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
  • 國是論壇

  • 國是論壇
    時  間 中華民國114年6月20日(星期五)9時
    地  點 本院議場
    主  席 江副院長啟臣
    主席:現在進行國是論壇,每位委員發言3分鐘。
    首先請劉委員書彬發言。
  • 質詢:劉委員書彬:9:00

  • 劉委員書彬
    (9時)主席、各位委員、國人同胞,大家好。能源失策,產業出走,核三延役公投不能夠再等了!台積電出走,政府官員終於鬆口了,承認能源就是關鍵的因素。6月18號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在立法院教文委員會親口證實,台積電外移出走與綠電發展有關、有影響,臺灣的土地、用水、用電,都是它出走的原因,過去政府否認的、閃躲的、甩鍋的,今天終於承認了,政府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連台積電都被臺灣的能源政策影響,選擇往外發展,那其他產業怎麼辦呢?我們的工業升級、數位轉型、AI產業都能靠綠電來討生活嗎?其實是有疑問的。我們的能源政策不是民進黨的辯論比賽,而是臺灣存亡的問題,更是人民生活的依靠。
    能源政策講到核電就有人要貼標籤,但今天現實擺在眼前的是,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臺灣的非碳電力到底在哪裡!電價漲、漲、漲,備載容量都不足,電壓驟降,常常跳電、缺電,企業跟人民都快發瘋了,政府卻只會告訴大家臺灣不缺電!但是結果呢?綠電倒貼變成賠錢大洞,是能源政策錯誤造成的。天然氣是依賴國外,是國安危機。核三除役造成的是燒煤,是危及全民健康的重要原因,所以請支持推動核三延役公投。核三的延役公投是為了人民的健康,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而電價漲、漲、漲,造成護國神山台積電外移,臺灣經濟變差,空氣污染紅通通,人民用肺來發電。臺灣沒有足夠的非碳電力,怎麼撐得起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呢?
    所以8月23號核三的延役公投,請投同意票!臺灣有電又有錢!臺灣有電又有錢!請大家來支持核三的延役公投,8月23號請投同意票!謝謝大家。
  • 主席
    謝謝劉委員。
    下一位請許宇甄委員發言。
  • 質詢:許委員宇甄:9:4

  • 許委員宇甄
    (9時4分)主席還有各位同仁,大家早安。賴清德總統日前公開表示希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這句話乍聽之下誠懇動人,我們原本也抱著善意的期待,盼望能成為紓解對立、重建共識的契機。然而原訂本週三舉行的朝野對話,卻因總統府堅持以國安簡報取代平等對話而宣告破局。我要嚴正指出,朝野要的是對話,不是訓話;要的是民主協商,不是行政宣導;真正的對話應該是雙向的、開放的、具體的,應該讓人民在陽光下見證各方立場與交鋒,才能展現民主政治的誠意,當總統府將朝野會面安排為單向的國安簡報,排除議程共商、排除實質討論,甚至拒絕媒體見證,那就不是對話,而是一場高高在上的政治表演。我在這裡要提醒賴清德總統,臺灣真正的國安挑戰,不只是海峽對岸的飛彈或灰色地帶的衝突,更包括人民的民主焦慮與對制度的信任危機;臺灣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低薪與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臺灣的能源政策朝令夕改,非核家園已成空殼口號,卻沒有穩定電力的替代方案;詐騙橫行、治安破碎、少子化加劇,這些才是真正影響人民安全與生活結構性的問題。今天的國安不只在邊界,更在生活裡;不是遠方的風險,而是身邊的壓力。更令人遺憾的是當前的朝野僵局,不僅未因對話獲得緩解,反而因執政黨的報復性大罷免而持續惡化。
    從財劃法修法後行政院威脅刪預算,到卓榮泰院長公然宣稱只補助支持中央預算立委的選區,再到內政部強行要求地方政府租金補貼買單,這不是民主治理,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清算與財政勒索。朝野溝通破局、預算審查失衡、罷免行動升溫,臺灣正走向制度失控的邊緣,賴清德總統卻選擇沉默、默許,甚至主導這場政治鬥爭,這才是讓人民最痛心的地方。我們不是拒絕對話,我們拒絕的是沒有誠意、沒有對等、沒有公開的假對話,我們不是鼓吹對抗,我們反對的是用罷免威嚇異己、用預算控制地方的政治霸凌,不要一手遞橄欖枝,一手卻拿著利劍。國民黨始終主張朝野要和、不要鬥,我們願意對話,也會堅定監督,讓民主制度在對立中找回秩序、在競爭中尋求共識,謝謝。
  • 主席
    謝謝許委員。
    下一位請張智倫委員發言。
  • 質詢:張委員智倫:9:7

