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1次會議紀錄
中華民國112年2月24日(星期五)9時2分 @ 本院議場 (主席:游院長錫堃)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1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12年2月24日(星期五)9時2分
    地  點 本院議場
    主  席 游院長錫堃
    秘書長 林志嘉
    繼續開會
  • 主席
    報告院會,現在繼續開會,進行行政院院長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質詢。
    行政院院長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質詢。
  • 主席
    請行政院陳院長報告。
  • 質詢:陳院長建仁:9:2

  • 陳院長建仁
    (9時2分)游院長、蔡副院長、各位委員先進。今天建仁應邀率同行政院團隊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深感榮幸!
    今年1月31日承蔡總統信任與託付,由我接續擔任起行政院長這樣的重任,有這個機會能夠回饋自己的能力,報效國家,為人民做事,為國家服務,備感責任重大,我一定會秉持「行公義、好憐憫,常存謙卑的心」這樣的信念全力以赴,敬請各位委員多予指教。
    我要感謝林全、賴清德、蘇貞昌三位前院長任內能夠推動能源轉型、長照2.0、少子女化對策、有感減稅、年金改革、地方創生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與「5+2產業創新」等重大政策,一棒接一棒,戮力執行蔡總統為國家所擘劃的願景,為壯大臺灣奠定基礎。
    蘇前院長在4年任內成功防堵非洲豬瘟的侵害、守住百年的大旱以及度過COVID-19的疫情,且妥適因應國際政經情勢的嚴峻挑戰,拚出臺灣經濟的佳績,啟動及完成諸多重大建設和福國利民措施,奠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新的團隊會在此堅實基礎上接棒前行。
    蔡總統領導國家6年多來持續帶領臺灣邁向正確的方向,從經濟發展到人民照顧,從堅守國家主權到提升國際地位,都有長足的進步。
    2020年疫情對全球帶來重大的衝擊,但是臺灣因為防疫得宜,加上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等,加速投資及擴大內需,使臺灣在疫情期間展現韌性,得到國際相當的重視,經濟表現也遠比絕大多數國家來得好,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6.53%,創近11年來最高。
    臺灣也持續在世界競爭力、廉政、民主、新聞與經濟自由,以及主權信用評等等國際評比當中連續獲得世界權威機構的高度肯定。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跟各位報告,去年2月日本《日經亞洲》(Nikkei Asia)發布「COVID-19復甦指數」,臺灣在120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同年,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所公布的「2022年經濟自由指數報告」,臺灣第一次進到「經濟自由國家」,臺灣排名全世界第6,更是人口2,000萬以上國家中的唯一。
    同年4月,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則將我主權信用評等調升至「AA+」,是臺灣21年以來最佳評等成績。由此可知,臺灣也持續在國際上得到很多地肯定。
    這6年多來,政府穩健施政、嚴守財政紀律,持續為國人加薪、減稅、增福利,從小顧到老,從家庭顧到學校。中央政府總決算已連續5年歲入歲出有賸餘、且連續4年的賸餘超過千億元,2021年賸餘更達到3千億元,今年可望再創新高。
    臺灣和全球都正值疫後經濟、社會重建重要階段,儘管臺灣的防疫表現獲得國際普遍地重視,這是全民合作,團結一心的結果。但是去年臺灣面臨Omicron變異株的威脅,許多中小企業、小攤商、中低收入都受到影響,因而生活困頓,加上受全球景氣衰退,導致部分產業於去年外銷訂單明顯減少,有待政府大力給予支持,度過此波不景氣。
    但是因為近年來我們的經濟表現佳,全國稅收超出預算數,加上政府嚴守財政紀律,所蓄積的量能得以支撐國家未來發展所需。因此,行政院已在今年1月12日將「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送請貴院審議,也特別謝謝貴院支持,並在本月21日三讀通過,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與全民共享,加速疫後復甦,並加強照顧有需要的產業與民眾。
    今年臺灣和世界各國一樣,仍然充滿挑戰,行政團隊將以同理心與關懷心,加強體察民意、重視溝通,落實蔡總統所交付的四大任務:
    一、盤整防疫措施,穩定邁向疫後復甦新生活。
    二、健全社會照顧體系,持續減輕人民的負擔。
    三、提升國家基礎建設,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並強化產業的韌性。
