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
這裡放一些可以連回去原資料的功能
-
國是論壇
-
國是論壇
時 間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2日(星期五)9時
地 點 本院議場
主 席 韓院長國瑜
主席:報告院會,現在進行國是論壇發言,每位委員發言3分鐘。
首先請麥玉珍委員發言。 -
質詢:麥委員玉珍:9:00
-
麥委員玉珍(9時)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早安,勞動部帶頭違法霸凌下屬,無法無天,臺灣還是法治國家嗎?我們作為父母感同身受,這種失去孩子的悲痛與無助,但我們更需要一個能伸張正義的社會,如果連基本人性與正義都無法捍衛,這樣的國家如何讓人民安心?基隆海科館霸凌事件爆發29天了,但調查報告遲遲未見,令人憤怒的是,海科館不僅未處理霸凌問題,反而對揭發者展開調查。從勞動部的員工遭霸凌致死案,到海科館揭發者的被打壓,凸顯賴政府官官相護的本質。許多重大弊案無法揭發,都仰賴揭發者的勇敢行動,但對揭發者追查、清算的現象不斷的重演,揭發者的被壓迫、二度受害,就是因為揭發者的保護法遲遲未立法,然而政府面對推動立法的態度,讓我們非常的失望。
揭發者保護法早在2017年就被承諾推動,漫長的等待已經快三千天,卻停滯不前,賴政府你在怕什麼?害怕動搖你的利益,還是擔心自己的惡行被揭發者揭發後,成為社會大眾撻伐的對象?賴政府的推諉與逃避,讓揭發者孤立無援,獨自承受著恐慌和壓力,揭發者保護法延宕,顯示賴政府無法治,心中無人民。呼籲賴政府力行正義,尊重生命,台灣民眾黨大力推動公益揭發者保護法,以實際行動保護揭發者的生命安全,為司法正義勇敢站出來揭發不法行為,揭發者是守護社會正義勇者,我們必須為他們提供堅強的後盾,譴責賴政府,杜絕人民被霸凌,司法要正義!人民要公平! -
主席謝謝麥玉珍委員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2位林倩綺委員發言。 -
質詢:林委員倩綺:9:4
-
林委員倩綺(9時4分)主席,各個立院同仁,大家好。本席今天想談談文化多樣性,文化政策不能走向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首先,我們來理解「文化」這兩個字,一個社會的文化代表著眾人的集體記憶,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的觀念與行為模式的內涵,文化是周邊的一群人主觀上對外界的異己感,以及對內的基礎情感,人們透過這些文化概念網絡來理解跟詮釋自己的世界。而文化是國家身分的核心要素,透過文化,一個國家民族得以區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體,這種文化身分為國民提供了集體認同的基礎,並將人們凝結成一個整體。所以任何政府在推動文化時,都應該要注重文化的多樣性與平衡,避免文化政策過於單一化,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民主多元社會的國家,強調各民族平等地位的一個文化相對論的想法非常重要,在訂定文化政策的時候,應該考慮各族群歷史環境跟社會背景。
為何強調文化多樣性呢?臺灣,我們曾經經歷了原住民、尼德蘭、西班牙、明朝、清朝的移民潮、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府遷臺後的影響,造就了今天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因此,我們在強烈的數千年原住民文化,有中華文化底蘊,日本殖民時期跟現代化、全球化影響的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融合體,這些時期歷史內涵所成為的族群、文化、社會,全面構成一套意義的網絡,是所謂的本土文化。因此,我們在強調所謂本土文化的時候,不能忽略我們曾經有過的歷史。因此,在文化政策上強烈的本土文化取向,現在常常都伴隨了政治意識的訴求,例如促轉會的轉型正義、人權博物館以及不義遺址,都走向單一文化的這個導向,因此,在這個公共活動當中,都可能讓本土文化與臺灣文化混為一談,帶著狹隘敵對等級制度的想法,這樣只會將文化政治工具化,而忽略掉了社會內部文化多元共存的實際狀況。
