拉高,連續2年,數學成關鍵少數,都是因為教育部缺乏統整系統思考,產生考生及家長們學測大怒神感受,請問教育部,過去都說尊重大考中心,尊重大學自主,是不是在閃躲教育最高機構當責?本席認為,學測是整體學生的學力測驗,不是為頂尖校系挑選學生,應系統思考地當責協調,連結大考中心與整體教學環境正常化,才是真正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 項目
    二、命題不該違背國民教育整體通識學習的理念,大考中心應該要最清楚學測的定位如何,外界認為大考中心運作機制有問題,請大考中心也要解釋,針對這次學測命題,有規劃要出版學測參考答案,闡述出題理念以協助現場教學嗎?教育部已說,將持續支持大考中心建置題庫,透過專業命題和題庫讓難易度更穩定,本席相信命題教授、老師們絕對都是用心命題,只是也要能聽見考生及高中教師乃至補教業的建議,才是真的保障考生權益還有學測本質。接下來大考中心運作機制如何精進?對明年學測有沒有信心?
  • 項目
    三、108新課綱實施後的第一屆大考,剛好可以檢視新課綱與考招改變,有兒少代表號召幾位高中生調查提出「108課綱觀察報告」,教育部看過了嗎?報告裡指出,城鄉差距存在、學習歷程檔案淪為軍備競賽,而分科測驗刪除國文和英文兩科增加學生更大壓力等等這些第一線學生的心聲。新課綱的願景是成就每一個孩子,不是要拖累每一個孩子,請問教育部,是否有必要將新課綱做總體檢,一起好好思考108課綱「立意」與「實行」間的落差與問題?
  • 委員邱志偉書面質詢

    一、主題:商管採數A(自然組數學)問題
    1.針對目前社會組考生,若想就讀台灣頂尖大學的商管、社會科學相關科系,各大學紛紛採計自然組數學A,這對社會組考生而言,會帶來入學受教權的剝奪。本席認為,過去大學尚有二次入學考試時,在七月的指定科目考試,部分商管系所會將數學分組招生,兼收社會組與自然組考生。是否明年度開始,學測入學也可以比照辦理,不要單一科系只收主修自然組數學的考生?
    2.雖說當前數據分析、AI等議題都與商管科系有關,甚至如政治系過去傳統認為與數學關聯較低的科系,數學的應用程度都越來越高。但即便如此,我們制度設計的精神,就是在高中時已經針對數學使用的必要性,進行過分流。教育部是否可與各商管學院商討,應依數學使用之難度與複雜度,部分校系應該要仍保持仍收以社會組數學(僅採數學B)為專長之考生?
    二、主題:指考制度原有精神不可偏廢問題
    111學年度各大學系組在入學考試上,最大變革在於7月的指定科目考試正式走入歷史,並改採分科測驗。但指考原先有的二大精神,在未來分科測驗將會蕩然無存:1.指考是給學生二次機會、2.指考各科是百分制度,考生實力不會被壓縮。本席要強烈呼籲及建議,分科測驗應該維持國、英、數乙考試,且採百分制。教育部可否在今年二次考試結束後,針對這二項訴求作出研議報告?
    三、主題:考題難易度應該維持穩定
    1.109、110、111學年度大學學測數學科之考題難易度落差過大,針對這項問題,大考中心總將問題推給題庫的建置。但這三年考題既然都是題庫出題,請問為何挑題庫的方式,標準是否相同?今年有無因為新制學測上路,挑考題標準改變?
    2.本席要提醒教育部及大考中心,考題難易度若無法掌握好,國、英、數乙,尤其是社會組數學的部分,就應該要考二次,也就是分科測驗應該要繼續考數學科,給考生二次機會,請問針對今年學測數學太難,教育部有無考慮7月分科測驗,用數乙考試進行補救?難易落差大的穩定性問題若無法解決,可否盡速定案,明年維持指考時的設計,分科測驗考數學乙?
  • 主席
    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報告委員會,今日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謝謝各位。
    散會(13時27分)
User Info
林奕華
性別
黨籍
中國國民黨
選區
臺北市第6選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