    四、持續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鞏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新的內閣團隊將儘速展開全面建設,打造一個「溫暖而堅韌」的臺灣,讓臺灣在下一個十年,具有面對挑戰的韌性及競爭力。
    有關本院施政方針書面報告,日前已送達貴院,以下謹就三大施政主軸,簡要報告。
    強韌經濟,永續發展
    為強化經濟韌性、持續提升國家基礎建設,政府將持續藉由「投資臺灣三大方案」驅動投資,加速落實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的新設及擴建,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積極進行前瞻基礎建設第4期。
    政府也會特別加強推動5年近1,000億元的「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另規劃運用疫後特別預算,協助中小企業的智慧化、低碳化轉型,並強化基礎設施,輔以專案貸款,以助其穩健經營、留住人才,邁向轉型升級。
    另外,政府也會持續優化綠色環境給付,打造全國冷鏈、補助農機設備更新,加強遠洋漁港設施,提升產業的外銷產能。
    永續發展是我們對後代子孫的共同責任,政府正朝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全力推動。
    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去年太陽光電的推動量是2.5GW,是有史以來最高的1年;今年離岸風電加入電網的風場,也累計有2.2GW,去年綠能發電量是200億度電,占全年8%,創歷史新高。
    「淨零排放」是全球環境永續的共同目標,也是臺灣強化環境韌性的重要工作。去年3月政府已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上個月貴院也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而我就任後首批的公文,就是4年投入743億的「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從法案、政策和預算各方面來努力。
    溫暖家園,貼心照顧
    為全面革新社會照顧體系,讓國人安居樂業,在治安方面,政府會持續透過檢、警、調、憲、海關、海巡等六大緝毒系統合作,盡力掃毒,遏止毒品對國人健康的危害,並大力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務求溯源斷根、嚴懲不法。我們也將全力掃蕩黑道幫派,加強肅槍行動。
    在道安方面,行人是最弱勢的用路人,我們將「行人路權」列為道路安全的改善重點,專案列管,從觀念、執法、道路環境,以及監理作為等面向來加強、精進各項作為,務求最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死亡數。
    資安即國安,政府也會持續強化國家的數位韌性及資安防護體系,本院已要求各部會及其主管事業在發生重大個資外洩的情況下,必須依據現行機制立即通報,同時須偕同數位發展部及所屬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在3日內進行行政檢查,10日內完成檢查報告,且在兩週內做成處分。本院也正積極研議建立個資保護的獨立監督機制,同時進行「個人資料保護法」與「資通安全管理法」的配套修法,廣納對象,提高個資外洩罰則,強化與要求公私部門對個資保護之責任。
    蔡總統上任後,政府已連續7年調漲基本工資、6年調漲基本生活費,也完成農漁民的「三保一金」四大福利拼圖,並且推動「水稻收入保險」,提供稻農基本保障。今年1月,貴院三讀通過修正「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讓農保的生育給付、喪葬津貼都大幅提高。我們將持續強化對基礎勞工、家庭及農漁民的照顧。
    感謝貴院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政府才能將全齡照顧、減輕育兒與長照家庭負擔、促進婚生環境的決心,轉化為實際政策。
    為讓社會安全網更加綿密,我們會推動5年407億元的「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投入近萬名專業人力,強化公私協力,補強社區精神衛生服務與支持體系。
    「長照2.0」預算從2016年的不到50億元,成長到今年編列近650億元,受惠人數也從9萬人增加到44萬人。少子女化對策經費,從2016年的150億元,成長到今年編列超過1千億元,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使得所有照顧者與婚育家庭的辛勞能夠減少,降低大家的負擔。
    依據主計總處2022年物價指數狀況來看,臺灣的CPI年增率2.95%,低於歐元區8.4%、美國8.0%,以及南韓5.1%。我們除了匡列預算進行電價補貼,以穩定電價外,並從源頭控制能源及各項原物料的價格,減徵黃小玉等關鍵原物料稅負措施,也正研議延長辦理。
    連續5年年度收支赤字的健保財務,在去年「由負轉正」,今年的全民健保費率是不會調整。
    為了加強照顧弱勢團體,今年會延續加發低收和中低收入戶的生活補貼。
    政府為讓民眾能夠安居樂業致力實現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目前直接興建住宅近7萬2,000戶、包租代管社會住宅約5萬9,000戶,合計已達13萬餘戶。未來,政府也將擴大推動包租代管,並研擬更多元的平價住宅供給方案,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並且今年將啟動隨到隨辦,放寬申請資格,將補貼年齡從20歲調降到18歲。