因此,本席強調,本土文化應該加強國人的身分認同,然而對於中華民國來講,臺獨帶著地域主義的狹隘本土文化觀點,已經將整個社會帶來了社會、政治、文化的質的轉變,本席在這邊先不討論所謂肯定臺獨,還是負面剖析臺獨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人的角度,去探討我們目前的文化政策,不應該將本土文化帶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尤其是在兩岸關係非常緊張的背景下,這樣一個政策目標有我們的戰略意義。因此,本席提出文化的多樣性與平衡歷史、認同根基的重要性,尊重過去存在的事實,不要踏入文化民族主義的陷阱,謝謝。 -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3位張嘉郡委員發言。 -
質詢:張委員嘉郡:9:7
-
張委員嘉郡(9時7分)院長、各位同事,大家早安。詐騙就是國安危機,詐騙不但讓無數的家庭陷入困境,更是對社會深深的傷害,這股陰影覆蓋了我們社會每一個角落,人民感到無助與絕望,這是政府的失職與怠惰。賴政府上任至今已經半年,根據調查國人認為新政府十大優先改革議題中,有49.7%認為應該以防治詐騙為第一優先,可見詐騙已經是國人最痛絕之惡。結果,儘管新打詐四法已經三讀通過,但是打詐卻越打越詐,政府單位一條又一條的打詐政策,成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打詐單位,結果呢?辦公室裝潢就要花1億,出國考察再花3,000萬,打詐的成果虛無飄渺。
根據警政署發布的打詐儀表板顯示,今年7月到10月,每個月被詐騙的金額皆超過100億,其中7月詐騙金額110億,8月137億,9月118億,10月120億,可以說每個月都超過去年全年度的詐騙總額88億,但是政府對於詐騙一籌莫展,尤其近來詐騙的形式不斷的升級,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詐騙集團已經開始運用這項技術,設計出更為逼真的詐騙情景,例如深度偽造的影片與語音,讓人難以分辨真假。由於生成式AI的操作簡單,很多的基礎模型甚至都可以免費低價取得,已經讓詐騙集團能夠更快速低成本的製作大量的詐騙內容。這樣的AI犯罪如何防範已是重要課題,歐盟早在2021年就著手草擬人工智慧草案,在今年8月正式生效,政府也應該著手提高民眾對AI詐騙的認識、增強判斷力,更甚應該提升偵查人員的偵辦工具,未來才不會淪為拿著彈弓打大炮的窘境,打詐儀錶板的數字是冷冰冰,但是人民的痛卻是深入骨髓,呼籲政府一定要理解詐騙已經在侵蝕臺灣。 -
主席謝謝張嘉郡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4號楊瓊瓔委員發言。 -
質詢:楊委員瓊瓔:9:11
-
楊委員瓊瓔(9時11分)親愛的院會主席韓院長、各位同仁、新聞界的朋友,楊瓊瓔發言。勞動部公務員遭霸凌輕生引發全民怒火,情節離譜,罔顧人命,更誇張的是政府處置荒腔走板。什麼樣的制度,會讓遭霸凌者求助無門、投訴無門?又是什麼樣的政府,可以對真相不管不顧,意圖用「目的良善」的說法,由勞動部長親自上場官官相護,假裝沒事?
遭受職場霸凌,是所有出外打拼人的痛苦經驗,勞動部這幾天完美示範什麼叫做政府失能、隱瞞錯誤。這位分署長在事發之後竟然檢討下屬、報復申訴員工,還要讓勞動部幫他吃案,為他寫一篇虛假卸責的調查報告,仗勢欺人,政府不像政府,反而像是黑幫堂口。
勞動部長到立法院答詢的時候,一下子引經據典漢納鄂蘭,一下子又談官僚文化,談到的細節,我總結部長的答詢就是:勞動部不知道有霸凌的陳情、不知道分署長怎麼分派、不知道霸凌細節、不知道為何調查報告用語不當、甚至不知道不能停職處分、也不知道分署長有沒有請假。現在更不知道分署長人在哪裡?什麼都「不知道」,就代表勞動部根本一開始就想輕輕放下,可恥至極!人命關天,我們當然不需要針對個人,但是我們在意的是制度的失靈,政府還有多少逃避監督的操作空間?我主張政府應全面檢討現行跟職場霸凌防制有關的法律,除了預防發生以及對於發生霸凌之後,要如何申訴、介入調查以及處分,做出明確的規劃。
現在勞動部、監察院不值得信賴,立法院要調查,本席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成立院級的調查小組,納入外部人士,針對霸凌這個事件,在整個過程當中怎麼樣吃案、違失的事件誰決定、誰決策,都要納入調查讓真相水落石出。
因此,唯有追出事件真相才能讓大家知道,所有的「不知道」、不作為,我們絕對不妥協! -
主席謝謝楊瓊瓔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5號陳菁徽委員發言。 -
質詢:陳委員菁徽:9:14
-
陳委員菁徽(9時14分)主席、各位委員同事以及媒體朋友,大家早安。11月4日我們失去一名非常優秀的勞發署同仁,除了憤怒更多的是不捨,不捨他以死諫選擇在他的工作場域結束生命,因為這些不在乎你的人,離開了人世。而對於勞動部部長何佩珊荒腔走板的記者會,以及謝分署長的惡劣行徑,只感到滿腔的憤怒!那一天等不到孩子回家吃晚飯的母親也正式發聲了,他說政府別再官官相護,也請還給他小孩一個清白!
