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
這裡放一些可以連回去原資料的功能
-
國是論壇
-
國是論壇
時 間 中華民國114年3月14日(星期五)9時
地 點 本院議場
主 席 韓院長國瑜
主席:卓院長、鄭副院長、各位閣員,早安。
報告院會,現在進行國是論壇發言,每位委員發言3分鐘。
首先請楊瓊瓔委員發言,麥玉珍委員請準備。 -
質詢:楊委員瓊瓔:9:00
-
楊委員瓊瓔(9時)親愛的院會主席韓院長、行政院卓院長所領軍的團隊、各位同仁及新聞界的朋友,楊瓊瓔發言。賴總統昨天正式宣布中國是我國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在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開啟互訪的時刻,總統卻不僅摒棄了過去承諾、主張的兩岸合作交流,還更力催兩岸敵意的油門,不禁讓人憂心執政黨是否為了在朝野大罷免的政治分歧上加大力度,而肆意的賭上國家前途的未來。
賴清德總統競選的兩岸政見,當時被認為是要延續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賴總統後來也不斷的重申,主張兩岸要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還說可先從重啟雙邊觀光交流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來追求和平共榮,但是就職才不到一年的賴清德總統是否打臉了蔡總統及過去的賴總統自己本身呢?過去我們熟悉的美中臺關係理論,無不追求一定的模糊空間跟平衡,來追求最大的和平可能性;又如美、中現在經濟等都多方的在對抗,但是也要辦理兩國元首互訪的川習會甚至生日宴,因為大家都知道對話及交流才能夠減少誤判,減少誤判才能夠降低戰爭的風險,反其道而行的賴總統是否有跟美方,或者是其他區域合作夥伴充分的溝通?是否有完整的來評估戰爭風險與情勢?大動作的由總統來宣布敵對勢力,又一口氣的拋出十多項未經時間凝聚共識的重大政策改變,真的是對臺灣最好的作法嗎?瓊瓔生在臺灣、長在臺灣,一輩子都在臺中,為這一塊土地貢獻己力,如果有任何對臺灣不利,我會第一個站出來捍衛,但總統的大動作,如果真的只是為了在大罷免的國內政治分歧上為綠營來添柴火,那就是肆意賭上國家的未來,絕非國民之福。期盼政府對政策能夠有完整的說明,而且也要做出真正對臺灣最有利的決策,因為臺灣是我們最美麗的寶島,也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好好的來捍衛我們的國家,為人民來造福利。 -
主席謝謝楊瓊瓔委員的發言。
報告院會,現在在議場二樓旁聽的是來自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小的小學生,我們掌聲歡迎未來的主人翁,歡迎你們來立法院。
接下來請麥玉珍委員發言,張智倫委員請準備。 -
質詢:麥委員玉珍:9:4
-
麥委員玉珍(9時4分)院長、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早安。目前臺灣政府讓人民負債5兆9,580億,人民無暝無日努力打拚繳稅讓政府還債,去年政府入帳實際為3兆7,619億,賴政府不編列預算還債,還想掏空國家資產,把人民的血汗錢三兆一千多億浮編、亂編去養媒體側翼,讓國家混亂,成為國際的笑話。最離譜的是國土署拿人民開刀,恐嚇人民,不時的宣傳抹黑,造謠立法院刪除預算,發不出租金補貼,讓人民心生恐慌,但事實是國土署該業務預算比去年多,今年的預算411.9億,扣除372億的租金補助,還多了將近40億可以用,根本不影響人民的福利。
立法院凍結預算是監督政府不要亂花錢,只要他們按照規定認真執行,所有的預算全部都可以使用。我們人民是每個月領薪水,難道我們的政府現在不做事,是要領一整年的薪水嗎?還沒做事就死要錢,這是我們人民要的政府嗎?我們身為人民的代表,我們為人民的血汗錢把關,我們要砍的預算是大內宣傳費、媒體費,還有出國費,所以吃喝玩樂、出國的錢我們通通刪除,這樣子的預算有90%以上的人民都認可政府不能浮編、亂編,浪費公帑。
呼籲政府當家不要鬧事、停止造謠、禁止顛倒是非,讓國家回到正軌。總統是我們國家最高的領導人,帶領國家走向世界最頂峰,實施當初對人民承諾的政見,行政院長不要帶頭亂政,導致國家分裂,請院長回到你的崗位,認真用心帶領政府團隊,共同合作推動國家的發展。國家的利益大於政黨的利益,政黨的利益大於個人的利益,人民想看到的是和平、幸福、快樂、健康的國家,希望我們賴政府還有我們的院長,把我們的國家利益為優先,福國利民的政策實施,讓人民富有,讓國家更興旺,臺灣加油!人民加油!謝謝大家。 -
主席謝謝麥玉珍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我們請張智倫委員發言。張嘉郡委員請準備。 -
質詢:張委員智倫:9:8
-
張委員智倫(9時8分)院長、各位同仁、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臺灣作為高科技產業重鎮,在全球半導體及AI的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半導體的生產及AI的發展,需要穩定及龐大的電力供應,面對日益增加的電力需求,民進黨政府卻毫無準備,缺乏長遠的能源規劃,導致企業與民生用電陷入危機。儘管電力需求飆升,政府依舊打算在今年的5月將核三廠除役,放眼世界各國,非核已經讓臺灣變成一個人的武林,在歐洲除德國外,幾乎都放棄非核計畫,鄰近臺灣的中日韓及東南亞都在積極的發展核電或研議核電廠,臺灣在此時此刻,更應該懸崖勒馬,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台電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國庫撥補,難道撥補台電就真的不會漲電價嗎?事實上完全不是,台電不斷虧損,不斷地從國庫搬錢,我們只看到綠友友的光電業者股價不斷飆漲,一再的撥補台電,難道是要利用全民間接資助民進黨相關友好的綠友友嗎?