    為降低通勤者負擔政府也規劃「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推動北中南三大生活圈的通勤補貼方案。
    去年,政府全面落實「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中央廚房大帶小」等校園三大革新計畫。
    在文化發展方面,文化是國家的靈魂,為打造臺灣文化品牌,今年總預算所編列的文化部預算是史上最高,持續從法制面、組織面推動多項文化政策。未來我們會積極發展臺灣內容產業,建立屬於臺灣的文化自信。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國家,政府有責任保障多元族群文化,讓臺灣朝族群主流化的理想前進。政府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支持族語傳承,強化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韌性;帶動客家文藝復興,振興客庄經濟,促進客庄地方創生效益及文化永續深耕;精進新住民權益照顧,培力新住民及其子女,營造更包容開放且溫暖的社會環境。
    守護臺灣,立足世界
    今年1月26日美國及加拿大智庫所發布的「2022年人類自由指數」,臺灣名列亞洲第1;這個月初,經濟學人智庫所公布的「202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臺灣則連續2年拿下亞洲第1。
    臺灣的民主,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民主的臺灣,對普世價值的堅持,無畏極權威脅的堅定,是我們吸引國際目光、備受世界肯定的關鍵。
    去年5月,在促轉會任務完成並依法解散後,由本院新成立的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接手統籌推動相關任務,進行人權保障及轉型正義政策。為讓轉型正義的理念在社會扎根,將人權價值內化於國人思維,鞏固民主體制,本院將執行「國家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而「財團法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也在上週揭牌,辦理被害者與其家屬的權利回復事務。
    為守護美麗的臺灣,以及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政府會持續推動國防自主,同時強化全民防衛體系。我們也會鞏固全民心防,政府將持續精進錯假訊息的查核與澄清機制,以避免資訊戰的威脅。
    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高度共識,政府將以蔡總統所提出的「四個堅持」來保障臺灣的穩定及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疫後復甦,堅韌臺灣
    政府在疫後期間需要進行許多振興工作,我剛才提過,非常感謝貴院通過疫後特別條例,我們也將特別預算送到貴院來,希望這筆預算能夠在朝野黨團的支持之下,讓這項福國利民的計畫順利通過。
    溫暖要即時,敬請貴院支持普發現金的先期規劃和系統設計,本院已同步整備建置,只要預算一通過,即可以最快速度、最多元形式來發放現金。
    團結合作,幸福共好
    國家要團結,我們才能打造一個堅韌溫暖的臺灣,不管是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或是防疫,都必須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才能有所成就。
    現階段正是臺灣疫後社會療癒、經濟堅韌重建的關鍵時期,行政團隊一定全力以赴,守護國家,建設家園,提升國力,讓社會更溫暖、國人更幸福、國家更進步。願「慈愛與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平安,彼此相親」。
    敬請各位委員先進,繼續支持國家施政,我也懇切籲請國人同胞,給予行政團隊最大的支持,只要大家不分朝野、全民團結,我們一定能匯聚能量、開創新局,將種種挑戰化為前進的動力,讓堅韌的臺灣,繼續成為2,300萬人幸福生活、團結共好,而且是世界一流的國家。
    關於貴院在上週所關切的長照、薪資、勞保及能源政策等四項議題,書面補充報告已經送達貴院,敬請委員參閱。
    在長照方面,政府在2016年就開始積極推動長照2.0,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力量以及政府和民間的資源,剛才我已經提過實際上我們針對長照已經增加了長照的經費、長照的涵蓋率、據點及長照人力,同時服務人數大量增加並縮短轉銜期,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進展。
    在薪資方面,我剛才也提過,政府在2018年就提出「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報告,所以政府連續7年調整基本工資、連續6年調漲基本生活費,並修改所得稅法,讓薪資所得者、中低所得者及育兒家庭的負擔能夠減輕,未來我們也會優化投資環境、擴大相關內需。