為何113年了,我們的公務體系還是有如此迂腐陳舊的官僚文化,職場霸凌、性騷擾、耍官威,還有各種歧視,層出不窮?而本應該站在捍衛勞工正義的勞動部,記者會的內容卻絲毫沒有站在被害者的身邊,報告裡只有替霸凌者背書的無理內容,甚至將被害者的心理素質過低當作主要的死因,簡直是荒謬至極!大家應該記得,蔡英文總統對勞工說過什麼話嗎?他說要休息,去跟你的老闆說,不要跟政府抗議,請大家自立自強。從此之後,本席總是在思考,政府不是應該站在勞工這邊嗎?時至今日終於看到答案了,答案就是身為保障勞工權益的主管機關──勞動部,連自己同仁的基本權益都無法保障,當然只能自立自強!
這次的事件絕對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相信在政府龐大的組織中,一定還有許多夥伴正在各角落艱苦的撐著,所以我要告訴大家,我們歡迎所有針對這樣不公平對待、霸凌事件的檢舉,只要屬實,作為國會議員的我們就會努力幫你問責,因為不信公理喚不回。我也在此呼籲行政院,正視揭弊者保護法的重要性,以及國會改革的必要。今天如果不是立法院不分朝野(藍、綠、白)的委員透過質詢以及提案監督政府,行政院長卓榮泰會鞠躬道歉,移送檢調追究責任嗎?整個勞動部申訴過程是否有吃案,至今疑點重重,這也是應該要賦予國會調查權還有聽證權的時候了。
最後,再次向全國的公務員呼籲,如果您有委屈,職場中長官的蠻橫無理交給我們來替你們討公道!謝謝大家。 -
主席謝謝陳菁徽委員的發言,接下來請登記第6號許宇甄委員發言。
-
質詢:許委員宇甄:9:17
-
許委員宇甄(9時17分)院長、各位同仁、各位媒體先進,大家早。賴政府勿矯飾惡行,儘速法辦霸凌加害者!勞發署吳姓職員以死抗議自己在職場中遭受到的委屈,他想結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失去的生命無法挽回,但我們要追究的是誰釀成此悲劇、往後要如何避免、誰該負起應有的責任?
全國都在期待勞動部給出好的調查,豈料勞動部花了兩週才完成的調查報告不僅沒有解答這一次職場霸凌事件,也沒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說這個是嘔心瀝血的專案報告,來釐清官僚體系中平庸的邪惡是導致悲劇的主要來源。報告認為分署長謝宜容涉及職場霸凌,但又稱謝宜容在工作上的要求「目的良善」,企圖幫此事件止血洗白。這份報告沒有說明是誰讓謝宜容破格升官,也沒有說明檢舉是被誰吃案,是誰在第一時間阻擋調查,何部長所說平庸的邪惡就是民進黨政府所聘用的特任官員們所造成的。
何部長口頭請辭,至今尚未獲准,卓榮泰院長是要玩慰留遊戲,還是預算會期不敢動柯總召的人馬,請辭只是保官位、避鋒頭、以退為進的手法嗎?謝宜容的霸凌鬼故事已存在多年,事件被踢爆後,勞動部長何佩珊還打電話找民進黨高層關切地方議員,這難道不是一種政治霸凌?此行徑更加凸顯民進黨濫用職權、不尊重人的以上欺下心態。無論是過去民進黨內性騷擾事件,還是此次的勞權案件,民進黨的作法就是先用壓力逼人屈服,凡事都先用「喬」,「喬」不動就騙,本應保護全國勞工權益的勞動部,卻在勞動權益上做了最糟糕的示範,逼死人後,又忙著為高官的錯誤行為擦脂抹粉,勞動部從上到下沆瀣一氣、互相掩護、朋比為奸,使蒙冤的受害者至死仍申訴無門,他年邁的雙親只能淚求不要官官相護,給他們一個真相。
主管全國勞工權益的勞動部,真的能保護全國的勞工嗎?請問賴總統,勞動部上下交相賊,互相袒護,這就是賴政府回應吳姓公務員以生命作為抗議的改革第一步嗎?民進黨施壓、硬喬、欺騙的文化都是賴清德主席教出來的嗎?呼籲賴清德總統務必徹查法辦霸凌加害者,勿讓以生命作為抗議的悲劇再發生。謝謝。 -
主席謝謝許宇甄委員的發言。
接下跟院會報告,今天是我們下面要質詢的羅廷瑋委員的生日,我們掌聲祝福羅廷瑋委員生日快樂。請羅廷瑋委員發言,羅委員請發言,請壽星發言。 -