過去三年,從111年到113年,中央政府挹注3,000億補貼台電,卻仍然無法阻止電價連年攀升,111年平均電價上調8.4%,112年再調漲11%,113年全年共調漲11%,當年10月產業電價也調整了12.5%,僅民生電價暫時凍漲。這種情況形同年年調漲,洞卻越補越大,也凸顯了政府能源政策的錯誤與台電經營管理的混亂,令人納悶的是,電價年年調漲,台電卻持續虧損,追根究柢還是在於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掩飾年年補貼台電依舊虧損的真正原因。
民進黨政府一直以非核家園為口號,卻從來沒有拿出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讓臺灣的電力供應始終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本席在這邊向賴總統提出國是建議:應該停止政策操弄,重新檢視錯誤的能源政策,期盼能源政策應以民眾生活、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而不是某位政黨意識形態下的犧牲品。
最後呼籲賴總統以及民進黨政府苦民所苦,不是靠空喊口號來掩飾錯誤能源政策的事實。謝謝。 -
主席謝謝張智倫委員的發言。接下來請張嘉郡委員發言,林倩綺委員請準備。
-
質詢:張委員嘉郡:9:11
-
張委員嘉郡(9時11分)韓院長、卓院長、各位官員、各位同事們,大家早安。你們可曾想過,在這片土地上有一群孩子,他們的學校既不在城市的繁華之中,也不在偏遠山區的特殊關懷之內,他們生活在非山非市的鄉鎮裡,他們的學校、他們的未來正被忽視,我們的目光總是被山區的刻苦艱辛所吸引、被都市學校的競爭力所震撼,卻很少注意到這些位於資源夾縫中的學校,他們不像都市學校中擁有豐富的學習機會,也被排除在政府對偏遠地區中小學的政策補助之外,他們是不上不下的一群,是我們社會默默遺忘的一角。
教育部於2017年制定了偏遠地區學校的發展條例,2018年將偏遠小學資格收歸中央,2019年再公布教育部補助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學校的教育作業要點,但事實上,教育資源分配的結構中,非山非市的中小學依舊被放置在最底層的位置,少子化的浪潮捲襲而來,這些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師資流失、經費短缺、課程減縮、校舍年久失修,這些問題正一點一滴的在摧毀我們孩子的未來。我們曾經承諾每一個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無論他出生在哪裡,但今天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政府應該重新檢視教育資源的分配,提供更靈活的經費支持,讓非山非市的學校能夠維持運作,而不是放任這些孩子在匱乏的資源之下受教,一所學校對於城市來說,也許只是眾多學校中的一間,但是對於一個小鄉小鎮來說,它是孩子們改變未來的希望,是無數夢想的起點。
今天我再次呼籲教育部應該立即行動,修改相關辦法,讓每一個孩子,無論他是住在都市、山區還是非山非市的小鎮,都擁有公平受教的權利。謝謝。 -
主席謝謝張嘉郡委員的發言。接下來請登記最後一位林倩綺委員發言。
-
質詢:林委員倩綺:9:14
-
林委員倩綺(9時14分)臺灣應審慎因應「美國優先」的掠奪式戰略。院長、部會首長,還有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本席想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談談美國掠奪式戰略與交易式外交對臺灣的影響。過去我們習慣將美國視為民主世界的領袖、堅定的盟友,認為它對盟友的支持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與戰略利益之上。然而,現實告訴我們,美國的外交政策現在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在川普主政下,交易與掠奪的邏輯成為決策的核心,導致美國對盟友的承諾產生高度的不確定性,這不僅影響了烏克蘭,也可能對臺灣構成潛在的風險。
我們可以從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變化看出國際承諾的脆弱性,拜登政府將烏克蘭戰爭視為美俄對抗的前線,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軍援與外交的資源,並推動北約國家共同施壓俄羅斯,然而川普的回歸改變了這一切,他不僅質疑美國無條件援助烏克蘭的必要性,甚至迫使基輔接受不平等的談判條件,以換取戰爭的快速結束。這涉及到國際理論當中的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拜登的政策符合自由主義的多邊合作觀點,然而烏克蘭問題是維持全世界秩序的必要措施,而川普更傾向於現實主義,認為外交應該要服務於國內的利益,並且應該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
這對臺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警訊,長期以來,北約與第一島鏈的安全架構依賴美國的軍事承諾,但是川普的作法顯示,美國可能不願意再為盟友無條件的提供保障,而是要盟友自行承擔大的責任。這種趨勢延續下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角色也可能發生類似的變化,臺灣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我們需要警惕,川普的外交風格不同於傳統的美國總統,他強調美國優先,戰略利益其實是這種交易式外交很重要的一個思維,他將所有的國際承諾視為可談判的交易籌碼,這在烏克蘭問題上體現得非常明顯。這個邏輯如果適用於臺灣,對我們整體的國際戰略地位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川普的臺灣政策很可能不會基於道德與價值觀,而是取決於我們能否提供美國戰略利益。
所以我們的外交策略應該更加多元,在局勢非常加劇變動的今天,我們需要拓展更多的空間,尤其是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與美中保持緊密的關係,並且與日本、韓國、澳洲等第一島鏈的合作,我們這樣子的經驗才能夠在國際政治當中有一席之地。沒有永遠可靠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國家利益,我們需要採取更務實、多元的戰略,來確保臺灣長久的發展。謝謝。 -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的發言。
報告院會,登記國是論壇發言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現在休息。
休息(9時18分)
User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