    在勞保財務方面,我們會繼續研議勞保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將會繼續提撥。到目前為止,政府已經提撥1,470億元到勞保基金,我們希望能夠維持適度的勞保基礎水位,讓大家都能夠領到勞保,而且世世代代都領得到。
    在能源的部分,我們會根據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政策來穩定供電,並降低空污及減碳。在再生能源方面的設置及燃氣組的新增、燃煤機組的停機,都是我們要進行的方向。
    以上向各位報告貴院所關切的四大議題,感謝所有委員的辛勞,也祝大家身心靈健康、平安喜樂,謝謝大家。
    行政院112年度施政方針
    過去一年,世界多數國家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仍然攀高不下,全球的經濟、人們的生活,都受到重大影響;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除凸顯獨裁強權擴張的野心外,亦促使所有民主國家團結共抗霸權欺凌;此外,中共除持續打壓我農產品,其軍機更不斷侵擾我國空域,造成區域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在蔡總統領導,以及全體國人團結努力下,我們在最困難的時代,拚出最好的成績。日本「日經亞洲」(Nikkei Asia)2022年2月發布最新「COVID-19復甦指數」,臺灣的防疫成績全球第1;我們110年的經濟成長率達6.45%,創近11年來最高,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亦首次超過3萬美元。
    另在國際重要評比方面,臺灣各項表現進步耀眼,成績斐然,諸如:「國際透明組織」(TI)公布「2021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CPI),在180個國家中,臺灣排名第25,是自1995年創設該評比以來最好的成績;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1年民主指數報告」,在167個國家中,臺灣不僅連續2年進入「完全民主國家」,排名更進步到全球第8、亞洲第1;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公布「2022年經濟自由指數報告」,臺灣首度進到「經濟自由國家」,在184個國家中,只有7個國家獲此最優評比,臺灣排名第6、更是人口2,000萬以上國家中的唯一,該報告中更盛讚臺灣是全球極少數國家,過去5年連續保持經濟成長的經濟體。
    過去一年,在國際疫情艱險中與強敵侵略威脅下,我們穩健施政,努力防疫、拚經濟、守護國家主權與人民安全,讓國人能安居樂業、國家更自由民主,不僅使國家財政良好,能積極為國人加薪、減稅、增福利,提供更多、更好的照顧,更嚴守財政紀律,中央政府總預算已連續5年歲入歲出有賸餘,且連續4年的賸餘超過1,000億元,110年的賸餘更可望超過2,500億元、還債金額達1,200億元,這都創20年來新高。
    過去這段期間,我們雖然克服無數難關,然而未來一年的挑戰依舊嚴峻,我們不僅要確保國家安全、穩定疫情、照顧國人健康、生計與福祉,更需持續發展經濟、提升競爭力,讓臺灣保有在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進而拓展國際經貿布局,讓臺灣迎向世界,持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我們只有一個臺灣,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國家。事實證明,有政府,會做事,攜手同心,奮力前進,正是今天臺灣能夠獲得諸多國際肯定與支持,在世界上可以揚眉吐氣的原因,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團結合作、自立自強,必能成就更美好、更幸福的臺灣。
    爰本此旨,訂定112年度施政方針如次:
    壹、內政、族群及轉型正義
    一、加速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協助青年在地深耕;推動花東、離島及偏鄉地區建設發展;健全地方制度,鼓勵區域聯合治理;精進國土管理機制,確保國土永續發展。
    二、建構數位服務跨域協力典範,增進政府效能與韌性運作;完備數據公益生態制度及應用,拓展個人資料自主運用範疇;促進跨國公民科技與資料民主化的共同發展,落實智慧國家願景。
    三、落實轉型正義,促進真相和解,推動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迎向團結和諧社會;調查及處理政黨、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健全政黨公平競爭環境。
    四、保障警察、消防、海巡、移民及空勤人員照顧與福利;打擊電信網路詐騙,根絕毒品,檢肅組織犯罪,強化治安維護;完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管理,精進防護監控及通報應處機制;提升複合型災害防救量能,推動智慧防救災,落實防火安全管理,增進救護品質。
    五、健全房市及租賃住宅制度,加速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保障青年及弱勢家戶居住權益,提供多元居住協助,落實居住正義;加速都市更新、危險及老舊建築重建,強化複合型公寓大廈的管理及公共設施服務機能;建構智慧節能宜居環境。