  • 張委員智倫
    (9時7分)江副院長、各位同仁,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最近天氣越來越熱,許多民眾因為家中那台舊冷氣耗電量大,每次開機都擔心電費暴增,不敢長時間使用,甚至影響基本生活品質與健康。為此,本席大力推動延長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包含冷氣、冰箱、除濕機,期盼讓尚未來得及汰舊換新家電的民眾能夠把握機會,利用最高5,000元的補助降低生活支出,也能促進能源效率提升與實現節能減碳的目的。
    此外,在貨物稅條例相關的修法,我們也希望透過稅制的減免,來引導民眾選擇更健康的飲品,過去的條文中,無糖飲料雖然不加糖,但被當成其他飲品課徵15%貨物稅,這實在說不過去。本席認為如果政府真的想要鼓勵大家減糖、無糖,政府應該透過稅制來引導,打造一個相對無糖更有誘因的環境,讓無糖變得更好入手,從稅制面鼓勵整個飲料市場,往更健康的方向去轉型。
    除了飲料稅制的調整,這次貨物稅修法也將電視機、錄影機、電唱機、錄音機等家電,從貨物稅課徵項目中刪除,這些商品在過去可能屬於高單價、奢侈性的家電,但在現今社會早已成為每個家庭的基本配備,政府繼續針對電視機等電器設備課徵貨物稅,不僅不合時宜,也與現在的生活脫節。這次修法不僅是減輕民眾生活的成本,也能使未來的家電市場更有彈性,價格更具有競爭力,以及符合民眾與產業的需求,但光是修法還不夠,我們也擔心減了稅,廠商卻沒有降價,讓消費者感受不到,因此我們未來也會透過附帶決議,要求主管機關追蹤市場變化,必要時介入,確保減稅的利益真實反映在價格上。只是修法的初衷,是希望未來在各大通路裡,能夠用更合理的價格買到無糖飲料,讓選擇健康不再是奢侈,而是日常。同時也希望家電稅賦調整後,能減輕家庭的壓力,提升生活品質。本席未來會持續關心修法後政策的落實,不管是飲料還是家電,減稅都能反映在價格上、落實在生活上,讓大家買得起,用得到,喝得健康,一起打造更有感的日常生活,謝謝。
  • 主席
    謝謝張委員。
    下一位請陳菁徽委員發言。
  • 質詢:陳委員菁徽:9:10

  • 陳委員菁徽
    (9時10分)主席、各位委員以及媒體朋友,大家早安。80歲免巴氏量表,請速公開細則,最晚7月上路,請勞動部不准跳票。立法院在去年12月三讀通過的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或70到79歲以上患有癌症二期的病友,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外籍看護。至今賴清德總統也早早就發布了總統令,但是施行細則就是遲遲未公告,已經讓家中有長輩、有照顧需求的人們,苦苦守候了六個多月。雖然昨天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受訪,讓外界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部長說規劃的既定時程,就是在7月底上路,但是距離上路的期限,僅僅剩下1個月時間,準備的作業卻讓所有人霧裡看花,到底跨機關協調了什麼?移工招募及引進機制又會怎樣來調整?
    今年春節後,勞動部曾經偷偷對外透露,要到移工來源母國,協商能不能增加引進的人數。請問到底協商了沒?協商之後又有什麼結果呢?況且,勞動部還說會有新版的聘用外籍家庭看護工雙軌制,請問這個雙軌制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本席要求未來免去申請人舟車勞頓的過程,去年三讀通過之後,許許多多家庭充滿了希望,但也大聲疾呼,政府必須簡化申請流程,免去長輩往返醫院,省去為了取得量表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其實這只是一些書面表單的簡化作業,但至今大家也完全不清楚,關於流程的簡化上,勞動部又會交出多少的成績呢?
    以上,社會大眾們心中有十萬個為什麼,也在引頸期盼中,請勞動部說清楚講明白。本席呼籲相關的預告作業請馬上做,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有民眾開始在擔心,最後會沒有辦法如期上路。也請勞動部不准跳票,讓家中有長者、有癌症病友的家庭有喘息的空間,謝謝大家。
  • 主席
    謝謝陳委員。
    接下來請麥玉珍委員發言。
  • 質詢:麥委員玉珍:9:14