質詢:羅委員廷瑋:9:21
-
羅委員廷瑋(9時21分)賴清德總統,你有在看嗎?你有看到整個文官的體制正在崩潰嗎?現在公務人員活在水深火熱中,裙帶關係、裙帶政治害死公務人員,而如今我們希望找回真理、找回正義。
今天最新的媒體報導出來,勞動部說好今天謝宜容要出面面對大眾,跟大眾道歉,而如今看起來他不會再出來。謝宜容真的很偉大,分署長做錯事情,竟然要部長跟次長來幫他開記者會道歉,竟然要部長跟次長來幫他找藉口強辯,還要讓行政院長跟總統來幫他道歉,如今他卻神隱,請律師發了一個聲明,看起來更是推卸責任,大家可以接受嗎?我們不是只是要追謝宜容,而是謝宜容這個事件只是開端,他代表著是霸凌,他代表著是腐敗,他代表著是裙帶關係,還有人事的弊端,到底現在還有多少個謝宜容?我們看到衛福部也有發生這樣的相關案例,海科館館長陷入疑雲,到底還有多少事件,我們真的希望現在的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能夠徹查。
大家還記得我抓到衛福部人事任用,藥廠的女兒處理藥證的問題,臨床試驗科相關的承辦竟然是兒童及家庭學系,還是主秘的女兒,哲學系、國會經驗可以抵醫藥學背景,小小的審查員到大大的大法官,層出不窮;還記得臺灣金聯董事長呂政璋,上任3天火速下臺;還記得余天在特定的媒體節目表示說好了,可以「喬」人事。到底現在我們的政府怎麼了?我希望我們都應該站出來,你揭弊,我們會挺你,後續我們一定要趕緊通過吹哨者保護法,讓全民能夠受到保障。我們更希望現在的行政院痛定思痛,能夠設立霸凌的專責單位,而不是讓每一個機關自行處理,只會讓身處在這些職場當中的受難者不敢為自己發聲,我們一定會為他們加油,為他們努力。 -
主席謝謝羅廷瑋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8位洪孟楷委員發言。 -
質詢:洪委員孟楷:9:25
-
洪委員孟楷(9時25分)謝謝溫暖的院長,以及祝福羅廷瑋委員生日快樂。我們所有立院同仁,我想今天我有三個國人最關心的議題要共同來跟大家分享跟討論。首先,早上我陪賴總統出席了一個活動,是國家祈禱早餐會,賴清德總統在現場說,他祈禱萬能的上帝能夠賜給他智慧來帶領國家、帶領臺灣2,350萬人治理好中華民國。我們要講,真的治理好中華民國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只要讓我們臺灣2,350萬人感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我相信我們國家有優秀的公務同仁,自然就能夠持續地往前走。但很遺憾地,勞動部發生了這樣一個霸凌事件,11月4日不幸的同仁離世之後,到現在已經快20天了,到目前為止真相到底為何?國人是想了解,為什麼到最後會有最後一根稻草來壓垮這一個輕生的同仁?而過去到現在長期以來的霸凌,不管是肢體霸凌、言語霸凌、精神霸凌,為什麼都沒有被咎責?這一點才是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的。當權力的不公平、當對待的不公平、當職權的不公平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在臺灣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能夠告訴、說服我們的民眾,臺灣是持續進步往前的?更遺憾的是,現在有可能,加害者謝宜容已經神隱了,神隱到底是刻意的包庇,還是政府的不作為?我們要請教現在的民進黨政府,有人講,嫌疑犯陳啟昱可以不見,現在謝宜容可以不見,那我們要問,下一個不見的會是誰?這難道不是國人應該要重視的事情嗎?如果到現在都還沒有真相,我們真的對得起離開的人,真的對得起往生者嗎?