    六、健全政黨政治發展,完備公民參政法制;強化政治獻金管理,落實陽光政治;辦理全國性公民投票,完善公投準備作業及優化電腦計票流程;籌辦立法委員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確實辦理政黨連坐裁罰。
    七、積極培育國家重點領域人才,留任優質外國中階技術人力,精準延攬產業關鍵人力;完善跨境人流管理,營造國際人才工作及生活友善環境;精進新住民權益照顧措施,培力新住民及其子女。
    八、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促進原住民族自治及生存發展基礎;建置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加強族語保存與發展;強化居住服務與協助,打造部落宜居環境;建構原住民族社會安全照顧體系,完善原住民族產業轉型升級。
    九、落實族群主流化理念,召開全國客家會議;提升客語語言活力,建構客語學用環境;發展客庄文化力,蓬勃客家藝文能量;完備客家多元傳播體系,提高客家語言聲望;發展在地觀光產業,促進客庄永續發展。
    十、擘劃海洋整體施政藍圖,推動向海致敬政策,打造生態永續、海域安全、產業繁榮的優質海洋國家;形塑海洋民族文化認同與傳承,充實海洋文化內涵;整合國內海洋科學研究,提升海洋科技與產業鏈結。
    貳、外交、國防及兩岸關係
    一、堅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等普世價值,以前瞻思維及創新作法,實踐「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理念,全力鞏固與邦交國關係,深化與理念相近無邦交國家實質關係。
    二、維護我國已加入的國際組織會籍與權益,爭取參與尚未加入的重要功能性國際組織,經由務實、創意方式尋求突破,結合理念相近國家支持,積極加入國際社會運作。
    三、結合國內外各方力量,在人道救援、醫療公衛、減災防災、數位治理、永續發展、性別平權及糧食安全等領域強化國際合作,與理念相近國家及國內外重要非政府組織(NGO)建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對區域及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四、強化智庫戰略溝通與政策研究,掌握國際安全情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機制,聯合區域相關國家,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
    五、健全僑教發展,推動臺灣華語文國際教學;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延攬海外專才蔚為國用;克服疫後挑戰,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匯聚僑界豐沛量能,擴大國際支持臺灣。
    六、以不對稱作戰思維及戰力保存為基礎整建兵力,朝「遠距、精準、機動」等方向發展;戮力戰訓整備,依「處處皆戰場、時時都訓練」原則,採「實戰化」訓練模式提升防衛戰力。
    七、整合各級政府資源,強化全民防衛動員;落實動員教育召集訓練,建立可恃後備戰力;運用多元管道推廣全民國防教育,凝聚全民愛國共識。
    八、前瞻國軍聯合作戰需求,以目標導向發展國防科技;結合政府與民間量能,建立國防產業良性競爭環境,促進國防產業發展。
    九、周全退除役官兵服務照顧,促進國際退伍軍人輔導事務交流;強化產學產訓合作,厚植學能促進穩定就業;營造榮家優質高齡頤養環境,推動智慧醫療整合長照,落實全人健康照護。
    十、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為基礎務實處理兩岸關係,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及民主自由;盱衡國際及兩岸情勢發展,賡續檢討兩岸政策法規及措施;預應港澳情勢保障國人權益,妥處援港作為踐行普世價值。
    參、經濟及農業
    一、掌握國內外總體經貿情勢,規劃前瞻因應措施,推動數位轉型、引領企業朝向淨零碳排轉型、建構優質經貿與投資環境、活絡經濟創新成長動能,加速投資臺灣,推升整體國家競爭力。
    二、持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並在「五加二」產業創新的基礎上,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打造臺灣成為半導體先進製程、亞洲高階製造、綠能發展及高科技研發等中心,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三、驅動新創及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開發新商業服務模式,建構綠色轉型意識及消費,活絡資金取得與在地共榮發展。
    四、國際經貿多元布局,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開拓潛力市場;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引導產業拓展全球商機;強化中東歐鏈結,凝聚跨部會資源,有方向性地展開與歐洲人才、產業與投資合作,持續深化台歐雙方關係。