  • 麥委員玉珍
    (9時14分)謝謝主席。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早安。高等法院再度確定繼續延押柯文哲,這已經是第4次延押了,從去年9月到現在,法院一再以罪嫌重大、逃亡、串證之虞為由,持續限制柯文哲的人身安全,卻無法提出足夠的具體證據。延押的理由每次都是換湯不換藥,複製貼上、模糊空洞,連一條明確事證都寫不出來,請問這是依法辦案嗎?還是政治鬥爭?羈押不是判刑,更不是國家預設有罪、消耗一個人的手段。九個多月過去了,證據依舊模糊,指控依舊空泛,柯前主席卻仍一再被延押。大家看得很清楚,這根本是政治目的尚未達成。民進黨只要沒達成目標,就會一延再延,把延押當打壓政敵的工具,根本不打算讓柯前主席擁有正常辯護、公平審判的機會。
    我們要嚴正譴責民進黨政府長期操弄司法、踐踏程序正義。國家機器不是維護公平,而是成了你們手上的鬥爭工具。有權有勢的人被輕輕放過,和民進黨高層關係良好的詐團首腦,黃金大亨涂誠文、百億賭王林秉文、鮑魚大亨鍾文智,通通跑了!司法不是你們的私人工具,也不是你們鞏固政權的護城河。今天是柯文哲前主席,明天會不會換成任何敢質疑政府的人?這不是法治,而是新威權!
    我們站出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每一位相信臺灣民主、相信司法獨立的人民。司法如果可以被這樣操控,人民的安全感在哪裡?公平審判又在哪裡?我們嚴正呼籲政府:不要再玩弄司法、濫用職權。如果有證據,就依法起訴,讓真相在陽光下辯證;如果沒有,就應立即恢復人身自由,讓柯文哲自由,停止踐踏程序正義。讓人民重新回到正常民主社會。還我司法正義!還我民主自由!謝謝大家,臺灣加油!
  • 主席
    謝謝麥委員。
    接下來請林倩綺委員發言。
  • 質詢:林委員倩綺:9:17

  • 林委員倩綺
    (9時17分)用文化認同、價值連結來實踐區域外交!主席、各位同仁、媒體朋友,大家好。我國推動新南向政策多年,致力於擴展區域夥伴關係,強化民主價值聯盟,作為突破外交封鎖的關鍵戰略,然而我們也應該正視一項長期被忽略的戰略資產──南島文化。
    至今南島語系所代表的文化深度與地緣連結,還沒有被我國外交政策納入核心架構,這不僅是政策思維的落差,更是文化資源轉化力的一個重大缺口,臺灣被語言學家公認為南島語系的起源地,這不僅是象徵性的文化地位,而是具有外交正當性與合作潛力的戰略資本。
    南島語系跨越太平洋、東南亞跟印度洋,其文化脈絡不會受主權疆界所限,反而透過語言、信仰、歷史記憶,連結各地的族群。這些文化縱深不僅存在於島嶼社群,也廣泛分布於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內部的原住民族,與我國原住民族處境高度相似。儘管我們常舉辦南島會議,但相關的政策僅止於象徵性的節慶互訪,缺乏系統規劃與橫向整合。外交部、原民會以及教育文化相關的部門還沒有建立跨部會協作的機制。南島文化沒有辦法成為外交政策中穩定的資源,在區域秩序快速變動的背景下,這種戰略遺漏不利於我國在文化多邊主義框架中爭取影響力與主動性。
    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僅是國家利益的談判,更是文化認同與價值連結的實踐。如果我們能以南島文化為基礎,在區域內以南島語族建立歷史對話與政策夥伴關係,將有助於打造具韌性的區域網路,並展現臺灣作為多元社會的誠意跟能動性,這不僅強化我國在地緣文化上的領導地位,也回應了區域內邊緣社群的歷史訴求。
    因此,本席在這邊建議外交部,我們應該將南島文化正式納入國家外交戰略,推動文化政策與外交體系的縱深整合。外交部應該:一、設立南島事務工作小組,規劃語言復振、教育合作、地方治理與環境議題的跨國合作框架;二、在外交學院設置專班,培養能與邊緣社群對話的外交人才,將文化資產轉化為制度性的外交資源,擴展我國在亞太地區的文化能見度與區域參與力。
    南島文化不應該只是舞台上的裝飾,而應該成為國家走向世界的文化主體。在多元成為普世語言的時代,唯有回到自身文化的歷史縱深與地緣位置,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外交路徑。
  • 主席
    謝謝林委員。
    登記國是論壇發言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現在休息。
    休息(9時21分)
User Info