再來,下下禮拜二、12月3日,也是追思白玫瑰運動的日子,我要呼籲全國民眾大家一起來,因為10年前一位無辜不幸的女老師被兇嫌隨機殺害之後,到現在兇嫌沒有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臺灣絕對沒有資格跟條件走向廢死這條路,至少現在、此時此刻,全臺八成的民意是反對廢死的,大法官想要實質廢死,我們絕對不同意。所以下個禮拜二、12月3日下午1點,我們凱道見!「追思白玫瑰 只有愛如故」。
最後時間留給孟楷以及國人最愛的中華隊,我們說:達美樂打了沒,中華隊打美樂,今天就打!謝謝。 -
主席謝謝洪孟楷委員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9號吳宗憲委員發言。 -
質詢:吳委員宗憲:9:28
-
吳委員宗憲(9時28分)面對死刑犯會因大法官判決而回歸社會,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昨天我在質詢刑庭法官出身的司法院刑事廳廳長的時候,連他都對我所提出來的幾個問題表示有此可能性,會回去研議解決的方法,但是政府不亡羊補牢,只會發動側翼、政客出來說我們在危言聳聽、在恐嚇社會。請問一下,用騙術來維持執政的政府,人民要如何安身立命?連專業的刑庭法官都認為這是個問題,結果只有政客跟側翼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再重申這5個問題,第一,收容十幾、二十幾年的人,如何能夠認定有串證、逃亡之虞?所以根本無法羈押他們。第二,縱使羈押,一個審級也只有15個月的羈押期限,光是送精神鑑定就非常耗時,審不完也只好放人。第三,假釋是適用行為時的規定,大部分的死刑犯15年就可以申請假釋,而且羈押時間還可以折抵刑期,所以他們通常在監所裡面都是表現良好,一旦申請,那你就只能放人啊!你沒有辦法不放啊!這時候該怎麼辦?再來,收容日期可不可以折抵刑期?目前雖然法無明文,但是人權團體一定會出來主張,所以將來收容的日期也可能會折抵刑期,導致這些死刑犯非常快就可以申請假釋出獄。再來,非常上訴一旦成功,收容人的身分轉為被告,在等待普通法院裁定羈押前的空檔,根本沒有法令去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
以上這些問題就是沒有實務經驗的大法官所捅出來的婁子,這些大法官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更多問題出來。當廢死的大法官幫這些死刑犯死裡逃生的時候,司法天平已經大大的傾斜,還有誰能夠為這些亡魂、為這些被害人討公道?
我在上週已經提過了,師鐸獎女老師遭到性侵、被攻擊死亡,本來5度判死,這次卻被大法官救了。12月3日就是女老師10年前被害的日子,所以今年12月3日下午1點到4點在凱道,我們有一個「追思白玫瑰 只有愛如故」活動。被害者家屬的眼淚都還沒有乾,我們一起出來,拒絕大法官,邀請一同為被害者發聲。面對這些狀況,我想不是只有看到希望,我們才能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我們就會看到希望,請大家跟我一起站出來!我們一起站出來,向這個政府為社會安全不彰抗議! -
主席謝謝吳宗憲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登記第10號羅智強委員發言。 -
質詢:羅委員智強:9:31
-
羅委員智強(9時31分)民進黨廢死霸凌,該死的都不用死,不該死的卻死了。一位認真的公務員,因為謝宜容的霸凌失去了生命,可是謝宜容卻可以至今神隱不用出面道歉、認錯,不用出面交代真相,勞動部的記者會他不用出來,昨天勞動部長備詢,他也不用到。何佩珊說今天會把他找出來跟社會大眾交代,他也不用理會。是誰讓今天謝宜容可以這麼囂張,神隱到今天,躲起來不用對社會大眾交代?就是可惡的大法官!就是可惡的大法官!就是可惡的大法官!今天謝宜容不甩勞動部,我只問一件事,勞動部能拿他怎麼辦?你能拿他怎麼辦?他不理你,你能拿他怎麼辦?他沒有法律義務要理你啊!可是今天要不是大法官沒收了國會的聽證調查,沒收全世界國會都有的聽證調查,國會就可以要求謝宜容出席聽證會,把所有霸凌的過程如實交代清楚。如果今天這麼嚴重離譜、可惡的霸凌發生在美國、加拿大或任何的民主國家,他們的國會會舉行聽證調查,把當事人、關係人傳來,對國人做出最完整的交代。但今天謝宜容不需要,因為大法官做他的靠山!因為這些可惡的大法官做謝宜容的靠山!
這位公務員認真負責,他早上五點多上班,然後工作到深夜,這樣一個認真負責的公務員在被謝宜容霸凌之後,謝宜容要他11月4號交代工作,結果11月4號他把工作交出來了耶!拼命加班把工作交出來了,然後他也交出了他的生命,是多麼負責任的公務員!他連交出生命之前,還把工作交出來!今天勞動部竟然可以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到現在拿謝宜容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拒絕這個霸凌、廢死的政府!謝謝大家。 -
主席謝謝羅智強委員的發言。
報告院會,現在登記國事論壇發言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我們現在休息。
休息(9時35分)
User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