    五、推動淨零轉型並確保穩定供電,強化節能,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布建儲能及智慧電網,推動能源轉型並朝淨零目標邁進,實現非核家園。
    六、加速水庫清淤、水源開發、備援管網及自來水減漏;推動水環境建設及流域整體改善,推廣在地滯洪,增加承洪韌性;持續公共污水下水道建設,建立下水道永續營運管理體系;擴大推動再生水回收利用,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
    七、擴大推動農業保險及實施政策性收入保障,穩定營農收入;精進農民健康保險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強化納保與給付制度;持續推動農民退休儲金制度,完善農民福利體系。
    八、強化動植物防疫檢疫效能,防範疫病蟲害跨境傳播;推動豬瘟撲滅工作,維持非洲豬瘟與口蹄疫非疫區;導入現代化畜禽飼養管理系統,強化屠宰場衛生安全管制,加強區隔國產與進口畜禽產品管理;落實動物保護與寵物管理措施。
    九、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及淨零排放措施;推動綠色環境給付,引導耕作制度轉型,維護優質農地資源;推動灌溉系統現代化,提升灌溉用水效率及防減災功能;強化青農輔導,提供安心健全的從農環境。
    十、強化產銷調節機制,確保糧食穩定供應;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民收益;推廣地產地消,拓展食農教育,增進國產農產品品牌形象與消費者支持;提升農產品外銷競爭力,開拓出口市場。
    十一、強化漁業資源管理,落實責任漁業;提升外籍漁船員勞動權益與友善漁作環境,接軌國際規範;建構海水統籌供應系統及推動外海箱網養殖,促進養殖漁業升級;營造功能完善漁港與特色漁村,永續漁業發展。
    十二、深化休閒農業旅遊,拓展國內外遊客市場;加速活化農村產業發展,營造宜居宜農宜遊的農村環境;建置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增進生物多樣性;發展適地林下經濟與林產業多元永續利用,提高國產材自給率。
    十三、查處事業妨礙競爭行為,促進市場自由公平競爭;健全消費者保護政策與法令,積極有效處理重大消費爭議。
    肆、財政及金融
    一、統籌中央財源並落實零基預算檢討,促進政府財政健全;精進中央對地方補助制度,提升地方財政自主;強化債務監管與深化地方財政輔導,恪守財政紀律。
    二、優化稅制稅政,兼顧經濟發展,建構公平、適足稅收及具國際競爭力賦稅制度;加強國際財政合作交流,營造優質經貿投資環境。
    三、推動數位智慧海關,提升通關安全與便捷;精進關務科技查緝,擴大邊境查緝量能。
    四、推動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基礎建設,建立促參案件履約爭議協處機制,確保公共服務品質;運用國有資產,創造開發效益;精進公股股權管理,提升事業經營綜效。
    五、提升金融業韌性、公司治理與誠信經營文化;落實金融業風險管理、資訊安全及法令遵循。
    六、推動以社會整體價值為基礎的金融,精進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擴大普惠金融;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產業效益,促進永續發展。
    七、優化金融市場投融資與籌資環境,鼓勵金融創新,擴大國際金融合作及鏈結。
    八、採行妥適貨幣政策,維持物價穩定與促進金融穩定;強化外資進出管理機制,維護外匯市場秩序。
    伍、教育、文化及科技
    一、持續增加公共化幼兒園供應量,擴展平價就學機會,降低幼兒就學費用及發放育兒津貼;穩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完善教師培育與增能,提供適性多元教育資源,成就每個孩子。
    二、精進數位學習環境,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落實「中央廚房以大帶小」,強化校園供餐品質及食安管理;提升大專校院住宿環境,減輕弱勢學生校外住宿負擔;持續推動新興人口成長區中小學校舍新(增)建工程,滿足學生就近入學需要。
    三、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強化育才、留才及攬才,提升國際競爭力;持續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導入產學共創模式,培育國家高階科學技術人才;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強化區域產學鏈結,充實產業優質人力。
    四、推動國家語言及雙語政策,加速雙語教育整合、數位學習、擴充英檢量能、提升公務人員英語力等措施;深化國際交流,將人才與產業推向國際;打造臺灣優質華語文教育品牌,推動本土語文教育;完善原住民及新住民子女教育,促進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強化家庭與高齡教育,建構優質終身學習場域。
    五、擴大青年公共參與,增進施政創意活力;完善國家運動訓練園區,強化各級運動選手培訓體系;挹注跨域資源,促進運動產業發展;建構安全友善運動環境,帶動全民運動風氣。
    六、完備文化治理體系及文化法規制度,建構藝文產業支持體系;落實文化平權,確保人民創作及表意自由;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政策,營造語言友善平權環境;推動文化體驗教育,培植藝文欣賞人口,支持藝文創作實驗創新及青年參與。
    七、落實臂距原則,強化專業文化中介組織及文化法人運作及功能;打造國家級劇場及美術館,支持地方藝文場館升級轉型,建立藝文發展生態系;重建臺灣影視聽與藝術史,以當代多元觀點詮釋與推廣。
    八、健全文化資產永續發展環境,推動文化資產普查、保護及活化;再造歷史現場,以科學方法監測與修復,引進公民參與及跨域思維。
    九、發展在地知識,結合文化產業運用;振興工藝產業,促進工藝人才傳承;發展社區營造組織,擴大新住民參與;推動博物館專業發展,營造兒童學習體驗空間;打造故宮為「友善、開放、智慧、普世」博物館,發展智慧型觀眾服務。
    十、提振臺灣文學創作及出版產業發展,促進跨域應用、數位發展與國際合作;保存推廣本土原創漫畫;健全影視音產業生態系,強化影視音內容與AI、5G、物聯網技術應用,鼓勵跨域合作及國際合資合製,提振內容產業發展。
    十一、健全公共電視營運體制,維運國際影音串流平臺;打造臺灣藝文品牌,促進國際交流,擴大與東南亞及印度太平洋地區合作。
    十二、擬定國家科技發展策略,厚實基礎科學研究;深化人文與科技融合,驅動永續價值科研環境;形塑全階段科研人才生態體系,培育高階科研人才;強化跨域及跨部會協調整合,串接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開創國家科技榮景。
    十三、跨部會打造新創一條龍生態系,整合產學能量,鏈結國際市場與資金;鋪建國際化科技合作環境,鏈結國際夥伴資源與能量,提升臺灣影響力與競爭力;建構精緻多元、優生活、低耗能新形態科學園區,使科技與環境共榮發展。
    十四、推動量子科技、A世代及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等前瞻關鍵技術布局,落實數位轉型與技術升級;擘劃太空科技藍圖,帶動國內太空活動及產業發展;完善精準健康生態系,加速全民全齡共享精準健康未來。
    十五、確保核電廠除役及放射性廢棄物安全,落實全民參與及資訊透明;執行海域氚監測及預警,提升輻射安全及災害防救量能;推動核研核心基礎設施,拓展原子能科技跨域應用。
    陸、交通及建設
    一、建構環島鐵道網,加強前瞻軌道建設;辦理鐵路捷運化及立體化,構建都會區捷運路網;持續完善環島公路網,辦理公路瓶頸路段改善;加強高快速公路系統性連結,強化東部公路交通網;健全生活圈交通建設,營造智慧城市環境。
    二、推展電動智慧化公共運輸及交通行動服務,促進運輸產業數位轉型;強化運輸場域節能減碳,鼓勵無障礙、節能、低污染車輛;營造高齡友善交通環境,降低機車族群事故風險;發展大型車主動預警安全設備,運用科技提升行車安全。
    三、整合智慧運輸實驗場域,擴大智慧交通科技生活應用範圍;持續訂定交通科技應用產業標準,帶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聯盟創新效益;創新應用5G提升交通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整合多元運輸,結合智慧城市規劃,促進偏鄉交通。
    四、落實重大運輸事故調查,建置整體運輸安全;強化運輸事故通報及參與式調查機制,與相關機關(構)及國外運輸安全調查機關合作;與國際大廠技術交流,提升紀錄器解讀能量。
    五、整合觀光圈資源,加強跨域合作,行銷多元主題旅遊,促進疫後產業轉型;落實觀光主流化,提升重要魅力景區及廊帶旅遊環境;推動景區數位管理及旅遊數位體驗服務,鎖定重點入境市場,吸引國際旅客來臺,並活絡國內旅遊市場。
    六、策定「多元門戶,地方共榮」目標,逐步完善桃園、臺中、高雄及松山,以及其他本島、離島地區機場建設,建構「東亞最具競爭力機場群」;賡續拓展國際航權協議,開闢國籍航空航網航點,督導航空業者落實管理及提升飛航安全。
    七、穩固國際商港競爭地位,強化港埠建設及服務;持續推動智慧海空港及智慧物流,優化海運產業及培育海事人才;發展藍色公路,汰換老舊交通船,提升離島海運服務;促進郵輪產業發展,優化郵輪港埠設施,加強東南亞行銷競爭力。
    八、辦理國家頻譜資源規劃,完善數位基礎建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健全通傳產業發展,提升5G創新服務;普及兆元級(Gbps)寬頻網路建設,強化偏鄉離島數位建設;精進通傳網路安全防護,督促廣電媒體強化自律及落實事實查證。
    九、精進計畫與經費審議,落實公共工程節能減碳及各機關工程查核;推動前瞻與策略性基礎建設,促進工程產業開拓海外市場;建構公共工程雲端系統,加速政府採購電子化;落實政府採購公平制度,導入全生命週期採購策略提升效能品質。
    柒、司法及法制
    一、賡續推動司法改革政策,完善犯罪被害人保護新制;落實「暫行安置」制度、貫徹「監護」新制,確保精神障礙被告接受醫療處置,銜接社會安全網。
    二、推動多元人權教育,普及人權意識,執行我國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接軌國際人權標準,促進人權保障;檢討民事法律,符合社會需求;健全行政法律,提升行政效能及落實正當行政程序。
    三、滾動檢討新世代反毒策略,追緝毒品源頭,展現政府毒品零容忍決心;打擊經濟金融、食品安全、黑道組織及綠能犯罪等類型,安定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安全;推動科技偵查相關法制,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完善證物監管保管制度。
    四、完善洗錢防制體質,符合國際規範並逐步本土化;促進國際及兩岸司法合作交流,積極與各國簽署刑事司法互助協定(議),共同打擊跨境犯罪;防範高科技營業秘密遭竊與中國企業違法挖角,強化安全防護工作,全力守護國家安全。
    五、持續推動智慧監獄,增進獄政管理科技化,改善矯正機關收容環境;精進勤務制度及健全職場環境,提升矯正工作士氣;強化專業司法保護團隊,推動多元處遇措施,無縫銜接矯正機關與社區處遇的貫穿式司法保護業務。
    六、持續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賡續推動揭弊者保護法制,鼓勵檢舉貪瀆不法;建構與精進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倡導公私部門建立防貪管理機制與誠信法遵文化。
    七、精進政府員額管理效能及公務人員考、訓、用、獎懲與陞遷等制度;持續強化員工給與合理性,推動人事數位轉型及資料治理,深化友善健康的公務職場。
    八、完善資安人才培訓生態系,推動資安人力待遇提升措施及工作績效評量制度;部署零信任網路機制,深化政府機關主動防禦架構;公私協力帶動公私部門資安意識,落實國家整體數位發展環境的資安防護。
    捌、勞動、衛生福利及環境保護
    一、賡續推動基本工資審議機制;強化彈性且安全工時規範;促進職場平權,落實就業平等;支持企業提供員工托育協助,營造工作與生活平衡友善職場。
    二、確保勞工保險制度穩定運作,強化新、舊制勞工退休金權益;建構勞動基金最適資產配置,精進風險控管機制,維護勞動基金安全及運用效益,提升勞工生活保障。
    三、加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協助青年職涯發展;提供多元職訓管道,強化技能檢定內涵;強化就業保險制度,優化就業促進工具;優化跨國勞動力聘僱管理制度,完善安穩就業體系。
    四、締造有利勞工結社環境;落實勞資爭議處理機制;精進勞工法律扶助措施,追求和諧勞資關係。
    五、健全職業傷病防治及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體系,完善職業災害保險制度;強化職場危害認知及高風險作業監督管理,打造安全工作環境。
    六、落實邊境檢疫與強化區域聯防;優化傳染病檢驗技術,提升檢驗量能;精進傳染病應變整備作業,強化疫災緊急應處能力;推動疫苗接種政策,倡導全民防疫新生活,提升國民保護力。
    七、持續推動健保改革,提升健保負擔公平性及資源使用效率;完善兒童醫療照護體系,強化急重症醫療網絡;布建原鄉離島智慧遠距醫療照護資源;爭取國際參與及推動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
    八、精進食安五環及生技醫藥法規政策,運用智慧科技強化產品審查監管、邊境管控與稽查輔導,提升醫療物資調度應變效能,完善食藥安全防護網;完善中醫社區醫療及長期照顧服務網絡,健全中藥品質管理制度。
    九、以自主、自立、共融、永續四大發展願景,提升高齡者健康及社會連結;檢討精進國民年金制度,確保民眾老年基本經濟安全;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增進全年齡層健康。
    十、持續擴增托育照顧量能,優化專業服務品質,建構友善育兒政策;依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落實兒童及少年、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
    十一、持續發展與深化社會安全網跨部會與公私協力及各項服務模式;建立智慧化派案輔助系統,精進風險預警評估機制;提升社會工作人力進用及服務量能;布建社區心理衛生服務資源,提升精神疾病、自殺與藥癮個案社區照護量能。
    十二、落實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強化性別主流化工具應用,建立國際多邊合作,營造尊重多元與性別平等公義社會。
    十三、持續推動廢棄物質資源循環,落實循環經濟;強化資源回收基礎設施,精進資源回收處理與利用效能;推動焚化廠升級整備及新世代熱處理設施等多元垃圾處理設施建置;推動廚餘處理能資源化及暢通去化管道。
    十四、落實空氣污染防制,強化季節性及區域性空氣污染管制及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應變、工業污染排放減量、老舊高污染車輛改善或汰除、港區運輸污染改善、河川揚塵防制、即時公開空氣品質監測資訊。
    十五、持續推動河川水質改善,強化事業廢水管制,結合循環經濟模式加強源頭污染減量;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加強登革熱等環境蟲鼠防治;強化海洋油污染防制應變,提升海岸環境清潔維護。
    十六、精進環評制度,提升環評審查效率及落實公眾參與程序,持續強化環評監督機制。
    十七、推動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強化溫室氣體減量管制及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作為;建構低碳家園,推動風險評估,強化公私協力建構調適能力。
    十八、擴大化學物質源頭管理、推動綠色化學,落實毒化災預防整備與事故監控;提升環保專業知能,強化檢測數據公信力,提升環境檢測鑑識技術,加強污染或高風險污染溯源;鼓勵綠色生活及消費,落實環境永續目標。
User Info
游錫堃
性別
黨籍
民主進步黨
選區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